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中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在圓滿結束后大家是時候來寫一寫活動總結了,活動總結是一種歸納活動整體內容的文字材料,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優(yōu)質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1
為提高我縣全體公民的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改變山區(qū)的貧窮與愚昧,深化四五普法活動,推動普法工作向縱深方向發(fā)展,擴大受教育者的覆蓋面,霍山縣司法局在荷蘭王國扶貧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送法下鄉(xiāng)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制定方案,落實措施
送法下鄉(xiāng)是“法律援貧”活動的繼續(xù)和深入,是“法律進萬家”活動的延續(xù),是法律進村入戶的具體體現。旨在不斷提高農民群眾依法維權及抗御經營風險能力,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為此,縣司法局高度重視成立了法律扶貧工作領導組,并根據社字(20xx)09號協(xié)議書,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在5月17日項目區(qū)司法所長會上予以落實。組織精干力量,編印法律讀本,法律讀本緊扣實際,順應發(fā)展,對再版的《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中有關“婚姻法”部分進行了修訂;組織律師、公證、法援、“148”法律專業(yè)人員分工編寫了《農村經濟法律知識100問》、《外出務工人員法律知識100問》、《婦女、兒童、老人權益保障100問》。在編寫體裁上注重普及與提高,一般分三部分:問答、法律原文、相關法律索引,四種讀本各編印2000冊,為普法活動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h局要求各所以村為單位分解任務,按實名發(fā)放,在8月底完成發(fā)放任務。各所每兩月組織人員登門輔導一次,解決群眾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二、點面結合、發(fā)放讀本
根據農村不同對象,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寫了4種讀本,編印成冊后,及時地分解到各所,以便及時、快速地發(fā)放到農戶手中。送法下鄉(xiāng)采取點面結合,集中發(fā)放與各所分片發(fā)放相結合。各司法所采取以村為單位,進行分解,先摸排然后根據群眾實際需求,按實名發(fā)放。在發(fā)放過程中,同時兼顧全局,力保每個村民組不少于一套書(4本)。各個司法所嚴格按照縣局要求,于8月底全部完成讀本發(fā)放任務。在各所分片發(fā)放的同時,縣司法局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組織了兩次大型的集中發(fā)放讀本活動。7月17日-18日在上土市鎮(zhèn)、桃源河鄉(xiāng)開展集中發(fā)放讀本活動。8月6日-8日分別在太平畈、落兒嶺、諸佛庵三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有針對性地發(fā)放儀式。其中在太平畈集中發(fā)放《婦女、兒童、老人權益保障100問》,在落兒嶺集中發(fā)放了《農村經濟法律知識100問》,在諸佛庵集中發(fā)放《外出務工人員法律知識100問》。集中發(fā)送活動,得到了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村的大力支持。發(fā)送場面熱烈、群眾爭相領取。有少數群眾不辭勞遠,趕到司法局詢問讀本有沒有了,想拿本看看。由于此套書編印數量有限,未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據統(tǒng)計通過送法下鄉(xiāng)共計發(fā)放法律讀本7690冊。
三、多種形式、送法下鄉(xiāng)
為把“法”真正送進千家萬戶,除發(fā)放法律讀本活動外,縣司法局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送法下鄉(xiāng)活動。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民朋友解難釋疑。在村、鎮(zhèn)人口密集的小集鎮(zhèn)設立咨詢臺,張貼宣傳標語,散發(fā)宣傳單,出動宣傳車。在廣播上開辟《農村普法之聲》欄目,在霍山報上開辟《法律信箱》,在電視開辟《法制園地》。利用大眾媒介覆蓋面廣的特點,宣傳法律,把“法”真正送進千家萬戶。
四、效果明顯,意義深遠
送法下鄉(xiāng)活動在中荷項目辦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司法行政干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宣傳了法律,教育了群眾。通過發(fā)放法律讀本,解決群眾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懂得什么是法律保護的、什么是法律所禁止的,遇到山林、土地、家庭糾紛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法律進萬家”。
2、密切了干群關系,減輕了政府壓力。將法律扶貧讀本送到老百姓手中,廣大群眾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政府是為民辦實事的好政府,干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并為之服務的好公仆。許多在基層的小矛盾、小問題通過村兩委和法律明白人的工作,得到化解,使得政府主要領導從紛繁、復雜的瑣事中得到解脫,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保證了政府中心工作的順利完成,富民強鎮(zhèn)步伐加快。
3、“送法下鄉(xiāng)”活動,有利于基層的穩(wěn)定。“送法下鄉(xiāng)”以來,共解答廣大人民群眾疑難問題500余件,其中大多數為土地、山林使用權糾紛,由于解答及時、恰當,化解了許多矛盾。同時,廣大群眾耳聞目睹通過學習知識什么是違法犯罪行為,什么是合法行為,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2
1.實踐目的:
