寫教案其實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完成的課前準備工作,為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我們需要制定一份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年級除法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3頁,例4,練習三第1、2、3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準備:情景圖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
請小朋友想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fā)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大熊貓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
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
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寫出除法
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1、課本第13頁的“做一做”
(1)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2、挑戰(zhàn)園地:
(1)第一關(練習三第1題):“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
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第二關(練習三第2題)“小幫手”。
學生動手擺學具并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第三關(練習三第3題)“分西瓜”。
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解決,然后交流。
?設計意圖】:結(jié)合學生追求快樂的天性,好勝的心理,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練習形式,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并運用獎勵措施,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悅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jié)。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難點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疑
1、用豎式計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談話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分橘子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互動解疑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xiàn)余數(shù)。
1、課件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在小組內(nèi)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全班進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shù)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shù)。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4÷4=3盤……2個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4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diào)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diào)單位:“個”5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shù),這2個不能再繼續(xù)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6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三、啟思導疑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 “試一試”。
2、討論:根據(jù)剛才這道習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學生獨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jié)評價
1、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獲?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shù)的除法,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正確讀出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jié)合,培養(yǎng)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用具: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
談話:開學第一天,老師就準備了10枝新鉛筆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提出問題:這10枝鉛筆我要分給大家??墒牵鯓臃植藕侠砟??
(1)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統(tǒng)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幾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鉛筆,小組合作)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指導操作。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請一組上臺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后有沒有分完?在表格中板書結(jié)果。
自主活動。談話: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況記錄下來嗎?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
①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填寫表格,確認結(jié)果。
②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③小結(jié):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枝?這1枝還能分嗎?
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
③認識余數(shù)。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shù)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書。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④觀察比較:
10÷5=2、10÷3=3……1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
(4)談話: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結(jié)果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
反饋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
(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jié)果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表示?余數(shù)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擺1個正方形,8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像這樣用12、13、14、15、16根小棒擺正方形,結(jié)果會怎樣?
先擺一擺,再填寫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13÷4、14÷4……的余數(shù)與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p>
如果余數(shù)和除數(shù)相等,或者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說明了什么?
小結(jié):請記住,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shù)是6,余數(shù)可能是幾?如果余數(shù)是3,除數(shù)最小是幾?
三、反饋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題:讓學生各自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算一算,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有余數(shù)除法求商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先讓學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目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
3、第3題:先讓學生按照題目讀一讀,再說說每題的商和余數(shù)各是什么?
4、第4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說一說。
四、全課總結(jié):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shù)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說一說,說父母聽。
五、課堂作業(yè)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4
教材說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求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材安排了四個例題,先通過例4引入這種分法。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是另一種分法。然后通過例5的圖畫說明具體分的過程,并說明這種分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過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進一步說明分的方法。最后通過例7過渡到“求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要用除法計算”。著重指出12塊餅干,每3塊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里面有4個3,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除法的含義。這里還注意用圖表示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
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這種分法的含義,在教科書的“做一做”和練習中加強了實際操作。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例4~例7,完成練習十三中的第1~5題。
2、一般來講,學生對于“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這兩種分法容易混淆。教學時,要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每一種分法,然后再進行對比和區(qū)分。在開始教學新的分法時,要著重通過實例說明這種分法,不要急于與前一種分法對比,以免造成混亂。
3、第43頁例4的教法與第40頁例1的教法基本相同,只是要強調(diào)這種分法是已知每份是多少,求能分成幾份。
