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可以在教案中安排適當?shù)恼n堂互動和討論活動,教師可以在教案中包括不同類型的評估和反饋工具,以了解學生的進展,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美術風教案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了解、掌握郵票特有的模式,設計一枚主題明確的紀念郵票。在設計與描繪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人民郵政,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郵票的設計,能繪制圖案美麗、主題明確的紀念郵票。
教學難點: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與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過程:
1、欣賞(傳閱)各自帶來的郵票,欣賞課本郵票范例,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作熱情。
2、介紹郵票的由來(驛站傳遞)。
概括現(xiàn)代郵票的模式:郵政、面值圖案、齒邊(講講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號紀念字樣等。
用投影、電腦演示、欣賞等手法,提高教學效果
3、提出郵票設計、繪制要求,學生開始設計。
4、巡視、啟發(fā),指導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細心、色彩鮮明、字體工整。
6、作品賞析、評講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2
一課時淅瀝的小雨
教學目標:表現(xiàn)下雨時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觀察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
教學難點:表現(xiàn)雨中的人物動態(tài)。
教學準備:學生體驗雨中氣氛,觀察下雨時的情景。有關雨的錄象帶。錄音機、磁帶《雨中》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聽歌曲《雨中》。這首歌描述了怎樣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們爭上計程車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節(jié),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三、雨中的自然現(xiàn)象
樹干搖擺(風向)。烏云聚集。
電閃雷鳴。(閃電形狀)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狀態(tài))、避雨(在哪里)、撐起雨傘、披起雨披。
路旁攤販:匆忙收攤(狀態(tài))。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東西,關門閉戶。其它的人(學生表述)。
五、表現(xiàn)雨中的情景
1、口頭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講述發(fā)生在雨中的故事。(通過學生描述雨中的場景和故事啟發(fā)學生想象,使畫面具有場景和情節(jié)。)
2、用線條表現(xiàn)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現(xiàn)內容要有重點,構圖飽滿。
六、作業(yè)評析
1、作業(yè)展示,介紹自己的畫面內容淅瀝的小雨。
2、教師評析淅瀝的小雨。評析標準:情景感人,形象生動,構圖飽滿,涂色完整。
七、課后延伸
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認真表現(xiàn)生活中的情景。淅瀝的小雨
來源:中師教育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指導機器人與人有著密切的關系。
應會:能用繪畫的方法畫一個機器人。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啟發(fā)學生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機器人的種類、特點和功能,利用多種繪畫用具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或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
難點:生動地表現(xiàn)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學準備:
課件、繪畫工具和多種制作材料。
四、教學過程:
1、欣賞?感悟?暢想: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準備情況,調節(jié)學生情緒。
找學生裝扮成機器人與大家見面交流。
講授新課:
2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新
(1)展示機器人文字資料。
(2)展示機器人圖片資料。
(3)展示表現(xiàn)機器人的優(yōu)秀作品。
(引發(fā)學生觀察機器人的種類和特征,激發(fā)熱愛科學的情感。)
(1)為什么叫機器人?
(2)機器人能做什么?
(3)機器人必須是人的樣子嗎?
(4)機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展示表現(xiàn)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機器人的科學知識,體會機器人與人的關系。)
提出問題:機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師概括,在各行各業(yè)中(農(nóng)業(yè)、工業(yè)、服務行業(yè)、軍事等)都用到了機器人,它的種類非常多。能幫助人們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課件:講解機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和繪畫的方法)
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制作機器人。
繪畫法:用水彩筆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評價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課本上都用了哪些廢舊物品制作的?
(2)繪畫作品中,畫的是什么內容,她是怎么樣表現(xiàn)機器人的功能的?