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畢業(yè)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們懷著同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快樂,在活動中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深入民心!我們深入農村,了解民情。參加暑期&l三下鄉(xiāng)&r,我真的感到很榮幸。雖然是短短的十幾天,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
這次我們去的是秦安縣西川鎮(zhèn)王灣村,在這里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一方面,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么所學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后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huán)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2.實踐內容
三下鄉(xiāng)已經結束已經一個月,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為了讓我們&l三下鄉(xiāng)&r這個品牌活動更出色,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主要內容涉及以下六個方面:
2.1、&l法制下鄉(xiāng)、法律宣傳&r
我們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發(fā)揮我們的特色,根據農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況做一些法律宣傳。我們可以通過彩頁宣傳,傳單宣傳,走訪宣傳等。
2.2、法律調研
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結合國家制定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guī),深入實際的調查該地的農民對&l保護自己合法權益&r的認識。調研主要有三個大的課題:
(一)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保護;
(二)農民工打工難;
(三)農民的維權途徑;
2.3、模擬審判
在農村可能審判案子可能大多適用&l簡易程序&r,即我們現在所說的&l炕頭審案&r,所準備的&l模擬審判&r項目可以讓村民了解真正的審判程序,認識法律的威嚴性。為此我們準備了兩個案子,一個民事案子,一個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們結合自身的特長,給初中孩子們進行授課,內容有,首先,我們講述我們的大學生活,讓他們更好的了解大學校園,促進他們的求知欲。其次,我們將自己成功和學習的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2.5、文藝演出
將我們將為為村民準備兩臺臺晚會節(jié)目有印度舞、話劇、獨唱等,以進一步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
2.6、支農
在業(yè)余時間,我們將深入基層,幫助農民干農活,真正的走進農民,了解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也是實踐與知識的一個結合過程,是我們的&l第二課堂&r。
2.7、支持環(huán)保,低碳宣傳
當今社會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環(huán)保意識也逐漸在人們頭腦中淡化,加之我們實際行動的破壞,整個地球的環(huán)境問題不能忽視,熱愛我們的地球,熱愛我們的家,就讓我們獻出自己微笑的一點點力量,所以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2.8、電影法律宣傳
通過農村題材維權電影的放映,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是農村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精神因素,更是農村法制建設的艱巨任務,農民的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支教、法律宣傳、低碳宣傳、趣味心理游戲、文娛匯演?、模擬審判……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伙在例會上激烈討論的情景,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3.實踐感想
從活動進入最后的籌備開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團結的力量。我們齊心合力的備課,我們認真的排練,我們激勵的討論。這一切都是&l我們&r,而不是&l我&r,團隊凝聚力、團隊合作精神就應該是這樣的。十八名隊員在陌生的地方,面對陌生的人群,總有眾多挑戰(zhàn)和艱難,但是,當十八個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團結互助,挑戰(zhàn)艱難,這是本次活動的主旋律。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穿街走戶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都是在學校里無法感受到的,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這里,不會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盡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為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著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里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盡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著學生的身份。接觸那些剛剛畢業(yè)的學長學姐,他們總是隊我說要好好珍惜在學校的時間。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
