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2-11-26 作者:loser 教學計劃

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所以課后及時寫好教學反思很重要,各個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為了保持獨特的思維,一定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研究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研究教學反思6篇

研究教學反思篇1

從20__年以來我一直擔任初三化學教學,而且一直以來我對教學工作也不敢懈怠,不斷繼續(xù)學習來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工作中,我努力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同事學習,還參加各種教育教學培訓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經過多年的教學努力,我獲取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情況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過程中需要面面都盡量考慮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蔽颐靼椎絺湔n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化學這一門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huán)境之下,要教好化學,就要讓學生喜愛化學,讓他們對化學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與生活中相關故事,讓他們更了解化學是有用的,更喜歡學習化學。

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學生中考成績就是一種考驗。無論學生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xù)努力,多問,多想,爭取進步。

研究教學反思篇2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教學反思的重要性,而且針對教師迚行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迚行了照鏡子,發(fā)現自己需要改迚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反思點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就這方面今后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反應從而發(fā)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幵予以改正。另外,對于反思的重要性是在于“思”,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而不應該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流于形式。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迚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就是研究如何教,如何學,幵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師生互動情況以及如何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經驗過程寫下來。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寫成功之處

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迚、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迚行回顧、梳理,幵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亊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

只有不斷地迚行教學反思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在來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研究教學反思篇3

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但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他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研究透鏡實驗課教學反思。由于小學生處于打基礎階段,科學認識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都極其有限,對小學生的科學教育不可能以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與方法訓練為主,只能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在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中獲得新知識??茖W實驗正是這一過程的核心載體,學生在實驗中,通過直觀形象的操作和觀察到的現象,使學生對物質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方法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在一次次的實驗中逐步接近,不斷加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梢?,科學實驗是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梯。

最近的課程就是一些實驗課,內容很多,很豐富。今天教學的是《研究透鏡》一課。這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fā)生彎折,教學反思《研究透鏡實驗課教學反思》。 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3.通過制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我覺得,這節(jié)課完全可以放到室外,讓學生自己探究。所以,今天讓學生聽清所有的要求到學校后操場去探究活動。研究凸透鏡的放大、聚光作用。學生玩凸透鏡,觀察現象,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把凸透鏡放在陽光下玩的這項活動中發(fā)現它可以把光線集中,使它匯聚成一個亮點,點燃樹葉或紙張。用望遠鏡過程校園里的人和景物,了解望遠鏡的原理。結果發(fā)現學生非常活躍,主動做好各項實驗,各小組成員也能互相配合,按照規(guī)定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計劃。這讓學生和我都很開心。

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覺得,要上好一節(jié)科學實驗課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教師,創(chuàng)造機會讓全體學生盡情地研究科學,即使需要我們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只要能用我們的艱辛換取學生成功的笑容,也是值得的!

研究教學反思篇4

我在20xx年xx月xx日的學校教研活動中執(zhí)教了教科版的五下科學《擺的研究》,執(zhí)教之后,有了一點不成熟的思考。

一、課前思考:

本課的科學元素是什么?學生的經驗是什么?我如何教才可以讓學生更易學,更易懂。

二、課前分析:

本課的核心知識是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與擺繩的長短有關。本課的二處思維沖突在于,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以及擺繩的長短不同于擺長。

本課的學生能力發(fā)展:經歷產生問題——預測——設計——實驗研究——數據與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發(fā)現新的問題完整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三、學生的經驗:

1、80%的學生清楚知道:在對比實驗中要控制其他因素不變,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生作用。60%的學生能識別變量和不變量。20%的學生能初步獨立設計實驗。

2、學生了解擺的各個部件,初步能完成小組中的分工(計時,計數,擺的操作),初步能夠完成數據的分析,對下結論有依賴。

四、在設計中的理念:貼近兒童心靈的科學探究。

1、生活化。

來源生活。教學問題的產生是學生通過從二個擺鐘擺動有快慢的生活情境的觀察后,主動提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出本堂課的核心問題——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繼而展開課堂探究。

回歸生活??茖W研究是為了解釋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解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指導學生科學生活。所以最后設計了二個生活中的問題。一是對本課開始時的情境中的一個明顯走慢的擺如何讓它走快一點;二是小朋友蕩秋千時,在相同推力下的快慢的調節(jié)。

通過生活化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生活中。

2、生本化。

(1)實驗改進。

實驗改進方便操作,減少偏差。改裝鐵架臺。將票夾固定在鐵架臺上(去掉鐵夾,在票夾其中一個柄部的孔的二端各墊上若干墊圈后,利用原來鐵架臺上的螺絲將它固定),這樣一是有利于學生的實驗操作,方便控制學生對擺長短的控制;二是有效減少“擺長”上方支點對擺長的負面影響。將“擺錘”由原來設想的鉤碼改為墊圈。如果是用鉤碼作為擺錘,在改為擺錘重量時,我們往往將它們上下鉤掛起來,這樣就會對最后解釋擺長引起負面影響,也會在實驗中,因為擺長的改變引起實驗數據的偏差。