4、學生作業(yè),教師巡回指導:
作業(yè)要求:
用繪畫或者手工制作的方法,完成一組幫助人們做事的機器人。(也可以設計一個多功能的機器人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4
一、概述
1、《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第15課,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簡單元宵花燈的制作,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課領域是:綜合探索,共1課時。課程結構內容包括: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來歷,交流對元宵節(jié)的了解,通過收集元宵節(jié)的資料,制作元宵花燈,開展猜燈謎的活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收集有關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欣賞,感受元宵節(jié)熱烈的氣氛,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夠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燈設計圖。
(3)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4)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lián)系,更加熱愛美術課。
(2)通過學習,能體會到色彩的和諧美,色彩和諧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收集有關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難點
(1)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2)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東岔中心學校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動手制作能力和表現(xiàn)力;
(2)學生元宵節(jié)雖然是中國大型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但是我們地處山區(qū),處了春節(jié)比較熱鬧之外,其他的節(jié)日慶祝的幅度都不大,學生大多只是從電視上見過元宵花燈。
(3)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表現(xiàn)能力。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元宵節(jié)花燈的欣賞,觀看慶祝元宵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接著通過觀察,了解花燈形狀,色彩等特點,設計出自己的花燈設計稿,然后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花燈的制作,最后進行全班互評。
六、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教師:多媒體課件 ,范作。,
學生:花燈制作的廢棄材料,學習資料 ,裝飾材料,剪刀 ,膠等等。
七、教學過程
第15課 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 探索
(一) 課前準備
(二) 課前欣賞:播放一段熱鬧的視頻《鬧元宵》,學生欣賞視頻。
(三) 導入新課:
1.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這種情形在哪個節(jié)日中能過看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
(四) 欣賞評析:
1.課件出示彩燈圖片。
2.接下來讓我們再跳上龍舟一路前行欣賞各具特色的花燈。穿過一道彩虹橋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編自民間故事的水漫金山燈,雙龍戲珠燈,岸上有充滿浪漫氣息的月亮星星燈,店鋪里掛滿各色燈籠,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漂亮的花燈,真是流光溢彩熱鬧非凡呀!
3.認真觀察各種各樣的彩燈,從顏色、造型等方面欣賞花燈的美
(五)探索研究:
1、同學們想設計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燈呢?請同學上講臺來把自己的想法畫一畫。
2、對于這些草圖誰有合理化的建議提出來幫他修改一下。
3、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鼓勵其他同學大膽修改,提出意見。
(六)欣賞評述:
1、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花燈即將誕生,不過先不要著急,再來欣賞這幾盞出自同學之手的花燈,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盞,說說理由。
2、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七)教師示范: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八)合作交流: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九)合作交流,協(xié)作完:
1、相信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創(chuàng)意。
2、合作完成花燈制作,小組合理分工,制作裝飾并把燈謎書寫粘貼在花燈上。
(十)作品欣賞:
1、看著一盞盞構思巧妙,制作精細的花燈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燈的海洋,在這個美麗的作品下還藏著一條條燈謎等著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請同學們有秩序來賞花燈,猜燈謎吧!
2、學生有秩序賞花燈,猜燈謎。
八、教學評價設計
1、注重過程性評價,傾向于學生設計過程,理解過程,制作過程的評價;
2、突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交流性的評價;
3、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九、教學反思: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類型,由于我們地處山區(qū),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了解不夠,學生只是從電視上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學生欣賞了元宵節(jié)得的相關視頻及一些彩燈的圖片,興趣相當?shù)臐夂?。在進行彩燈設計時,好多學生的作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很漂亮,但在根據(jù)效果圖制作彩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稿的難度問題,有些脫離實際,有些則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數(shù)學生完成了作業(yè)。
對于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來說,在制作材料的尋找上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可用的材料相對較少,我覺的,如果將彩燈的制作與我們本土的材料相結合,會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因此,開發(fā)課程資源,是我們山區(qū)教師的'一個長期的探索,研究過程。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美術知識:本課為色彩構成知識。
1。讓學生知道色彩構成的意義。
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變化
3。色相推移作業(yè)的畫法要求。
美術能力:學會觀察分析色相的順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規(guī)律的變化來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練習作業(yè)。
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審美意識和設計意識,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習慣。
教學重點:做色彩明度推移學習。
教學難點:明度深淺對比的變化層次。讓學生初步掌握調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學法指導: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種顏色逐漸加黑,會逐漸變深,逐漸加白會逐漸變淺的效果。
2、初步學會使用水粉顏色,并初步掌握調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勻整潔的涂好顏色。
3、運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畫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圖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純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稱來表現(xiàn),比如:紅、黃、蘭。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當一個基本色加黑就會變深,降低這個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會變淺,提高這個基本色的明度。純度是指顏色純粹的程度,當一個顏色的色素達到極限強度時,正好發(fā)揮其色彩的固有特性,這塊顏色就達到了飽和程度。
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師用具:范畫,電腦演示文稿、文字說明等
學生用具:16開圖畫紙,水彩顏料、毛筆、調色碟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一、導入新課
電腦演示一組圖片,提出問題:圖中色彩有什么變化?欣賞圖片并思考問題啟發(fā)學習動機,初步認識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結果:色彩由深到淺,由淺到深。
小結:色彩逐漸變深或變淺。
聽講,記憶。
二、講授新課
1、板書課題:《冰川與晚霞》
2、反饋提問:哪位同學知道本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
3、展出示學習目標。聽講,記憶,表述目標主要內容。明確本課學習目標: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課重點:
1、提問: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組織討論
3、電視演示推移的過程。觀看錄像,課本參考,小組討論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過程。
直觀演示1、提問:如何繪制《冰川與晚霞》?
