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案的同時,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事先編寫的文字材料,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盼教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盼教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認識,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積極地數學學習情感,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 導入:認識千米
(課件出示二年級小朋友的數學日記)
20xx年9月1日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報到。我很高興,因為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長2分米,寬6厘米,高3厘米的鉛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為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年級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我們大家來讀一讀。(齊讀)
師:他們來回只走這么長的路程會累嗎?
師: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千米?(高速路牌、表盤等) 師:老師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看!
(出示課件:千米 km 公里的圖標)
師;這是同學們說的高速路牌,說說什么意思?
指著“限速”標志 你認識嗎?說說什么意思?(學生說不出,老師解釋)
師:仔細觀察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千米可以用km表示,又叫公里)(板書:km 公里)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千米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而且我們還發(fā)現了千米用字母km表示,又時還把它叫做公里。
二、 感受千米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我們就從100米來研究。(出示千米) 師:你熟悉這個地方嗎?猜一猜從新西巷路口到學校的什么位置大約100米?(學生討論 交流)
師:想知道100米到底在哪嗎?看!(播放錄像:老師做適當的解釋)
師:哦,原來從新西巷口出發(fā),經過操場,還要路過校門口,一直走到體育器材那大約100米
師:想知道走100米大約花多長時間嗎?大約花1分半,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體會一下100米有多長。(閉眼睛體會)
師:如果走10個這樣的長度,你知道走了多少米嗎?(1000米) 師:你是怎么想的?(10個100米就是1000米)大約多長時間?(十幾分鐘)
師:原來我們步行1000米要用十幾分鐘?,F在你們對千米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你估一估:從天龍到迎澤橋東走,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討論)
師:老師也做了調查,發(fā)現從天龍到迎澤橋東加油站大約1千米,你想說什么?
(1千米很遠,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師:如果老師站在天龍,你在加油站,我大聲喊你的名字,你能聽見嗎?
師:通過剛才我們了解到了10個100米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約花十幾分鐘,而且還發(fā)現千米是比米大的單位。
師:我們感受了生活中的1千米,現在回到學校里。(出示課件:操場)
師:一圈200米,幾圈是1000米?1000米還可以怎么寫?(板書:1千米=1000米)
師: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單位不同,數字也不同)
師:雖然單位、數字不同,但他們表示的距離?(出示課件:操場250米、400米)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4個250米是1000米,也是1千米)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你能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出示課件:想想做做1題)
師: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讀一讀,找找關鍵字
三、 鞏固練習
師:小花參加跑步比賽,體育老師讓他繞400米的操場跑5圈,小花一聽,5圈?是多少米,多少千米?你知道嗎?打開課本45頁,你來寫寫。(匯報)
師:20xx米=2千米,那么(出示課件)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師:現在我們對千米和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老師考考大家的判斷力,認為對的站起來,認為不對坐著不動。(出示課件) 汽車每小時行60米
1千米又叫1公里
跑道長400千米
50千米和5000米同樣長
師:你們真了不起,那老師到想問問你們,什么時候用千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長度時用千米)
師:說得好,(老師做手勢)
(出示課件:天安門城樓高、南京長江大橋、長江) 師:你會填嗎?追問:為什么?
師:你們太聰明了。(老師表情)
師:這又是什么圖呢?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呢?
