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師而言,認真寫適合自己的教案已經(jīng)是家常便飯了,不管是完成什么樣的教學任務,我們都是要好好寫教案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語文教案篇1
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鴻門宴》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shù);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jù)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三)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jù)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這也是本科教學的難點所在。
說教法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的學習內(nèi)容設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jù)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翻譯理解全文
我設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nèi)容:依據(jù)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并歸納規(guī)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記傳性文體的典范,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
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
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我將這兩個問題結(jié)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進行提示,由劉項雙方的轉(zhuǎn)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應的概括,又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劉邦不去鴻門向項羽謝罪,會有怎樣的結(jié)局?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又會有怎樣的結(jié)局?
這是兩個假設性的問題,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歷史,學生設想的結(jié)局可能是多樣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合乎一定的邏輯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劉邦、項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結(jié)局,進而啟迪學生多樣的思維,鍛煉語言表達。
4、文中還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簡略說說他們的性格。
設置這道題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組人物的對比塑造,為總結(jié)人物刻畫方法作伏筆。
(三)刻畫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鋪墊,學生會比較容易地歸納出在矛盾中和對比映襯中刻畫這兩條,而在初中學過的《孔乙己》等小說中刻畫方法也會使較多的學生聯(lián)想到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這一條,所以學生自己就可以很快歸納出來。
高中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特點;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nèi)涵。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誦讀法,教師講解法。
第二課時:討論學習法。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guān)材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收集關(guān)于赤壁的歷史、關(guān)于賦的相關(guān)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為若干小組(4-6人之間)。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作者和解題: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
教師明確: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shù)倪\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1)赤壁的有關(guān)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fā)興趣。
三、第一環(huán)節(jié):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huán)節(jié):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通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五、第三環(huán)節(jié):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huán)節(jié):通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guān)系(再細讀,小組討論)。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4、總結(jié)情、理、景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guān)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jié)選):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永遇樂》) ?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搜集的.有什么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現(xiàn)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寫月亮的變化發(fā)展過程。討論明確: 以被貶黃州為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輕松、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輕松之態(tài)。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噴薄欲出?!霸隆背闪讼闃贰庫o、澄澈、優(yōu)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后,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大轉(zhuǎn)變。出現(xiàn)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chǎn)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tài)輕而為“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于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將原先的四組分為兩組,分別從客和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3、結(jié)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tǒng)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結(jié)合相關(guān)分析,得出: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參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quán)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參考)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參考)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并且通過競爭激發(fā)了興趣。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
三、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qū)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zhì)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xiàn)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4、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xiàn)實,在現(xiàn)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xiàn)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xiàn)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6、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tài)度做官,那現(xiàn)在會少很多貪心官員,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現(xiàn)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jié)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壞生態(tài)。
小結(jié):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余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學生齊讀:“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說明:通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對他人關(guān)注的意識,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四、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jié)語出現(xiàn)的精彩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結(jié)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教學反思:
本案例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quán)、思考權(quán)、發(fā)言權(quán),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zhì)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學生總結(jié)這篇課文十分精彩:(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diào),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gòu)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xiàn)了韻文的優(yōu)美、綿長的特色。(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fā)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guān)系,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3)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quán)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jié)。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jié)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非常輕松,并且可以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diào)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進的想法是打算結(jié)合網(wǎng)絡,以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了解《荀子》及相關(guān)知識。
2. 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 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shù)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下劃線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
(2)吾嘗跂而望矣( )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4)其曲中規(guī)( )
(5)雖有槁暴( )( )
(6)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7)君子生非異也( )
明確:(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diào),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jù)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jié)構(gòu)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jié)、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結(jié)合完成“思考和練習一”,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jié)構(gòu)
組內(nèi)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高中語文教案篇4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
2、掌握內(nèi)心獨白對任務形象塑造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分析情節(jié)的過程中來把握人物——桑提亞哥這位硬漢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進一步明確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通過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從而把握課文的知識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老人的永不服輸?shù)念B強精神
教學重點:分析故事情節(jié),找出人物內(nèi)心獨白,把握人物“硬漢”形象
教學難點:掌握內(nèi)心獨白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教學方法:情境法、啟發(fā)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導入
[以課前視頻欣賞導入]
同學們,剛才欣賞的是大家熟悉、喜歡的電視劇《亮劍》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龍論述什么是“亮劍”精神?同學們聽后覺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劍”精神簡單理解就是敢于與強大的敵人(對手)做斗爭,無論對手多么強大,都要滿腔勇氣和信心,永不放棄、永不言敗,要敢于亮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世界100部文學作品之一、美國里程碑式30部文學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亞哥“硬漢”性格和李云龍“亮劍”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翻到課文,課件顯示課題《老人與?!?