2、解決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困難。
3、播放錄像:明度推移的繪畫過程。
思考問題:本課的作業(yè)要求,根據(jù)什么內容畫?注意什么?畫面怎么樣?
4、繪畫重點是調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提出預習當中的疑問
作業(yè)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業(yè),注意調色的'方法,畫面干凈整潔。解決本課難點:逐漸加白色變淺,逐漸加黑色變深。啟發(fā)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1、展示教師作品
2、比較學生作品
欣賞、闡述自己的觀點
課上練習出示作業(yè)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規(guī)律的變化來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練習作業(yè)。開始繪畫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進行繪畫練習藝術實踐
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chuàng)作。
展示作品1、組織學生討論
2、歸納小結
3、欣賞電視中的作品評析作品反饋本課所學知識,肯定成績,培養(yǎng)成功。
第二節(jié)
一、同學們,在講新課之前,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并思考一個問題:圖中的色彩有什么變化?(放映錄像)
學生:色彩逐漸變淺或變深
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冰川與晚霞的第二課時(明度推移),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1、粘貼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運用色相推移畫一幅推移效果的圖畫。
3、請看本節(jié)課將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哪位同學為大家讀一遍:
三、聽一組有節(jié)奏感的音樂,注意音樂節(jié)拍的強弱關系。
(出示電視問題)什么是明度推移?書中已經(jīng)做了解釋,請翻開課本,我們分組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組討論得最快。
教師:色彩逐漸變深,深的地方即暗,淺的地方則很明亮,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電視出示文字)
學生:一種顏色加白,逐漸變淺,一種顏色加黑,逐漸變深
教師:請看一組色彩變化的圖,(電視演示"心"分解圖。)色彩逐漸變深變淺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們完成了第一個目標,再看第二個:如何表現(xiàn)在紙上呢?
(出示范畫)這是老師的作品,好看嗎?想知道老師是怎么樣畫的嗎?
(出示輪廓)和同學們一樣老師也做了預習,著色時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順序上色,注意看老師的調色板。
老師只演示了"加白",一會兒,我想請同學幫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務。
五、(出示學生作業(yè))比較這兩張作品哪張好?為什么?
學生:(涂色亂,排序不正確,)
那么同學在繪畫時應當注意那些呢?
六、請看作業(yè)要求(出示電視畫面)
七、學生繪畫開始
展示作業(yè),講評
教學反思:學生在調色技法上掌握不夠。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講課時應也要側重講一講。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6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設計制作能力。
2,掌握樹葉貼畫的方法技巧。
教學準備
(1)搜集并壓平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樹葉數(shù)十張。
(2)16開色卡紙作底板、剪刀、膠水(雙面膠)。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不同樹葉不同造型的設計及制作,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難點 在樹葉貼畫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畫面的設計及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情況)。
(二)導人新課:
1。樹葉的形狀,老師帶你們到秋天的小樹林里找樹葉,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樹葉形狀最多。(讓學生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
2,認識樹葉的不同形狀。教師:我們把常見的樹葉概括成幾種基本形體。同學們也動手找一找自己帶來的樹葉的不同形狀。
3。教師小結,出示課題。 教師:自然界中,樹木的種類繁多,樹葉的形狀各異:有心形、卵形、掌形、針形、扇形等,真是多彩多姿。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自然界各種各樣的樹葉為材料,拼制、粘貼成一幅漂亮的工藝美術作品。 出示課題:樹葉貼畫。
2.讀畫:出示課本范圖,讓學生初步認識樹葉貼畫。
1。首先讓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及構思。
2,接著分析各種圖形是由什么形狀的樹葉拼貼而成。
3。最后注意畫面的完整、構圖的合理性。
(三)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
1,構思設汁畫面,要求用各色、各形的樹葉加以適當剪裁,讓落葉變成有生命的小動物。從兩條思路啟發(fā)、引導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畫面設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2。把構思設計好的主題,用鉛筆先畫出草稿,布局應注意均衡、大小適中、畫面合理。
3,選擇與主題相應的樹葉,有的`還可以進行修剪加工。根據(jù)情況利用好樹葉的背面及葉柄。
4,拼擺,用膠水或雙面膠粘貼在卡紙上,壓平。粘貼時要注意應從畫面遠處粘起,先后面后前面,注意順序。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選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一張有生命的小動物的畫,啟發(fā)其他學生的思路。
(五)展評作品,欣賞小結。
1.將完成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欣賞評議d
2??偨Y并提出要求:今天我們學會了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以后我們要觀察收集各種有趣的葉子,利用課余時間,制作成更精美的美術工藝品,裝扮我們的家或教室。
