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體驗一件事件后會有心得體會,此刻能夠應用文字撰寫下來,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實踐中的想法用文字書寫下來的重要文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8篇,供大家參考。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1
對黨忠誠,“香港仔”的“中國心”。盧永根曾說“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現實教育了我,使我覺醒到當亡國奴的悲慘。我是炎黃子孫,要為自己的祖國復興效力?!眻詻Q聽黨話、永遠跟黨走,他用義無反顧的抉擇,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他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更是一位信仰堅定、永葆初心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黨員干部,要學習盧永根永遠對黨忠誠,始終跟黨走,有堅定的信仰,為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一生。
窮己為人,“布衣院士”的“窮”與慷慨。盧永根生活中節(jié)儉樸實,是‘布衣院士’;但他在工作中慷慨大方,畢生積蓄回饋教育事業(yè)。他的人生字典里只有奮斗和奉獻,唯獨沒有自己,這種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彰顯出共產黨人鮮亮的初心底色。作為黨員干部應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為國盡力、為民謀利,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節(jié)儉樸素的優(yōu)良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作為畢生的追求,保持激情干勁,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2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盧永根,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永根院士一生都在追隨著中國共產黨,而今罹患重癥,仍無私地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yè),當作是最后的貢獻,這是一名老科學家用自己無言的行動感動著大家。
寧可自己多苦一點,也要支持教育和扶貧。家徒四壁,家具老舊,與學生同在飯?zhí)门抨牬蝻垼岩蝗澮凰囟娠埑缘酶筛蓛魞?,也總會善意提醒那些浪費飯菜的學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長成一碗米飯?”自己艱苦地生活,卻把省下來的錢慷慨地獻給教育和扶貧。
多干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曾經盧永根院士身為華南農學院院長,待遇上不搞特殊;身邊的人想走后門,被盧院士罵了回去;學校發(fā)展落后,缺乏資金,但不惜重金用于發(fā)展多學科和重獎人才----為表彰辛朝安教授團隊對獸藥開發(fā)的貢獻,他破天荒撥出10萬元高額獎勵;為讓優(yōu)秀學者劉耀光安心回國,他多方籌措經費,為其建立專門實驗室;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他主動借1500元,還把自己出國用的兩個行李箱與一套新西服送給學生。
淡泊明志地做科研,一心一意地跟黨走。盧永根院士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派遣回到廣州。他說:“為什么要放棄安逸生活回內地?主要是侵華戰(zhàn)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為祖國復興效力?!睘樽鎳鴱团d效力,一句話,盧永根院士踐行了一生。帶著學生翻山越嶺找稻種,即便已經是七十多歲也親自去;在病房建成了臨時黨支部,一個月開一次會,即便已經躺在病床上也堅持過組織生活。盧永根院士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庇靡簧ホ`行愛國主義,盧永根院士怎么會點不燃大家心中的安國主義火焰?
忠心為黨,一心愛國,在盧永根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的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盧永根院士也用其一生無言的行動給了我們答案。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讓我們一起永遠地記住這位可親可敬的盧永根院士。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3
通過此次學習活動,讓廣大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勤奮學習和刻苦鉆研就是個人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具體行動。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跡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黨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牢固樹立為祖國爭光的雄心壯志,也再次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的。大家一致認為盧永根同志是當今時代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愛國敬業(yè)、甘于奉獻的好思想,學習他刻苦鉆研、真才實學的好本領,學習他拼搏奮進、淡泊名利的好作風,將盧永根院士的精神發(fā)揚光大。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4
砥礪奮斗,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對祖國深沉的愛,貫穿盧永根院士的一生,他把自己的命運同國家的需要聯系在一起,把一切獻給國家和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取舍。他指引我們堅守信仰,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我們要將信仰化為自覺地行動,砥礪奮進,為黨和國家的事業(yè)不懈奮斗。
至誠報國,秉承愛黨愛國愛民情懷。盧永根院士畢生獻身科研、勇挑重擔,致力于我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為國家農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秉承榜樣精神,把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根植心中,永遠站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在新時代建功立業(yè)。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5
傳遞盧院士大愛,并付諸言行
學習了“布衣院士”盧永根的故事,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副教授、“仲愷青年學者”孫偉深受感動。
他說,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共黨員,應像盧院士一樣,心系國家發(fā)展需求,全心全意地奮斗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作為一名基層科研工作者,應扎根在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最前線,將所學所想落實到田間地頭?!啊竟扔懈?,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們心里’,我們將牢記盧院士的大愛,并付諸言行?!?