(2)面向全體。

教師的課堂應該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尊重生命,享受課堂帶來的快樂。小組合作,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在設計實驗時,依據學生能力提升中的相關經驗,我在每一個實驗(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關系)步驟討論中,先安排一名中等學生來說步驟,然后再由優(yōu)等學生補充,其他二位同學注意傾聽,并準備要在下一個實驗步驟中交流。在第二個實驗(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的關系)步驟討論中,就安排了中等學生先交流,再困難學生交流。從而確保每位同學都參與到實驗步驟的設計。在實驗操作時,在小組中安排計時,計數,作擺,統(tǒng)計等,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到實驗探究中。

(3)課堂教學。

由于課前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實驗器材的充分準備,學生實驗操作較順利,實驗數據也較科學。學生能夠緊緊圍繞“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的核心問題,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達到預期學生有興趣地經歷完整的實驗過程,分享和小結中點拔方法,享受課堂的快樂。

(4)課后改進。

時間上緊了。教師意識到時間緊,在后半堂課明顯加快節(jié)奏。從而造成了學生理答面不廣。

(5)教學設計改變一。

將實驗一改為師生共同設計,共同實驗,在設計中融入對學生實驗設計的指導,在實驗中結合對學生操作的指導。然后在實驗二中面向全體,小組獨立完成。

(6)教學設計改變一。

在實驗一的操作中,融入實驗二的變量。教師直接將學生實驗的擺長設計成一倍長,二倍長和三倍長。在完成“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的實驗后,讓學生觀察數據,在發(fā)現數據不等(分成三類)后,去比較實驗中的不同。在比較中發(fā)現,原來是擺長不等的原因。這樣是減少了一次操作。

研究教學反思篇5

初中化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能有目的地觀察,辯明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其變化條件,能了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化學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化學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即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化學知識,培養(yǎng)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yǎng),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教學作為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工作直接關系到化學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實驗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體制,實行規(guī)范的管理。

二、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九年級有三個平行班,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初步的分析推理和歸納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2、實驗主要有:呼出氣體與吸入氣體得比較;蠟燭的燃燒的探究;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可以用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來制備氧氣);用一個實驗證明質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質;配制質量分數為5%氯化鈉的溶液;酸的性質實驗;做好這些實驗對學生掌握化學基本規(guī)律、迎接5月實驗操作能力考試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做好這些實驗是教學工作的重點。

三、具體工作計劃:

1、制訂規(guī)章制度,科學規(guī)范管理

2、制訂學期實驗計劃表、周歷表。

3、開足開齊各類實驗,積極服務于教學。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邊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5、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guī)維修和保養(yǎng)工作。

6、做好儀器的借出、歸還驗收工作。

7、自制一些教具。

8、做好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9、結合學校常規(guī)管理,保持實驗室的常清潔。

四、具體實驗安排:

1、第一階段(學習新課的整個過程)隨堂練(45分鐘),認識常用儀器和性能,掌握基本操作,儀器的使用及實驗注意事項了解實驗室規(guī)定和安全知識。

2、第二階段(3、15—4、20)強化訓練(30分鐘),進一步強化實驗的規(guī)范化操作,糾正學生的非正確操作和不良習慣。

3、第三階段(4、20——實驗操作考前)模擬訓練(20分鐘),讓學生熟悉考試的流程,增強學生對實驗的嚴肅認真意識,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除完成操作、觀察、記錄外,還要對觀察的結果或數據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最后編寫實驗報告,充滿信心迎接考試,取得優(yōu)異成績。

歷屆學生對于《酸堿鹽》知識部分的學習,都顯得比較困難;每一次上完這部分,我都感到效果很不好。

今天先在二班上完《堿的化學性質》,按照教材的設計思路,第一部分先通過做naoh、ca(oh)2與fe2o3、na2co3、cucl2的反應實驗,然后總結出堿與部分非金屬氧化物co2、so2、so3,部分鹽,酸的反應情況;第二部分學習復分解反應的發(fā)生,教材意圖是通過酸和堿的化學性質總結出什么是復分解反應,學生在下冊第六章中再詳細學習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這種認知,符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即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但是學生對于理解naoh、ca(oh)2同樣是堿,為什么前者不能和na2co3反應,后者卻能夠發(fā)生反應;也不能在深層次上理解fe2o3為什么不能與它們發(fā)生反應。于是將在下節(jié)一班的課做了調整:先抽學生書寫稀鹽酸與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應方程式,然后以此引出什么是復分解反應,并初略講解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接下來學習堿的化學性質,先通過理論分析,預測判斷反應是否能夠發(fā)生,再通過實驗驗證,完成了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然后我還引申了酸和堿與其他一些化合物的反應,判斷其是否可以發(fā)生。

