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畫讀后感6篇

時間:2023-11-07 作者:Anonyme 讀后感

寫讀后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欣賞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優(yōu)秀的讀后感將探討小說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消失的畫讀后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消失的畫讀后感6篇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1

大秦帝國是歷史學家孫皓暉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寫出來的,分為六部,分別是《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這套書,從秦始皇他爺爺的爺爺開始寫,寫一代代老秦兒女是如何克服重重艱險創(chuàng)立一代帝國的。

第一步《黑色裂變》,秦獻公與當時的大國魏國一戰(zhàn),死翹翹了,年僅21歲的秦孝公即位,他就是傳說中的官二代加窮二代。當時的秦國,被山東六國孤立,封鎖在函谷關內,沒有中原國家歷來的富謖,也不如當時變法圖強聲名鵲起的小國有活力。和山東六國相比,秦國就是貧窮落后的農村,真是一窮二白,山東六國在此時孤立秦國甚至打算分而食之。怎么辦怎么辦?

秦孝公唯一的財富,就是人民的忠心耿耿。“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流不干,誓不休戰(zhàn)”這句誓言是全國秦人效忠祖國的誓言,夠血性。帶著這群人,秦孝公開始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之旅。第一步,就是把僅有的家底全部捐獻而出,甚至他老母的釵子妹妹的耳環(huán)都拎出來,干嘛?送給當時的第一大國魏國的當權臣子,給魏王說和說和:我們秦國窮的只剩人了,也沒有啥煤礦天然氣的,你們就算是把我們滅了,也得不到啥好處。魏王一想,哪有人花錢買了真刀真槍,再顧上打手,去一個貧困戶家里打劫的啊?不劃算。強回去了,還得負責這一家子老小的吃喝呢。和其他幾個國王一商量,算啦。

就這樣,第一個危機解決了。此時你就得佩服這個只有21歲的青年國王的智慧。因為當時他爹秦獻公其實是被魏國殺死的。當時他即位,好戰(zhàn)的秦人一蜂窩的嚷嚷這要報仇,大臣們也是主戰(zhàn)派,也不管買得起買不起一把刀。但是秦孝公不但沒有盲目聽信,而是忍辱負重。其實他想,等老子富裕了,去買了長槍大炮,不把你們這些混蛋炸死!

接著,就是學習山東六國變法,轉型升級。戰(zhàn)國時期,很多國家脫離周王朝,廢除舊制,積極變法,國富民強。但是秦國慢人一步,得跟上來。此時一些老臣子就反對了,他們又不懂變法,也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覺悟,就知道倚老賣老,要是國君真得找了一個懂變法的,這個大家族的總經理副總經理不就得退居二線么?但是秦孝公堅持變法,出了一個求賢令,在山東六國各大電視臺網站到處宣傳:誰能想個法子讓我們這個家族企業(yè)變強變富,我就給你高管爵位,甚至可以共持國政,其實就是把50%的國家股權都給你。這在當時戰(zhàn)國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中,第一位敢這么提的,真舍得啊。此時剛剛在魏國找到工作的衛(wèi)鞅(就是后來的商鞅)聽說了,蠢蠢欲動,因為魏王看似對他沒什么興趣,不知道是不是簡歷寫得不華麗。魏國丞相公孫痤病危時,就把衛(wèi)鞅舉薦給魏王讓當丞相,還說你不用衛(wèi)鞅,就殺了他。這個人可是個頂級ceo,到了任何一個國家受到重用,幾年下來人家轉型升級,很快就強過你了。老魏王想公孫痤一定是病糊涂了,要我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一個無名小輩。眼看在魏國不受重用,衛(wèi)鞅就跑到了秦國。

諸位且看,衛(wèi)鞅到了秦國,不是屁顛屁顛的說自己是怎么怎么能干,立馬新官上任三把火,寫企業(yè)轉型升級報告,而是,失蹤了。干嘛去了?他化妝成為游學學子,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跑遍了秦國的山溝溝,深刻了解了秦國人的厚重秉性、清苦日子與秦國現制的弊端。這時秦孝公眼看著求賢令也沒求到什么大才,只有一些適合當部門經理的中才,就打算自己學著變法呀,讓秘書搬來一堆列國變法的書,埋頭苦學。哎,就是因為太愛學習了不睡覺,后來英年早逝。沒想到,三個月后衛(wèi)鞅來了。高興啊!這個人看似靠譜,竟然還去實地調研去了。

誰知,一聊,沒戲。衛(wèi)鞅竟然說起了什么王道治國,仁義禮智信的,在大爭之世的戰(zhàn)國,儒家中看不重要,拳頭和票子說了算。衛(wèi)鞅不服氣呀,要求二次面試。再一聊,秦孝公都想找掃把直接掃地出門了,因為衛(wèi)鞅竟然換成了逍遙派,莊子無為而治。老子要一個敢大刀闊斧改變秦國的強者,你讓我啥也不干,不是等死嗎?拂袖而去。衛(wèi)鞅是誰呀,死纏爛打是找工作的法寶,所以又要求面試。秦孝公都失望了,但當時戰(zhàn)國所有國君都不能慢待士子,就是怕給人家落下話柄,搞得其他人才不來,只好再次面試。

