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的讀后感6篇

時間:2022-09-02 作者:Mute 讀后感

撰寫一篇讀后感能夠加強你們對名著思想的分析,讀后感其實是非??简炍覀兊睦斫饽芰Φ?,都需要認真對待才行,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一本書的讀后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一本書的讀后感6篇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1

對于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么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后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其實我并沒有覺得這本書里介紹的方法有多么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jīng)常聽到。

這本書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購書清單、如何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如何運用讀書筆記這些方面的內(nèi)容。語言簡單易懂,重點的部分用加粗的字體突顯出來,偶爾還配有示意圖,整本書讀起來很輕松。這本書對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進行了說明,但這些說明不是什么長篇大論的理論,都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事情。我本來是想將書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舉出來,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如果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而去做的話,是很難堅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為什么”的話就不如直接去讀讀這本書,何必需要我在這里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談論我感興趣的那一點內(nèi)容。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diào)了一種堅持大于內(nèi)容的觀點。作者認為當我們有什么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為“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diào)堅持而不在乎質(zhì)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zhì)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說一定要寫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說為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nèi)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皩懽x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chǎn)生共鳴,那么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里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yè)書時候我為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說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nèi)容,這本書包含的內(nèi)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里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于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松的閱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并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閱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么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么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xù)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2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一本教授閱讀方法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圣經(jīng)。

本書的開篇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常常沒讀多久就開始出現(xiàn)雙眼停滯、頭腦昏睡的狀況,這種精神不濟的狀態(tài)根本無法將閱讀進行下去。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

完全被動的閱讀只會越讀越疲憊,越讀越乏味,直至放棄閱讀。所以,預備開始閱讀的人首先要認識到的是: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既然閱讀是一種活動,那么也必有活動的目的。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為獲得資訊而讀,第二種是為求得理解而讀。

閱讀與自身知識水平相當?shù)臅敲撮喿x的目的就只是為了獲得這本書所載錄的信息而已。閱讀高于自身知識水平的書,并試圖讀懂讀透它,向自己現(xiàn)有的理解力發(fā)起挑戰(zhàn),則是閱讀的另一種目的——提升理解力。

這本書所針對的讀者就是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的情況下,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認知自我破繭而出。

好的閱讀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以及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閱讀的人都擁有這些閱讀能力,但好在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獲得的,答案和秘訣就藏在這本閱讀圣經(jīng)里。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3

天爸從5月份開始讓我讀書,推薦了我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然后我磨磨蹭蹭到現(xiàn)在才看完了。

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好吃力,然后看兩頁看不下去,但是后來反復讀了前幾頁,咦,好像看出了點什么,然后就耐心的思考了一下,嗯,看了好幾遍才看懂了目錄的結(jié)構(gòu)關系和大體含義。

那為啥要讀這本書呢,因為它想讓我知道閱讀可以是一件多少該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對于有啟發(fā)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讀完之后還會思考書中的內(nèi)容,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里的內(nèi)容。所以,單純?yōu)榱?獲得資訊而閱讀",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為增進理解而閱讀"時,去讀一些"燒腦"的書,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那閱讀中遇到問題咋辦,看不懂呢,反復看啊,還是不懂呢,那就要提出問題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問題。只要是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閱讀的藝術(shù)就是要以適當?shù)捻樞蛱岢鲞m當?shù)膯栴}。所以如果書讀的少,連自己想問的問題都表達不出來。

當學會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那看到一本好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

首先,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后,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其次,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閱讀完了之后,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會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會成為一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書中的文字,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就像是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fā)的感覺,讓人有無比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4

寒假很快結(jié)束了,信息綜合組的讀書會推薦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書,要求進行閱讀并在群里分享,本書很實用對閱讀也很有參考價值,共分為四篇,講述了閱讀的層次、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以及閱讀的最終目標等內(nèi)容。書中的具體內(nèi)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過大家的分享與精彩展現(xiàn),大家肯定都熟練掌握了,在這里我想結(jié)合閱讀本書,分享一點自己關于閱讀的一點想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個人認為,我們在確立閱讀目標時,功利心不能太濃,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會出現(xiàn)一些功利性的思維與行為,這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及閱讀行為的發(fā)生并不是一件好事。當一個人將自己的閱讀目標定位在獲得利益或者想讓閱讀為自己或別人獲利的時候,其實他已經(jīng)把閱讀的最根本的價值給丟棄了,因為不管是什么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種“即刻索取”的心態(tài)-----即我要通過閱讀應該立刻獲得什么或者取得什么,而這種“即刻索取”的心態(tài)會給我們的閱讀帶來很大的影響,因為有些時候的閱讀并不一定會立刻促進你取得什么,或者使你成長多少,而這種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態(tài)在沒有獲得滿足時就會嚴重打擊個人的閱讀習慣,使一些人放棄閱讀,甚至是厭惡閱讀,所以我們在閱讀時,盡量要像魯迅說的那樣,盡量讓我們的閱讀成為一種嗜好,就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系的閱讀。這就像有些人“愛打牌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xù)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后還是打”(摘自網(wǎng)絡),其實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贏錢,而在有趣一樣,我們閱讀的目的也不應在于“功利”,而在于點亮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點亮自己的生活,個人認為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開卷有益”的習慣。二是要有選擇優(yōu)秀書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閱讀與主題閱讀的能力。只要具備了這三個方面,我們的閱讀就不會是一種“逼迫”,更不會是一種“要求”,而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覺自愿的興趣盎然的行為,這樣的閱讀也一定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灑脫,更加自由,更加和諧,最終就會像蘇軾那樣將閱讀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最后,祝愿閱讀都能點亮我們的生活,點亮我們的人生,感謝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進步,事事更如意!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5

