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好開學前的充足準備,老師們都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與時俱進是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要注意有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6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1
教學目標
1.明確角的大小同邊的長短、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2.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shù),并比較角的大小。
3.使學生經(jīng)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的情境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談話導入新課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了角,誰來告訴老師你都學到了什么?
(請同學舉手發(fā)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F(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題紙,畫一個角。
3.好,同桌之間比較一下,誰的角比較大?覺得自己畫的大的同學請舉手。
4.老師這里也畫了兩個角(出示課件2),你們仔細看一下∠1和∠2哪個更大呢?
(給同學們一點觀察的時間)覺得∠1大一點的請舉手?覺得∠2大一點的請舉手?
5.(發(fā)現(xiàn)都有舉手,而且有些學生猶豫不定)同學們都知道,量線段的長短我們可以用尺子;量物體的質量可以用稱;那么量角我們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學生會說量角器,教師直接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二、學生自主觀察,合作探究學習
1.觀察量角器,認識量角器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狀的?(生:半圓)
師:在量角器上面,你還觀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線(師:這些線我們稱之為刻度線。)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數(shù)字(師:這些數(shù)字呢,我們稱之為刻度值。仔細觀察這些刻度值,說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3:我發(fā)現(xiàn)上面的數(shù)字有2圈(師:我們分別稱之為內(nèi)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發(fā)現(xiàn)上面數(shù)字排列都是有規(guī)律的……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刻度線都集中到了……我們把這一點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師生對話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隨機調(diào)整,隨時出示課件4)(幻燈片顯示量角器及各個主要部分的名稱,介紹0刻度線和90度刻度線)
2.建立1°的概念
師:在量角器上,我們把這個半圓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這里的“度”,就是角的計量單位,用符號“°”表示。
(板書:把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的大小是1度,記作:1°)
三、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試著量一量書本37頁的角1吧。(生嘗試量角,師巡視)
師:好,有些同學已經(jīng)量出了角1的度數(shù),讓我們聽聽他們是怎么量角的吧!(生邊說量角方法,邊展示課件,引導學生如何正確量角)
師:同學們都說的非常好,為了方便記憶,老師把你們的方法歸納成了一首兒歌(板書):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刻度看另邊,內(nèi)外要分辨。
(ppt顯示,并且讓學生解釋對這首兒歌的理解)
學生量角2,深化學生對兒歌的理解。
師:同學們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斷(請用手勢“adic;”或“×”表示)。(依次播放課件)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觀察下大屏幕上的五個角,先看一下上面兩個角,在書本的38頁,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是量角器量一量,我們比一比哪位同學量的又快又準確。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邊的長短不一樣。但是他們大小相等。
師: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
師: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啊?你們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書本上下面三個角的度數(shù)。
從學生回答中歸納出: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四、課堂活動
1.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再來量一量上課開始我們自己畫的角,同桌之間再比較下,到底誰畫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看下書本38頁做一做的第二題,先來看看這面少先隊隊旗。誰來估計一下,角1大概有幾度?角2呢?角3呢?
(學生量角,交流)
師:我們再來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別是幾度。
五、總結交流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學生回答,師做簡單總結。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量角,我們就可以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shù),能自己往下寫分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它叫做分數(shù)(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這個分數(shù)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diào)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shù)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shù),把這個分數(shù)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shù),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shù)。(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jù)分數(shù)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shù)的大?。?/p>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shù)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知道1時=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
2、使學生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指示的時間,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這樣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里的光陰你知道是什么嗎?
(生:“時間”)
提示課題,板書:時 分 秒
二、講授新知:
(一)認識鐘面
1、昨天老師請你們回家仔細觀察鐘面,現(xiàn)在請你們同桌交流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愿意上來交流一下。
2、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鐘面,上面分成12大格,還有1-12這些數(shù),和你們在家觀察到的鐘面一樣嗎?下面請小朋友看仔細,一大格之間有什么變化?
(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
那么兩大格呢?三大格呢?……到12大格就有60小格。
分針走1小格就是1分鐘。
分針走1大格就是5分鐘。如果是5大格呢?9大格呢?分針走一圈呢?如果是兩大格兩小格呢?
3、時針和分針之間有什么秘密?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課件演示時針和分針的變化)
得出結論:1時=60分
那么2小時等于多少分呢?240分等于幾小時?
4、我們一節(jié)課是40分鐘,再過多少分就是1時?你知道1小時里能做些什么呢?
5、1分鐘和1小時比要短得多,那1分鐘究竟有多長呢?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用1分鐘做的事呢?
(集體做1分鐘口算,讓學生感知1分鐘有多長)
6、我們了解了時、分,它們都是時間單位,還有比分還要小的時間單位嗎?
分和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揭示1分=60秒
1秒有多長呢?我們來做個游戲:5秒內(nèi)拍手,算出大約每秒拍幾下手。
我們在什么情況下要用秒來計算?