第三次,衛(wèi)鞅捧出了早就想好的法家強國之說。秦孝公一聽,對味。哎呀,你這個衛(wèi)鞅,不早說,害得我都上火了。衛(wèi)鞅嘿嘿一笑,表明了心意。你試我有沒有能力變法,我也得試你有沒有慧眼,知不知道什么事真正的變法強國。衛(wèi)鞅的《治秦九論》更使其看到了秦國的未來希望。他們連談三天三夜,決定實行變法,以法制國。并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負”的誓言,話說這兩位的基情真是感天動地,怪不得作者能憑借此書榮登作家富豪排行榜,時下的流行元素很重要啊。秦孝公拜商鞅為相,開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變法(史稱“商鞅變法”)。自然,經過重重阻難,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tǒng)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fā)展策略,秦國終于成為繼山東六國之后的第七大戰(zhàn)國,迅速崛起。衛(wèi)鞅也變成了商鞅。

書中,讓我特別感悟的有四,一,嚴格的法制是一個龐大族群繁榮發(fā)展的根基,現代企業(yè)管理實在應該多學學。因為太子觸犯法律,就被他爹給驅逐出去了,秦孝公的哥哥贏虔則被割去了鼻子,正式因為敢拿皇親國戚開刀,尋常百姓也不敢犯法。話說商鞅真是有才,這么狠毒的招式都想得出來。二是對合作伙伴的信任以及放權。商業(yè)變法的時候,不太懂法學的秦獻公就主動做好后勤,誰阻擋你變法我解決,你只管變,正是在秦獻公掃清障礙的前提之下,商鞅才可以大展拳腳。后來秦獻公因為太勤奮馬上要累死了,就和商鞅說,你去把我兒子找出來,看他能不能擔當得起國君之位,不能的話,君可取而代之。最后雖然商鞅為了護法而心甘情愿被車裂(這就是傳說中的nozuonodie),但是君臣之間的深厚情誼讓人驚嘆。哎呀,以國相托,這才是真愛。第三,就是戰(zhàn)國時期自由的學風以及開放的言論,現代企業(yè)也應在言論上放開,多聽不同的聲音。商鞅來自戰(zhàn)國時期的小國衛(wèi)國,卻不遠千里來到秦國,使秦國變法一躍成為七大戰(zhàn)國之一,衛(wèi)國卻奄奄一息,這是一種什么精神病?其實當時百家爭鳴,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農家兵家都著書立作廣收門徒,學風開放,還經常開辯論會,誰說得好,辯得精彩,??梢晦q驚人。國君們不會因為你有沒有重點大學畢業(yè)證而輕看你,更不會因為你罵了他而遷怒你,你罵得好,還獎賞你。學子們飽讀詩書,卻也不拘一格,并不囿于自己的國家,這么多國,哪個用我,我就在哪里發(fā)揮光和熱。其實當時很多人都是在別的國家當官,可以說沒有開放的學風,就沒有百家爭鳴,也不會有戰(zhàn)國爭雄。還有就是國君的敬賢之心,即現在的企業(yè)應有的惜才之心。無論是大國小國,只要聽說那個才華橫溢的學者來到他家門口,莫不出門迎接,好吃好喝招待著。即便是在戰(zhàn)國之時看來沒什么實際用途的儒家,孟夫子也憑著聲望到處白吃白喝,哪個國君都不敢得罪。你看孟子見魏惠王,魏惠王心里本來麻煩得要命,心想你來干什么本王還要看美女跳舞呢,但卻依然迎接,并加裝認真聽取意見。以前的君王尚能容忍別人的諫言,現在的辦企業(yè)的,更應該多聽多看多學。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2

我想當我們讀圣經讀到大小先知書的時候,一定好奇當 時的世界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神要藉這么多先知來預言,來警告以色列?以色列在什么情況下一次次遠離神?這一大段 歷史,部分在圣經中是隱藏起來的,如果我們對于這一段歷 史不了解的話,在讀《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 結書》等先知書時,可能就無法從更多方面明白神的話語了。出于這樣的原因,團契內的弟兄向我推薦了《消失的帝國》 這一本書。

五大帝國的消失

從內容來講,這本書可算是較為特殊的屬靈讀物。其中似乎并沒有像倪柝聲著書那般豐盛的生命,有的只是對歷史 的解讀。就好像書封面所說:從歷史的角度來解讀圣經,從 圣經的角度來看世界歷史。從創(chuàng)世記到新約,歷史上出現了 五個可稱為帝國的國家: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而以色列均與這五個國家發(fā)生了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可以說, 他們曾經都統(tǒng)治過以色列,但當歷史的長河滾滾流去的時候,我們發(fā)現,曾經無比輝煌的五大帝國都灰飛煙滅,而一直處于被統(tǒng)治下的以色列卻“意外”的幸存了下來。當我們去整 理五大帝國的過程中時,發(fā)現如果一個小小的民族走向帝國主義,妄圖統(tǒng)治周邊國家甚至世界,最終形成帝國,如此帝 國的最高統(tǒng)治者就會變得狂傲,自以為神。然而五大帝國口號都是帝國啊,你要永存。卻不約而同的走向滅亡。