通過我對兩個班學生的了解,以及學生的作業(yè)情況來看,一班的學生覺得這樣的方式比較容易接受,效果也要好得多。后來我進一步分析教材第五、六章,我認為這樣調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還應該再提前講解,最好的是在學習完本章第二節(jié)《中和反應及其應用》之后,就詳細學習復分解反應的概念以及發(fā)生的條件,我的理由是:

一、適度調整優(yōu)化教科書中的素材,是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的關鍵。

教科書不是靜態(tài)的,它經過老師在大腦中的再理解、整合之后,結合學生實際,就有了教師心得解讀,賦予了新的靈魂。酸堿鹽的知識本身就具有容量大、系統(tǒng)性強的特點。前邊已經學習了o2、co2的化學性質,探討的方式是通過該物質與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反映狀況來總結其化學性質?;痉磻愋?,已經接觸了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那么,中和反應應該屬于那一類呢?如果不及時加以歸類,學生在分類方面就會混淆。換句話說,提出中和反應的時候不得不提到復分解反應。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大多又是復分解反應,因此,學習了中和反應之后,就有必要理解這種反應形式。

二、實驗可以推出結論,也可以驗證結論。

魯教版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化學實驗讓學生得出相關結論。酸的化學性質部分,編者意圖是通過稀鹽酸與mg、fe2o3、caco3、agno3、naoh的反應得出結論,這里除了與mg的反應外,都是復分解反應;而堿的學習方式也大致相同。如果在中和反應完成之后,學習了復分解反應,學生在掌握了這種反應形式的特點以及發(fā)生的條件的基礎上,就可以先通過理論判斷,再用實驗驗證,印象會更加深刻。

三、要深刻領悟課程標準的要求。

在課標上,要求“知道常見酸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認識酸堿的腐蝕性”。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稀鹽酸和稀硫酸,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這幾種物質的話,不去以此為代表進行總結酸堿的通性,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舉一不能反三。在解決系統(tǒng)性較強的推斷性習題的時候,就會無從下手了。

四、這樣調整是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能力的需要。

從某種意義上,初中化學相當于一種啟蒙學科,給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普及一些最基礎的知識,以及獲得化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實驗。但是酸、堿、鹽的學習集中在教材的五、六、七章,占據了教材的三分之一的容量,同時在各類考試中,這部分的比重遠遠超過三分之一。為此,如果不加強系統(tǒng)性知識的訓練,是不利于學生的后續(xù)學習的。

研究教學反思篇6

在教學《魚》一課時,我們放手讓學生自選研究議題,自定研究方法,進行獨立研究。

有的小組研究魚鰓,有的小組研究魚鱗,有的小組研究魚怎樣游泳……

課前,師生共同準備所需實驗器材。每組一個小盆2條鯽魚(或其他類的魚),放大鏡、木板、塑料薄膜袋、橡皮圈、剪刀、鑷子(學生準備);顯微鏡、玻璃水槽、3條大鯽魚等(教師準備)。

課上,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實驗,仔細觀察,細心記錄,集體研討,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他們真像一個個“小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各小組分別推薦代表匯報實驗結果。

研究魚鱗小組的代表在黑板上邊畫邊說:“魚鱗不是那么圓的,而是像樹的年輪一樣的圓圈?!彼€提出一個假設:“我想,如果是同一種魚,大魚和小魚的魚鱗數量可能是一樣的?!蔽伊⒖坦膭钏脑O想,并支持他課后進一步研究。

一個小組的議題是“魚有耳朵嗎?”這個議題剛一提出,同學們就哄堂大笑,我贊成他們的議題選得好。匯報時,他們說魚沒有耳朵。我問:“魚是聾的,聽不到聲音嗎?”他們反駁說:“不!我敲魚盆,它就一驚,很快地游走了,證明感覺到振動。”我問:“那么*什么感覺到振動的呢?”一學生回答:“我看到魚鰓邊向后有一條線,是不是這條線呢?”此時,我講:“這條線叫側線,是魚用來感覺水流和振動的。”這時同學們恍然大悟,都更仔細地觀察那條側線。

總之,整堂課都是同學們在進行實驗活動和熱烈的討論,其結果是所吸取的知識遠比教師講的多得多。因此,在自然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準備充分的實驗器材,引導學生人人動手,積極動腦,拓寬思路(不因教材內容的限制),自行探求自然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己研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