師:誰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師:第二個問題你要怎么解決?(同桌討論)
師:你們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四、 欣賞
(鳥類飛行速度、長江長度、地球半徑等自然界有關千米這一單位的知識)
五、 小結
今天我們有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它是?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千米 (km)
1千米=1000米
盼教學教案篇2
一、檢查預習,觀看錄象。
1、同學們見過潮起潮落嗎?在哪兒見過?今天,我們一塊兒來學習第22課:《觀潮》。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錢塘江大潮)(板書課題)
2、檢查生字詞。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當小老師,提醒同學們注意字形?!氨馈q”都是后鼻韻,“風號怒吼”的“號”讀háo,不讀hào;“漲”讀zhǎng,不讀zhàng;“沸”字聲母是f,不是h;“恢”字聲母是h,不是f。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課件出示)
3、通讀全文。學生讀1、2自然段。教師配錄象讀3、4、5自然段。(配上錄象)
4、理出順序。昨天,你們回家預習了課文,自己再把預習要求和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學生自讀課文)(板書)
二、突出重點,指導朗讀。
剛才錄像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并說出為什么喜歡的理由。(自由讀)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激動。讀出這種感覺來。(齊讀)(放錄象)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眱烧啥喔叩陌咨菈?,多么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分組比賽讀)(齊讀)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喜歡這句的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同學們剛才在錄象里有沒有看到文中描寫的這樣的景象、聽到這樣的聲音呢?生活中看到的景象、聽到的聲音落在筆頭上是這樣描寫的。如果不這樣寫,就不知道這樣的景象和聲音;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把這樣的實情實景寫得生動具體,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指名學生個別賽讀)(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p>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保ㄈ寺暥Ψ校?/p>
把出現白線和白線橫貫江面這兩個句子連起來讀讀。(齊讀)
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預習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板書)
三、聽聽讀讀,體會順序。
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動筆在練習紙上填寫)
發(fā)現沒有,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潮水的?(作者從遠到近描寫潮水的。)是??!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來,周老師和你們一塊兒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一下。
配著錄象,讓我們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背誦得多有感情??!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板書)我們?yōu)橹院溃瑸橹湴粒?/p>
作者通過描繪潮來時的聲音和樣子,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錢塘江大潮不愧是祖國山河中值得驕傲的天下奇觀。同學們能不能再看看課文,抓住關鍵詞,把潮來時的形態(tài)、聲音及人們的反應用圖表等形式表現出來,設計一份板書。
(展示學生設計舉例)
聲音:隆隆的響聲——響聲越來越大——如同山崩地裂
潮來之時 形態(tài):一條白線——白線橫貫江面——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人們反應:人聲鼎沸——沸騰起來
(板書設計二略)
五、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語言。
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沙眮頃r,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聲猶如(),海堤上盡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發(fā)言。)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沙眮頃r,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盡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
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一浪一浪(齊頭并進)。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一浪一浪(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
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來)。
應該用“人聲鼎沸”,因為后邊寫的是“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所以應該和聲音有關。(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并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潮
盼教學教案篇3
【教學設想】
本文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⑵ 掌握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⑶ 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2、能力目標
⑴ 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tài)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 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德育目標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于國于己都意義重大,勉勵同學要重視學習,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
4、教學重點:
⑴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⑵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外討論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習慣,使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的趕超意識。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傷仲永》一文,文章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
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1、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 ,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2、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⑴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⑵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三、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1、范讀?!秾O權勸學》究竟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四、譯讀課文,積累詞句,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
辭:推辭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了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并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張已榮升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經過刻苦學習,小海的成績突飛猛進,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何:怎么,為何。
4、疏通文義,理清結構、
口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jié):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五、情景再現,表演課文內容,評價表演
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課文,盡量使用原文的語言進行對話,可進行合理的想象。
讓學生分小組表演,再抽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認真觀看,準備評價表演。
2、評價表演。從表演有沒有把握好人物語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來評價。
⑴ 評價演員孫權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有以下幾項。
Ⅰ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Ⅱ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Ⅲ “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睉撛鯓颖磉_?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⑵ 人物形象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孫權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點撥: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后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⑵ 評價演員呂蒙
① 涉及到的語言情味的有: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② 人物形象
虛心受教,善于學習。
⑶ 評價魯肅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六、背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七、延伸遷移
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八、布置作業(yè)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蒙辭以軍中多務( )
⑵ 但當涉獵( )
⑶ 見往事耳( )
⑷ 即更刮目相待( )
2、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⑴ 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⑵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語言運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經過學習,呂蒙感嘆道“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在你的周圍,你的朋友、同學、兄弟姐妹等等,他(她)們中有人發(fā)生變化嗎?請將這一變化寫出來。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jié)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盼教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師說 教案。
(二)掌握、積累“師、傳、道、受、惑、賤、圣、愚、群、足、攻、經”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熟記受(授)、不(否)兩個通假字。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五)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二、重點、難點分析
(一)本文的層次結構是怎樣的?