神旨意中的國度

我想在讀此書之前我們要明白,神豈是單愛以色列這個民族么?耶和華豈單是這個民族的神么?不,從來不。例如 神要約拿向亞述首都尼尼微城宣告神的審判,好讓尼尼微人 悔改,而在當時亞述是以色列的敵國。神是慈愛的神,這份慈愛不僅僅是對“選民”,而是對“世人”?!干駩凼廊?,甚 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約 3:16 上)這是圣經中明明說 的話。所以如今地球上每一個存在的民族,都是神所愛的, 盡管再不好,神也給了他們悔改的機會。但我們也知道,這 五個帝國都消失了。當國家漸漸強盛的時候,統(tǒng)治者不免自高自大,不把神放在眼里。當野心超過了理智,帝國主義的萌芽也漸漸顯露出來。帝國主義的特征就是民族階級化,把本民族完全凌駕于別的民族之上。這一定不是神所喜悅的, 我想是非常明白的。難怪圣經說:「惟耶和華是真神,是活神,是永遠的王。祂一發(fā)怒,大地震動;祂一惱恨,列國都擔當不起。」

(耶 10:10)然而我們可以再看大衛(wèi)的歷史,在當時大衛(wèi)擁有 可打仗的20歲以上的男子130萬,擁有著極其強大的軍事 和經濟力量,卻沒有越過迦南的境界。國土仍然是“從哈馬 口直到埃及小河”。通過大衛(wèi)我們就可以知道神并不喜歡帝國, 神的旨意乃是建立祭司的國度?!改銈円獨w我作祭司的國度,為圣潔的國民?!@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19:6 )并且神也明確應許自己的百姓,他們若遵行神所賜的律法,神會負責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參利26:3-10)。所以我們不僅要 看見帝國是如何消亡的,也要明白在神旨意中的國家應當是 怎樣的。

當理性與圣經碰撞

在讀此書的時候還有一點也讓我感觸頗深,雖與書的內容無關,但也算是從其中的一點感悟。這本書是以圣經歷史為根據,從圣經預言,考古學,歷 史學等多方面來看歷史的確是如此發(fā)展。但就像作者所說:不是因為存在遺物和遺址,也不是歷史“恰好”與圣經吻合,不是這些因素讓我們相信圣經的真實性,因為圣經本身就是真實。在孩子的經歷里,許多弟兄姊妹在軟弱的時候,本該堅固的信心會動搖,會質疑圣經,甚至會質疑神。特別是看到網上一些看起來有理有據的言辭公然抨擊圣經時,而這些疑點你又無法解答明白時,極容易陷入一種軟弱的光景,會想難道真的是圣經錯了么?孩子也曾經陷入這樣的光景當中。因為團契中有一位弟兄提到一本福音書籍,是完全從科學的 角度來向朋友們傳福音,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圣經。于是出于 好奇在網上搜了一下這本書的書評,結果發(fā)現網上都說這本 書是偽科學,哪些哪些在科學上根本站不住腳,哪些哪些理論早被證明是錯誤的。甚至從種種例子說圣經中也存在很多 漏洞。當這樣種種言論攻擊過來時,若信心不夠,又處在軟弱時期,那恐怕真的要產生動搖了。但不知為何,當我潛心禱告的時候,神就賜我一種屬天的平安,就好像世人雖不認你, 縱然圣經被萬人質疑,我總將它看如至寶。

今天真的要求神給我們充足的信心,特別是 在看這樣充滿知識性的書籍的時候,知識雖然會錯,但神的話語一定不會錯。世人總是拿一樣值得相信的東西來比較另一樣不那么可信的東西,不信的人總要拿各樣的知識,科學來對照圣經,期望找出圣經的錯誤來,但我們信的人自然知道, 世界上最可信的就是圣經了。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拿來和圣經對照而指出圣經的錯誤來,縱然和圣經有相左之處,那也是 那件事物錯了。我們在神面前就應當懷著這樣的信心。

研究歷史的必要性

今天我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不止是為了裝備頭腦里的 知識。學習歷史是為了走向未來,因此歷史學家可以成為未 來學家。我們若想知道未來,一個捷徑就是學習歷史,尤其 是學習圣經中的歷史,就是以通讀歷史的方式認識神是如何 奇妙的掌管著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今天我們從歷史中看 到的,應該成為現在乃至以后的教訓。一個國家若聽神的命令, 順服神的旨意,就要五個人追趕一百人,一百人追趕一萬人, 仇敵必倒在你們刀下......又 要因新糧挪開陳糧。所以, 我們應當常為我們的國家禱 告,為我們的掌權者禱告, 使我們的國家也成為一個蒙 神喜悅的祭司的國度。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3

這周我讀的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羅琳寫的排名世界暢銷書前茅的作品《哈利·波特之消失的密室》。

故事從新的一個學期開始說起,哈利·波特又回到了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繼續(xù)學習魔法,但是剛到學校不久,怪事就發(fā)生了,學校中的幾位學生被石化了,有一個學生被怪物擄走了,其中還有哈利和羅恩的好朋友赫敏。為了弄清這一切他們差一點喪了命,終于他們了解到了,原來在五百年前創(chuàng)辦霍格沃茲的人是四位法力高強的魔法師。其中三位魔法師關系處得很好,只有一位有著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學校在招收學生時應該招收純血統(tǒng)的學生(父母都是魔法師的學生),其他三位不同意,他就決定離開學校,但是他走之前在城堡里留下了一間密室,傳說那里面有一只蛇怪,誰看見它的身體就會被石化,看見它的眼睛就會死。這位魔法師叫薩拉拉·斯萊哲霖。這密室之門只有它的繼承人才能打開,現在密室之門被打開了,也就是說薩拉拉·斯萊特里的繼承人回來了,所以只有戰(zhàn)勝蛇怪和他的繼承人,學校才能恢復平靜。哈利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密室的入口戰(zhàn)勝了蛇怪,打敗了繼承人——伏地魔。

