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4-04-16 作者:Kris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對于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的反思,可以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閱。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5篇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篇1

看完《1921》隔天去看《中國醫(yī)生》,其實是抱著肯定會有失望的心情去看的,畢竟這個題材的電影現在想要拍的寫實又深入不現實。

結果看完感覺還不錯,雖有瑕疵,也瑕不掩瑜。本片個人評分三顆星,括弧黑體加粗及格。

這是一段我們都親身經歷的歷史,并且在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這段歷史還在繼續(xù),并未寫好結局。

上層視角是電影中段進入的調查指導組,中層視角是本片大篇幅描寫的金銀潭醫(yī)院的醫(yī)護,下層視角是占稍小篇幅的快遞小哥,病人等普通民眾,總體占比讓人可以接受。

張涵予的表演自然是影帝級別的正常發(fā)揮,朱亞文表現出了一個不同于刻板印象的雅痞醫(yī)生,易烊千璽和張子楓有松有放,可以接住戲,亮點是袁泉。這幾年我沒有特別關注過她,只看過她演的幾部電影,我發(fā)覺她似乎從一個偶像演員成功的轉型了。她表演自然真摯,渾然天成,除了眼睛和肢體,連毛孔都有感染力,有趙薇和周迅當年的那股靈氣,并且似乎比她們兩個更進了一步。

可能是閱歷和內涵的積累,她身上多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慈祥感,這種感覺在《中國機長》和《中國醫(yī)生》中特別明顯。這是不同于趙薇,周迅,孫儷他們在愛情片或者文藝片里的靈動,它是一種安靜柔軟而有力量的女性魅力,或者說是更貼近東亞女性精神內核的演繹。

歐豪在《1921》和《中國醫(yī)生》中的表現一如既往,他在主旋律的路上一路狂蹦,似乎找到了財富密碼。從《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八佰》《金剛川》再到這兩部電影,沒想到我居然也看過他這么多部電影了,當初發(fā)微博那個他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事了,他的表演不是說不好,只是說還不夠好到超過其他人的地步。他可以擔得上一個男三號,還不夠單獨撐起一部片。

這部電影從演員的表演上討論是完全及格的,算有誠意且對得起票價的作品,它有細節(jié)有多方視角,還原了疫情開始時緊張恐慌的醫(yī)院現場。如果要說缺點,一是插入中醫(yī),二是易烊千璽后期生病的那一段劇情略微突兀,三是沒有對歷史的反思。

學習歷史是為了反思歷史,而不是僅僅為了歌功頌德,如果都沉迷于拍馬屁和喝彩,不反思不吸取教訓,最終喪事都會喜辦,留下一地雞毛。這部電影在宏大敘事中稍微有關注渺小個人,沒讓他們淹沒,但也僅限如此。

第三點對于別的電影其實屬于苛刻的要求,畢竟現如今,要上映的綜藝節(jié)目哪怕一句無關痛癢的歌詞都會被打成諧音字,更何況電影。我當然知道現在不是可以拍出《霸王別姬》和《讓子彈飛》那種藝術上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思想上也有批判反思的年代了。但是劉偉強既然導了《無間道》,《傷城》,也是《重慶森林》,《旺角卡門》的攝影,這部寫實電影對于他的水平也來說僅僅是平庸之作,居然也好過大陸電影的平均水平了,這一點恰恰就是最有諷刺意味的寫實之處。

時代的灰塵落下,黃土隴頭送白骨,這一頁終將會被寫下,被銘記。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篇2

看完《中國醫(yī)生》,作為一個極其理性的人,這影片讓我流淚三四次,出來影院,天下著雨,我的淚水猶如這雨水長流不止。疫情期間,身邊發(fā)生著很多抗疫故事:大年初一,領導就回到單位坐鎮(zhèn)思考部署單位防疫和疫情可能給正常工作以及經濟帶來的影響;我在家不斷刷新著新聞,關注著國家行動和各地的治理舉措,大年初三中午剛吃完飯?zhí)纱采?,領導一個電話叫我回去,說防控指揮部緊急抽調我,于是立馬收拾東西回單位,進城要經過好幾個村,可是路都被泥土封死,只能沿著田間小路,想法設法出去,回到單位后立刻去指揮部報到,參與防控任務;正月十二,單位開始參與卡口24小時值班,因為人手短缺,我晚上回來,立刻去往卡口換班,期間天氣惡劣,多日下大雪,但是同事們無一抱怨,沒有退縮。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逐步好轉,單位撤回開始輪班工作,我在指揮部和單位兩頭跑,一直持續(xù)了51天;各村村民都嚴肅守著卡口,一絲一毫不懈怠。我見證了疫情期間大家的緊張,也看到了廣大干部、村民的團結,更看到了形勢的好轉與大家的歡喜。我的表妹和另一個我認識的護士也先后參與了隔離酒店的工作,她們也都毫無懼色。他們是真英雄!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也產生英雄?!吨袊t(yī)生》順應時代,見證時代,書寫時代及時代里的平民英雄。疫情沒有硝煙,危險卻堪比硝煙,沒有醫(yī)護人員、廣大干部、志愿者和老百姓,這仗我們不會這么快結束?;仡櫩挂撸雇磥?,偉大的抗疫精神必定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鼓舞人心。疫情已然過去,仍要居安思危,謹遵防疫規(guī)定,保護自身健康。同時,愿全社會關心那些疫情下受傷的人,也希望他們站起來更加堅強,祝愿世界更好!

