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讓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讀后感是一個展現(xiàn)我們文學(xué)素養(yǎng)和思考能力的機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精選5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篇1
?等待戈多》以文本和舞臺表演的方式延長了讀者和觀者對"等待"這一抽象事物的感覺,這種"等待"更像是生活本身,它真實地存在于每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中,卻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而也很少引起人們的思考,思考自身與生活本身。
"沒什么事發(fā)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①,整個劇情用劇中的這句臺詞來概括再恰當(dāng)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復(fù)和無聊至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jīng)典之作。大凡經(jīng)典,必有其典經(jīng)之處。也只有經(jīng)典才能被人反復(fù)剖析并不斷解讀卻始終不會過期。某種程度上看,經(jīng)典之為經(jīng)典更在乎其中蘊含著某種普遍而恒久的價值批判或人文反思,貫穿于人類文明的整個進程。那么,回到《等待戈多》,它的價值批判和人文反思體現(xiàn)在哪里呢?換句話說,它憑借什么而立于經(jīng)典之林呢?
時間無法減淡這部作品的價值,相反,時間增加了它的價值重量和批判力度。等待,當(dāng)人們說出這個詞并用它指代一個具體事件的時候,好像并不能達到完全意義上的出離時間。而《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這一點上對傳統(tǒng)的"等待"給與了批判并提出了挑戰(zhàn)。在這里,我想對"等待"做一個個人的理解和區(qū)分。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內(nèi),正是時間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在等待;也有一種"等待"在時間之外,這種出離并非絕對超脫我們所在的時空之緯,它依然在我們所在的時空之內(nèi)發(fā)生,卻早已抵達另一個終極意義。是的,我想說《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終極意義上的"等待",它涉及生活本質(zhì)的困惑,因而它也越發(fā)能凸顯出我們生活的多元性,各自的空虛單調(diào),機械壓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夠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和人心充滿了遙不可及的距離。有一些距離是本質(zhì)上的距離,與時間與空間都無多大關(guān)聯(lián)。
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篇2
重讀《等待戈多》,一部不長的荒誕戲劇,卻很費腦筋。這部戲劇的魅力在于,本身就是一個謎。每個人都在問,戈多是誰?他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有人求疑于作者貝克特,他很高明地繼續(xù)玩捉迷藏:“我要是知道,早在戲里說出來了?!?/p>
春天的陽光很柔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走在大街上,瞧著無暇享受陽光的各色人等,突然想到,這個世界上其實有三種人。當(dāng)搜腸刮肚為這三種人找代表人物時,想起了《等待戈多》。這部劇只有五個角色,兩個流浪漢戈戈和狄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運兒,還有一個替戈多送信的小孩,至于戈多這個被等待的人,自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用這幾個人為三種人佐證,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種人,打著遮陽傘曬太陽的人。聽起來很有閑、很小資。不過,小資只是一種情調(diào),那些光顧必勝客、上島、兩岸、避風(fēng)塘、蘭桂坊、seven(怎么象在做廣告?)……喝一杯拿鐵、卡布其諾、龍舌蘭、朗姆酒,來一只哈根達斯(又有廣告的嫌疑!)的人,未必能夠入列。還是看一看波卓的派頭,這位爺一出場,就拿著一根鞭子,用繩子拴住幸運兒的脖子,趕著他往前走。幸運兒兩手提著一只沉重的口袋、一個折凳、一只野餐籃和一件大衣。幸運兒打開折凳,波卓坐下,打開籃子,取出一只筍雞、一塊面包和一瓶酒,大口地吃起來……不想再描述了,這就是第一種人。
第二種人,在陽光下忙碌的人。波卓在曬太陽,幸運兒在勞作。他是幸運的,因為他能得到主人啃剩下的骨頭。當(dāng)流浪漢戈戈向波卓討要骨頭時,波卓說這通常是屬于幸運兒的。得到骨頭的代價不菲,要停止思想,或者按照波卓的指揮思想。在波卓的要求下,幸運兒發(fā)表了長篇演說。很佩服作者的獨到之處,這篇上千字的演說沒有一個詞是連著的,沒有一句話是完整的。那個送信的小孩,是戈多身邊的人。如果戈多是一種拯救力量,那么小孩無疑也是個幸運兒,但是從小孩的表述中,他似乎也不夠“幸運”。在陽光下忙碌的人,即便獲得命運的垂青,又能如何?