(二)認識鐘面上的時刻
1、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8時零5分,說說你是怎樣看的?8時05分還可以表示成8:05。
6時20分,你又是怎么看的?還可以怎樣表示?
9時55分。
現(xiàn)在有兩種答案,究竟誰對誰錯,請你找出對方錯在哪里,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使對方心服口服。
(學生討論、交流)
選擇不同答案的小朋友有反駁的意見嗎?
2、遇到類似的情況確實很容易犯錯,那你有什么好辦法?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要看清楚時針,時針沒有過8,說明是7時多。
老師這兒有一個鐘面,它只有時針,你能只看時針,說出它是幾時多嗎?
3、通過剛才大家討論、交流,現(xiàn)在看鐘面上的時刻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看鐘面說出所表示的時刻:
8:30 10:05(通常不滿10分鐘,我們用零幾分來表示。)
9:55 6:08
2、我們不僅要會看,還要會正確書寫,行嗎?(兩種表示方法都可以)
6:20 5:40 10:10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
你們知道古時候人們是怎樣看時刻的嗎?
(介紹有關的知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時鐘,老師相信,只要你們認真學習,掌握各種本領,將來能創(chuàng)造出用途更為廣泛的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4
教學目標
1、溝通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關系,加深對分數(shù)含義的理解,能解決有關分數(shù)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圖形、語言與算式表征不斷轉化的過程中提升思維的邏輯性。
教學類型
實物操作型、小組討論型、講授型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ppt、camtasiastudio軟件、教室
設計理念
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得有個過程,同時有他的局限性和規(guī)律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先復習舊知,然后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出問題,接著提供操作提綱,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然后通過學生分小組的討論交流與ppt的演示,使學生掌握“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兩題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的講解,讓學生把新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使得新知識得以深化和鞏固。這樣逐步推進的過程,既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及特點,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設計思路與特色
本節(jié)微課圍繞“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內(nèi)容來進行,它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shù)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jù)分數(shù)的含義,用整數(shù)乘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微課的教學設計在編排上分三步來展開。首先是“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從問題題收集、提取和解讀信息;接著是“分析與解答”,借助孩子們的討論形式,把直觀圖分析、動手操作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策略展現(xiàn)出來,并結合孩子們之間的對話說明解決問題的兩個步驟;最后是“回顧和反思”,對解答的步驟和結果進行檢驗與小結,并結合練習題的講解進行實際運用。這樣的設計,使得整節(jié)微課層次清晰,自然流暢,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時間:
一、復習回顧,提出問題。利用ppt把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展示出來,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知識點的回顧,也順勢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0-55秒
二、閱讀與理解,提操作要求。結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問題,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展現(xiàn),并提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的要求。56秒-2分05秒
三、學生操作,小組討論。學生根據(jù)老師提出來的操作要求進行實踐,并嘗試列式解答。然后進行小組內(nèi)的討論與交流。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顧與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們的思路整理并展現(xiàn)出來,再次小結解題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5分06秒-6分00秒
五、實際運用。利用ppt講解兩道比較經(jīng)典的習題。第一題是基礎題,通過講解,鞏固孩子對“分數(shù)的簡單應用”知識點的掌握;第二題是提高題,通過對比與分析,讓孩子進一步把握本節(jié)微課的知識點。6分01秒-9分46秒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并準確解答。
2、借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yōu)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征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yōu)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游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大數(shù)與小數(shù))
寫數(shù)猜數(shù):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shù),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shù)的和與差。填入統(tǒng)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shù),全班猜數(shù),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后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征: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shù)和小數(shù)。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chuàng)境新授
(意圖:借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shù)是蘋果,小數(shù)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匯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shù)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shù)。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shù)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shù)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shù)。
啟發(fā):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將總數(shù)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shù),用7-2算出桔子個數(shù)。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shù)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guī)范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shù)—差=小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小數(shù)
小數(shù)+差=大數(shù)的2倍,再除以2=大數(shù)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臺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diào)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shù)(和-差)÷2=小數(shù)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shù):
回到猜數(shù)游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shù)與小數(shù):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jù)數(shù)據(jù)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shù)的方法,對后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shù)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shù)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shù)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shù)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shù)學分數(shù)。理解平均分數(shù)的意義。
a、數(shù)學:(96+8)÷2=104÷2=52(分)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數(shù)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shù)學:96×2=192(分)(192+8)÷2=200÷2=100(分)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192-8)÷2=184÷2=92(分)數(shù)學:192-92=100(分)
c、數(shù)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么?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shù)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shù)轉化成小數(shù),(和-差)÷2=小數(shù);或者將小數(shù)轉化成大數(shù),(和+差)÷2=大數(shù);巧用平均數(shù)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著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yōu)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數(shù)學篇6
教學內(nèi)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創(chuàng)設互相協(xié)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jié)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jié)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lián)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shù)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shù)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jīng)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jīng)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nèi)角是直角。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