回想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從我接觸的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社會經驗,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這些在學校里是學不到的。在社會上要善于與別人溝通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沒有工作的機會,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在工作上還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會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句什么都會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礙,那一切就變得容易解決了。知識的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猶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次接觸的釀造業(yè),對我來說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應用于工作中。
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或許真正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并沒有過多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遙遠的角落里,卻有一些人過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對知識,孩子們露出如饑似渴的眼神;面對生活,農民們展示出與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誰能不為之震憾,不為之動容呢?此次,我們走進山區(qū),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場心靈的碰撞,一種關心,一份感動。
4.結束語
我們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去,了解國情,服務社會。暑期 &l三下鄉(xiāng)&r社會實踐就是讓我們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次&l三下鄉(xiāng)&r社會實踐,使我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fā)了我的學習熱情。我深刻認識到,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老師除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但培養(yǎng)了我們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磨練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也實現了社會實踐過程中&l服務社會、鍛煉成才&r的目標。記得有人曾說過:一個畢業(yè)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學歷,二看社會實踐經驗。因為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一點社會實踐能力,就無法與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接軌。于是有了此次的龍頸行。
一次活動,一個過程,一段難忘的記憶。我想我們的每個隊員在這次活動中都有不少的收獲。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起點?,F在,對我而言,這也將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在這里,我將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設中去!這次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迪卻是深刻而長遠的,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堅實的一步。我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了社會,認識到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fā)了自己的學習熱情,我會不斷地調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挫折,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今后的工作做好準備。動結束后,我們每個人,都洋溢著笑容,可以看出這次的活動是圓滿結束的!
今后如果有機會,我將繼續(xù)參加&l三下鄉(xiāng)&r社會實踐活動,服務我省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為祖國的富強作出貢獻。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3
經過了一年大一的迷茫階段,迎來了大學期間的第一個暑假。暑假到來之前擬出過幾十種度假方案,臨放假時的“三下鄉(xiāng)”活動要求讓我過濾掉了好多沾上出去玩兒的東西,剩下的計劃就只能歸結為四個字——體驗生活。
其實自從下發(fā)這個暑期實踐通知材料時我就對“三下鄉(xiāng)”不甚了解,到底什么是三下鄉(xiāng)?百度上說是指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但是鑒于實際情況,我的專業(yè)是計算機,然而我們村里就一家有電腦的,跟老鄉(xiāng)們講些計算機的知識就像對牛彈琴,而且老鄉(xiāng)們也沒那個時間去聽。至于其他的衛(wèi)生下鄉(xiāng)或做文藝表演又不太現實。因此將三下鄉(xiāng)歸結為對自己的鍛煉,多多與社會溝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是在這個范圍里的活動都可以歸為“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
在暑假前二十天時由于眼睛激光做過手術需要休養(yǎng),因此沒有什么進展。后來我分別參與了務農、去罐頭廠做工、回學校賣手機卡等活動。這幾個事情讓我有很大收獲。