“小學二年級的一個夏天,我在華南農大研究生飯?zhí)贸晕顼?。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爺爺拄著拐杖,手里拿一個飯盒,在排隊打飯的人群中顯得有些特別。他周圍的老師和大學生紛紛向這位老爺爺打招呼:‘盧老師好!’爸爸告訴我,他是著名的水稻育種專家盧永根院士?!比A南農業(yè)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學生閆泰然說,“今年,盧永根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而他的精神在我們的校園里遍地開花。”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6
日前,中宣部追授華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盧永根“時代楷?!狈Q號,號召干部群眾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向他學習。
近日,盧永根的事跡在廣東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師生們紛紛表示,要學習盧院士永葆初心、矢志報國、永遠奮斗、勤儉奉獻的寶貴精神,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將愛國情、報國志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中。
弘揚盧院士精神,從本職做起
“重溫和學習老校長的事跡,我再次深受感動?!比A南農業(yè)大學校長劉雅紅說,時代楷模是民族精神的縮影,是時代價值的體現?!拔覀円欢ㄒI廣大師生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弘揚盧院士精神,從我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
“‘多干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是盧先生生前留下的一句話。人雖已逝,言猶在耳。每每想起這句話,我都會反省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是否真的做到了這四點?!比A南農業(yè)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院長黃瓊說,“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我們青年教師應以學校之憂為憂,想學校之所想,努力工作,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同時,做好各項工作,爭取取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成績?!?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7
在剛剛迎來__歲“生日”的華南農業(yè)大學,被芳草和綠蔭圍繞點綴的昭陽湖,是不少華農人最難忘的校園記憶。佇立著老校長盧永根雕像的院士廣場,就坐落在昭陽湖畔。雕像上銘刻著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斗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他知道加入共產黨將意味著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于黨、屬于人民,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即便年過古稀之時,盧永根還是經常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前往山野之間,進行實地考察。2017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880萬余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yè)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于扶持農業(yè)教育事業(yè)。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他揚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
盧永根事跡心得體會黨員范文8
盧永根是華南農業(yè)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作物遺傳學家,也是一名有著近70年黨齡的老黨員,一生節(jié)儉樸素,被譽為“布衣院士”。他始終發(fā)揚共產黨員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作風,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舊沙發(fā)、舊電視、舊鐵架床,卻將畢生積蓄***.44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yè)大學,設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盧永根院士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在全社會引起強烈的反響。中共廣東省委授予盧永根同志“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他“南粵楷模”稱號,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
“舉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這些還記得。中國人是守諾的,你向黨、向人民作過許諾、宣誓,那自己要遵守?!碑敱R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訪的畫面出現在大屏幕上時,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由于身體原因,盧永根未能親臨頒獎典禮現場,節(jié)目組專程到病房為他頒發(fā)了獎杯。主持人白巖松連線采訪了盧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賓老師。徐雪賓向現場觀眾展示了一張遺體捐獻卡,這是幾個月前盧永根要求為他辦理的,卡片上面寫著:“我是一名捐獻遺體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將遺體無償地捐獻給醫(yī)學科研和醫(yī)學教育事業(yè),為振興祖國醫(yī)學事業(yè)而奉獻。”同為遺體捐獻者,徐雪賓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決定,“作為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作為共產黨員,他捐獻遺體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