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6篇

時間:2022-12-18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教案制定完善,促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教案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最基本的依據,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6篇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練一練: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組活動:

①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②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guī)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作業(yè):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么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后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于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并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通過實驗,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3

教學目標和要求

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

教學重點

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yōu)策略。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fā)展優(yōu)化思想。

教學準備

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結合生活中有關包裝的問題(電腦顯示各種包裝)

提問:

包裝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如:節(jié)約美觀便于攜帶等)

2.引導學生圍繞節(jié)約展開討論引入教材中的問題

教師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探索方法

1.提問:兩盒糖果有幾種排列方式(三種)

2.組織學生對三種方案進行比較分析

分組討論匯報結果

方案1的表面積: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積: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積: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過比較得出方案1最節(jié)約紙

三、練習

a)引導學生討論比較得出結果

b)組織學生反思為什么方案1最節(jié)約紙

四、教學“實踐活動”

1.讓學生明白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最節(jié)約地包裝磁帶)

必須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積)

2.分組討論羅列方法完成課本中的表

五、小結

你學到了包裝的什么知識?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4

教學目標:

1、能讀懂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準備:

各種統(tǒng)計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前一課認識了扇形統(tǒng)計圖,誰能說出它特點?

指名回答。那么這一節(jié)課就學習在什么情況下要用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我國從第23屆奧運會開始獲得金牌,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獎牌情況統(tǒng)計表。

2、讓學生說一說從統(tǒng)計表中獲得信息。

3、用投影儀出示折線統(tǒng)計圖、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

4、分別提出教材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們交流。

5、教師小結:折線統(tǒng)計圖能明顯的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tǒng)計圖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tǒng)計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三、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三種統(tǒng)計圖的各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評議。教師評價。

四、練一練。

在小組內交流分別用哪種統(tǒng)計圖合適?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實踐活動。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各種統(tǒng)計圖,體會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奧運會(統(tǒng)計圖的選擇)

折線統(tǒng)計圖:明顯地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

條形統(tǒng)計圖: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扇形統(tǒng)計圖: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5

教材內容:

教材56—57頁“分數混合運算(一)”

教材目標:

1.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體會到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并且能正確計算分數分數混合運算。

2.利用分數加減乘除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2.掌握分數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1.找出數量關系

小明體重是爸爸體重的7/10

一項工程,已經完成5/8

2.計算。

3.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觀察課本主題圖,請學生分析情景中的數學信息,數量關系,提出要解決的問題。

2.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3.算法交流,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4.強調:分數連乘時,可以同時進行約分。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一些相關聯(lián)的零散的數學信息。讓學生從信息中選擇有用的信息,創(chuàng)造一個分數混合運算的問題。

2.完成課本56頁“試一試”

3.指導完成57頁“練一練”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預習

分數混合運算(二)

板書設計:

分數混合運算(一)

氣象小組

攝影小組

航模小組

分數連乘時,可以同時進行約分。

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

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案數學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與折疊的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讓學生拿出長方體的盒子并沿著棱剪開,把長方體展開成6個面并觀察這6個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長方體的表面積由6個面來組成,每組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二、講授新課

教師出示例題,一個知道長、寬、高的長方體紙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積?

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紙盒為參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同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個小組的討論活動。

教師提問學生如何求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回答:(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把長方體的紙盒展開,看一看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組成長方體表面積的6個面,等于(長×寬+長×高+高×寬)×2=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師讓學生自己求出長7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列式:(7×5+7×3+5×3)×2

教師讓學生思考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

學生同桌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高×寬)×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