第三種人,追趕太陽的人??涓钢鹑盏慕Y(jié)局是,他渴死了??涓钢鹑盏默F(xiàn)代版是,很多人為了追逐夢想而倒在路上。戈戈和狄狄兩個流浪漢,曾經(jīng)也非常體面,曾經(jīng)也有一雙合腳的靴子,曾經(jīng)也有過一點兒思想。他們最終淪落了,無力再追求,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戈多,他們不認(rèn)識戈多,不知道戈多是誰,甚至搞不清究竟要戈多給他們做什么,他們沒有明確的要求,只是一種祈禱、一種泛泛的要求。戈戈和狄狄的不同是,雖然都喪失了追逐夢想的能力,但狄狄沒有放棄自尊,沒有失去生存的能力,他還能為自己找到蘿卜。而戈戈已經(jīng)喪失了羞恥心,他天天挨打,但是抱怨保護他的人;他搞不到蘿卜,還嫌蘿卜不好吃;他厚著臉皮討要波卓吃剩下的骨頭,他為了金錢與需要幫助的人討價還價。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寓言。我們一生都在追逐夢想,追逐希望,追逐光明。當(dāng)耀眼的太陽照射在頭頂,都想觸手而及,讓思想的光芒照射人生,讓精神的勝利愉悅生命??墒牵覀儾⒉荒苤髟嘴`魂,并不能左右命運。當(dāng)夢想無情破滅,我們是選擇做一個精神的流浪漢,還是思想的臣服者?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抑郁寡歡的大有人在,放浪形骸的不在少數(shù),愁腸百結(jié)的經(jīng)常碰到,撕心裂肺的也不少見,這些都是精神的流浪漢。他們看似是精神的獨立者,其實也會為了一根剩骨頭低下高昂的頭。有雄心追逐夢想,就要有勇氣接受失敗。第一種人未必高貴,第二種人未必低賤,第三種人未必超脫。存在主義認(rèn)為,人生本來就是荒謬的,不必為了所謂的價值、意義而背上枷鎖。
戈多沒有等來,波卓瞎了眼睛,幸運兒成了啞巴,戈戈和狄狄想上吊,但是他們找不到繩子……這就是生活!
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篇3
國慶的兩天里看完了這本書。
可能每一個文學(xué)或藝術(shù)作品在不同人看來都會有有同的感受吧。這是由人的認(rèn)知的選擇性決定的,以前的經(jīng)歷與補充組成了一個現(xiàn)在的你。
在看的時候,我看到死亡。引用:那沙沙的聲音,那樹葉的聲音,是骷髏的聲音,那骷髏在發(fā)著什么聲音,在告誡著活著的人。兩天的重復(fù),似乎在等待的是死亡,或者命運。兩個人在那邊說著無聊的話語,今天的夜降臨了,死亡或等待的東西沒有降臨,于是他們倆在第二天繼續(xù)等待,等待了50 幾年,這樣的人生是多么的無趣啊,他們倆的心里除了在互相聊天的時候可以忘記一切而輕松外,在看到夜的降臨時應(yīng)該會無耐或失望吧。然后在這種失望中,時間一天天的走了?;叵胛业倪^去的兩天,看了三集的公開課,知道某幾個餐還很合我口味,體會了放松與快樂。我還干了什么,努力回憶,但在時間過后能留下來的似乎就只有10%。那90%的時間我真的在昨天與前天存在過嗎?難道存在就只是積累的認(rèn)知嗎?,那如何才能更好的證明自己的存在嗎?思考還是人生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更好的在這個世界留下存在的印記是一個值得我思考的命題。
另外一個思考是:如果他們在等的東西真的來了,他們一定會快樂嗎?即使到時候會快樂,那如果讓過程也快樂豈不更好~這是我要努力去實現(xiàn)的,讓過程變得更美好,如果你確信結(jié)果一定能到達。如果不確信能否到達,至少也是快樂的。
存在的意義到底是過程還是結(jié)果?如果結(jié)果都是被遺忘,同一代的人消逝,基本上很多東西都會被遺忘。也就是說結(jié)果是基本沒有意義的。那假設(shè)意義在于過程。在于過程中人的所有的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與認(rèn)知的提高。一般人會因為平淡而無聊,希望輝煌才好。但事實上巨大的力量正是在平淡的每日重復(fù)中產(chǎn)生,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
如果沒有經(jīng)歷前面的一些東西,是不會有后面的感受的,事情是積淀起來的,諾獎的其中一個感受就是很多人都是在之前本來就已經(jīng)做了很多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事情,這也驗證了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個積累的過程,而最后那個閃光的主意出來其實是在前面所有的基礎(chǔ)上孕育出來的。
