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實用的教案是會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的,大家在寫教案的時候,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發(fā)展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解決文中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學會給課文分段,理解本文按時間先后順序分段的特點。
3、初步體會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初步體會人物品質特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圖片導入
1、同學們,有一幅春聯(lián)寫得很美,我出上聯(lián)你們來對下聯(lián),好嗎?
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2、這是我們上學期的學習內(nèi)容,你們真棒!是啊,春天快到了,花兒們都綻放出燦爛的笑臉,今天美麗的杏花也來到我們四(5)做客了,你們瞧
3、出示杏花圖
誰愿意用一個詞語來描述它的模樣?
……
4、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們,也吸引了竺可楨爺爺?shù)哪抗猓荔每蓸E爺爺可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呢,讓我們掌聲有請我們的科學課代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竺可楨爺爺吧。
竺可楨:浙江人。中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深。先后創(chuàng)建了中國大學中的第一個地學系和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擔任13年浙江大學校長,被尊為中國高校四大校長之一。
師:聽了他的介紹,你想說些什么?
……
總結:每個人的成就都是與他的付出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發(fā)生在杏花和竺可楨爺爺身上的故事。
板書:第一朵杏花
指明讀題:美美地讀,讓我們聞到花的香氣。
二、解決生字新詞
1、杏花的花瓣化生出了一些美麗的詞語藏在文中等著我們一一念出它們的名字呢,你們看(出示詞語)誰能把它們念得又標準又洪亮?自己先試一試?
2、----你在讀得時候覺得那些字音需要特別注意的?請帶著大家讀一讀
指名領讀
一株泛起吹皺程度仰起臉曾經(jīng)精確估計掌握興沖沖綻開大概鄭重規(guī)律頃刻間
開小火車糾音、正音
3、注意仰右邊的寫法,不能和柳混淆
4、鄭重怎么解釋?帶到文章中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jié)。
出示辨析:
他( )聲明,這件事與他無關。
他( )地考慮后,決定拿出錢買下昂貴的貨物。
5、頃刻間用三字詞語表式相同含義
三、理清文章脈絡
1、逐段朗誦課文(邊讀邊想,這篇文章里的人物一共看了幾次杏花?)
板書:初看杏花再看杏花
誰能根據(jù)這些線索試著給文章分段?
一(1-5)寫竺可楨爺爺問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時候開的,孩子回答不上來。
二(6-15)寫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訴竺可楨爺爺?shù)谝淮涡踊ㄩ_了,竺可楨爺爺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三(16)寫竺可楨爺爺正式通過常年精確、細致的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guī)律。
2、看來我們可以按照時間先后的順序給文章分段,有些記敘文就可以使用這種好的方法。
過渡:你們知道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有一處院墻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你們看:(出示圖片)
3、你能猜猜它們是哪天開的嗎?
大概……也許……可能……
4、你們的回答,作為科學家的竺可楨爺爺能接受嗎?你從文章那里找打答案的?
朗讀第16自然段
5、那竺可楨爺爺究竟是怎樣第一朵杏花的呢?下節(jié)課讓我們再去看杏花。
6、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
第一朵杏花
初看杏花再看杏花
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2
?美麗的鹿角》
教學目標:
1、認識稱、禁、撒、掙、等9個生字,學寫鹿、賞、勻等13個生字。
2、能通課文讀出鹿的心情變化。
3、根據(jù)詞語提示,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體會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tài)度。
教學難點: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學準備:教師: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寓言,完成預習單。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品讀語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樣贊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象兩束美麗的珊瑚!”
(1)課文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鹿覺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別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時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樣的?(指導讀出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自我贊美、自鳴得意的語氣。)
2、小鹿怎么樣評價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唉,這四條腿太細了,怎么配得上這兩只美麗的角呢!”
(1)小鹿為什么會認為腿是難看的?(太細、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從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別不滿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皺起了眉頭)
(3)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對學生的閱讀提出明確的要求,讓他們有目的地展開閱讀,從而使閱讀更加有效?!?/p>
二、研讀心情,體味變化
1.是什么事讓鹿改變了對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
3、運用語氣詞進行想像說話。(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
(1)當鹿靈巧地把獅子遠遠地甩在后面時,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了:“(),()!”鹿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2)正在這時候,糟糕,美麗的鹿角被樹枝掛住了!兇猛的獅子一看,機會來了:“(),()!”
(3)小鹿卻嚇得直冒冷汗:“(),()?!?/p>
4、多危險啊,經(jīng)歷了獅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觸地說——
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
5、這時,鹿又會對角和腿說些什么?