學校又恢復到了平靜,哈利又平安地度過了一個學年。 這個故事包含了大量的魔幻色彩,也告誡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勇敢能戰(zhàn)勝一切,細心能發(fā)現線索,遇事要冷靜,不要慌張……不過給我啟示最大的還是勇敢能戰(zhàn)勝一切。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趙菱的書,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書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性格不一。這本書就是《廚房帝國》。

?廚房帝國》講了少女小棠跟隨自己兒時的玩伴琥珀哥哥來到廚房帝國,用琥珀哥哥送給她的神奇湯勺往返帝國與現實生活之間,并解救男孩珍貴的故事。

讀完《廚房帝國》,我被小棠的勇氣深深地折服了。她的勇氣不是魯莽,也不是一味的向前沖,而是那種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為了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勇氣和力量??吹叫√倪@樣的勇氣,我在佩服的同事,更多的是慚愧:我會像小棠那樣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嗎?如果換成我,恐怕我早就逃之夭夭,再也不肯回到廚房帝國來吧?以前,我和同學犯了錯誤被老師批評時,()我為了免受老師批評,把責任全部推到同學身上,自己逃之夭夭了。還有一次,我和一個好朋友鬧翻了,她生病沒來上學,找我問作業(yè),我卻冷冷的回敬她:“不知道?!?/p>

我的心胸是多么狹窄啊!我不僅不能和同學一起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教育,還推卸責任;我在同學有困難時卻不幫助她!我連最起碼的包容同學都做不到,更別提什么“為朋友上刀山下火?!绷?。但是,我也不是完全對同學冷漠無情,比如:當同學向我問作業(yè)時,我還是會把擇業(yè)告訴他;英語班上,有同學應為遲到而錯過了聽寫時,我會主動站出來,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他報聽寫。

但是,我做的還不夠好,盡管我會做這些,但一般是在自己的事情做完以后,而小棠為了解救珍貴,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所以我還要多多向小棠學習“先天朋友憂而憂,后朋友之樂而樂”的精神。

?廚房帝國》是一本值得反復研究,思考的好書,我要把它多讀幾遍,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也希望你把它找來讀一讀,相信你會有許多收獲的!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5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消失在醒來后》。

這本書可有趣了,你們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時候嗎?哈哈,這本書講的是未來20xx年的一個故事,故事內容說的是一個小男孩被冰在了一塊冰塊里47年,20xx年他被一個叫比古的醫(yī)生救了出來,出來后他遇到了一個叫上原空的壞人,上原空對他實施了靈魂交換手術。后來他靠著自己的機智聰明把靈魂又換了回來。主人公叫徐若宣,他長得很帥,而且很聰明。有一次,他遇見了上原空,就立即報了警,警察立馬趕過來抓住了他。但上原空怎么也不肯說自己會靈魂轉移手術,讓警察以為他在說謊,后來他想出了用激將法讓他說出口。

我覺得徐若宣的經歷真是太緊張、太刺激了。我很喜歡這種一句話一段的寫法和幽默的語句,讀起來感到非常輕松。我覺得徐若宣只是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我也想冰凍47年后再醒來,但我不想像書里寫的那樣有靈魂轉移手術,但我疑問,靈魂看不見怎么做手術。

這本書很有趣也很好玩,希望大家讀一讀。

消失的畫讀后感篇6

三、戰(zhàn)爭與名士

戰(zhàn)國以前,戰(zhàn)爭是那么地單純。也許人類的心思還沒有進化到使用詐術的地步。

很簡單,完全拼實力。在遼闊的原上,兩軍各據一方,只待準備就緒,一聲令下,兩軍蹙兮生死決。

于是,他們努力在練兵,努力在裝備,努力在人心。無論是孫武還是司馬穰且,他們都是那么單純。

他們以為,打仗,就是這么回事。尋求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

發(fā)生了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zhàn)。那場戰(zhàn)爭的謀略者是孫臏,一個后天的殘疾,一個知兵不知人的不世奇才。桂陵之戰(zhàn)圍魏救趙那漂亮的一擊,讓當時的人們驚愕;而后來又一次以少勝多的馬陵之戰(zhàn),竟以相同的方式,用心理戰(zhàn)的方法,使那個不可一世的魏國上將軍、他的老伙伴老仇人,命歸黃泉。這場精心策劃的戰(zhàn)爭,讓時人驚覺:原來,仗,也可以這么打!原來,得到一個軍事人才,可以抵得上一個軍隊!