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篇4
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他們的目光不在戈多到來的方向,他們面向的是死亡,一步步地走過去,希望在半途遇上戈多獲得理想里的救贖,孩子捎來的消息之于他們是繼續(xù)的支撐,因為沒有絕望的理由,只好漫無邊際地等下去。
戈多是誰,是無所不能的上帝,不可抗拒的命運,抑或僅僅就是等待本身。在整個劇本里,沒有一個人能說出他究竟是誰,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把波卓誤認(rèn)成了戈多,當(dāng)問起戈多究竟是什么人時他們給出的卻是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是一個相識的人”,“哪里說得上,我們簡直不認(rèn)識他”,“就是見了面也不認(rèn)得”??蓪τ谶@么一個模糊的人,人們還是寧愿義無反顧地等待下去,人類正是在這種盲目的憧憬中耗盡了生命。與其說戈多是個人,不如說是一種虛無不可見的希望,或者一個又一個讓人大失所望的明天。
?等待戈多》的中心,不在于戈多這個人物,而在于“等待”。等待只是一種存在方式,一種生存的狀態(tài),難怪劇中說“咱們老是想出辦法證明自己還存在”,等待就是那證明的途徑。“希望遲遲不來,苦死了等的人?!备ダ久谞柕脑捓锿嘎吨鴿庵氐谋瘎∩剩路鹨粋€人從降生便進入等待的反復(fù)里,之所以在等待里苦死,那正因為所謂的希望根本不會到來,這希望又是什么,我認(rèn)為那是一種對“被救贖”的強烈渴盼,劇中主人公始終堅持“戈多來了我們就得救了”。他們說到“把每個人都釘上他的小十字架”,那么每個人都在等待著救贖,然而當(dāng)弗拉季米爾和愛斯特拉岡對這波卓興高采烈嚷著“救兵終于來啦!”的時候,波卓竟開口對他們大呼救命。誰都不得救,全劇充滿了宿命的影子?!半y道我們沒給系住?”“拴在誰身上?”“拴在你等的那個人身上”,他們認(rèn)為自己該被捆綁在命運上,也許事實就是這樣,人和上帝,和命運間連著一根無形的線,人被它所牽引,始終逃離不開,對線另一頭的世界卻不得知更不得見。
個人認(rèn)為弗拉基爾米和愛斯特拉岡正是世界上人類的代表,他們沒有個性,沒有性別,彼此相愛卻又彼此怨恨,男人的女人的美的丑的善的惡的,一切人類具有的品格他們都具有,都在他們身上以這樣或者那樣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來。當(dāng)然,從劇本里不難看出,弗拉季米爾較之愛斯特拉岡,身上集合了更多的冷靜理性寬容以及自尊,也有少許的自以為是,而愛斯特拉岡則顯露出更多的自私卑微惡毒和神經(jīng)質(zhì),所以猜測作者是否讓他們承擔(dān)著詮釋男人女人特征的作用。兩人曾有過一段對人性的討論,“天生的脾氣”,“掙扎沒有用”,“本性難移”“毫無辦法”,說出了對靈魂,對人性弱點的無可奈何。人注定無法克服自身的弱點,于是寄希望于被救贖。無法被救贖,便只能透過無望的期待發(fā)出對悲慘命運的反抗。
波卓的出現(xiàn)一直是讓我最生疑問的,他一出場就被誤認(rèn)作戈多,連名字讀音都與他相似,于是讓我不禁猜測他的身份,他是否是作者安排的另一個戈多,在不一樣的時空里,無所不能的戈多化身成千萬個自己靠近人類,他沾染了人類一切的病態(tài),他狂躁,麻木,癲癲狂狂,喜怒無常,他對幸運兒頤指氣盛,而他又讓兩個流浪漢莫名地恐懼,莫名地恭敬。在第二幕里,他的神秘和高貴通通地消失,連流浪漢也可以對他任意蹂躪。他失掉了眼睛失掉了幸運兒,隨之失掉了所有可以依仗的東西,他和流浪漢再沒有區(qū)別,或者他顯得更落魄些。原來所謂的那個上帝,和凡人的距離并不遠。
至于幸運兒,實在像個陷入“羅網(wǎng)”的哲人,他是所有人中唯一有思想能力的人,也是唯一不懼怕思想的人,他思想的方式竟是靠帽子和喉嚨,然而這個唯一終究失去了帽子,隨之失去了嗓音,隨之失去了生命,最后一個會思想的人死去了。都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而人類總是不屑于去思考的,幸運兒的思考無法被理解是注定了的。
兩幕戲時間地點結(jié)構(gòu)都出奇相似,故事的結(jié)尾都又回到開始的地方,第二幕是對第一幕的反復(fù)又是對第一幕全然的否定,人們喪失了記憶,失去了寶貴的依賴,戈多又一次失了約,一切像個騙局。生命在幻滅,生活在無休止地循環(huán)。等待是太過漫長的絕望,漫長得讓人無力感覺。理想的沮喪,命運的可笑,人格的分裂以及無所不在的死亡就這樣把人拖進了不可理喻的漩渦。時間的無限延伸,等待的永無盡頭。