(二)有關疑難詞句的解釋。
(三)“說”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四)試摘錄作者關于老師的職能、從師的必要、擇師的原則等方面的精辟論述,體會其深刻含義。
(五)為什么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七)怎樣認識本文的進步性和局限性?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從初一學過的《論語》中孔子說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導入?/p>
(二)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4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稁熣f》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論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間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庇纱丝梢?,《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三)解題指出題目不是“說說老師”的意思?!罢f”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初中學過的《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下面一篇課文《問說》就是解說關于學習中”問“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四)指導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讀懂課文。學生自學、質疑,老師點撥指正。1.讀準下列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讀音。句讀dou或不焉fou 經傳zhuan 從師cong讀 書du 不能bu傳道chuan 從容cong 聃dan蟠pan 萇弘chang 近諛 貽冉ran潘pan無長無少zhang 須臾 怡2.找出下列合成的雙音詞,教案《師說 教案》。學者句讀 百工 六藝3.指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古之學者古:求學的人 今:有專門學問的人句讀之不知古:句子停頓的地方 今:看字發(fā)出聲音小學而大遺 古:小的方面學習 今:小學校4.討論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
(1)“師”課文中出現26次,它的含義和用法如下:①作名詞,有兩種情況:作“老師”講古之學者必有師;作“專門技藝人”講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②作動詞,有三種情況:作“學習、效法”講吾師道也(“師道”,動賓關系);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作“從師”講或師焉,或不焉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道”,偏正關系);作“以……為師”講意動用法(下面專講)
(2)“之”課文中出現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詞,有兩種情況:指代人或事物,擇師而教之;連接定語和中心詞,表示統一關系,相當于“這類”、“這些”②郯子之徒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作助詞,有四種情況:放在定語與中心詞之間古之學者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表示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在動詞、形容詞或表示時間的詞后;湊足音節(jié),無意義六藝經傳,皆通習之③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還有三種情況:作代詞,指代自己。君將哀而生之乎; 作助詞表示定語后置。蚓無爪牙之利;作動詞,“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課文中出現17次,用法如下:作代詞,有四種情況:在主謂短語中作主語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那些); 復指,作主語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他們); 作兼語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語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們的) 。作語氣副詞,有兩種情況:表猜測 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多么)
(五)分段寫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六)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動用法是指名詞或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以形容詞最常見,其次是名詞,還有少數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意動用法翻譯成現代漢語,基本格式是:名、形(動)+賓=以十賓十為十名、形(動),例如:吾從而師之名詞 以……為師漁人甚異之 形容詞 以……為奇異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動詞 以……為恥
(七)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八)研讀課文(結合理解重點文言實詞及疑難詞句)。學生試譯、討論,教師重點點撥。1.結構特點1.分析第1段:①作者怎樣從理論上對總論點作初步論證的?