于是,諸國就在加強軍事力量的同時,積極尋覓作戰(zhàn)人才。

戰(zhàn)場需要人才,兵家名士便應運而生。戰(zhàn)國是兵家名士的天堂,在那里,打仗,是多么尋常的一件事兒,他們便有了肆意發(fā)揮所長的空間。一個兵家名士的得到與失去,直接影響到整個戰(zhàn)局。

念往昔,魏文侯任用吳起,奪得秦河西三百里地,成為戰(zhàn)國初年的霸主;而魏惠王錯失商鞅致使商鞅入秦,在秦國厲兵秣馬,最終以詐術輕松奪回河西之地。戰(zhàn)爭,在商鞅的手里,仿若成了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他不損兵折將便將那個金鑲玉的草包公子耍得團團轉。于是,他成功了,秦國成功了。

雖是禮崩樂壞,但時人心中仍有疑惑,那樣作戰(zhàn),是否太不厚道?那樣作戰(zhàn),是否違背了一個人的做人原則?

兵家說:兵不厭詐。軍讖中說:百戰(zhàn)百勝,其國必敗。勝利,分很多種。在戰(zhàn)國之時,作戰(zhàn)的過于頻繁,倘若次次以國力相拼,傾舉國之力,即便百戰(zhàn)百勝,國家已是殘破不堪。只要以最少的犧牲換來最大的勝利,保得國家基本,個人的區(qū)區(qū)浮名,又有何計較之處?自身聲譽是小,可舍棄道德束縛卻能省卻本國數以萬計的兄弟的性命,何樂而不為?那樣,是以最小的投資,做最成功的事。

于是,一場由兵家名士發(fā)起,漸漸彌漫中國歷史的作戰(zhàn)方式的改革便拉開了帷幕。

戰(zhàn)國名將都知道了,作戰(zhàn),除非國之危亡,否則,要記得保存實力。他們也都知道了,只要能取得勝利,坑蒙拐騙,無人會置喙。

保存實力的個中高手當屬趙國大將李牧。趙國鄰接匈奴,屢受其犯,李牧當任,一代名將并未整裝殺去,而是發(fā)展邊疆貿易,搜集匈奴情報,待得匈奴來襲,閉關不發(fā)。如此數年,匈奴雖未被擊退,但也未得到便宜。待得時機成熟,他一擊便中,使匈奴在數十年中無力再犯。他投入了極少的兵力,既發(fā)展了邊關經濟,又以逸待勞,保存了趙軍實力。

而秦將司馬錯則是以作戰(zhàn)奇詭著稱于世。變法后的秦國,令中原六國忌憚的,便是在司馬錯率領下那神出鬼沒的黑色鐵騎。作為司馬穰且的后代,他承襲家學中的精華,吸收當世兵家知識,配以自我的天賦,在惠文公放手治理內政之時,做了多次奇襲。先是悄無聲息地攻下巴蜀,接著直取楚國房陵,再折回得到韓國益陽,趙國晉陽……一系列舉措,一氣呵成,在敵人還沒有回過神來之時,他已迅速撤離。他將“兵貴神速”與用兵神秘貫徹得通透,以快制敵,以快保存了自己的實力并且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神哉!司馬錯。

作戰(zhàn),不僅僅是狹義的兩軍對戰(zhàn),外交的戰(zhàn)場也是硝煙四起。于是,縱橫家橫空出世。

論起“兵不厭詐”四個大字,張儀可是首推行業(yè)翹楚。齊國動亂,秦國欲乘機攻齊,但要橫越中原,路途遙遠,又恐楚國偷襲,為與締結聯盟,張儀蠱惑楚懷王,欲以六百里秦地贈楚,使楚國與齊國斷交?;杪樀膽淹豕慌c齊國斷交。可六百里秦地倏忽縮水變成六里,懷王大呼上當卻已無法挽回破裂的齊楚關系。張儀晃了一招虛實之術,便耍了一個國家。在如今,我們不敢茍同他的做法,但他的確成功了,不是嗎?

相仿的策略,在張儀手里便可以玩轉一個老牌大國,而在齊⊥跏擲錚卻玩得凄凄慘慘,國破家亡。齊⊥踝在繼旖瞪癲牛在六國聯軍攻秦之際,自率軍隊,前往攻打各國均饞涎的宋國那塊肥肉。他攻打宋國是成功了,但卻激怒了其他諸國。肥肉已然到口邊,但喉嚨被掐住,他卻咽不下去,只得眼睜睜地看著煮熟的鴨子插著翅膀撲棱棱飛走,并且隱忍多時的老仇家燕國,在此時由樂毅領兵,會同其他各諸侯國,一舉攻下惹得天怒人怨齊國。可憐的齊⊥酰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單沒得利,反而賠上了整個國家。

由此看出,玩弄戰(zhàn)術可以,可切莫忘記掂掂斤兩,審時度勢一番呵!

白起毋庸置疑是一代名將,他的作戰(zhàn)計劃亦不可謂不高,但是,撇不開“長平之戰(zhàn)”陰影的我,無法心平氣和地去挖掘他的戰(zhàn)術高明之處。

戰(zhàn)國之時,戰(zhàn)役不知凡幾,撇開傷心慘目,有如是焉的“可憐河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之感慨,單看戰(zhàn)國名將的作戰(zhàn)風格與方法,我們不得不感嘆,縱橫古今中外,哪里還能找得到如此齊全的戰(zhàn)法策略?哪里還能發(fā)掘到如此精彩的用兵之道?哪里還能尋得如此人才濟濟于一堂的勝景?

