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6篇

時間:2022-07-09 作者:Trick 工作計劃

工作能有序有效的地進行,都要準備一份詳細的工作計劃,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工作計劃才是有價值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6篇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在教學中積極推行以探究為主讓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學生學會依據現象提出問題,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努力實踐讓學生自主學習,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加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教研中,力求“研究教材、使用教材、實施教材”。

二、工作目標

1、遵照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切實按新課程標準去執(zhí)行,根據教材內容和實際條件,盡力組織開展好各班學生的分組實驗活動。

2、教學的重點是“練在課堂,練在全體,練在過程”增強實驗教學的力度,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調查、制作等活動中去,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在小學階段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技能,為終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主要措施

1、精心準備實驗器材,優(yōu)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科學學科中最主要內容之一。所以在科學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特別是現在的科學課,在課前,教師更要精心準備大量的有結構的觀察、實驗材料,保證正常的實驗探究。

2、加強管理,合理使用。

本學期科學實驗室繼續(xù)加強管理,有借有還。在教學時,首先,及時填好實驗通知單和實驗名稱,以及所需的實驗器材。其次,合理實驗,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正確的實驗操作指導。最后,實驗做完后要及時放回原處,并做好實驗日志的記載工作。

3、重視發(fā)揮電教手段,優(yōu)化組合。

科學教學中要優(yōu)化組合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投影、錄象、錄音等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的使用率,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輔作的作用。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fā)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五個班。這些學生是新課改后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相對不如課改前的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

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fā)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和結構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么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tài)、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yǎng),植物外部特征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了解等,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模仿與制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致、善于思考、善于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從科學課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guī)范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教材主要圍繞“走近科學”、“親歷科學"、“自主探究”三個專題選擇內容,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重點:《我們怎么知道》、《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3

經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工作,自我感覺已經初步融入了這個學科的教學行列,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適應。在過去的一年工作中有進步,但是與自己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年的工作,爭取更大的成績,現制定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加強教改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廣泛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和文章,豐富、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作為科學教師應自學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犊茖W新課程標準》《小學科學教育概論》《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小學科學課程教與學》等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將成為我親密的伙伴,做到課余時間認真閱讀,及時做好筆記,同時寫好心得體會,領悟其中的精華,使理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并將其實踐于課堂,促進新課程的發(fā)展,使其發(fā)揮最大效力。

(二)注重教學研究,打造高效課堂。

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學工作,認真?zhèn)湔n,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愛崗敬業(yè),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經驗,積累經驗,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認真研究學科特點,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嚴格做好常規(guī)工作,積極參與“名師工作室”的研修與教研活動,規(guī)范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做好教學反思,并與同學科教師們堅持相互聽課,相互評課,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虛心向他們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學駕馭能力。

(三)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

在今后的課題研究期間結合理論學習研究,和課題組成員積極探索教學實踐,研討教學案例,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提升教學研究能力。

1.積極參加各種聽、評課活動,進行高質量的教研活動,爭取機會讓自己在校內或校外都開一些有質量的公開課,向更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反思,加強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平時抓緊時間加強自身學習,閱讀教育專著和教育教學文章,做好讀書筆記。

3.加強自身課堂調控能力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靈活運用,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嘗試走進學生的心靈。

4.將教育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及時整理成文,向相關教研員、專家請教,以期獲得專業(yè)引領。

(四)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師生發(fā)展。

1.依托課題實踐進行行動研究,為學生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2. 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guī)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fā)學生的科學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xx版科學教材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科學技能訓練。關注對科學的理解,對科學的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為他們將來成為一名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重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經歷有趣的活動,仔細觀察,動手又用腦,使學生掌握獲取事實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幾多方面的科學素養(yǎng)。

二、學情分析

四(1)班有學生六十多名,這些學生是第一批使用湘少版教材的課改實驗班學生,學生興趣愛好廣泛,對科學這門課程比較喜歡,他們都是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起來的,學習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經過三個學期的學習,他們在科學知識的積累,科學的探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繼續(xù)注重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研究習慣和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同時,要關注滯后的學生,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多動手,多動腦,體現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課改理念。

三、全期教學總目標

1、科學探究

(1)能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深入研究,獲取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2)嘗試對所觀察的現象進行科學的解釋。

(3)會進行科學探究記錄,會運用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來獲取,處理信息,整理歸納出科學結論。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探究生命世界,物質世界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

3、科學知識

了解種子,花的基本構造及動物,植物,人繁殖的基本方式及過程,了解物體運動的幾種常見的方式及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特征及產生的原因,了解溶解,生銹,燃燒現象中所伴隨的物質變化情況。

四、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20課,由“植物的一生”“生生不息”“位置與運動”“力與運動”“物質的變化”“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更多”六個單元組成

第一單元植物的一生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收集,了解身邊一些常見的植物的種子,并能比較他們結構的異同,會做種子萌發(fā)的對比實驗及播種,培育小苗的簡單操作,能堅持長期觀察,記錄植物的一生的變化情況,并能用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整理獲取信息,激發(fā)學生探究植物生長的秘密的興趣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第二單元生生不息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花的基本構造及動物,植物,人類繁殖的基本方式及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究生命的奧秘的興趣,同時感受科學技術在生物繁殖方面的神奇作用和巨大貢獻。

第三單元位置與運動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物體運動的幾種常見方式,學會描述物體的位置,運動的狀態(tài)等,能恰當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會測量,記錄物體運動的速度,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感覺科學世界的無窮奧秘。

第四單元力與運動

主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力的存在,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的特征及產生的原因,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能制作簡易測力計,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態(tài)度。