種地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里人幾輩子都是務農。從小跟著家里人從事農業(yè)勞動,一直以來深深地體會到作為農民的不易,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在地里忙活一年,到頭來也落不了幾個錢。以后能脫離這樣窮苦的生活,這也是我立志要努力上學的動力之一?,F在雖然考上大學了,但我現在依然是農民的兒子。況且父母把我拉扯這么大了,地里有什么活兒理所當然要替他們分擔。家里父親去了上海打工,妹妹在城里上學,母親在城里租房子照看妹妹,同時也賣菜饃掙些零花錢,奶奶雖然已經七八十了,可還要自己一個人在家里給我們看家。
乍一聽種地是個多么寒磣的活兒,殊不知其中蘊藏著多少經驗與技巧,靠種地發(fā)財的也的確大有人在??上覀兡堑胤睫r業(yè)科技落后,政策也跟不上,基本沒有能靠種地發(fā)財的。但是地也不能在那兒荒廢著,需要重些糧食作物。今年家里種了七八畝玉米,種時爸爸請假回家了,爸爸一走管理就靠媽媽一個人了。
玉米的管理主要是打除草劑,丟玉米芯也就是丟沙子藥,還有就是在出天花時的施肥。我到家正好趕上丟沙子藥和施肥,丟沙子藥就是將毒藥和沙子摻起來,然后丟到玉米的芯里去,防止蟲子將玉米芯咬壞,那樣的話一棵玉米就不長了。原來丟沙子藥是左手提著個盛沙子藥的容器,右手抓著沙子藥往一棵一棵地玉米芯里丟,但是那樣丟過幾畝地后右手會被蝕得掉一層皮甚至爛掉。今年在我的建議下我們采用了用礦泉水瓶子的方法,就是在礦泉水瓶上鉆個大眼,里面放上沙子藥,通過搖晃讓沙子藥灑出來。這樣晃一下可以丟一棵玉米,不用右手再去抓沙子藥,效率大大提高了,而且也不蝕手了,真的一舉兩得。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4
孔子說“教學相長”,可以說,老師既是教授者,也是學習者。這次利用暑期到惠州三下鄉(xiāng),可以說是我們這些準老師給那里的農村學生帶去了外面的世界,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備課與上課
幾千年前有個哲人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代也有人說“成功傾向于有準備的大腦”,我想,這確實是不無道理的。以前作為一名學生聽課,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課堂上,自己的總體感覺是許多老師上課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但是沒有想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老師也是很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的。一趟三下鄉(xiāng)之行,當自己作為一名準教師踏上講臺,我明顯地感到了自己備課的不足,這不足來自于備課時間的不充分,也來自于本身知識儲備的不充實。而且,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應該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水平,這才利于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點說起來似乎挺容易,但要真正做到,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功底,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和了解學生的心理。
我一直在想,怎么老師在上了一節(jié)課或幾節(jié)課后基本上能夠摸清學生的基本性格呢?三下鄉(xiāng)以來,通過跟隊友交流經驗和去聽他們上課,我發(fā)現,學生普遍反映上的好的課,老師的內容和問題的設計都很巧妙,而老師本人也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思考。而老師則在課堂對學生的問答中對于他們的水平和性格有所了解。這又印證了教學設計和備課內容等方面課前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了解學生,但怎么樣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則又是一件很值得考究的事情了。
二、學生與老師
有種看法認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兩者之間最理想的關系是朋友般的。三下鄉(xiāng)跟同學們十天的相處,我覺得師生之間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確實能夠建立友好的情誼。學生們可愛、好學,同時支教隊友間也會彼此交流學生的情況,因此我們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相應作出改變,比如增加第二課堂的課時(如音樂欣賞課、心理測試課等等),努力使上課的內容做到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結合。我們給學生們帶去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學生也對我們的熱情給予了回報,積極配合我們的教學和課外活動,也愿意跟我們反映他們的要求和建議。他們的合作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十天雖然短暫,但彼此都付出了真誠和熱情。
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溝通感情十分重要,這也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是我發(fā)現由于老師的寬容和友好,有些同學會過于隨便了,比如隨便翻老師辦公桌抽屜里的東西。其實他們未必認識到這是不對的,他們覺得反正跟老師們那么熟了翻翻桌子也沒有關系。仗著跟個別老師聊得來,課上睡覺、課下找老師聊天的也有個別同學。我記得在大學上課時教師教育學老師說過,老師永遠不可能跟學生平等,因為老師要有威嚴,不然鎮(zhèn)不住學生。我想,老師所說的“鎮(zhèn)”不一定就表示專制,但要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才能在思想行為上對學生起到必要的約束,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最后一點感想
記得聊天時有學生說他們都很喜歡我們,喜歡我們教唱歌、搞知識競賽、趣味運動會等等課堂和活動,這些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他們平時學校正常上課都沒有的。我想,很多老師聽到學生這樣的評介都會感到欣慰。
(一)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收獲