四、流亡亂世的文化

春秋時期,周室強盛,周公制定禮樂規(guī)定,天下莫不遵循。后周室式微,禮崩樂壞,瓦釜金鳴,大雅入王侯,小雅進市井,更無論斂葬儀仗。而戰(zhàn)國中期,周室已名存實亡,諸侯公然稱王,六國尊王的鬧劇剛落幕,齊魏相王又登上舞臺……亂世,讓一切變了調。

而文化,在亂世之中流亡,可它不同于可憐的李太白,也不同于失意的蘇東坡,它的流亡之徒,似乎還挺愜意。

亂世,自由亂世的文化,亂世的文化,自有其發(fā)展的方式。并且,在這人才極缺的年代里,蕓蕓眾生,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名利,他們歷經苦難為它――文化,鋪展康莊大道。

1. 楚辭

文化流亡于亂世,它碰上了屈原,成就了不朽的楚辭。

提起戰(zhàn)國,我們最先想到的,自是沉了江的屈原,想到了屈原,就想到了他的楚辭。若說楚辭是屈原的一部分,莫若說屈原是楚辭的一部分。屈原,就像一個迷路的小孩,不小心撿到了一件稀世珍寶,于是,荊楚之地便到處吟哦著那令人迷醉的曲子。屈原,便在楚辭的吟哦中緩緩起舞,舞出他的忠、他的義、他的烈、他的憂傷、他的無奈。硝煙、戰(zhàn)火,一切都在此處褪色。喜歡楚辭的韻調,它可以是暖暖的,軟軟的,仿若吳越多情的姑娘,就連憂傷與抱怨,也是那么宛轉,它可以在憂愁中“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它也可以在抱怨中“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它可以是激昂的,奔放的,怒問蒼天,難詰神鬼。它可以一問三千里“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地萬物,陰陽盛衰,無一不包,它也可以撕心裂肺地吶喊“魂兮歸來!”……楚辭,在屈原的胸臆發(fā)出,變得不朽,而屈原,也因著楚辭不朽。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亦好辭賦,但他們終其一生沒有超越屈原的高峰,后之來者,莫有出其左右。

2.諸子學說

紛擾亂世,文化在其中跌跌撞撞。他碰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成就了形形色色的學說。

大家都說,亂世里容不下儒家的“王道”思想,但是,偏偏就在這個不需要儒家插手的時代里,出了孟子,出了荀子。孟子,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代大儒,儒家學說的真正完善者。他四處游說,在絕望中希望著,希望著他的“仁者無敵”,他在勸告著別人莫緣木求魚,可他,卻是真正在緣木求魚。他不若孔子般溫煦,因為在沒有儒家立足的世上,他需要以激越、不屈來維護儒家飄搖的局勢。他在掙扎著,但卻是天下間最高傲的掙扎者:他堅信儒家的至高無上,睥睨百家,他堅信“王道”思想,直指當世的諸侯王。若論當世風采,誰也不能忽視這位在廟堂之上妙詞訓薦君王的大膽儒士。風沙,馬蹄,硝煙,他和他的《孟子》矗立在那交錯的時空里,巍峨而又不屈。

一個時期能集一家學說之大成者,有一已是非同凡響,而在這不適合儒家生長的土地上,居然長出了芝蘭玉樹。荀子,另一位曠世大儒,相較于孟子高傲而又愜意的掙扎,他的命途,卻是坎坷流離。但偏偏,他碰上了自己。到如今無人得知他的師承,只知,他在稷下學宮里學成。也許,稷下學宮里駁雜的思想,給了他較孟子更寬闊的知識層面,他與孟子雖同為儒家,但所持觀點卻不盡相同。他秉持著“人性本惡”之論點,多少有些法家思想含于內,這也是為何一個大儒家,教出了兩位法家名士韓非與李斯了。終于有一天,兩大儒士在稷下學宮相遇。年過半百而又高傲的孟子,與年輕氣盛鋒芒畢露的荀子,在關于不朽的話題“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他言辭犀利,使得輾轉與君王之間的孟子也無可奈何。一舉成名,他成了稷下學宮的祭酒。但命運之神沒有那么仁慈。齊⊥跫次唬他幾經輾轉于楚地蘭陵與稷下學宮之間,最終客死蘭陵。如今的我們,仍在誦讀著“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緬懷著這儒家大士。

儒家以德治國不是亂世的治世之典,而法家“以”法治國卻成了亂世之中各個君王尋求的富國強兵之道。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使戰(zhàn)國初年魏國居首;而吳起在楚國變法,使楚國當時一改靡靡之氣。至此,戰(zhàn)國之人意識到,變法,是富國圖強的有效途徑。此后,便是商鞅入秦申不害至韓,各謀變法之道。商鞅重法而申不害尊術,秦韓兩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然而申不害的變法未能徹底,本來蓬勃發(fā)展的韓國新氣象轉瞬夭折于戰(zhàn)火之中。韓昭侯、申不害同時辭世,韓國變法以失敗告終。他的失敗,許是說明了,“術”之為本,過于虛幻,君主以手段控制、駕馭臣下而非尊重,非坦誠,畢竟不可為。然而商鞅成功了,那個嚴峻冷酷的男子,以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以凡事據法以行的要求,帶出了嶄新的、充滿朝氣的秦國。秦國蘇醒了,不再是那個逞兇斗狠,教化不及的蠻夷之族,他們尊法、守法、重法。他總是那么嚴苛,他那般地理性,那般地淡漠愛著那群不知該如何向他表示感恩的秦人。商鞅成功了,站在了至高至遠之地???,猝不及防地,他的天空一夜之間塌掉了。他被車裂了,那相傳最酷烈的刑罰加于最該感恩的人的身上。商鞅走了,那神的化身,留下了他的《商君書》和他苦心經營的未來的秦帝國。當時之世,法家還有一位人物,他沒有去實踐自己的理論,僅僅鉆研著。于是,他躲開了法家名士的必然結局――凄切地死亡。他就是慎到。那個崇尚“勢”的稷下學宮名士,他主張權力崇拜意識,主張君主震懾國民。他與他的《慎子》被定格在了那個年代。

