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教案是教師的日常任務之一, 但也是為了提高我們個人的綜合能力,一定要認真寫,教案在擬訂的時候,老師務必要考慮與時俱進,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運輸的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運輸的教案篇1
幼兒及教材分析:
體育活動水果運輸員是主要練習幼兒繞障礙物跑,就是要運用繞過障礙物的方法運輸水果,然后并在活動要學習分工合作,所以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中班幼兒的跑的.能力的進一步提高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中班幼兒在戶外活動時喜歡在操場上跑,在跑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因為不注意、不會躲閃就會撞到一起,造成傷害,因此我設計了本堂課,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會繞障礙物跑。
活動目標:
1、練習繞障礙物跑,有一定的躲閃能力。
2、學習分工合作,積極參與創(chuàng)作游戲場景工作。
3、培養(yǎng)幼兒邊玩邊記錄的學習技能,并能夠用自己簡短、流利的語言表達自己記錄的意思。
4、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活動準備:
1、障礙物、輪胎
2、平坦的場地
3、水果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二、幼兒練習繞障礙物跑
1、觀察場地,解決問題
2、幼兒練習
3、幼兒玩游戲:水果運輸員
三、引導幼兒分享豐收的快樂,并進行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的潛力是很大的,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東西也許對于他們來說一開始會有難度,但是只要教師愿意多嘗試幾次,并且通過個別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帶動其他幼兒,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yǎng),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運輸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縱跳技能,練習持物走平衡木。
2、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增強體能。(平衡木長20厘米,寬20厘米)。
3、樂意自主探索多種運送水果的方法,勇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
4、進一步感受秋天豐收的快樂,初步養(yǎng)成在勞動中與同伴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質。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活動重難點:
學會縱跳技能,練習持物走平衡木。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增強體能。
活動準備:
1、“水果”(蘋果、桔子、梨)、倉庫(紙箱)、水果箱(小儲物箱)、果樹(懸掛水果)、籃子、筐子等。
2、磁帶、錄音機,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參觀果園。
1、導語: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果園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
2、邊走邊聽音樂做準備活動:上肢、下蹲、擴胸、體側、踏步等。
二、競賽游戲“摘運秋天的水果”。
(一)撿蘋果
1、師:果園里許多水果都落到地上,多可惜啊!怎么辦呢?(幼兒回答)好,我們把它撿起來,送到它自己的果籃里去。
2、幼兒撿水果,老師提醒幼兒輕輕拿輕輕放,走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撞到果樹上。要將水果送回有標記的籃子。
(二)運水果
1、幼兒探索用自身物品裝運水果的方法。
啟發(fā)幼兒用口袋、帽子、裙子、衣兜等裝水果。
2、摘運秋天的水果。
師:天快要下雨了,我們將果樹上的水果也運到水果箱里。怎樣才能摘到樹上的果子呢?誰來試試?
重點練習:摘果子(練習縱跳技能,跳時能屈膝,前腳掌蹬地,輕輕落地)。
介紹游戲玩法:每組幼兒按順序每人摘一個水果,通過小橋(平衡木),鉆過門,送到固定箱子里,然后跑回來拍第二位幼兒的手,第二位幼兒繼續(xù)進行,可玩兩三次。
(三)檢查箱子里的水果。
每對派出兩名幼兒檢查幼兒送水果情況。其他幼兒原地休息放松一下。
(四)合作游戲“水果運輸員”。
師:這么多新鮮的水果,我們應該將它們怎么辦呢?(送到水果店去賣)
1、紅隊與綠隊比賽:排頭兩個小朋友抬起水果箱,走過彎彎曲曲的小橋(三個平衡木),到水果店里擺放整齊后,回來拍第三個小朋友的手,如此依次兩兩合作,齊心協力運送水果到水果店,遵守規(guī)則、速度最快的為勝。
2、速度快的隊發(fā)金蘋果,遵守規(guī)則,注意安全的.隊發(fā)銀蘋果。
三、結束活動:音樂《豐收舞》。
1、師:這一箱箱的蘋果,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運送、自己分類的,勞動真快樂呀!我們一起來跳個快樂的豐收舞吧!
