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我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2-11-08 作者:Iraqis 教學計劃

在寫教學反思老師一定都能吸取不少的教學能力,從而得到進步,為了能夠提升我們的教學技能,一定要將教學反思寫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特別的我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6篇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1

我所執(zhí)教的《特別的作業(yè)》是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本文通過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睦相處,從而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這是一篇選讀課文,也可以看做是課文的補充讀物,因此在教學本文的時候,我主要是想向?qū)W生滲透一種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及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并通過此文的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警示語”。

在教學本課時我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理解“特別”的意思,從而對整個課題有一定理解,再通過學生對課題的質(zhì)疑來開啟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思考。

本文是一篇選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明白“讀書百篇,其義自見”。一篇文章只有多讀才能領(lǐng)悟其中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學文之前,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指名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只要在這個基礎(chǔ)上,理解文本可成為可能。學生在充分讀文后,讓學生關(guān)上課本,抓住文本的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同學們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自己的讀書所得。這一過程,讓學生知道了讀書只有多讀,讀通讀順才能理解,通過問題的設(shè)置讓學生學會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從而能從文本中得到由用的信息。

俗話說“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在交流時,我主要設(shè)置了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這個特別的作業(yè)是什么?二是這個特別的作業(yè)特別在什么地方?由此讓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fā)現(xiàn)特別是在比較中體現(xiàn)出來的,從而也就不難發(fā)現(xiàn)小麗和小龍完成作業(yè)的方式跟別的同學的`不同,他們完成作業(yè)的方式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珍惜。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2

?特別的作業(yè)》是一個獨具個性化的故事,反映了同學之間的純真友愛。文中的小莉雖然由于馬克的惡作劇弄臟了衣服,但她并不心懷怨恨,以她的善良和聰慧,真心誠意地維護了同學的自尊心,觸動了調(diào)皮的馬克和同學,也使得老師深受感動。

本文故事情節(jié)較為簡單,而朗讀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思考與體驗。如上課伊始,從課題著手,抓關(guān)鍵詞,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同時通過默讀這一形式以及填空練習的設(shè)計,促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新授階段,通過“讀——劃——討論、交流——有感情地齊讀”這一過程不僅促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到作者在寫作上所采用的方法;在學完全文后,引領(lǐng)學生朗讀課文,這樣不僅使得讀的形式更為生動,學生讀得更有韻味,同時也幫助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概括,為課文的復(fù)述打下鋪墊。朗讀是很好的語言實踐訓練過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可以讓學生從有感情地、有語氣地朗讀過程中加深理解課文意思,體驗課文情感。同時,恰當?shù)睦首x設(shè)計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寫作能力都能在“潤物細無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3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認為自己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比較到位。

教學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確立了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內(nèi)容,落實了新《課標》理念。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以識字寫字教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教學重點。在教學時,我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chǔ),巧妙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春天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學生愿意學、樂意學的目的。學生在字里行間里表現(xiàn)了對小麗、小龍的稱贊。

2、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觀看短片談感受,閉上眼睛相畫面,聽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語言得到提高。

3、促使自己業(yè)務(wù)能力的提高。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課堂語言得到了錘煉,設(shè)計問題比較精煉,引領(lǐng)學生讀書的方法靈活多樣。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但是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不斷努力,積極進取,大膽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業(yè)務(wù)能力再提高。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努力。

1、理解教材再細一些,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上還需要下功夫。教師做創(chuàng)新型教師,學生做創(chuàng)新型學生。

2、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把理論學習與實踐有機的結(jié)合在課堂教學上,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3、由于我參加這樣的活動比較少,自身各方面的素質(zhì)還有待提高。首先使自己的基本功要過硬,說好普通話、練好三筆一畫,在不同的場合磨練自己,提高自己。

我堅信一份汗水,一分收獲。只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博采眾長、虛心學習、刻苦鉆研、不斷進取,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4