戰(zhàn)國到了后期,熒惑守心現于太白,秦國大出于天下。與秦毗鄰的韓國首當其沖。韓非,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時期。他為韓國王族,家國衰微,君王昏聵,不納諫言,失意的他,來到了稷下學宮。也許,所有的因果,只是為了讓他來到這個地方,讓他去見兩個人,然后,集法家于大成。他投到荀子門下,修習帝王之術。在求學的階段,他接受了“性惡論”,結識了李斯。結束學業(yè),面對國難當頭而君王依舊不以為意,他憤而著書。他成就了《說難》、《孤憤》、《五蠹》等,而它們,卻毀了他。他太過于出色,太過于耀眼了,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秦王的一句贊美,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他被自己一向信賴的師兄李斯陷害下獄,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地牢里,靜靜地離去了。李斯終是高了龐涓一籌,他成功了,他與他的“老鼠哲學”在秦國站住了腳跟。他跟隨著秦始皇,站在了天下的制高點上,俯視蒼茫。中國大地迎來了第一次全面的統(tǒng)一,他功不可沒。他的成就也是過于輝煌,終也脫不了法家名士的宿命,他被趙高所害。再也無法“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但他仍算是幸運,因為,他躲開了楚人毀去他苦心經營的封建第一帝國的一炬。重法的秦帝國大廈至此崩潰,法家呼風喚雨的日子,謝了幕。

戰(zhàn)國之世,欲使國家富強,則離不開法家;而欲使國家擴張,則離不開兵家。戰(zhàn)國的烽火,燒出了孫臏。許是應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論調,他的生活,坎坷、艱難。遭同門陷害以致殘疾,并被囚于地牢數年??芍匾娞烊盏乃砩蠀s沒有沾惹半分戾氣。他的作戰(zhàn)方法,總覺得帶著些許藝術氣。打小就喜歡讀他的故事,田忌賽馬的精妙,桂陵之戰(zhàn)的迂回,馬陵之戰(zhàn)的揚眉吐氣。他該是完美主義者吧,就連報仇,他也要報得漂亮。殺一個人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折磨他。桂陵之戰(zhàn)定是讓龐涓提心吊膽,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而馬陵之戰(zhàn)就是他給龐涓設下的墳墓,他用最高明的戰(zhàn)術――心理戰(zhàn),一步一步達到了他的目的。把心中的積怨放開,他便恢復了那個沉穩(wěn)、淡薄名利的孫臏。急流勇退,他在名氣如日中天時,毫不留戀地走出了世人的視線,隱居山林,做閑云野鶴,安心著書。于是他和他的《孫臏兵法》過得快意、瀟灑??蓱z世人都無法達到他的境界,商鞅放不下,田忌放不下,他們便走到了幸運的盡頭。孫臏知兵不知人,而龐涓,比于孫臏,卻是在知兵上遜了太多,而在知人上,也好不到哪里。龐涓乃魏國上將軍,不曾聞得他的戰(zhàn)術有多精妙,只知,有龐涓,魏國不懼外敵。但也正是這魏國的守護者,在多年前,便已埋下葬送魏國的種子,正是他的不知人。龐涓與孫臏同窗數載,居然無法了解他這位師弟,并不若他般汲汲于名利,他下手狠毒,把孫臏推向了地獄,也把魏國推向了地獄。馬陵之戰(zhàn)后,老魏國奄奄一息。

到戰(zhàn)國后期,爭霸日益激烈。名將層出不窮。秦有白起、王、蒙驁,趙有趙奢、廉頗、李牧,燕有樂毅。白起南征北戰(zhàn),為秦國壯大立下汗馬功勞。他從士卒做起,一級一級升至名將,如此踏實的做法,令人敬佩,但他同時也是長平之戰(zhàn)坑敵20萬的劊子手,他的殘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趙奢剛正不阿,智勇雙全;廉頗忠肝義膽,勇于認錯;李牧溫和內斂,智計過人;樂毅內外兼修,以仁制敵。戰(zhàn)國,兵家的天地,兵家的舞臺,滋養(yǎng)了數位名將。

戰(zhàn)國主流,法與兵,但由不可忽視的,是活躍在外交舞臺的策士們。合縱連橫,數千年之后的我們,人所皆知。而發(fā)起合縱連橫的縱橫家們,卻背了數千年的罵名。人說,縱橫家們一心只向功利看去,無半點忠義、信用在里面??稍S是太過于感慨配六國相印的蘇秦,或感同于耍弄楚臣的張儀,我竟生不出半絲贊同的意味。