(二)課前小測試(積累文學名著中的名言名句)[課件展示]
(三)作者簡介[課件展示]
(四)故事梗概[課件展示]
海明威因《老人與?!愤@篇小說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于一位古巴老漁夫的親身經(jīng)歷。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小說敘述的是古巴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jīng)八十四天未捕到魚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個人出海遠航,在海上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了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航途中,馬林魚卻被鯊魚吃掉。本文節(jié)選的是主要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jié)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jié)的。
(五)梳理課文情節(jié)
因為小說節(jié)選的部分比較長,共有幾段?(97)那我先給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據(jù)五次與鯊魚搏斗、兩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動、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為八個部分。[學生從文中找,討論交流后明確][課件展示]
(六)問題探究:
1.老人在什么狀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進行搏斗的?
年老體衰精疲力竭頭昏眼花右手受傷
左手抽筋沒有食物缺乏武器孤立無援
2.小說為什么要描繪鯊魚的兇殘?
鯊魚:接二連三成群結(jié)隊兇殘強悍
對比——力量懸殊的對抗
3.老人先后幾次與鯊魚搏斗?結(jié)果如何?
①用魚叉殺死一條鯖鯊
②用刀子殺死兩條星鯊
③用刀子殺死一犁頭鯊
④用短棍擊退兩條星鯊
⑤用短棍劈打成群鯊魚
每次勝利都付出慘重的代價,最終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
4.如何理解老人與鯊魚的搏斗?
人—--自然(象征:不幸厄運困境)
弱----強(象征:敢于挑戰(zhàn),永不屈服、永不言敗)
5.你如何看待桑地亞哥的失敗?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搏斗的驚心動魄的悲劇。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后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于命運,無論在怎么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wèi)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么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小說中的大海和鯊魚象征著與人作對的社會與自然力量,而老人在與之進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雖敗猶榮,精神上并沒有被打敗??梢哉f,這樣一個形象,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所說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6.桑地亞哥是個怎樣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漢形象:孤獨,背運,貧窮,年老體衰,但是他樂觀,自信,堅韌
忍著饑餓,疼痛,貧窮,竭盡全力,不屈不撓,頑強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桑地亞哥
7.文中的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文除了有關(guān)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nèi)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tài),通過自由聯(lián)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xiàn)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nèi)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那內(nèi)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gòu)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保哉Z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從刻畫人物性格和表現(xiàn)文章主題兩方面分析)
(七)板書設計:
(八)課外拓展:
1.從桑地亞哥身上你獲得什么啟發(fā)?(說話訓練)
“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2.閱讀《老人與?!房梢灶I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請寫一篇讀后感(800字左右),記下自己讀書的收獲。(寫作訓練)
高中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
3、對作品進行比較性閱讀。
【教學重點】
理解《錯誤》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準確把握《錯誤》的情感和主題。
【教學方法】
1、 誦讀感悟法:通過反復的誦讀,感悟詩歌情感意蘊。
2、 比較性閱讀:通過同一主體詩歌的比較性閱讀,深刻理解《錯誤》的藝術(shù)特色。
【教具準備】
cai課件,錄像,錄音機,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提示】
1、 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等相關(guān)資料。
2、 學生利用所學的分析和鑒賞知識,反復誦讀,并討論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
【教學步驟】
【教學要點】
學習《錯誤》這首詩歌,體會其優(yōu)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的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思婦閨怨,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歷詠不衰的一個主題,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須眉之士。他們或是以己度人描摹體恤女子情懷;或托物言志,抒發(fā)自己的失意與惆悵。思婦入詩,最早是從《詩經(jīng)》中開始,《詩經(jīng)·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歸哉歸哉。”而入詞則有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币磺旰?,臺灣詩人鄭愁予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錯誤》,今天我們就從內(nèi)容、意象、結(jié)構(gòu)等幾個方面來解讀這首詩。
二、教師范背《錯誤》,聽錄音,學生朗讀。
三、分析
1、內(nèi)容分析
思考:通過閱讀,這首詩主要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
明確:描寫的是癡情的女子在漫長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絕望的故事。
這個故事又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的哪?這就是我們曾學過的意象。
2、意象分析
意象是傳情達意的載體,在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還能想起來哪些?(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錯誤》的所有意象我們都似曾相識,都可以在唐詩宋詞中找到大量的使用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隱的《樂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等。那么在這首詩中有哪些中國式的意象?