第五單元物質的變化

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生銹,燃燒現象,探究這些現象中所伴隨物質變體情況,出版感知物質變化中物理,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品質,感受自然界物質的無窮變化。

第六單元整理信息,讓我們發(fā)現更多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總結單元,將引導學生比較系統(tǒng)的總結本期重信息點訓練的科學方法。本單元將前5單元組織學生學習各種途徑進行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礎上,將學的方法進行總結和初步系統(tǒng)化,并再次為他們創(chuàng)設運用所學搜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進行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學生將以相對自主的方式,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等研究方法體驗和掌握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促使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效提升。

教學重點:

開展以植物的生長,物體的運動,力,物質的變化等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是學生能在一段較長時期內深入研究,獲取科學探究的樂趣,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

教學難點:

能自己設計實驗或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并能由此產生新的問題,能運用課內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教學措施

1、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教學內容以多樣、新穎等形式出現,避免千篇一律。

2、注重上課前的充分準備,教師和學生課前查找大量資料,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3、教學過程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讓科學走進生活。

4、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品質,尊重事實,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作業(yè)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

5、采用多元智能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6、實驗小組互助協(xié)作,優(yōu)生帶后進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教研專題

小學大班如何有效組織科學課堂

七、研究措施

1、老師多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地搜集信息,并整理和使用信息,訓練學生接受式探究技能。

2、注意師生關系的和諧,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相對自主的環(huán)境下探究和創(chuàng)新。

3、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和學生都做好充分準備,保證活動效果,同時,以多元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對科學探究的熱忱。

八、業(yè)務學習安排

1、研究教材,收集教學資源,增加科研部儲備,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

2、閱讀教育雜志:《小學科學教學》、《湖南教育》、《湖南小學教師》、《全球教育展望》等。

3、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各種業(yè)務學習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

九、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學科實踐活動分散在各個教學內容中。有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有的是學生合作自主實踐,有的還需要家長的帶領和參與。

1、種一株植物;

2、扦插一種植物;

3、制作簡易測力計;

4、自制平動,滾動玩具。

十、教學評價措施

1、教學評價多元化。學生可以以小組參與或個人參與的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觀察,分析、實驗等活動經歷,同時也可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對個人或小組作出評價;除此以外,還有教師的評價和家長的評價。

2、注意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使評價更有效。

3、注意評價內容具體化,使評價更有效。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在科學知識方面,1~5單元主要涉及了《標準》的內容標準中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第6單元是綜合性單元,試圖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發(fā)一系列的學?;顒印T诳茖W探究方面,考慮倒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還不可能從事較為獨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出于科學探究始于細致觀察的特點,教材將著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之上。

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tǒng)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盡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對象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fā)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所使用的年級有一個,是三年級。我班共有學生30多名,男女學生人數相當。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fā)言。通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guī)養(yǎng)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的觀察,經歷一次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和體驗;經歷用自己的方法對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活動過程;經歷簡單的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屬性的觀察、比較活動過程;經歷對一片完整的葉的各組成部分的觀察和描述過程;獲得對一片完整的葉的組成部分的認識;經歷用簡單的文字、圖畫等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初步體會到科學觀察需要細致,講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觀察描述活動中獲得自信。

2、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3、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經歷對小動物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的過程;經歷初步的按一定順序觀察及動態(tài)觀察、細節(jié)和痕跡觀察的過程;經歷簡單的比較觀察的過程;經歷初步的小動物身體大小的比較和測量過程;經歷初步的在觀察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fā)現更多觀察內容的'過程;經歷解決觀察活動中的問題,嘗試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4、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

5、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運用看、摸、聽等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綜合運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和同學交流,相互評價觀察結果。

7、能查閱資料,了解人體的有關問題。

8、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人的身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在生命活動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人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身高、體重、胸圍、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發(fā)生變化,腦、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強。

9、手有感覺的功能,手的靈巧與它的構造有關。

10、眼、耳、鼻、舌、手(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fā)現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12、本單元是以生活中常見的物質――水作為觀察的主題,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感觀和簡單的器材(各種瓶子、臉盆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關水的資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得出結論,發(fā)現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夠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用過觀察所發(fā)現的現象表述出來。

13、在觀察、研究的各種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漸做到注重事實、留心觀察、尊重他人的意見,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同時通過對水的觀察,保持和發(fā)展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14、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

15、經歷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征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的活動過程。

16、能根據紙的主要特征分辨、區(qū)別周圍紙質和非紙質的物品,感受到紙的多樣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7、了解古代的造紙技術和現代的造紙工藝,通過簡單的造紙活動,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節(jié)約紙張。

18、能用對比試驗的方法觀察比較紙的性能,初步感知物體的性能與用途之間的相互關系。

19、通過對身邊常見的紙的觀察研究,能不斷發(fā)現和提出關于紙的相關研究問題。

20、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合適的紙質材料,制作一輛紙車。經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1、通過觀察比較稻谷、大米和米飯,觀察比較碘酒和淀粉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細致地觀察。在用碘酒檢驗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時,學習運用預測;在觀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發(fā)生的變化時,嘗試探究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22、科學知識:認識稻谷、糙米和幾種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利用這一點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討米飯的來歷時,體驗“一粥一飯”的來之不易,從小懂得愛護糧食。意識到科學家對人類生活做出的杰出貢獻。在討論中,逐漸養(yǎng)成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又能認真聽別人的意見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科學教師學期個人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技活動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制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fā)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了解我國歷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系,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制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fā)展的責任感。

3、發(fā)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態(tài)度和習慣。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fā)他們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6、養(yǎng)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huán)境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yǎng)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yǎng)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六、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周一課時,便于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于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