2、師生一起隨音樂跳舞放松。
活動反思:
幼兒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活動能力是在不斷變化的,并且呈現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起初,身體活動能力較低,然后逐漸上升,達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的時間,待疲勞出現,活動能力逐漸下降,形成上升——穩(wěn)定——下降的規(guī)律。遵循身體在活動中變化的規(guī)律,應當注意運動量的循序漸進。
活動中盡量考慮到了生活化、游戲化和情境化,注重活動的整合,孩子們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盡情地玩,天性得以自然流露。大膽嘗試不同的運水果方法。通過自身的主動參與、反復實踐和探索,體驗運水果的樂趣,積累運水果的經驗?;顒又畜w現了勝不驕敗不餒的樂觀精神。
運輸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體內水分運輸,環(huán)剝枝條形成樹瘤的現象,知道植物體以木質部的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以韌皮部的篩管運輸有機物。
2、通過對莖的輸導作用的分析,了解保護樹皮的意義及莖具有貯藏有機物的作用。
能力目標
1、通過設計莖的輸導作用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實驗方法及正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實驗或觀察基礎上,通過討論或分析得出適當的結論并加以表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植物體的木質部和韌皮部的結構與物質運輸功能相適應的教學,使學生體會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接受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2、通過討論“莖的輸導作用”,引導學生懂得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美化、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是通過對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分析,得出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路;而有機物是通過篩管輸導的科學結論。
(1)通過上節(jié)的教學,學生已經知道了莖的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莖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輸導有機物的通道。
(2)通過探究實驗,學生會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和自己的"親眼所見",經過整理、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即莖里的導管能夠把從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向上運輸到植物體全身,莖里的篩管能夠把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植物各部。
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分析和綜合能力的表現;也可以看作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
2、講述環(huán)割枝條上方形成的"瘤狀物"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瘤狀物的形成,實際上是比較復雜的過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用講得過細,要求學生明白是由于有機物的運輸受到阻礙引起的就可以了。
教法建議
1、讓學生在課前完成"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完成,上課時將實驗裝置或處理材料帶到實驗室,對自己設計的實驗進行介紹。由于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師要自備紅墨水在莖中運輸的實驗結果及樹瘤標本,以便上課時分發(fā)給學生觀察,最好能做到每組或每桌一份。
2、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時,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兩點;一是莖的木質部被染紅,不宜說成導管被染紅;二是水分運輸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運輸至葉。紅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質,突出水的運輸方向、途徑和部位,無機鹽一點即通。
3、樹瘤形成的原因很復雜,其結構基礎是木栓形成層的形成及其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物質基礎是由于有機養(yǎng)料運輸途徑的割斷使有機養(yǎng)料積累。教學時只要讓學生明確切口上部膨脹起來與有機養(yǎng)料的積累有關,并領悟到韌皮部(樹皮部分)運輸有機養(yǎng)料即可。
從樹皮對運輸有機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明白愛護樹木、保護樹皮的重要性,進而進行綠化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通過對實驗的設計及結果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難點:有關輸導有機物的實驗。
手段:以實驗觀察與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首先以對莖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探索性實驗開始,但學生設計的實驗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所以在課前教師一定要準備好有關的實驗,以供課上學生觀察。重點要求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學過程:(1課時)
(課前要求學生看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完成設計有關莖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實驗)
一、導入:
提問:1、莖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莖的結構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莖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結構中,哪些與運輸營養(yǎng)物質有關呢?
二、講授新課:
(一)探索性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學生展示設計實驗的思路及結果。
組織學生對每組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
總結并糾正學生設計實驗中出現的錯誤。
展示課前準備好的有關莖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實驗結果,并組織學生觀察莖中哪一部分被紅墨水染紅了。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實驗結果。
總結:莖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里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二)莖對有機物的運輸:
提出問題:參照"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設計及分析,推測一下莖對有機物運輸的相關結構是什么?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出示有瘤狀物的枝條,利用投影或錄像介紹實驗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總結: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輸到其他各個器官,當環(huán)割后,有機物就堆積在切口的上方,使此處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形成了瘤狀物。
(三)莖的其他功能:
提出問題:"莖除了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功能之外,還具有哪些功能?請舉例說明"
組織學生發(fā)??