五星好評。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應有目的、多提問。雖說閱讀本身不是目的,但閱讀應有目的。不管是為了獲取知識,提升技能,還是為了消遣娛樂打發(fā)時間,在閱讀之前都應想好自己此番閱讀的目的。漫無目的的閱讀就像一次沒有計劃的旅行,旅行的意義在于旅行前的期待,旅行中期待的滿足,和旅行后的回憶,閱讀亦然。而提問,則激發(fā)了閱讀中的求知欲,使文字與讀者融為一體。

目的是前提,提問是方法。當有了閱讀目的,一切都應圍繞它展開,我們可以通過檢視閱讀挑選出符合閱讀目的的書籍。檢視閱讀即略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了解書的類型體裁和主要內(nèi)容及各章節(jié)重點,這樣不僅能知道這本書符不符合閱讀目的,還能選出重點,以便在閱讀時略讀和精讀的靈活運用。進行了檢視閱讀便可進入下一步——分析閱讀。分析閱讀也是正式閱讀,通過分析閱讀,我們可以深入理解整本書。在分析閱讀時,讀者應提出讀書四問”:第一,這本書講了什么?第二,這本書的主旨是什么?第三,這本書有沒有道理?第四,這本書與我有什么聯(lián)系?回答第一個問題,讀者應明確本書類型,能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不僅如此,還要列出文章大綱,并對每一大綱列舉出新的綱要。回答第二個問題,讀者不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還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主旨。第三個問題,這本書有沒有道理,其實就是就對這本書的評論,應注意的是,贊同和批評都應有理有據(jù)。第四個問題在于書本與讀者的聯(lián)系,即讀者要學以致用。此外,除了這四個必要問題,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時應時刻提問,主動發(fā)掘知識,達到創(chuàng)新。

在閱讀時,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時略讀,何時精讀,略讀應怎么讀,精讀又應怎么讀,如何做筆記,怎樣畫思維導圖,主食、美食、果蔬、零食這四種不同類型的圖書應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最后,閱讀最重要的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轉(zhuǎn)化成自己的知識,學以致用,學而創(chuàng)新。

一本書的讀后感篇6

美國教育學家埃德加·戴爾研究出的“學習金字塔”表明,閱讀能夠記住學習內(nèi)容的10%;而通過做報告等親身體驗能夠記住90%,因此思考和實干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這和目前我們所接觸的主流學習方式是很不同的,單純的閱讀,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其優(yōu)點僅是信息獲取的速度和數(shù)量。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指出,“所謂吸收資訊,就只是知道某件事發(fā)生了。”然而,知道某件事發(fā)生,并不是我們讀書的本質(zhì)目的。我們會停留于自己已經(jīng)擁有了這段知識的錯覺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判斷。而且,即使我們已經(jīng)多次閱讀,也無法在腦袋中留下過多的印記。我想,有過相關閱讀經(jīng)驗的人,都會了解這種情況。

分享一個我的懶人筆記法:關鍵點截圖→關鍵字標注→回憶召回。這個方法花費時間極少,使用方便,具體方法如下:

閱讀電子書或紙質(zhì)書時,遇到陌生的知識點、新穎的觀點、論證過程等,在看書的間隙:

①使用手機截圖(電子書)或拍照(實體書),注意圖片需要包含頁碼

②截圖后可以標記簡介概要的關鍵詞,傳輸?shù)轿⑿拧拔募鬏斨帧北阌谟洃浐筒檎?/p>

③在需要時,不需要去找大段完整的闡述和論證。而是通過查找關鍵字或翻看圖片,成為這一部分知識點有效的觸發(fā)鍵,主動召回記憶,這樣理解會更深刻。主動召回,意味著記憶和理解的加固。

如果僅僅停留在重新閱讀段落之上,不過是重新吸收了作者所介紹的知識和觀點,不假思索地“吸收資訊”,是低效的讀書。而關鍵詞或關鍵圖片的有效信息查找,會真正做到對此段內(nèi)容的融會貫通。材料和觀點,會在需要用到的時候呈現(xiàn)或調(diào)用,做到靈活運用。在標注出關鍵詞,讀后感以及此段觀點、素材以及可做何種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腦,它自會建構(gòu)出錯綜復雜的思維網(wǎng)絡。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對每一處觀點認真思考,主動建構(gòu)出關聯(lián)性。如果單純做筆記,停留在記憶的層面,而不是被啟發(fā)、主動理解的層面,讀的書也不會被真正理解和使用。

相對單純的看書,更立體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更大的長遠收益。讀書是學習,思考也是學習。讀書的目的是學以致用。思考的目的是學以自審。讀書是一個吸取精華、丟棄糟粕的過程,而做筆記、思考、實踐是鞏固這些精華的方法,也即是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