?特別的作業(yè)》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講的是老師布置一項別開生面的作業(yè),讓孩子們找春天,多數(shù)孩子拿回柳枝、小花之類的東西,而小麗拿回的是一幅畫著玉蘭花的畫。小龍捉來了蜜蜂,卻是想著等會要把它放了的。他們簡單的言行中流露的是對自然萬物的珍惜愛護。

很明顯,這是一篇以保護自然環(huán)境為主題的文章,引導孩子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是必定要做的事。但是否讓這條情感線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呢?近年來,小語界專家呼吁,閱讀教學,應(yīng)減少致力于對知識的傳遞,內(nèi)容的分析,而更應(yīng)該努力尋求在語言學習中形成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實現(xiàn)從“教課文”到“教閱讀”的轉(zhuǎn)型。因此,我認為,語文是言與文的結(jié)合體,情感本身就流淌在語言文字之間。品味文字,勝于空洞說教。我努力讓孩子們“一入課堂便語文”。

一、如導入新課時,交流平時的作業(yè),目的在于和課題中的“特別”形成對比。同時,在交流中,我出示“一項作業(yè)”,并不斷強化運用,是為了在不覺間滲透這個比較陌生的量詞的用法。而這個“一項作業(yè)”也貫穿了課堂的始終。

二、質(zhì)疑能力的培養(yǎng)是老師們較為重視的。但卻存在著虛晃一槍的情況。今天我在出示課題后,也讓學生據(jù)題質(zhì)疑,但之后的教學是圍繞著解疑進行。如先解決“作業(yè)是什么”、“有什么特別”,接著重點圍繞“作業(yè)做得怎么樣”展開教學。

三、但這個教學中,我又把“有( )的( )”這個句式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抓手,進行重點訓練。選取這個訓練點是因為,這篇課文文質(zhì)都很一般,別的地方都很簡單。唯獨這處有嚼頭,是學生尚欠缺的能力所在。且這個句式有點特別,和平常的“有……有……”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落腳點是放在動詞和方位上,如“放在鉛筆盒里的楊花”。

這個訓練點的設(shè)計我分四個層次進行:

一、讀這組句子,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

二、把“用水碗盛的紫丁香”試著換成“盛在水碗的紫丁香”;

三、把小麗小龍的作業(yè)也用這樣的句式來改一改;

四、感受春天之美,用上“有( )的( )”句式來說,并寫一寫自己將要畫的畫。經(jīng)過這么幾個回合,學生對這個句式的運用有了質(zhì)的提高。這個訓練的過程是充分展開的。

葉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種能力或者習慣,不靠學習者自己運用心力去實踐,去嘗試,是無論怎樣也難以養(yǎng)成的?!币虼耍寣W生親歷過程,是生本課堂的重要理念。一課一得,長此以往,學生的素養(yǎng)必然有效提高。

正如周一貫先生所言: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過積極主動乃至艱苦的思維過程,有時候盡管也可以呈現(xiàn)出一種流暢有序、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課堂局面,但這很可能只是一種粉刷的和諧,一種惰性的通達。

四、至于小麗為什么要畫一幅畫,小龍把蜜蜂關(guān)在盒子里,我認為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點困難。因此,我在朗讀中創(chuàng)設(shè)了個對話情境:“直接摘一朵玉蘭花多簡單呀,可她不摘,而是去畫,為什么?”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討論。

而與小龍對話“這是你畫的春天嗎?為什么蜜蜂就是春天?那你還把它關(guān)在盒子里?”經(jīng)過這樣的交流,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他們的用意所在,并為之動容,情感目標的達成水到渠成。

五、我認為在板書設(shè)計得也較為巧妙,六個代表春天的景物分別為一花瓣,隨著學生的交流組成一朵絢爛的花,花蕊是一張滿意的笑臉,多種意味蘊含其中,相信學生也會有別樣的感覺。

縱觀這課教學,我認為自己始終在帶領(lǐng)孩子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是一堂能力取向的課堂,是散發(fā)語文芬芳的課堂。但是,因為經(jīng)驗的不足與課堂調(diào)控能力的欠缺,課堂也留下了不少遺憾。

