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可以鍛煉我們的寫作技巧,提高表達能力,有助于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了解不同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增加文化素養(yǎng),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1
關于書,關于讀者,書與讀者的關系,書的分類,怎樣認識、了解和評判一本書,各類書的閱讀方法,最主要的是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作者講的非常詳細,有分析、介紹和具體步驟,內容豐富。本書是關于閱讀的藝術,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寫的。娛樂消遣式閱讀不在作者探討范圍。
這本書有點閱讀門檻,提到的各類書,如果有過接觸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關介紹和閱讀技法。而且本書涉獵的內容很難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適合目前遇到哪方面問題就先在實踐中具體試試看,一步步來。以不同閱讀方法接觸不同讀物,說到底讀書是很個性化的事,閱讀方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動閱讀,明確目標,提出問題并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去回答問題,專心致志,邊讀邊思考。這本書總體在談些什么,想辦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論點,做出自己的判斷,他說的有道理嗎?這本書和你有怎樣的關系?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對書籍內容探索更強,收獲也更多。
說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書,最好的方法是做筆記做筆記做筆記,現(xiàn)在越發(fā)覺得不做筆記就像沒讀過一樣。做筆記除了幫助記憶、鍛煉表達能力,還能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保持頭腦清醒,促進主動閱讀。
有時讀完一本書,我們覺得自己有被觸動到,內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說不出來寫不出來,其實這只能說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閱讀效率和理解程度&閱讀速度兩者有關,多數(shù)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讀不同書用不同速度,根據(jù)書的性質和復雜程度采取不同閱讀速度。每一種書有適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會影響到效率。
說了這么多,最后只想說一句:自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2
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感覺就是一本閱讀指南,介紹怎樣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閱讀所應具備的視野。一開始作者就強調了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你會投入心思去不斷思考,這樣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說實話,最初是好奇的心態(tài)來讀這本書的,但是看過這本書后,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首先意識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處。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良師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就是一個陌生人,他包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去打開一本書時,才開啟了你與良師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這本書關于閱讀者的看法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代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了一些分類,仍具有科學性,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適用于閱讀紙質書籍,對電子書、網(wǎng)絡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間閱讀是為了放松或者打發(fā)時間,但我們還是應該以嚴肅的態(tài)度去面對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心血結晶,人生歷練,更是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當你翻開書的那一刻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涉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誠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而隨便的,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度绾伍喿x一本書》它也是一種哲學。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3
天爸從5月份開始讓我讀書,推薦了我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現(xiàn)在才看完了。
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好吃力,然后看兩頁看不下去,但是后來反復讀了前幾頁,咦,好像看出了點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幾遍才看懂了目錄的結構關系和大體含義。
那為啥要讀這本書呢,因為它想讓我知道閱讀可以是一件多少該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對于有啟發(fā)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讀完之后還會思考書中的內容,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里的內容。所以,單純?yōu)榱?獲得資訊而閱讀",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為增進理解而閱讀"時,去讀一些"燒腦"的書,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閱讀中遇到問題咋辦,看不懂呢,反復看啊,還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問題。只要是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閱讀的藝術就是要以適當?shù)捻樞蛱岢鲞m當?shù)膯栴}。所以如果書讀的少,連自己想問的問題都表達不出來。
當學會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那看到一本好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后,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其次,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閱讀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會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會成為一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書中的文字,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就像是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fā)的感覺,讓人有無比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4
干貨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說明了什么是閱讀,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閱讀。
對于更好的閱讀,作者以四個層次去作了闡明。本書閱讀周期挺長,大概按自己的理解總結下四個層次的閱讀,可能與原文有所出入。
1.基礎閱讀:任何一個識字的人,都已在識字讀句階段已掌握的閱讀,是最基本的閱讀,不涉及讀書技巧。
2. 檢視閱讀:快速閱讀或者粗讀的另一種說法。這種閱讀方式要求你在閱讀的時候,要快速簡略的'讀完。不要糾結于生僻字/一些難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讀已經(jīng)讀過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閱讀,使得你能在讀完后,可以回答1)這是一本什么書2)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怎么樣的故事3)還想在讀一遍嗎?/這本書有趣嗎?這個速度可以使用指畫法/眼睛掃視法...