感謝《中國醫(yī)生》,感謝疫情中無私奉獻、堅守崗位、配合防疫的人們!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篇3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剛上映的影片《中國醫(yī)生》。聽媽媽說,鐘南山院士和張文宏醫(yī)生給這部影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人們都不知道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時,直到在金銀潭醫(yī)院發(fā)現有幾個一樣奇怪病例后發(fā)生的一些讓人悲恨交加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主角張院長在這期間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醫(yī)院的床位,防護服,氧氣瓶不夠;專家到來時卻因為停電;妻子的病情加重……這些事讓他本來平靜的心變得急躁不安,可是他一步步的走了過來,從黑暗走向光明守護住了親人。

文醫(yī)生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她永遠走在一線的戰(zhàn)場上,在開會的時候,她決定不和朝思暮想的女兒一起過年,卻奮斗在一線。在醫(yī)院中幫助了年輕的一家人:外賣小哥金仔,小文和他們在疫情期間剛出生的女兒樂樂,讓他們在死亡的邊緣走了一圈,又回來了。還有他默默奉獻的小賣部的老大爺,他也向文醫(yī)生問過有沒有床位,最后在家中去世,這時文醫(yī)生才有空聽老大爺發(fā)的語音,直到最后老大爺還不忘叮囑她去拿快遞,這是多么樂于助人的老大爺?。≡谌ナ狼斑€不忘讓她拿快遞。

最后中國打贏了疫情戰(zhàn),我們的國家是多么偉大,在影片中有一位外國醫(yī)生,當他來到武漢時,驚恐的問:“你們是怎么讓他們在家里的?”這就是我們的中國。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篇4

我比較喜歡這部片里,對人的細致描寫,片中經常有給演員眼睛的特寫鏡頭,準確來說,是給演員眼神的特寫鏡頭。

因為影片講述的是金銀潭醫(yī)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個非常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戴著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大部分時間,要么就是戴著口罩,要么就是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

這時候,要想傳達一些情緒給觀眾,一般就會給眼睛特寫。因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通過眼神表達出情感。

其實,平日里,我坐公交車上下班,我就很喜歡觀察周圍人,觀察他們的表情、觀察他們對周遭人的反應,比如甲背著大書包擠著乙,乙微嗔微怒又隱忍不發(fā)的表情;比如車上上來一個身材姣好、穿著清涼的女子,周遭人或艷羨或嫌棄的打量眼神,我會在想,他們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揣摩他們心里的想法。

這樣一來,冗長的公交之旅,仿佛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韻味。

但是,除去公交車這個場合,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反應,我還來不及琢磨,就轉瞬即逝;或者手頭上有事在做,時間不容許我對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著我急沖沖地往前走了。

看電影的時候,則不然,你作為一個旁觀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感知這個眼神,并且好電影的節(jié)奏也把握得比較好,留給觀眾足夠多的時間去揣測這個眼神、琢磨這個眼神、品味這個眼神。當然前提是,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傳遞所有想說的。

?中國醫(yī)生》就有很多眼神傳遞情緒、眼神傳遞臺詞的鏡頭,經常是,一個眼神特寫,并留白一些時間,演員演得多,說得少(相對),給了觀眾很大的感知空間。我挺喜歡這樣的。

觀看《中國醫(yī)生》心得體會篇5

2月3日10點,山東省立第三醫(yī)院第一批進駐發(fā)熱門診的四名醫(yī)護人員,陸續(xù)從發(fā)熱門診的員工通道走出。他們剛剛結束14天的輪值,雖然有些疲憊,但看到在外面等候的同事,還是微微露出了笑容。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山東省立第三醫(yī)院在全院范圍內抽調骨干人員,實行“兩醫(yī)兩護”制度。1月22日,第一批進駐發(fā)熱門診的醫(yī)護人員在開始輪值。第一梯隊的孟凡魯是第一個進入發(fā)熱門診的醫(yī)師。

“大年三十是我的第一個班,值了24小時。當時正好是全國的疫情處于嚴重的時候,發(fā)熱門診白天的接診數量在20多個,晚上也有十幾個?!泵戏掺敻嬖V記者,因為要穿防護服工作,穿脫困難,同時為了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他們一般只吃主食,不喝水、不喝粥。

“第一天值班,我們是一個醫(yī)生、一個護士和一個檢驗科的人員,三個人。我們早上8點進入發(fā)熱門診,中午輪換著吃飯,輪到檢驗科大夫的時候都到了下午4點。從下午進去到晚上10點,才吃上第二頓飯,中間隔了得10個小時?!彪m然防護服很悶也很熱,但是孟凡魯認為這就是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和使命。“從高三畢業(yè)前,報志愿選擇醫(yī)生這個行業(yè)就決定了,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有義務而且我們相信,這次疫情一定能過去。”孟凡魯的妻子在醫(yī)院的心臟彩超室工作,年初四就恢復了正常上班。春節(jié)期間,夫妻兩人堅守抗疫一線,一直都是24小時待命的狀態(tài)。

當被問到在發(fā)熱門診工作,每天都接觸高危群體,是否也有擔心時。孟凡魯卻說,“我們相信我們的防護能力,相信在科學防護下,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也能為患者服好務。擔心肯定會有。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這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肯定會一往無前、勇敢前進。全國已經派出了6000多名醫(yī)護人員支援湖北,他們接觸的全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他們都不恐懼,我們何來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