總結:莖除了可以運輸營養(yǎng)物質,還有以下幾個功能:
1、貯 藏營養(yǎng)物質,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葉,有利于葉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貯藏
一、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由莖的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二、莖的有機物的運輸:
由莖的韌皮部運輸有機物
探究活動
實驗目的:植物體內的水分是沿著木質部向上運輸的
實驗材料: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條
實驗用具:等大的玻璃瓶或礦泉水瓶三個、小蠟燭、刻刀、小紙片
實驗步驟:
1、取粗細大小相當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條三根(枝條上所帶葉片數相等),將三根枝條底部分別斜切,觀察其韌皮部。木質部和髓。
2、將一根枝條的韌皮部蠟封。方法是按木質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將小紙片刻成
形,蓋在一枝條斷面處,使其韌皮部露出,將小蠟燭點燃,使其蠟液滴在韌皮部斷面上,待蠟凝固后,取走紙片。
3、將一根枝條的木質部蠟封。用同樣方法將小紙片刻成相應的形狀蓋在枝條斷面的韌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質部,將蠟液滴在木質部斷面上,取走紙片。
4、第三根枝條不做任何處理。
5、將三根枝條分別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個瓶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幾小時后觀察現象并完成觀察記錄。
實驗結果:
甲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仍然硬挺,這能說明蠟封韌皮部不影響枝條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萎蔫,說明蠟封木質部阻礙枝條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條實驗后葉片仍然硬挺。
實驗結論:植物體內的水分是沿著木質部向上運輸的
思考題:
此實驗為什么要在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進行?
溫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條上的葉片的蒸騰作用旺盛,枝條的吸水能力加強,進而得到的實驗結果就越能說明問題
運輸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比較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2、結合實例情景選擇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需要,選擇適合的交通運輸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
在生產力落后的年代,人們用人力畜力進行交通運輸。今天2個小時的火車車程,用馬車運輸要走10天。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有了越來越多的交通運輸方式可供選擇,甚至想象插上竹蜻蜓遨游世界。
課件展示:《沒有機器貓的日子》,在今年暑假里,康小夫的爸爸媽媽都因工作出了遠門,他自己也踏上了旅途,遇到了不少問題,沒有機器貓,你能幫幫他們嗎?問題1:爸爸臨時接到明天早上去哈爾濱開會的通知。
接到這個緊急通知時,康小夫的爸爸選擇交通方式時首先會考慮到什么因素?
讀圖:南京到哈爾濱距離較遠,需要多長時間能到。
課件展示:不同運輸工具的速度比較
學生總結:南京到哈爾濱的距離遠,而時間緊,坐飛機較快。
問題2:媽媽后天去北京簽定一份合同,路費自理。
康小夫的媽媽選擇交通方式時會考慮到什么因素?
讀圖:南京到北京距離較遠,需要多長時間,票價貴不貴。
課件展示:不同運輸工具的速度比較、不同運輸工具的價格比較
學生總結:火車速度較快,兩天時間足夠從南京到北京,而且價格又適中。
問題3:康小夫和表哥約好一起去宜昌旅游,沿途欣賞三峽風光。
康小夫選擇交通方式時會考慮到什么因素?
讀圖:南京和宜昌都是沿江城市。是否能欣賞三峽風光?票價貴不貴?
學生總結:坐船既能欣賞三峽風光,票價又適中。
思考:選擇輪船的話,要考慮到起止城市都必須是什么樣的城市?(沿河、沿海)
承轉:選擇坐船確實便宜風景又好。但是,輪船客運目前卻很不景氣。
資料展示:由于沿江高速公路網的開通及鐵路線次的進一步密集,加上長江客輪的運行速度慢等原因,長江客運在公路和鐵路的競爭下已無優(yōu)勢可言,現已退出長江旅客運輸市場。在節(jié)假日的旅游班次在零星開行。
問題4:看完長江,康小夫又萌發(fā)了去看看大海的念頭,怎樣從南京到連云港去看海最方便?
讀圖:南京和連云港之間有寧連高速。
汽車運輸能夠實現“門口到門口”的服務,價格適中。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旅行社的短途旅游線路都用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過渡:這些交通工具不僅可以運送旅客,還有一個更大的用途,就是運送貨物。播放影片剪輯材料:《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和選擇》
討論:結合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想一想下列情況需要用哪種交通工具運輸?