通過這將近一年的實習,我經歷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同時也收獲了很多。俗話說付出就有回報,我相信我自己在這期間收獲了很多值得我慶幸的事情。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在這幾乎一年的時間中的收獲??偨Y其來就是在思想、作風、勞動紀律、安全意識等方面的收獲。
1.思想方面
2.作風方面
在這期間我利用學校所學的知識,聯系工作實際開展工作,虛心服從師傅們的細心教導,在他們的幫助和指導下,我不僅能夠熟練的把握拌合機的操縱,而且在施工組織、機械調配、工程質量檢驗等各方面積累了不少的實踐經驗,擴寬了對自己所學專業(yè)知識的熟悉,為生產建設又好又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并且能夠在施工任務嚴重,職員缺乏的情況下,在師傅們的細心教導下,勤懇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服從指揮,確保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3.勞動紀律方面
在勞動紀律方面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切實的熟悉到紀律的重要性。自覺遵守一航二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到嚴于律己,更多的體會到勞動紀律的重要性。就像在工地上每個工人都帶著安全帽,人人都穿救生衣,這簡簡單單的一件事卻是勞動紀律的遵守的體現。由于有些人就是由于把這些勞動紀律不放在心上,終極導致發(fā)生嚴重的事故時卻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所以在工作崗位上就要遵守勞動紀律,前人不會沒有事規(guī)定這些紀律,正是前人的前車之鑒才給我們留下了這寶貴的財富。
4.安全意識方面
我們知道自己的安全很重要,安全意識應該時時刻刻的在我們腦海里。就在實習這段時間我熟悉到了安全意識的重要性不僅要時時刻刻的在腦海里還要付諸實踐。公司十分的注重安全意識的培訓,在這期間各單位按照計劃,結合本部分工作實際,制定本單位的培訓計劃,讓員工認真執(zhí)行,有計劃、有資料、有實施、有記錄、有總結,要真正的起到效果,進步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確保我們的人身安全。從中我學到了很多,我們要注重安全意識的學習,更要把安全意識時時刻刻的掛在心上確保不會發(fā)生安全事故。
(二)職業(yè)技能和技術水平
1.職業(yè)技能方面
在一航二實習的一年時間里我運用學校所學知識,聯系工作實際開展工作。不僅能夠熟練把握打樁工和起重工的操縱工作流程,而且在施工組織、機械調配、單位工程組織等各方面的工作中有了更好的上進,拓展了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的熟悉。實習期間里我做到認真、勤懇、好學、服從命令、服從安排不斷的往積累知識為自己的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是在這種意識下我才能做到在施工組織中有條不紊的安排工作任務。工作上科學公道的完成施工進度。
2.技術水平方面
在工作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技術的重要性。簡單說,沒有技術可以說是干什么事情總是不能夠得心應手。技術在我們的工作中占有很高上的作用,由于有了技術才能夠對事情了解。在實習期間,我在師傅們的悉心教導下學到了很多,收獲了很多。我現在可以自己給據各種材料的配比,計算出他們的應用量和有些簡單的題目,并且能夠熟練的操縱現場的設備。在進進實習崗位之前只是在書面上知道了工作的大體意識,但是對于真正干什么怎樣干,這些還都是比較模糊的概念。不過自從進進實習崗位,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工作中應有的題目和實質存在的事情以及解決事情的處理方法。在學校中的學習只是理論的了解而對于真正怎樣干工作卻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了。而現在我可以運用自己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把它運用到實踐的工作中往,這樣在工作實踐中和理論的結合下,我的工作能力更是發(fā)揮的更好。就拿材料的質量來說,本來是通過實驗測得的數據說明的,可工作中不可能對于每一批的材料進行檢驗。所以我結合書本中理論知識,知道合格的材料的各種指標及其具備的特征判定材料的合格性。這樣不僅加快了工作的環(huán)節(jié)而且還節(jié)約了本錢。這事情看看卻是很小的,可是有這種意識卻是無窮的發(fā)揮空間。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5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qū),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教師專業(yè)的均衡發(fā)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了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xiāng)——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xiāng)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fā)揮典型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到課堂上、師生中,了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fā)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xiāng)鎮(zhèn)-------吉洞鄉(xiāng)和八會鎮(zhèn),語文五節(jié),數學五節(jié)。兩個鄉(xiāng)鎮(zhèn)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范引領,課后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為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chuàng)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于自身專業(yè)化的成長。