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5篇

時間:2022-11-20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不管制定什么類型的教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思考,自從工作后,相信老師們都會定期制定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5篇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篇1

教學內(nèi)容:

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幾個十?500里有幾個百?

(2)25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39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教師談話收入課題。

二、教學例1

1、出示第13頁主題圖,教師:問根據(jù)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運算?

2、出示例1。

(1)趙大伯3次能運完60箱,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觀察:如用小棒來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jié)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們又怎樣口算60÷3呢? 結(jié)合學生匯報,

5、教師板書: 這樣算 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jié)果。

(2)說說口算方法。

三、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jié)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jié)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 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四、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jié)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nèi)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jié)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 這樣算 24÷3=8 240÷3=80

五、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jié)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17頁1.2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 ”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幾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實踐探索法和演繹概括法等教學法 ,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層層升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點。。

師:xx班準備明天參觀科技園,看,他們正在忙什么呢?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說給小組同學聽。

各小組匯報。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同學們正在為明天的出行做準備??矗麄冋诜质澄锬?!

師:這么多分法中,哪種最特別?(分糖果的最特別,每份都一樣,每份都是4顆。)

2、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師:每組選一個代表,把你們組的糖果數(shù)量以及是怎么分的匯報給大家。

小組1:我們組有6顆糖果,我給他倆都是1顆,我4顆。

小組2: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個人都有2顆。

小組3:我們組有6顆糖果,分給3個同學,每份各是1顆,2顆、3顆。

(2)教師追問:這么多種分法中,哪種最公平、公正?

①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顆。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觀察:從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顆,你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份的數(shù)量同樣多。)

出示小精靈的話,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3、鞏固“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第1、2題。徐盛自主完成,集體訂正。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篇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后面。本節(jié)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并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來編寫內(nèi)容,先比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jīng)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jīng)驗。為此,教學時要借助教材設計,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chǎn)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游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diào)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jié)果。

小結(jié):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于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shù)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边@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jié)課學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采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游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 法

12÷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17頁練習四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多練多想,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練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重點難點:

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錯多,難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題給學生講解。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賽

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筆算比賽

8÷2 80÷2 800÷2 8000÷2 18÷3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現(xiàn)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估算?板書估算列式。

3、教師小結(jié)。

五、指導練習

1、練習三第5題。

學生獨立做后全班交流。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讀題,然后在書上填寫,全班評價交流。

3、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后再提問題。

4、完成練習三后的思考題。

六、課堂小結(jié)

1、說說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體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積累了那些經(jīng)驗?

七、總結(jié)。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總結(jié)了那些經(jīng)驗?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除法教案篇5

一、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2頁的例2和例3及“做一做”,練習三第6、7、8題。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幾百幾十和幾十幾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口算除法的全過程,滲透轉(zhuǎn)化和遷移類推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解題策略。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目標分析

加強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對比,體會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即“先分后合——化難為易”將新知識轉(zhuǎn)化為已掌握的口算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手工紙或小棒的操作,課件的直觀演示,組織好學生的合作交流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能力,從而加深對口算算理算法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重視口算方法的總結(jié)和概括,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歸納推理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幾百幾十和幾十幾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準確口算。

教學難點:理解幾百幾十和幾十幾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算理。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色手工紙10盒,小棒等。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口算

80÷4=800÷4=8000÷4=

你能說出口算方法嗎?(重點復習轉(zhuǎn)化為表內(nèi)除法的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由于知識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通過復習為的是讓學生會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學習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二)探索操作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2)

3個班上手工課一共用去120張彩色手工紙,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張?

(1)認真審題,獨立學習。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算式嗎?(板書:120÷3)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想一想:應該怎樣口算?

先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紙或小棒邊操作邊說。

(2)匯報交流、耐心傾聽。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可以把120張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匯報師課件演示)

預設2:可以把120看成12個十,12個十除以3是4個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優(yōu)化,理清算理。

你認為以上兩種算法哪一種比較好?為什么?

請與預設2相同的學生再說一說,理解后其他學生再與同桌互相說一說。

(4)1200÷3呢?(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第一節(jié)課口算除法的基礎,通過復習用簡潔的語言表述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過程,學生會很自然地遷移類推出一位數(shù)出幾百幾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觀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復述中培養(yǎng)了學生數(shù)學表達能力。

小結(jié):在計算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時,可以將幾百幾十看作幾個十的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把它轉(zhuǎn)化為表內(nèi)除法。

2.鞏固提高

(1)書第12頁“做一做”第1題。(卡片出示)

(2)書第13頁第3、4題。(讓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找出每組各小題之間的關(guān)系,加強知識間的對比,體會轉(zhuǎn)化和遷移的思想方法,從而加深對口算算理算法理解和掌握。

3.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課件出示例3)

把66張彩色手工紙平均分給3人,每人得到多少張?

(1)擺出準備好的66張紙或小棒,讓學生分一分,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2)多名學生說后,教師課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單張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張,分完后每份共有()張。

(3)說明計算方法:66張手工紙有6沓(每沓十張)和6張,也就是66可以分成6個十和6個。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再分單張的,就是把6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單張合起來20+2=22,就是所求的結(jié)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書)

(4)引導小結(jié)

都是“先分后合”把幾十幾分成兩部分: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除以幾再相加。將新問題轉(zhuǎn)化為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設計意圖】這是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每一位都能除盡的例題。學生通過邊分手工紙或小棒操作,邊說出口算步驟,讓學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難為易”,將新問題分兩部分轉(zhuǎn)化成表內(nèi)除法來解決問題。為了降低難度,教師以板書分步算式來解釋口算方法,這樣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筆算除法打下基礎。

(三)鞏固練習

1.書第12頁“做一做”第2題。(卡片出示)

2.書第14頁練習三第6題。(課件出示)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書第14頁練習三第7、8題。(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練習時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來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簡便的口算方法,正確口算出結(jié)果,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驗算和反思的習慣。

(四)全課總結(jié)

1.今天學會了什么?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75除以5嗎?(課后思考、為筆算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