明確:(多媒體展示)
蓮花(的開落) 女子芳潔、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
東風(不來)
柳絮(不飛)
跫音(不響)
春帷(不揭)
小小的寂寞的城
小小的窗扉緊掩 感情執(zhí)著、專??
青石的街道向晚
3、結(jié)構(gòu)分析
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隨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會有美的意境;也不會將女子執(zhí)著專一的感情封閉而又寂寞的心靈描摹得如此的酣暢淋漓。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詩歌的結(jié)構(gòu),找一找詩歌的線索,試著將本詩的各個鏡頭按照正常的順序來拼接一下,看一看鄭愁予的時空轉(zhuǎn)換藝術(shù)。
明確:本詩歌由縱橫兩條線索,是整個故事呈現(xiàn)環(huán)式結(jié)構(gòu)。
橫線——第一節(jié)兩句是故事的結(jié)局,中間五句是對女子的漫長等待的想象,最后兩句是寫實。
縱線——從大景(廣闊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馬蹄聲)像從一條幽僻的小巷,從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
全詩按照:“實—虛—實”的思路來倒裝的。
4、“錯誤”分析
錯誤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棄的,那么作者為什么給“錯誤”冠以“美麗”二字呢?仔細的玩味“錯誤”是怎么樣產(chǎn)生?
(1) 我們先看一下“錯誤”產(chǎn)生的過程:(多媒體展示)
制造者:女子 制造者“我”
失之交臂 漫長等待
緊掩心扉、令有所盼 可能是“歸人”
無視“我”回眸 難以停留,是“過客”
少婦眼中“我”是過客 傷心、失望、絕望
美麗的邂逅情節(jié) “達達的馬蹄”帶來美麗的期盼
“美麗的錯誤”
(2)產(chǎn)生的原因:(學生回答,教師總結(jié))
明確:因為“我”這“達達的馬蹄”打開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開了“你”“緊掩”的心扉,“你”一定誤以為“我”回家了,于是,一陣驚喜,一片歡心,然而,“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當“你”一旦意識到這一點時,“你”也許更惆悵,更痛楚吧!“驚喜”是美麗的,但卻是虛無的。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帶給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這個錯誤的美麗,是種痛苦的美麗。但這種錯誤畢竟能給女子帶來希望,總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說是美麗的。
四、課堂小結(jié)
面對這樣一位含蓄雋永、情深義重的女子,詩人抱愧和解釋是“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讀完全詩,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場誤會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動和失落。但實際上,這首詩在無形之中對千古吟唱的思婦主題做了一個男人最隱衷而又最誠實的回答。為什么千年以來女子“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從而“腸斷白蘋洲”?只因為她們所等待的男人在她們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過客”,而不是“歸人”。
五、比較性閱讀(多媒體投影)
思考:下面都是“倚樓望歸”的三首詩,鄭詩與白、溫、柳都沿用了“倚樓望歸”的主題和意象,但給人的感覺又是迥異的,試著做以說明。
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吳山點點,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婦的眼中漸行漸遠,身影融入水天之間,而后杳無音訊,詞不言別而言歸,只言悠而未及休,
最后借“月明人倚樓”一句?,F(xiàn),令人悵然長嘆,低回久之。
溫庭筠《夢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草堂詩余別集》:贊此詞“癡迷、搖蕩、驚悸、惑溺盡此二十余字?!蔽覀兛吹絹型麣w人的女子,從清晨“梳洗罷”,便“獨倚望江樓”,可是之夕陽垂金,依然“過盡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絕望,怎不令人柔腸寸斷哀婉欲絕?