第一層: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肮拧敝竷蓾h以前,“學者”指學習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說有專門學問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學者”為榜樣來宣揚師道,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把它提了出來?!氨赜袔煛保褜W者之所以有成就、有專長歸結為從師的結果。這句不僅起到點題作用,而且籠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論及的內容、范圍,成為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層:正面概論教師的職能:傳道、受業(yè)、解惑?!皫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兩個單音詞?!八本哂写~性質,“以”是介詞,構成“以所”介賓短語,但習慣上這兩個字倒置著用。“所”指代“老師”,譯為“他”,“以”譯為“靠”。全句譯為:“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本渲械摹暗馈?,包含“仁”、“義”等具體內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學、倫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觀點:“業(yè)”就是下文的“六藝經傳”:“惑”就是上述“道”和“業(yè)”中的疑難問題。
第三層:反面論述無師不能解惑,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必要性。
第四層:正面提出擇師標準,凡先聞道者,都可以為師。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氣連用八個“吾”字,句中“亦”作假設關系的連詞“如果”講。后一分句,用反詰句,加強語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詰語氣,”知“是”管、追究“。這句譯為”哪管他們的年齡是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第五層:歸納上文,提出從師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無”作條件關系的連詞“無論”講,“所存”,名詞性所字結構,譯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語,“師之所存”作謂語。全句譯為:“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這里作者表達了不恥下問、能者為師的進步思想。②分析第2段:(1)說說這一段與第1段是怎樣聯系的?第1段正面闡明了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這一段以第1段為立論根據,批判當時土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從反面論證第1段所提出的觀點,說明從師的必要。(2)這段文字運用怎樣的論證方法?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并請學生填寫課后思考與練習的表格。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四個“圣”和四個“愚”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形容詞,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種是名詞,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詰句,“此”指代“從師與否”。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原因。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授之書”的“書”,指文字、書寫:“句讀”指斷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是主謂語“合說”的寫法,翻譯時要把它們搭配開:有的人不知道斷句,(倒去)問老師;有的人不能解決(修身、治國的)疑難問題,(卻)不向老師請教。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學問,“足”,是程度副詞,“足以”,“很”的意思?!捌淇晒忠矚e”,是帶諷刺語氣的感嘆句。
盼教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養(yǎng)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難點:難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學生靜聽。)同學們,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觸呢?要知道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這是貝多芬全聾后的作品,是超越靈感的產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悶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再次聆聽,感受)生活中的貝多芬是怎樣的形象呢?請看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并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后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郁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并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fā)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屏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chuàng)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盼教學教案篇6
教學目的
1.熟背成語,積累成語。
2.熟背古詩《鵝》,增加語言積累。
3.學寫鉛筆字,認識先上后下的筆順規(guī)則。
教具:掛圖、成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成語
1.審題。
2.自讀成語,把成語中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3.通過讀成語,你知道哪些成語的意思?師進行補充。
4.出示掛圖: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你能把這幅圖的意思說給大家聽一聽嗎?盡量用上我們才學的這四個成語。
⑴同座位互說。
⑵指名說,評議。
5.開火車讀成語,齊讀成語。
6.指導背誦。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齊背。
二、教學古詩《鵝》
1.自己借助拼音把詩讀一讀。
2.出示掛圖:對照圖,再讀一讀詩,邊讀邊想象讀中的鵝的樣子。
3.指名讀。
4.指說說詩句的意思。
5.寫得多么有趣!我們一起把這鵝的可愛讀出來。
6.指導背誦。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⑵指名背,評議。
⑶齊背。
三、教學生字
1.審題
2.認清3個生字,說說書寫順序。
3.這3個字在書寫順序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4.教師范寫。
5.生仿寫,師巡視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觀察圖畫,根據問題說幾句連貫的話,學會道歉。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揭題。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要求。
二、指導第1幅圖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初步理解圖意。
⑴圖上有幾個?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
⑵指名說。
⑶再次看圖,分步細說。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圖的內容。
⑴指名上來表演。
⑵你們對表演的同學滿意嗎?怎樣說才會令人滿意?
⑶生在評議的同時,相機讓他們表演。
3.小結。
通過討論,同學們學會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時,要有誠意,有禮貌,還要知錯就改。
三、練習反饋
1.依照以上步驟,指導學生說另處三幅圖。
2.任意選一幅圖用幾句連貫的話說一說。
3.指名說,互相說。
盼教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2、學會應用分子的觀點認識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的教學,主要采用教師的講解、演示與學生的探究、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授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認識物質的可分性的觀點。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認識分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認識分子的特征。
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
教學過程:
設疑激思,發(fā)現問題:
1、香水為什么會散發(fā)出怡人的香味?
2、濕衣服為什么在陽光下干的比較快?