缺點之一:課堂語言累贅

這是我課堂教學中一個很大的“毛病”。通常自己講完一遍后還不放心,關(guān)鍵的地方還要啰嗦幾句,學生回答問題后我也忍不住要重復(fù),既浪費時間,又制造聽覺疲勞。

缺點之二:細節(jié)處引導處理不足

細節(jié)的處理往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既可以體現(xiàn)教師自身的能力,又是師生溝通的平臺。例如這節(jié)課,我的多音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本來是放在前面的,由于我很緊張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漏掉了,但是在出示課文8.9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多音字,學生找到了“只”,我只是“哦”了一下就讓他座下,繼續(xù)讓學生找,當時密密麻麻的字可能學生也有點蒙了,頓時讓課堂氣氛有點冷場,過了一會兒才有個學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扇”。

我想:如果在這里我對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做一些肯定,再問同學們“還有個多音字藏在這一句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吧,”再讓學生找,這樣范圍小一點,學生也容易發(fā)現(xiàn),課堂也就不會有冷場的現(xiàn)象了。

缺點之三:評價語簡單、籠統(tǒng)

教師課堂評價語的主要功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而我一味地用“標準式”的“不錯”“很好”“真了不起”等簡單、籠統(tǒng)的語言來評價,煽動不了學生激情的,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如果我的評價語風趣幽默點,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

這些都成為我今后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我喜歡語文,也喜歡帶著孩子們學語文。且行且思,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我相信自己,會漸漸成長。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5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文包詩,課文根據(j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還原了1200多年前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邊深情話別的場景,讓學生能在具體場景中感受李、孟二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課,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理解“一串詞”

?黃鶴樓送別》的“文”雖是白話文,卻有幾分古典韻致。文中不少詞語組成詞串讀一讀、品一品,都頗有味道?!澳捍喝隆熿F迷蒙、繁花似錦”既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又渲染出煙花三月的盎然春意;“依依惜別、楊柳依依、沙鷗點點”營造出臨別時依依不舍的氛圍;“永世不絕、譽滿天下、膾炙人口”則表達出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敬仰之情以及李、孟之間深厚的友誼。這三組詞語,請學生先認一認,說說它們的意思,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既為朗讀課文掃清障礙,又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詩歌情感奠定基礎(chǔ)。

二、了解“ 一件事”

五年級的學生讀《黃鶴樓送別》一文,已經(jīng)能夠初步理解,所以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不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文包詩類課文,除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外,還需要詩文對照,嘗試以文解詩。因此,“詩文對照,以文解詩”可作為本課教學重點。讀完課文后,可請學生試著說一說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在概括課文的過程中,將文與詩對照起來?!澳捍喝?,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對應(yīng)“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鞍追S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對應(yīng)“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理解古詩,如果把詩句拆開來,逐一注解,固然可以準確理解詞義,但同時也就消解了詩歌的韻味。教學文包詩類課文,通過閱讀易懂的現(xiàn)代文,將文中相關(guān)語句梳理出來,與古詩對照,可不著痕跡地完成理解詩意的教學任務(wù)。

三、品味“一段情”

從文中讀出“一件事”,是閱讀《黃鶴樓送別》的第一個層次。由字里行間品出依依惜別的深情,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關(guān)鍵。細讀一番,課文按照送別的過程,寫了“看景藏情”“舉杯話情”“吟詩寄情”三個部分。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边@句描寫頗有畫面感,將兩位詩人正在觀賞江景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然而,不難發(fā)現(xiàn),其間“看景”是表象,“藏情”才是根本,“一會兒……一會兒……”便透露出李白與孟浩然心有所掛、心緒不寧的心理狀態(tài)。