1、把五百噸煤炭從太原運到南京。(火車)
運量、價格、速度都適中,受天氣影響最小。缺點:投資大,短途運輸成本高。
2、把一萬噸海鹽從天津長蘆鹽場運到上海。(輪船)
運量大,價格便宜。缺點:送達速度慢;受自然條件影響大。
3、把一噸西瓜從江寧橫溪運到福建路菜場。(汽車)
直接到達目的地。沒有過多的裝卸過程,對貨物的損傷較小。缺點:運量少,不適合長途。
4、把一批鮮花從云南昆明運到北京。(飛機)
速度快,能保鮮。缺點:受自然條件影響,價格高,運量小。
承轉:航空運輸不僅能運送長途的鮮活產品,對一些貴重或急需的物品也可使用。
播放影片剪輯材料:《一顆心飛越千里,4小時生命接力》
運輸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掌握莖的輸導功能:導管對水、無機鹽的輸導,篩管對有機物的輸導。知道保護樹皮的意義和莖的貯藏作用。
通過探究莖通過哪部分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對實驗設計思路的理解和標記法原理的理解能力。
通過對有關實驗的過程、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探求新知的精神。利用環(huán)割主干樹皮導致的后果,對學生進行熱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通過對探究實驗結果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難點
有關有機物輸導的結論。
實驗材料用具
海桐帶葉的枝條及莖的橫切面、錐形瓶、清水、紅墨水。
教具準備
藕、馬鈴薯。
教學方法
實驗、討論與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本課從發(fā)放海桐莖的橫切面,師生共同復習莖、特別是木本莖的結構入手,為“探究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結果的對比分析埋下伏筆。由此過渡到對莖功能的概述,從而展開本課內容。
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內容,首先要交代清楚實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特別是紅墨水的標記作用。然后將顯示實驗結果的僅有木質部被染紅的海桐橫切面發(fā)給同學,大家一起把先后發(fā)放的兩個橫切面作比較、分析,得出“木質部中的導管具有運輸水、無機鹽的功能”這一結論。在此基礎上再介紹另一種實驗設計的思路,啟發(fā)同學的發(fā)散性思維,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有機物在莖內的運輸是本節(jié)的難點,教學中采用分析課本實驗和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如栓鐵絲的樹干也會長“瘤”等)幫助同學理解,并通過上一實驗中采用的對比法和標記法(課本上的注釋)進行推理,得出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結論。為了使同學加深理解,將課后動動腦的第二題“果樹開花后,如果環(huán)割一個結果枝條(有較多葉子和一個幼果)下部的樹皮,將對這個枝條的結果產生什么影響?”作為問題讓同學討論,以鞏固對難點的突破。
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除了供應給植物本身生長發(fā)育外,多余的都被貯藏在各個器官中,莖的薄壁細胞(如髓等)也能貯藏營養(yǎng),還有的變態(tài)莖更是營養(yǎng)物質的“倉庫”。教師通過演示有關的實物標本,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幫助他們從多個側面觀察和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第三節(jié)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貯藏
發(fā)放橫切的海桐小段莖。
教師引導同學從維管束的構成去復習莖的結構。
由兩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寫出韌皮部和木質部的組成。
問題:維管束為什么是莖的主要部分呢?
觀察、復習。
思考與回答問題。
導入新課。
一、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通過莖里木質部中的導管向上運輸。
觀察下端插入紅墨水的海桐枝條。
了解實驗的設計思路和步驟。
分發(fā)浸入紅墨水莖橫切成的小段進行觀察、思考,并與上課初發(fā)給的海桐莖進行對比。
同學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闡述理由。
師生達成共識。
教師介紹另一種實驗設計思路及其特點,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理解紅墨水的標記作用。
觀察、對比實驗現象,思索形成原因,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討論、探究。
倡導創(chuàng)新精神。
二、莖對有機物的運輸
通過莖里韌皮部中的篩管向下運輸。
了解環(huán)割一圈樹皮莖的后遺癥———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的實驗現象,及其對原因的解釋。
討論生活中鐵絲拴在樹干上后形成節(jié)瘤的類似現象,從而支持課本上的結論。
探討課外讀中“果樹開花后,如果環(huán)剝一個結果枝條(有較多葉和一個幼果)下部的樹皮,將對這個枝條的結果產生什么影響?”這一問題。
同學發(fā)表見解。
共識:這個果實將長得較好。
討論樹干被環(huán)割樹皮的嚴重后果,認識珍惜生命的意義。
聯系樹皮內韌皮部的結構,理解對實驗現象產生原因的解釋。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舉一反三,加深理解。
進行保護環(huán)境意識的教育。
三、莖對營養(yǎng)物質的貯藏
教師演示貯藏著較多營養(yǎng)的莖的有關實物標本。
同學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較全面地了解莖的功能。
了解莖功能的多樣性。
學會從多個側面觀察和理解問題。
幾位同學暢談一下本節(jié)課的收獲。
復習、深化有關知識和理念。
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