3、白糖放在水里為什么不一會就沒了,而水變甜了?發(fā)現問題。將化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真實的情景中發(fā)現值得研究的問題,產生探求欲望。提出研究主題。從與教學內容有內在關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啟發(fā)性的情節(jié),提出富有思考性激發(fā)想象力的化學話題,激起學生尋求變化本質和內在原因的欲望。
新課學習:
活動與探究一:物質的微粒性
1、【教師講解】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發(fā)展簡史。
?得出結論】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的。
2、【出示圖片】a、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分子照片;b、通過移動硅原子構成的文字。
?得出結論】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
3、【教師舉例】說明微觀的粒子聚在一起構成宏觀物質。邊聽、邊看得出結論:物質是由肉眼看不見的極其微小的粒子構成的。微觀的粒子聚在一起構成宏觀物質。
活動與探究二:分子的特征
1、【思考問題】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為什么水分子看不見,水卻能看見?
?得出結論】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2、【演示實驗】品紅在水中擴散
?思考問題】水為什么能變紅?
?出示圖片】不同溫度下水分子的運動
?得出結論】分子在不斷的運動著。溫度升高,分子運動的速度加快。
3、【思考問題】50ml水+50ml酒精=100ml液體,正確嗎?等式“1+1=2”成立嗎?
?演示實驗】水與酒精的混合
?得出結論】分子間有間隔
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
運用新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通過實驗與探究認識分子的體積和質量很小,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分子間存在間隔。
活動與探究三: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
1、【思考問題】前面我們做過水蒸發(fā)和水電解的實驗,請同學們思考:水蒸發(fā)和水電解一樣嗎?為什么?
?得出結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物理變化時,物質的分子本身沒有變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它的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梢?,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回顧水蒸發(fā)和水電解的實驗,討論、交流、回答。使學生的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從分子本身是否變化來認識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總結歸納: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物質的微粒性以及分子的特征,從分子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qū)別,知道了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分子原子教學反思
在講授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時,先給出電解水的微觀圖示,試圖讓學生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①水分解的過程中出現了哪幾種微粒,各幾個?
②這些微粒中哪些發(fā)生了變化,哪些不變?
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④從中你還獲得了哪些信息?
但結果學生對微粒模型圖不熟悉,回答前兩個問題很困難,對后面的問題就更無從入手了。這樣嘗試之后就把這節(jié)課設計成了一節(jié)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只在“分子、原子關系”“物理、化學變化實質及主要區(qū)別”等處安排學生交流討論。力求抓住學生學習心理,緊扣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在哪里會想到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為主線。
盼教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乘法這一單元里,我們已經學習了
(1)口算。哪類題目可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2)筆算。哪類題目要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這里的兩位數我們指的是一般的情況,不包括整十數
(3)估算。估算的時候我們一般把兩位數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的。估算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
2、關于乘法,我們這一課要學什么,有誰知道嗎?
板書課題: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探究:
1、其實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們前面口算中出現的那類題,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筆算。
(1)、談話:今天我們仍然到奶牛場去參觀,看看奶牛場一天能生產多少牛奶。(出示主題圖)
(2)、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2、學生用已有的筆算知識列出豎式計算
交流:板書: 3 0 或 2 5
觀察兩個豎式,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師的豎式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板書:
問: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沒有和什么數位對齊)
猜:為什么要這樣寫呢?(在算的時候先不要考慮它)
遮去0,現在的豎式變成幾乘幾?(25乘3)
一起來算一算:75。
好了嗎?(沒有,還要添上0,得數是750)
把這個豎式和剛才的豎式比一比,你更喜歡哪個豎式?為什么?
說說這種簡便豎式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實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時訓練。
想想做做1。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學生計算時,注意提醒學生積的末尾0的處理。
說說做這樣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怎樣算簡便?
5、學這個簡便寫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來看這道題:3804500
這是一道三位數乘四位數,你能不能用新學的辦法來計算?
隨學生回答并板書,結合板書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這樣就會了,不過最后還要加上3個0。
看來學了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一些更難的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
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
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
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何收獲?
五、作業(yè):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這部分教材教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筆算方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和估算以及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結果,然后介紹簡便的筆算方法,這樣安排可以減少計算的錯誤,并使學生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