3. 分析閱讀:精讀的另一種說法。通常一本書,在快速閱讀完之后,如果值得再讀,才會使用分析閱讀。這個階段就是通過分析閱讀,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個分論點都找出來,最后把全書的骨架架構出來,以筆記的形式呈現(xiàn)。
4. 主題閱讀:就一個話題而言的多種書籍的同時閱讀。這樣的閱讀,一般用在研究某一個話題的時候才用到。這種閱讀的第一步是擬一個書單,然后利用檢視閱讀去篩選合適的書單和重新整理話題。然后找出這些書籍的異同點,提取自己的論點。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5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圣經(jīng)。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xiàn)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么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shù)臅敲撮喿x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信息而已。閱讀高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書,并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xiàn)有的理解力發(fā)起挑戰(zhàn),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我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秘訣就藏在這本閱讀圣經(jīng)里。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6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卑吕?范多倫所著《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激起了我的共鳴。
和很多同事一樣,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主動閱讀意識,以至于幾天不閱讀,會有腦中空空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心智失去了活力吧。
我曾經(jīng)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快樂的寫作。那就是4000多字的“我的閱讀史”。我的閱讀始于6歲,主要看小人書、童話故事書,到如今工作2 載,囫圇吞棗地看過不少的文學書、哲學書、歷史書、科學書,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命題。自己慣常的做法,多是率性閱讀,讀《曹雪芹傳》、《山楂樹之戀》、《你往何處去》、《兄弟》、《思維的樂趣》、《古爐》、《人生》,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對于相對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哲學書,就會拿根鉛筆,描描畫畫,抄寫幾句自認為有感悟的話,甚至寫幾句偶感“想起了……”,有時還會畫個笑臉或哭臉。如果要尋找持續(xù)的強烈的讀書興趣點,至少在 0年內,我最鐘情的是兒童文學,尤其青睞童話和兒童小說,對這類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文字照單全收,這應該影響我當前兒童觀的最肥沃的土壤。
20xx年前后,我曾被自卑的情緒困擾,聽身邊的老師、同學談到經(jīng)典的教育或哲學書籍和作者,如數(shù)家珍啊,而我如墜霧里云中。除了蘇霍姆林斯基、劉默耕、路培琦(后兩位是小學科學教育專家),我哪里讀過杜威、盧梭、洛克、杜魯姆、范梅南、蒙臺梭利,只有多買,多讀,完全是惡補狀態(tài),那一段時期,瀏覽的書是前些年的n倍。
當時也經(jīng)常“潛入”教育學院的教室里,旁聽京內外的校長論壇、研究生沙龍、教授授課,特別是聽肖川、朱旭東等教授們點評學校發(fā)展中的問題時,我真像是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邊聽邊記邊思考。喜歡看石中英先生的《教育哲學》和《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不僅僅是書中的內容,更是因為石中英先生的幾年小學教師經(jīng)歷,他的書序中認為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而我不正擁有這這份財富嗎?把讀書和現(xiàn)實適當?shù)慕Y合起來,我的自卑情緒開始緩解。不過,仍舊佩服那些接受過研究方法培訓的學生們,他們的研究態(tài)度極其嚴謹,我也養(yǎng)成了引用別人的話一定要注明出處的習慣。
對照這本暢銷的閱讀指南書,我最佩服兩點。
一個是作者提到的閱讀層次。尤其是對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闡釋。曾經(jīng),我為了寫論文的文獻綜述,大量閱讀關于班主任專業(yè)成長的書、文章,后來縮小范圍,針對角色認同的文章和書。其間,確立過讀關于兒童觀的書,樹立了一個觀點,“為人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是教育觀的核心”。后來,讀管理類書籍,喜歡上了德魯克的摻雜著部分教育理論思想的實用書。比方說讀班級管理方面的書,既要看理論性的,也要看實用性的,像班華、王曉春、李鎮(zhèn)西、魏書生、鄭立平等老師的書,兩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親身體驗型的班主任書籍如《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翻看,偶有所感。
另一個是主動閱讀的基礎,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分別是,“就整體來說,這本書談些什么?”說的是什么樣的主題,“細部上,這本書談些什么,怎么說的?”意思是要我們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
“此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說的是你要主動評價書中觀點,“此書和你的關系?”這就是讓你嘗試應用此書了,你會如何把書中觀點和自己觀點建立關聯(lián),你會如何試用書中的實用方法,你會如何把此書介紹給他人。
這四個問題,也是新華社鹿永建先生推介的讀書小組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用這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相信沒有吃不透的書。