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于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匯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后,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苯泴嵺`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扎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xiāng)鎮(zhèn)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xiāng)。為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復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于上了一節(jié)原生態(tài)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huán)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xiāng)活動為鄉(xiāng)鎮(zhèn)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著。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范課表示懷疑,認為示范課就是表演課。為此我們加強了對示范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優(yōu)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zhí)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于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zhí)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于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痹~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 “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钡奶釂枺o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統(tǒng)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了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著各小組進行匯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只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后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梁,促進了校際聯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后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于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fā)現山區(qū)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fā)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p>
課后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為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tài)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啟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yè)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xiāng)充分發(fā)揮了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yè)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fā)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yè)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為,以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xiāng)中心小學馬曉晶老師執(zhí)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本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為。
數學學科金玲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一課時,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金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qū)分不出誰是學困生。” 唐麗媛和徐巖兩位老師,她們分別送教的六年級《比例的應用》的課堂上,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為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xiāng)為廣大山區(qū)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fā)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是提高偏遠地區(qū)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六、因地制宜開展送教活動,凸顯實效性。
由于地域差異,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是教研員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的一個內容。
本次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認真篩選送教骨干教師,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上一節(jié)課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干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并針對具體的送教地點,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不用多媒體的盡量不用,而且在教學之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試講,做到心中有數,用教師看得見、摸得著的、學得來的方法,為教師提供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術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學部送教下鄉(xiāng)活動的幾個側面,隨著我縣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深入,小學部全體成員將繼續(xù)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把基層學校的需要作為我們教研的工作目標,及基層所急,送基層所需,以切實提高我縣小學教師專業(yè)化水平,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依托,促進我縣教育的全面發(fā)展。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6
為了積極配合這次三下鄉(xiāng)“我愛我的祖國——牽手新農村,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主題,在7月16日—7月20日期間,我們支教組開展了為期5天的義教活動,針對塘浪鎮(zhèn)近年因經濟的發(fā)展而出現的留守兒童,我們支教內容就圍繞宣傳科普知識,提高衛(wèi)生安全意識為主要內容,積極引導孩子關愛他人,關愛家庭,關愛家鄉(xiāng),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提高孩子們的知識文化水平,增強孩子們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溝通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F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一、活動計劃和進行方式
(1)設“科學常識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自然科學知識,讓孩子們會用科學原理解釋自然現象,讓他們熱愛科學;通過教孩子們基本的求生技能、安全常識和交通規(guī)則,讓孩子們學會在生活中保護自己,健康成長。
(2)設“趣味英語課”。通過運用“瘋狂英語”教學模式教孩子們基本的英語單詞和日常生活用語,組織英語小游戲培養(yǎng)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
(3)設“趣味數學課”。通過智力數字、圖形游戲,開發(fā)孩子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設“音樂課”。通過在課堂上彈奏吉他引起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音符知識和彈奏樂器的方法,期間穿插一些互動性游戲,寓教于樂。
(5)設“美術手工藝課”。通過教孩子們折紙、剪紙,拼圖形,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6)設“體育鍛煉課”。通過講解北京奧運會趣事的方式,給孩子們講解體育知識,比賽規(guī)則等,培養(yǎng)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通過對孩子們進行簡單的隊列訓練,并組織展演,培養(yǎng)孩子們的組織紀律性。
(7)設“舞蹈課”。通過教孩子們一套簡單的集體操和跳兔子舞等方式,不僅增強孩子們身體機能而且提高他們的團體合作能力:同時,通過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支“小小表演隊”,排練走秀節(jié)目和集體舞節(jié)目,讓能歌善舞的孩子們參與我們的文藝匯演中,增進彼此感情,深化老師和同學的友誼。
(8)通過“衛(wèi)生知識競賽”,通過模擬在雷雨天氣正確的避雷做法,讓孩子們掌握防災避險的應急方法:通過演練預防hini流感等疾病的做法,向孩子們灌輸正確的衛(wèi)生知識,增強孩子們的安全衛(wèi)生意識,提高孩子們的安全衛(wèi)生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
(9)每班設立一個“班主任”,讓班主任通過日常班務,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尤其對班中的留守兒童進行知心的談話,給與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引導他們學會理解長年外出工作的父母,學會關愛他人。
(10)開設“暑假作業(yè)輔導”班,通過幫助孩子們分析難題,輔導他們完成暑假作業(yè),讓每一位三下鄉(xiāng)團員都參與到支教活動中,感受義教的快樂。
二、活動進行情況
總情況
支教時間:7月16號——7月20號
時間支教
7:50——8:00班任帶隊做早操
8:00——8:40按當天課程表上課
9:00——9:40個別班級上課/ 假期作業(yè)輔導
具體情況
第一天:7月16日
因為是第一天的支教,雖然已經具體分工,詳實安排,但在實際過程中由于參與的.小孩較多,而且可用的教室數量有限,雖然臨時增設“體育課”等戶外課程,但場面還是有點混亂。
第二天:7月17號
因為學校臨時停電的緣故,團里決定開展“趣味運動會”,于是我們支教組就分成四小隊,由班主任帶隊,一名科任老師協(xié)助的方式帶領孩子們參與各類運動項目的比賽中。
第三天:7月18號
由于參與小朋友的人數太多,所以就按年級分班:而且因為可用場地的有限,所以只好分為室內和戶外兩種課程。
第四天:7月19號。
雖然因為臺風的原因,支教活動暫停。但我們仍然做好充分的支教準備,時刻保持最佳狀態(tài)。
第五天:7月20號
在舉行的“衛(wèi)生知識競賽”中,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使該活動獲得很大的反響,并且許多學生在該活動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因為這天是支教活動的最后一天,所以我們支教組就全體出動,給孩子們上最后的課。各班班主任也給孩子們開了一個簡短的小班會,把我們這次三下鄉(xiāng)的支教活動做了一個點評,并且為文藝匯演做動員工作。