4、教學例5時,可以把例題的插圖制成教具或用實物演示(也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來分)。教師先敘述題意,再引導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確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教師邊說邊用一只手拿2個桃,另一只手拿1個盤子,把2個桃放在盤子里;然后再繼續(xù)分。通過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把一個數(shù)量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的方法。然后再向?qū)W生指出,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計算。接著再結(jié)合分的過程說明算式的寫法,桃子的'個數(shù)“6”是要分的數(shù),寫在除號的前面作被除數(shù);每份的個數(shù)是“2”,寫在除號的后面作除數(shù);分得的份數(shù)是“3”,寫在等號的后面是商。還可以向?qū)W生提問“6÷2=3”表示什么意思?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除法的含義。最后,讓學生打開書,引導學生把第43頁上分桃的圖看明白。教學時,還要注意,這里還不是正式講“求一個數(shù)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shù)”的應用題,因此,算式中的單位名稱暫時不要提。然后,可以讓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每次分完小棒,把算式寫出來,還要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5、教學例6時,可以把例題中的圖改為在絨板上貼圖,邊敘述題意、邊演示。還可以同時讓學生在書上把每2個蘋果圈在一個圈里。接著問學生:一共圈了幾個圈?8個蘋果每2個分成一份,分成了幾份?再讓學生把算式寫完全,并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6、求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這種數(shù)量關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例7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出示題目以后,讓學生在書上把每3塊圈在一個圈里。引導學生觀察:12塊餅干,每3塊分成一份,一共分成幾份,再看12里面有幾個3。然后著重說明,把12個按照每3個一份來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說12里面就有4個3。這種問題也要用除法計算。然后,可以讓學生做相應的練習,以加深學生的認識。做完以后還要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7、“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時要讓學生先動手在書上圈一圈,再寫出算式。然后還可以問學生:12個五角星每4個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那么12里面有幾個4?以加深學生對第二種分法的理解。
8、關于練習十三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1題,可以引導學生想每幅圖的意思,然后再帶領學生在□里填上數(shù)。第(2)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第2題,學生擺完并填出得數(shù)以后,還要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第3題,要注意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動手圈一圈,再結(jié)合圖意在□里填數(shù)。
第4題,是讓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一個數(shù)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shù)”這種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
第5題,是有多余條件的減法應用題。這樣的題較一般的求減數(shù)的應用題難一些,還容易與除法題混淆,要讓學生動腦筋思考。
第6題,是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用的,不作為共同要求。其答案是:10÷2=5 10÷5=2 10÷10=1
教材說明
這一部分教材主要講解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教科書先通過例1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些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通過例2的圖畫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地了解除法的含義,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例3用一幅集合圖來表示這種分法,以便給學生形成這種分法的正確表象,然后說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種分法,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要求學生說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除的觀念。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9~60頁例1,以及練習十四第1題。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jīng)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教具、學具準備】
7個草莓磁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1,認識余數(shù)。
(1)出示6個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談話:老師準備了6個草莓,要把這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幾盤?怎樣列式?
6÷2=3(盤)
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小結(jié):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3盤正好擺完。
(2)思考第二個問題: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結(jié)果怎樣?
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擺的?
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擺放結(jié)果。
擺了三盤,最后還剩下一個。
7÷2=3(盤)······1(個)
引入余數(shù)的概念。
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余數(shù)。余數(shù)就是兩個數(shù)相除時不夠除而剩下的數(shù)。
三、練習鞏固
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學生圈一圈,獨立完成,教師將平時要學生指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jié)
師:從這節(jié)課中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shù)的除法,當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shù)。
【板書設計】
第六單元?有余數(shù)的除法
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的除法(1)
例1、6÷2=3(盤)
7÷2=3(盤)······1(個)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6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67頁例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shù)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 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 )盤,還剩幾個?
17÷3=()盤 ()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shù)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shù),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 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guī)范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
1. 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 條船,你覺得呢?
2. 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jié)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 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 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 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 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 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
同時出示“例5” 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余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余下“1元”, 卻不增加1個面包 。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jié):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二年級除法教案篇7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nèi)容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nèi)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結(jié)合具體情境,選擇數(shù)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nèi)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nèi)除法,已經(jīng)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zhuǎn)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jù)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jīng)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xiàn)象抽象為有余數(shù)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shù)。
數(shù)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情感態(tài)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nèi)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nèi)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jié):在數(shù)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jié):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余數(shù)。余數(shù)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jié)構(gòu)。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shù)。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jù)擺的結(jié)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diào)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jié)、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yè):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shù)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