鹿對角說:“你雖然美麗,但是()?!?/p>
鹿對腿說:“你雖然(),但是()?!?/p>
三、領悟寓意,升華主題
1、師生交流:從寓言里悟出來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無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學習了本篇課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長處也有它的短處,一味欣賞長處而看不見短處,是不對的;因為它的短處完全否定長處也是不對的,我們要做到揚長避短,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與熊》。
兩個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頭大熊,其中的一個立即閃電般地搶先爬上了樹,躲了起來,而另一個眼見逃生無望,便靈機一動馬上躺倒在地上,緊緊地屏住呼吸,假裝死了。據(jù)說,熊從來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臉上嗅了嗅,轉身就走了。躲在樹上的人下來后,問熊在他耳邊說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說:“熊告訴我,今后千萬注意,別和那些不能共患難的朋友一起同行?!?/p>
5、教師總結:點明寓言的特點。
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于”寫一段話。
3、讓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fā)努力,舊能不怕困難;知道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p>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搜集有關天都峰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nèi)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獲和問題
三、細讀文本,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币焕弦恍∪绾螐膭e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進一步地表現(xiàn)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fā)顫”?真的害怕嗎?(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shù)牡诙螌υ挕?/p>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xiàn)了他們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于’’是經(jīng)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2、結合5、12大地震中涌現(xiàn)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給同學們兩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4
設計意圖:
1、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語言的美,在讀中想象詩意的美,在讀中體會葡萄葉的奉獻情懷和葡萄成長的快樂,并通過朗讀把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2、體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特點。具體到本課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扮演葡萄葉和葡萄的情境對話中,在由仿寫葡萄葉上升到仿寫夢想的過程中,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
3、巧用暗示,讓學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樹》的歌曲,暗示成長的快樂;教師范讀第二小節(jié)并描述圖畫,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詩人泰戈爾的詩升華認識等,都能讓學生聽有所得,讀有所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2、品味詩句的美,體會詩意的美。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葡萄葉樂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品味詩句的美,感受成長的快樂。
課前預習:
1、讀讀課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詞典,了解“釀造”在詞典中的意思。
啟動課堂:
播放歌曲《小松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由小松樹快樂成長引出葡萄葉的夢。→讀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先讀讀詞語,再讀讀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葡萄葉的夢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葉的夢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話表示這個意思?
3、品讀詩句:葡萄葉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釀造”一詞?!x讀詩句。
四、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自由讀,思考:詩人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
2、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評價點撥→引讀。
3、交流:你為什么喜歡作者筆下的葡萄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能像作者這樣用一句有詩意的話來表達嗎?的葉片,是。
五、學習第二小節(jié):
1、配樂范讀:激發(fā)學生想象、朗讀的興趣。
2、自由讀。透過詩句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聞到什么?
3、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感受葡萄在葉子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jié)。男、女生比賽朗讀→指名讀。
5、創(chuàng)設情境:葡萄和葡萄葉會說些什么?
六、學習第三、四小節(jié):
1、引讀第三小節(jié),摘一顆葡萄給你嘗嘗,你覺得怎么樣?
2、在學生的贊美中,引出第四小節(jié)。
3、質疑:為什么葡萄葉悄悄地笑了,流出開心的淚了?
4、在組織學生解疑中,體會葡萄葉樂于奉獻的情懷?!僮x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七、鞏固、發(fā)散:
1、背誦喜歡的小節(jié)。
2、寫寫自然界中小鳥、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樹、鮮花……的夢想,還可以寫寫自己的夢想。
3、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伴隨著夢想快樂成長。
八、推薦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從課外書中,讀一首喜歡的詩歌。
梅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9個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詞。
2、學習詩歌,懂得小書櫥中蘊含的知識,能使人眼界開闊,生活充實,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之情。
3、體會關鍵此舉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讀書的樂趣。
4、有語氣地朗讀全詩。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詩歌,會認識中的生字詞。
2、熟讀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
3、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導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小書櫥?說說你從中獲取了那些知識。
今天,老師帶領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板書《小小的書櫥》,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寫他的小書櫥的。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書,花初步認識的字,用自己的認字方法認識它。
2、至明看火車,檢測識字情況。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
1、自讀詩歌。
2、讀完詩歌,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3、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愛讀書?
作者為什么把書櫥比作是“廣闊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感悟2—5小節(jié),體會讀書的樂趣。
讀最后一小節(jié),面對書中的無窮的寶藏,我們應該怎樣做?
四、配樂朗讀,放飛想想談感受。
1、指名配樂朗讀課文。
2、學完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結合自己讀書的感受來談。
3、生有感情地齊讀全詩。
五、總結評價,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再讀詩歌,進一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2、完成古詩《觀書有感》。
3、會寫本課生字。
導學過程:
一、直揭課題
二、感情朗讀,回顧全文。
三、完成讀一讀,背一背《觀書有感》
1、自由讀古詩。
2、再讀古詩,結合插圖,自悟詩意。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四、指導寫生字
1、學生觀察生字,提出不會寫的字全班交流解決。
2、重點指導“瀚、尊”
五、總結評價,布置作業(yè)
鼓勵孩子積累好詞好句,摘抄有關讀書書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