當然,也贊同書中一個觀點,“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便夠了”,多選擇經(jīng)典去閱讀,多讀原著,而不是什么都照單全收,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起閱讀一本經(jīng)典,主講人會辛苦一些,也當之無愧地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輪工作室的讀書活動在崔平川以《跟孔子學做老師》交流中開啟,8月8日晚上曹團團老師以個人獨特的風格演繹著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解,接下來,鄭偉、王曉璇...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7
?如何閱讀一本書》出版于1940年,目前仍備受推崇。本書的作者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兩位編輯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
這是一本教導我們如何去閱讀的一本書,不過有意思的是這本300余頁的圖書并不容易閱讀。只有你對閱讀的渴望足夠強烈,才能閱讀完本書,尋找到閱讀的方法。而方法本身也能在你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時加深理解。這有點像你缺少一個解壓縮軟件,你下載了一個winzip,結果發(fā)現(xiàn)他本身就是壓縮格式的。
我們都曾閱讀過很多書籍,不論你對自己的閱讀能力多自信,但你若沒有讀過本書,你的閱讀能力一定沒有達到最佳。
我閱讀本書目前的收獲是了解了閱讀的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前三種閱讀方法是針對圖書類型,而主題閱讀是針對閱讀目的。其中分析閱讀作為一項最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點掌握。而主題閱讀則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題閱讀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個特定主題。
第一次閱讀本書時,大部分人會感覺非常吃力。所以建議應該反復閱讀這本書的目錄,有耐心的思考幾遍,理解目錄的結構關系和大體含義后開始閱讀。對于我來說,閱讀這本書大部分內容都感覺晦澀,理解吃力。但為了掌握閱讀方法,提高今后的讀書效率,雖間隔多次也硬著頭皮了讀下來。讀到本書最后一章的一句話讓我感到這種付出的值得:
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學不到東西。
我目前所做的只是粗淺的翻閱了一遍本書,還遠遠談不上理解了(更不要提應用)這本書,我會把這本書作為枕邊書反復閱讀。
如果你是個喜歡讀書的人,對于圖書的判斷、選擇、閱讀、吸收都想獲得提高的話,推薦你留出充足的時間和耐心閱讀和學習這本書。相信你在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所投入的時間是值得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閱讀某本書的讀后感篇8
很慶幸能讀到這本書,它刷新了我對讀書的認識。以前我是為了學習新知識,為了享受讀書的樂趣,甚至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好學而去讀書,實在是太膚淺了。
這本書給了我全新的認識,奧野覺得讀書應該是為了與書作者的思想進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進自身的思考,從而吸收精華,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認真消化書中的內容,使之對自己有益。
有了這個目的,所以才有了選書、標記、筆記、書評、重讀這一系列的過程和注意事項,由此才有了這本書的出版。書名中的“有效閱讀”是全書的精髓!此書文字簡單,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更適合初步學習閱讀方法的學者。
我以前覺得專門花時間做筆記,寫書評,太耗時間了,而且這個過程不那么輕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沒花什么精力去做這個。但是,恰恰是這些耗時、燒腦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們思考和成長。
做筆記,寫書評,正好是一個重新消化吸收、檢索知識的過程,它促使我們提煉精華,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層認知,從而改變原有的思維和行為,促進生活的變化。
浪費時間不算什么,但請不要浪費生命!
書中一個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時間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從客觀角度看,確實浪費了很多時間。但是過程中,主人對房子的建造過程投注了更多的時間和心血,和工人們有更多的相處和互動,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擱。這些浪費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些記憶將成為房子的寶貴的精神價值。雖然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并沒有浪費生命!
讀書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費時間,但并未浪費生命啊。對書籍的精煉、思考和輸出,正好是知識重組、迭代的過程,它會把作者的思想,一點點的轉化成自己的東西,促進自身的改變和成長。
記得有一個補鈣的廣告,補品不光要營養(yǎng)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體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營養(yǎng),只是從身體里過一道便離去,也是沒有意義??磿彩且粯樱匾牟皇墙佑|了多少新知識,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識。
從現(xiàn)在開始,認知消化讀過的每一本書,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很期待后面讀書的收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