全劇沒有情節(jié),沒有矛盾沖突,甚至沒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在劇中一切事物都荒誕化,時間脫了常規(guī)于是一夜之間枯樹就長出了葉子,人與外部的客觀世界處于一種無法感知的隔絕狀態(tài),給人以一種不能抗拒的壓迫感。他們不認(rèn)識這個世界,又說道“瞧這個垃圾堆!我這輩子從來沒離開過它!”,世界對他們而言僅僅是個蒼白的印象。另外人與人之間亦處于一種無法分開又相互隔膜的狀態(tài),兩個流浪漢想分手又無法分開,波卓想離開又邁不動步子?;恼Q之中,反映出得卻是如此深刻的狀態(tài)。
人在生活里謎失了,在作品中人既不知自己從何而來,也不知自己向何處去。人無從預(yù)測自己的明天,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那個如上帝般凌駕于苦難之上的戈多永遠不會到來,可他又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存在對他的到來不斷預(yù)示著,于是人們只好不可救藥卻又無能為力地繼續(xù)等下去。
讀了等待的讀后感篇5
沒有什么事發(fā)生,沒有人來,沒有人去,真可怕。
我讀完了這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這本曾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等待戈多》,閉上眼,腦中一片混亂。整個劇情用上面那句話來概括再恰當(dāng)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重復(fù)和無聊之極的戲劇,卻是貝克特荒誕派戲劇的經(jīng)典之作。
貝克特通過他的方式向人們呈現(xiàn)人們自己親身經(jīng)歷著的生活狀態(tài)本身,只是將它荒誕化了,他將這荒誕的'感覺拉長了也縮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復(fù)又粘貼起來,讓我們看清楚它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弗拉基米爾和埃斯特拉岡,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樹下,兩個老人呆呆的坐著,偶爾傳來毫無意義的對白,卻仍是等待著,沒有思緒的等待,知道天黑離去,口中還念念不忘,明天,戈多會來的。
戈多是誰呢?有人說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說戈多代表著希望,也有人說戈多是你夢想?yún)s得不到的東西。不論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會來么?兩個老流浪漢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
戲劇結(jié)尾的時候
埃斯特拉岡說:“嗯,咱們走不走?”
弗拉基米爾說:“好,咱們走吧?!?/p>
他們坐著不動。
我清楚的記得,戲劇中,他們有好幾次說他們要走了,但他們?nèi)匀蛔粍?。等待戈多,永遠只有等待,等來的是一個奴隸主和他的奴隸,等來的是戈多說明天再來的通知。其實他們都知道也許明天戈多也不會來,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們所剩無多的生命。就好像我們重復(fù)著日復(fù)一日的`工作,單調(diào)著日復(fù)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兩個流浪漢一樣披著等待的外衣逃避著什么。
戈多也許就是我們的理想,人們期盼著自己的理想,卻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著理想能夠來到我們面前。我想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滿激情,我會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擁抱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