三、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在這次的活動中,因為沒有詳細了解其他組工作的情況,所以當出現人手緊缺的時候,我們無法及時向其他團員請求支援,增派人手,控制場面。所以,要完成工作不單單要做到時刻掌握組內動態(tài),還要做到密切關注其他組的情況,這樣在人手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立刻調動人手,互相團結。
(2)計劃趕不上個變化。這次活動的整個過程都充滿著變數,例如人數的增加,場地的有限,停電,暴風雨等因素就會打破整盤計劃,需要及時的調整。所以,要因對突發(fā)狀況,需要周全的考慮,充足的準備,做到兩手準備。
(3)因為大多數的組員都沒有做家教的經驗,與小孩子接觸不多,擔心支教質量不過關。所以,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就應經做好各科教案資料的收集,并且進行了每人三分鐘的上課演習,互相點評,相互促進,達到保證質量過關的目的。
四、活動結果
因為在開展支教活動之前我們就制定了詳細的支教計劃及部署。為活動的開展作好準備。而且在開設的各類課堂上中,我們還插入唱歌、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及時調整各自的授課方式,做到授課和互動相結合,普遍教育和各別輔導相結合,傳授知識和游戲娛樂相結合,寓教于樂,所以教學效果顯著。與此同時,我們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同時不斷在教學計劃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并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
因此通過集體的努力,5天的授課計劃圓滿完成,獲得同學、家長的一致好評。
五、活動意義
(1)提高孩子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增強安全衛(wèi)生意識,引導他們關愛他人,關心家庭,關心家鄉(xiāng)。
(2)學以致用,深入體會社會生活,與當地老師、學生,家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3)鍛煉了我們自身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溝通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質;增強了團體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策劃和實施經驗。
這次的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是我們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一份特別的體驗,社會實踐是艱苦的,但收獲是巨大的。這次活動是一次雙贏的活動!活動中我們收獲不少,對農村新變化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留守兒童的出現情況也有更深的了解?;顒舆M展的順利與各方面的融洽合作都分不開。各個成員都熱情工作,團結合作,為這次活動奠定了基礎。隊員們在支教中各施所長,積極的配合和作出的努力都是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雖然活動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我們并沒有止步于此,我們反而加深對彼此的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同時也學到處理應急事件的社會經驗與組織活動的能力。
315下鄉(xiāng)活動總結篇7
在本次三下鄉(xiāng)中,我有幸成為調研組的一員。所以,調研和訪談是我的主要工作。我們調研組一共四人,我們從確定調研的課題到整個問卷的設計,這是一個痛苦而漫長的過程。但是在這過程中,我學會很多東西。因為缺乏經驗和對實地環(huán)境的不了解,一開始在問卷設計的合理性和對村民的采訪那一處碰很多釘子。 這次三下鄉(xiāng)的調研活動中,令我最難忘的是剛到永豐上元珠村的第一天,我們懷揣著激動與好奇的心情 信心滿滿地出發(fā),跟著隊長走訪了解這個村的基本情況,卻因為語言的障礙和對當地的熟悉程度不夠遇到很多挫折,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氣餒,當天晚上開會后重新修改了問卷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鎖定了確定的調研群體和采訪對象,在之后的調研時間里,我們一邊實施一邊總結,調研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記得到村長家里采訪的時候,夫婦二人對我們特別熱情,了解清楚學?;厩闆r和此次調研目的后極力配合我們采訪調研工作,在后來的文化室調研、生態(tài)農業(yè)采風和生活上都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一開始,大多淳樸羞澀的村民并不太愿意接受我們的訪談,我們調研小組深入農村農戶,與村民親切近距離交談,并且深入調查當地生態(tài)作物(有機水稻和沙田柚)的種植和銷售狀況。在了解有機水稻的生長情況和沙田柚的種植條件時,我們調研小組和攝像組全程跟著干活的村民,頂著炎炎烈日,走到田間和種植園實地去考察調研。沉重的機器和肆虐的蚊蟲并沒有讓我們感覺到累,反而是感到滿滿的充實。在短短的幾天實踐中,我見到和聽到了很多在學校經歷不到,書本所學不到的東西。
總體來說,在調研訪談中,我學到了怎樣與他人更好地溝通。通過短短幾天的調研,我們能夠發(fā)現當地生態(tài)經濟存在的問題,有機大米和沙田柚作為當地特色經濟作物,對于農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條件影響是很大的,也是很多方面的。通過走訪和調查,我們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我們研究各個課題和形成調研報告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大收獲。當我采訪一些農戶,問他們是否希望能通過其它途徑改善現在青年勞動力不足,產品銷售滯后等問題時,他們都說:希望你們能把這些問題反應出來,讓政府和社會多了解這里的情況。
微微的大山下埋著閃爍的金子,而閃爍的光芒背后,是父老鄉(xiāng)親充滿希望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