如果說,上一段“看景”的動作描寫只是鋪墊,那么,接下來李白與孟浩然“話別”的語言描寫則是送別的高潮部分。在李、孟二人的對話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懊戏蜃樱娜似妨钊司囱?,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边@里,李白稱孟浩然為“孟夫子”,第2自然段中先后出現(xiàn)了六個“您”字。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深懷敬仰之情。“自從我結(jié)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 和老師?!边@句話又表現(xiàn)出他們之間的師生之情、兄弟之情,由這句話,我們甚至可以想到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年長12歲的孟浩然無論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還是在生活上,都對年輕的李白格外關(guān)照?!敖裉炷鸵樈拢巴鶕P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還沒分別,李白就已經(jīng)在期盼著再次見面,這份牽掛,這份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作為兄長,孟浩然借用王勃“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勸慰友人,并進一步表達:“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品讀“舉杯話別”這段文字,從兩位詩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濃濃情誼。而正因為友誼深厚,離別時才如此依依不舍。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李白在長江邊一站,站出了一幅動人的畫,站成了一尊感人的像?!皝辛ⅰ币庵搁L時間地站立。由此,我們腦海中便會浮現(xiàn)出一幅畫面——孟浩然登上了船,李白站在岸邊;解開纜繩,船緩緩離開岸邊,李白站在岸邊;船漸漸駛向江心,李白站在岸邊;船在水天交接處變成一個黑點,李白站在岸邊;船消失在天邊,李白站在岸邊……當我們將這組鏡頭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來時,我們既能理解什么是“佇立”,更能感受什么是依依惜別。再聯(lián)想起長江上的白帆片片、旅人往來,在李白眼里卻是“孤帆”,這一深情“凝視”,正是依依惜別之情的流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蘊含的依依惜別之情比較含蓄,而《黃鶴樓送別》一文將其渲染得淋漓盡致。所以,學習文包詩類課文,把“文”用好了,可以為理解“詩”提供很好的鋪墊。

四、欣賞“一組詩”

通過詩文對照、以文解詩,對于解讀這篇文本,應(yīng)該可以畫上句號了。但語文教學,貴在“用教材教”,貴在“以課文為例子”,能讓學生通過閱讀一篇而帶動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是我國古代眾多送別詩中的優(yōu)秀代表。以此詩為引子,我們自然會想起《別董大》,想起《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請學生再讀一讀這些詩,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介紹,我們也可以嘗試再現(xiàn)高適與董大、王維與元二分別的場景,甚至還能細細體會同是送別詩,但因為前往的地點不同、離別的環(huán)境不同、分別的境況不同?!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哀而不傷,《別董大》強作勉勵,《送元二使安西》充滿感傷。這些差異,可以在閱讀中通過對比,逐一品味。

特別的我教學反思篇6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和故事情境發(fā)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梢赃@么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不吸引人的教學?!度罩屏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出發(fā),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列入課程目標之中,更可見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fā)展?!?/p>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試圖沿著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上課伊始,緊扣題眼“送別”設(shè)問,理解“餞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緊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二至四自然段,通過“找、劃、寫”的方式潛心會文,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兩位大詩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佇立”、“凝視”等,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并通過“以讀激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指導學生不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內(nèi)部,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象

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位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五年級的孩子還是很難體會到的。教學時我抓住文中的空白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此深入人物內(nèi)心世界。例如:當李白目送友人的帆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依然佇立江邊,此時他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呢?通過想象說話,讓學生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更好地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意境。

四、拓展資料,升華感情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如何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chǎn)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是個不太容易處理的問題。于是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例如,在教學李白舉杯辭行時所說的一段話時,老師首先通過范讀,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與難舍之情,為了使學生真切地體悟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我適時地拓展了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幫助學生了解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從而使學生對兩位詩人之間的深情厚意的了解變得“充實”“厚實”,對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對“文包詩”這類課文的教學把握還不夠,它既不同于單純的古詩教學,又不同于普通的課文教學,它要求在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可我在教學中比較重文,對文詩結(jié)合處理得還不夠細膩。盡管我認為,只要理解了“文”,對詩的理解會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詩”結(jié)合環(huán)節(jié)還是需進一步落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