小學美術風教案篇7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 每逢過節(jié),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喜氣洋洋,在節(jié)日當中也會有許多有趣、難忘、熱鬧的事情發(fā)生,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我們?yōu)槭裁匆^端午節(jié)?當?shù)赜心男╋L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等等,針對學生好奇心,抓住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圍繞“學校課程屈原文化探究”為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qū)、借閱圖書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
二、活動具體目標
1、用收看電視、查閱書報、走訪社會、問爸爸媽媽等多種途徑獲得資料,讓學生對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等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會介紹端午節(jié)的知識;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會制作粽子,并學會制作一些具有端午氣息的小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了解“掛香艾”、“劃龍舟”“吃粽子”的緣由
4、通過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5、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分享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6、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7、學會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8、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說話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讓學生對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等傳統(tǒng)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yǎng)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和傳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感。
四、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
學生準備相機、電腦、紙張、彩色筆、日記本、文件夾、文件袋等工具。
學生向家庭成員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通過閱讀書籍查找相關端午節(jié)資料。
2、老師準備:
搜集跟端午節(jié)有關的資料、圖片。
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組8人,每組確認一名組長和一名材料員。
計劃和材料的相關表冊。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小組及內容分工
(1)、教師提供個案(“端午節(jié)活動——采訪小組活動記錄表”和“端午節(jié)活動——調查小組調查表”)
(2)、小組共同設計,完成各自活動記錄表或調查表。
(3)、小組長上臺展示、交流,教師指導。
(二)制定活動計劃
(1)、教師提出:在我們開展活動前需要有一個計劃,確定每個組員所承擔的任務,確定活動的時間,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活動順利有序的開展。
(2)、小組討論,共同制定活動計劃。
(3)、小組長上臺交流各組計劃,教師予以指導:分工明確,任務到人(如:組長,負責整個小組工作的協(xié)調和安排;記錄員,記錄每次討論的紀要以及每次活動組員出席情況,組長負責小組活動和成果的匯報。)
(4)、全班交流: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誰能幫助出個金點子?誰能幫助提點建議?
(三)、圍繞制定的活動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分別給予方法指導。(在四天假期中完成)
(四)、小組分別回報實施情況
(1)、第一組,端午節(jié)的來歷及風俗習慣
端午節(jié)由來已久。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對每年的午節(jié)期間的喜慶場面皆有描述:“歲五六月間斗龍船?!倍宋绻?jié)當天還會吃粽子和龍舟餅,龍舟餅: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餅,是傳統(tǒng)的手制餅之一,喻意為富貴團圓、幸福年年,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還在大門的兩旁插上香艾,吃飯時還喝雄黃酒。
(2)、第二小組,劃龍舟的緣由
(3)、第三小組,掛香艾和喝雄黃酒的緣由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第四小組,吃粽子的緣由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5)、第五小組,學習粽子的制作方法
粽子的種類很多,有:鮮果粽子、八寶粽子、百果粽子 、裹蒸粽、枧水粽、咸肉粽等。我們小組基本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過程。
(6)、第六小組,龍舟的圖片(畫或者攝均可)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shù)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qū)一帶龍船,長33米,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tài)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我們小組都會畫龍舟圖。
六、活動總結
學生在活動中的認識不斷提高,知識不斷豐富,在活動得到了發(fā)展,伴隨著活動的逐步開展、結束,學生也學會了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寫下了此次綜實踐合活動的心得。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七、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懂得了小集體的力量,也真正感受到在這個大集體中自己的能量和作用,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強?;顒又?,學生通過實地調查、采訪、查閱資料、統(tǒng)計、討論等,不僅了解了端午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習俗等傳統(tǒng)文化,而且提高了學生的互助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顒邮箤W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提高,具有一定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