蘇秦,洛陽王城的布衣士子,那時的年輕氣盛,目光如炬,瞅中了尚未東出的秦國,他以絕對的自信去游說秦王,但“機不待發(fā)《陰符經》”,完全沒有料及的失敗令他措手不及,他衣衫襤褸,疲憊返鄉(xiāng),可迎接他的,不是溢滿的溫情與關懷,而是“嫂不為炊,妻不下杼”,他憤而懸梁刺股,復修學問,三年而出。他不愿再踏足秦那塊拒絕了他的土地,轉向山東六國。合縱抗秦,自此展開。他在困厄中崛起,身佩六國相印,沉甸甸的,那是責任。但他風光的背后,卻是多少辛酸!六國相印雖在手,但他無半分實權,他四處奔波忙白了發(fā),但卻被扣上心思多變、不可信賴的帽子。事實上,他真是為了那無半分實權的六國丞相嗎?或者,他是在與同學張儀在玩弄天下,擺布諸侯?司馬遷對此也不甚認同,“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時序,毋令獨蒙惡聲也”。是啊,“祿餌可以釣天下之內才,不可啖嘗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能陸沉天下之英豪”,他的合縱,為天下爭得了二十余年的喘息時間,他與張儀一東一西,合縱連橫,相互牽掣,便得來了戰(zhàn)火紛飛中的片刻寧靜。他功不可沒。后傳蘇秦未被刺死,而是隱遁了,如此,他的人生哲學更是進了一層。張儀,那位和蘇秦唱對手戲的天才縱橫家,行騙六國的策士,蘇秦的同窗,共擔罵名的可憐蟲,他的一生,都在風刀浪尖上度過。這位拄著拐杖的智者,置自身安危于不顧,出使各國。彼時秦為各國公敵,但他,面無懼色并且游刃有余。人說,他背信棄義,親攻母國魏,又處處與于他有恩的蘇秦為敵。他是嗎?也許。

戰(zhàn)國之世,在各家名士奔波掙扎于俗世之時,有一個人,他總是那般地遺世獨立。他悠游于世,人自花叢過,片葉不沾身。他學宋榮子,“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他愿做九天之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他賞魚,沉浸于魚之樂;他葬妻,卻鼓盆而歌,面無悲色。碌碌紅塵,他走過,周圍笙歌戰(zhàn)鼓俱啞了聲;他走過,匆匆人群成了流動的背景;他走過,仿佛天地間僅他一個人在走著;他走過,走得那般閑適,那般緩慢。在戰(zhàn)國寒青色的天地間,他是一股清泉,清冽而不惹塵埃。他是莊子,他總是那般地快意、灑脫。在戰(zhàn)國這塊土壤里,孕育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植株,他,是戰(zhàn)國唯一的一株幽蘭,靜靜地,他開放著。他,過著他自己的戰(zhàn)國。

同那株空谷幽蘭不同,墨子,是參天挺拔的白楊。他總是頂天立地的。他的墨家,是正義的化身。他反對大魚吃小魚的兼并戰(zhàn)爭,但贊同吊民伐罪、救民水火及被迫自衛(wèi)的戰(zhàn)爭。他崇尚“兼愛”,但不愛殘忍暴虐;他呼吁“非攻”,但幫正義之士進攻;他要求“節(jié)用”,于是,他總是樸素的,就同一株白楊;他信奉“明鬼”,希藉鬼神權威懲戒人心;他渴求“尚統(tǒng)”,唯有一統(tǒng),才能上下協(xié)調,臻于大治……他的思想,總是那般樸實無華,他,是最底層人民渴求的神明,是大旱的甘霖;他,是暴虐者難醒的噩夢,是索命的閻羅。他是偏執(zhí)的,是激狂的,但他偏執(zhí)得可愛,激狂得可敬。

戰(zhàn)國的名士,不是時代附屬的產物,他們,是時代的脈搏。他們掌控著戰(zhàn)國的發(fā)展,絲絲入扣地滲入了戰(zhàn)國的每一個層面。他們輾轉各國,左右朝政,他們披掛上陣,扭轉戰(zhàn)局,他們流亡天下,承載文化。他們,是歷史的參與者、締造者。在戰(zhàn)國的長絹上,他們或輕描淡寫,渲染氛圍;或濃墨重彩,勾勒主題;或畫龍點睛,扭轉乾坤。他們,較君王更為顯眼,比公侯更為重要,他們,才是畫卷的主角。

他們,是那般鮮活,為權為利,他們坦蕩無偽;為家為國,他們宵衣旰食;為理想為價值,他們杜鵑啼血;為戰(zhàn)火不在燃燒為黎民不再受苦,他們輾轉掙扎。是與非,功與過,在這個年代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只是真實地活著,或冷或暖,或嗔或癡,或喜或悲,或仕或隱,他們,總是最令人神往的一群。他們或敵或友,亦敵亦友,他們或師或徒,亦師亦徒,他們或君或臣,亦君亦臣。在戰(zhàn)國這幅長絹上,繪盡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歷史的車輪在他們手下,滾滾向前。滾過禮崩樂壞,滾過戰(zhàn)火硝煙,滾過爾虞我詐,滾向統(tǒng)一。

戰(zhàn)國這幅長絹,在秦王嬴政的黑色鐵騎印下,收了尾。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