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來,教師們一定經常使用到教案,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要掌握教案的寫作技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1
教學內容:課本19頁——21頁,練習五3——10題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即加法、減法和加減法的驗算。根據《標準》的要求,筆算加減法限定于三位數加減三位數,因此本單元主要講解三位數的加減法。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本單元主要介紹三位數加減三位數中連續(xù)進位和連續(xù)退位減,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減法的難點。
教學目標:
1、采用小組和合作學習方式,熟練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方法。
2、通過多種形式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投影片
教學方法:談話、講授、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揭示內容
師:海上有許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裝有兩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裝有多少物品應該怎么辦呢?
(把兩箱物品加起來)
師:今天我們來復習萬以內連續(xù)進位加法的復習,請打開課本19頁,在沒有準確計算船上的物品數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說出哪艘船轉的東西最多?哪艘船裝的東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能不能將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師:請你動手列豎式算一算,這六艘船的排列順序是不是和你估計的一樣?
二、課本第19頁,直接在表格中寫出上下兩個加數的和。
師:有什么辦法即不用在稿紙上列豎式有能夠將上下兩個加數的和算得準確呢?
三、京廣中心大廈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樓,樓高209米,它比中央電視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電視塔有多高嗎?
問:在這道題目中哪座建筑高?我們應該怎么考慮問題?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數
五、開鎖游戲
鎖頭上有得數,鑰匙上有算式,請將算式和相應的得數連起來。
六、判斷,課本20頁第7題,判斷各題有無錯誤,說說錯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兩個數加起來得1000?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頁第9題。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座”、“第幾層第幾號”、“第幾組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或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
2、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教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朋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學生操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動物王國舉行運動會,許多小動物都高高興興地參加了,你們看,都有誰呢?你喜歡哪一個小動物,能說說它的位置嗎?(出示電腦圖片)
二、學習新知。
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可是它的位置卻沒有表達清楚。第幾排是怎樣確定的,第幾個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小猴是怎樣說的?
播放電腦媒體課件:小猴(我在第一排第一個)小烏龜(我在第二排第三個)
聽了它們的話,你能找一找哪兒是第一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二排嗎?哪兒是第三排?第四排呢?那么第幾個應該從哪邊開始數呢?指著圖看看。
從上面的這幅圖上,我們知道了排數一般從前往后的,個數一般從左往右數,要講清楚一個小動物的位置,就要說明它在第幾排,第幾個?(同時出示媒體課件)
三、試一試
1、小動物的位置講清楚了,那你自己的位置呢?同學們,從右往左數,可以這樣確定,第一小組,第二小組,第三小組……第幾個一般從前往后數。
誰來試試說說自己的位置?
()在第3組第2座?()做在第4組第4座?
2、師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來幫他們找找位置?
根據給出的信息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相應的位置上打“√”。
a同學:第3組第2座
b同學:第2組第5座
c同學:第4組第3個
電腦課件展示,集體校對。
四、闖關練習
1、電腦出示題目一:根據題目給出的消息,要求正確說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出示電腦課件,學生觀察圖片。
2、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座位,在小組交流。出示小朋友的電影票(第幾排幾號),學生回答正確后,進行表揚鼓勵。
3、找圖書。(幫圖書管理員來找圖書)說出什么書在第幾層第幾個,正確說出它們的位置。
4、找金幣。(出示翻板,回答正確后,給出尋寶提示。)
在給出的藏寶信息后,自己貼金幣制作尋寶圖,然后在尋寶區(qū)展開尋寶活動。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顒又写_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姆较颉!拷膫€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4
第三單元 測量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反思: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第6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例9、做一做及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號里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里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里填3,后面括號里填幾?
(3)如果后面括號里填2,前面的括號里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于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么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匯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么,“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余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于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 載質量2噸 載質量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么付錢,就是求30元里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只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么做,加上這個條件后怎么做?這樣有什么區(qū)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后選擇合適的方案。
(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么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后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獲?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于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1、4兩種方案正好運完8噸煤。
1、“載重量2噸”:4次 “載重量3噸”:0次
2、“載重量2噸”:1次 “載重量3噸”:2次
教學反思:、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fā)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tǒng)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guī)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標: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對東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學過程:
室外部分
一、導入
師:今天有許多老師來聽課,其中不少老師還是第一次來到我們緯二路小學呢!對我們學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當個小導游領著老師們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參觀前院四周的情況,介紹時注意使用正確的方位詞。能當好小導游嗎?(能)下面就分小組請老師們去參觀吧!
(學生分小組進入操場向參觀的老師們介紹校園)
二、認識東、西、南、北
1、認識東、西、南、北。
學生集合匯報。
師:同學們是怎樣向老師們介紹的?
(學生用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介紹校園的情況)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有的說他的前面是教學樓?有的說他的前面是幼兒園樓呢?
(兩位同學站的方向不一樣,所以他所面對的事物就不一樣。)
師: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前后左右來描述,有局限性了。怎么辦呢?你還知道其他描述方向的方法嗎?
(可以用東西南北來描述)
師:你知道哪是東嗎?(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
知道了東還能知道那個方向?(西方,東與西相對)
剩下兩個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鞏固東西南北。
師:看大家是不是認清了東西南北,咱們來做幾個小游戲。
教師說方向,學生轉向那個方向。(速度適當加快,增加娛樂性,使學生在游戲中熟練辨別東西南北。)
一學生說方向,其余學生指出相應的方向。
用方位詞再來介紹一下我們的學校。
3、知識擴展。
師:在學校同學們都已經熟練地辨別出東西南北了,出了學校還分得出來嗎?老師要考考大家,東圖書店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聚豐德呢?泉城廣場呢?
師:你的家大約在學校的哪個方向?
室內部分
4、方向的相對性。
師:回到電教室,你調向了嗎?文化墻在操場的哪邊?辦公樓呢?教學樓呢?幼兒園樓呢?
師:現在在多媒體教室里,我在同學們的哪邊?門呢?那幼兒園樓在我們的哪邊?哎?剛才有同學說幼兒園在操場的南邊,可現在幼兒園又在我們的北邊,這是怎么回事呢?
(不是幼兒園在動,而是我們站的位置不一樣了。)
師:看來我們再敘述方向時,要說明誰在誰的什么方向。
三、認識地圖上的方向
師:老師這兒有一張我們學校的平面圖沒有完成,同學們能將“文化墻、教學樓、辦公樓、幼兒園樓”及它們的方向填在操場四周并把這張平面圖完成嗎?試試看!
學生繪制,展臺前展示,介紹繪制情況。說說為什么這么畫。
師:同樣的校園,有的同學把“東”畫在了上面,有的把“北”畫在了上面,如果不標出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別人還能清楚地看懂我們的示意圖嗎?怎么辦呢?
(我們可以統(tǒng)一一個畫圖的標準)
師:對了,根據地理知識,在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板書)為了使大家知道我們是按這個標準畫的就在圖的右上角畫一個向上的箭頭寫明“北”。
師:請同學們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圖。
展示。
四、看圖辨方向
1、游樂園。
師:春天就要到了,我們該去春游了,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好嗎?(出示)
師:介紹一下公園的情況。(如果沒用上方位詞可引導學生“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來介紹”)
師:你怎么知道花壇的北邊是噴泉的?
我們先去哪兒玩?(學生自主選擇進入并介紹情況)
2、北京。
師:去過北京嗎?老師有幾張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學生欣賞。
師:這兒有一張—廣場的照片,同學們能根據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圖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嗎?
變換不同的位置讓學生說說四周的情況。
五、小結
今后我們再出去旅游就可以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順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