柳永《八聲甘州》
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
明確:在女主人公的處理上:白、溫、柳詞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確的倚樓姿態(tài)出現(xiàn)的,無論是“思”“恨”還是“腸斷”,都是直抒胸臆,敞開心扉,但《錯誤》中的女子,鄭愁予將其處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動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層次跌宕,從而為全詩平添了富于古典氣息的哀婉和惆悵。
六、課后作業(yè)
1、 課外閱讀推薦
?鄭愁予詩選集》 臺灣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2、 根據(jù)白詞、溫詞、柳詞及鄭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寫一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
附板書:
錯 誤
中國式的意象:
女子芳潔、封閉
而又寂寞的心靈
感情執(zhí)著、專??
鄭愁予
“錯誤”產(chǎn)生的過程:
女子 “我”
編織著美麗的夢 帶來美麗的期盼
“美麗的錯誤“
高中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認識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變”“奇”“美”.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順暢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復誦讀,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寫景的內(nèi)容和層次。
4、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qū)懢暗姆椒ā?/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并培養(yǎng)對科學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神奇并再現(xiàn)山市.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采用多種方式朗讀)
討論法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海市蜃樓的圖片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進行字﹑詞﹑句解釋大比賽; 小記者采訪的形式體味山市之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顯示海市蜃樓圖片,然后請同學們說說圖片中最神奇的是什么,并適時引導.現(xiàn)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xiàn)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二. 整體感知(檢查預習)
1.學生介紹作者及《聊齋志異》 ,課件出示資料助讀。
2.師生競讀
① 抽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評價。(字音﹑停頓﹑斷句)
②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體會停頓﹑語調(diào)﹑情感.
學生發(fā)表觀點,教師總結(jié)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準確斷句﹑讀出情味.
③ 選派學生代表與老師比賽,學生評論并說明理由.
④ 集體有感情朗讀.
3.譯讀(字﹑詞﹑句解釋比賽)
注:在比賽中,老師提出重點字﹑詞﹑句。
(一切烏有 數(shù)年恒不一見 居然城郭 塵氣莽莽然
危樓一座 往來屑屑 或憑或立 高插青冥 歷歷在目
碧瓦飛甍 高垣睥睨 風定天清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幾, 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屏或立,不一狀。)
3.品讀
(1) 體會山市之“變”.
① 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時間很短暫,看來山市瞬息萬“變”。
② 隨著時間推移,山市呈現(xiàn)怎樣的景象? (學生熟悉文中的描寫用語,用自己的話描述)
③ 山市變化的全過程分為幾個階段? 請簡練概括。
(2) 想象山市之“奇”.
①分組討論所看到的山市奇觀.同學們都是山市的目擊者,派小記者下組采訪.
參照采訪提綱:你看到怎樣的景色?
它有變化嗎?怎樣變化的呢?
你覺得這些美嗎?美在哪里?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總結(jié)小記者所了解到的山市奇景.
(3) 品味山市之“美”。
① 集體朗讀一段課文,有感情的描繪這部分景色,共同品位山市奇觀.(多媒體出示圖片欣賞)
② 師生評說山市景色之美,探究由哪些詞語﹑句子體現(xiàn)出來。
(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暗然縹緲)
三. 討論研究
為什么那時的人把山市稱作鬼市?山市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fā)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xiàn)象,所以才歸結(jié)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xiàn)象了。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四.課堂練筆
學生欣賞煙花綻放情景的圖片,然后用筆有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去描繪。
五. 作業(yè)設計
1. 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美麗神奇的山市.
2. 給蒲松齡先生寫信說明山市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