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單位教學反思7篇

時間:2022-12-31 作者:tddiction 教學計劃

教師寫教學反思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歷的,嚴謹?shù)膽B(tài)度是一定要有的,作為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學反思寫好,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面積單位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7篇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1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體現(xiàn)了合作精神。重點突破了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間的關系,先讓學生通過計算面積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規(guī)律很簡單地總結出1平方米與100平方分米的進率關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除了學生自己的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資料外,我還讓他們用不同的單位計量同一個圖形的面積。如:對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為單位分別測量,如課桌、寫字臺等;對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測量,如教室、住室等,測量后再分別計算出面積。學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guī)律使學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自己獲取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這部分教學中,盡量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探究,這樣學生獨立設計試驗,在組長的組織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個問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語言很好的表達出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成功,我會注意在以后多讓學生用語言自己去表達。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2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單位和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一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切實理解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并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用進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一、激發(fā)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在復習了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后,為學生設疑:我們新學習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時有學生說是10,還有學生說是20,也有學生說是100。誰想的是對的呢?學生陷入了沉思,產生了探究新知的動機。

二、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學生對自己猜想的理由都進行了闡述后,學生又進入了下一輪思考。這時我啟發(fā)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了拼擺(在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擺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學生就擺出了結果:橫著能擺10個,豎著也能擺10個,所以,可以擺10*10=100個,也說是說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三、引導學生思考,不停留在簡單的直觀表象上。

學生雖然通過拼擺得出了結論,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從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上對操作結果進行論證。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從理論上論證了操作結果,也旨在通過這樣的板書讓學生初步了解數(shù)學單位的計算。

四、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不僅設計單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改寫題目,更在知識的難度上進行了延伸,設計了單名數(shù)與復名數(shù)的改寫和復名數(shù)與單名數(shù)的改寫,讓學生利用新的知識解決不同類型的題目。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3

?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節(jié)課是典型的概念課,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我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進而形成表象。反思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比較滿意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上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了教師和一位同學進行涂色比賽的情境,開始學生以為老師會贏,但最終我輸了,我順勢讓學生幫我分析原因,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到涂色圖形的面的大小上來。這樣設計,不僅營造了一個和諧、愉悅、寬松的開課氛圍,而且能從學生的課堂實際出發(fā),意境合情合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

在教學面積定義時,我讓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面,找一找面,感受到面是有大小之分的。面積定義的引出,自然到位,尤其是對封閉圖形這一抽象的概念,我利用課件展示,使學生通過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的對比,強烈感知,封閉圖形是有大小的,而不封閉圖形無法確定其大小。

再如:在教學1平方厘米里,我請同學們取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片,在自己的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差不多是1平方厘米?接著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閉上眼想象1平方厘米的大小,再開眼看一看,反復幾次之后,讓學生在紙上畫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以此驗證學生對于1平方厘米的空間觀念建立得是否正確。

三、注重學生參與到“做”數(shù)學的過程中。

數(shù)學學習是“知”和“做”的統(tǒng)一。學生學習數(shù)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體參與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面積單位”的知識不僅抽象,而且容易混淆,教學時,我注重讓學生人人動手,先讓學生課前制成“1平方分米”的紙片,并讓學生手拿1平方分米的紙片說一說: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使學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表象。再通過全員參與測量數(shù)學封面的面積,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讓學生深刻領會“面積單位”的含義,使“做”數(shù)學真正成為了師生互動的紐帶。

四、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做到了及時檢測。

緊密聯(lián)系生活這一點也做得不錯,還有板書,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不足之處:課堂時間調配得不太好,有前松后緊的傾向。因為時間緊,所以后面的面積單位的體驗不到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只是走了過場。需要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歡迎大家?guī)臀抑赋鰜?。謝謝!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4

本學期第七周周五我上了一堂小學三年級下冊有關面積的教研課,課前我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上課時也注重貫徹新課程的主要理念,但上課的總體效果自我感覺只能說一般了,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一)學習內容來自生活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睂W習內容來自學生生活實際,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可使學習更有效。因為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知識經驗,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習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在導入及授課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觀察和感知面積。導入時我讓學生看自己數(shù)學書的封面并問學生這是不是書的表面的一部分,學生回答后我再引出這個封面的大小我們就叫面積。但是這部分面積概念學生剛開始還是沒很明白,接著,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我們教室的各種面、摸學習用品的面,感知物體的表面的大?。怀鍪緦W生比較熟悉的幾種平面圖形,比較大小,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有大小。后面再講面積單位時,也是結合實際,老師出示自己的大拇指,告訴學生大拇指甲面的大小大約就是1平方厘米,接著講1平方分米時出示一個這么大小的方格面讓學生形成概念,再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測量課桌面的面積,引導學生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應用價值。

(二)學習需求來自學生

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第一次學習有關面積單位,對于為什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是必須知道的。因此,本案例教學中,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在操作中充分體驗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得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意義,也為學生主動、積極學習鋪平了道路。例如用不同大小的方格去測量面積,容易產生誤會,并通過創(chuàng)造矛盾沖突,使學生明確要測量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然后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面積單位的活動之中。面積單位有有哪些呢?教師不直接告訴,讓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從學過的長度單位進而推出相應的常用的面積單位,進而樹立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三)學習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標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所謂體驗性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與形成的全過程,并通過體驗與感受(體會),構建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梢?,體驗性學習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教學學習活動,它旨在讓學生通過手腦并用的探究活動,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增進對科學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學生在估一估、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說一說的過程中,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理解了面積的含義,認識了面積單位。例如;1平方分米有多大,先讓學生量一量,摸一摸有多大,讓學生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再讓學生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然后讓學生動手畫出一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把頭腦中的表象和生活中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再現(xiàn)面積單位,進而建構出面積單位的概念。

(四)學習知識要及時鞏固和運用

講授完新知識后,我及時出示了相對應的練習以便鞏固和檢查學生剛學的新知識。學生和老師合作完成好幾道基礎練習后,最后面我出示了一個畫方格的操作題,請同學們動筆畫一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看會能畫出的最多,學生就動筆并積極開動腦筋思考,這不僅及時的運用了所學的的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空間概念和邏輯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

通過上這次教研課,我了解到自己教學要改進的地方也體會到好的方法要經常運用,希望今后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讓學生樂意學,學好知識,鍛煉出能力。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5

我們知道數(shù)學教學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在4月27日上午我們在紅華中心學校聽了吳燕游老師一節(jié)公開課,她上課的課題是《面積和面積單位》在這節(jié)課中,借助多種媒體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生展示個性、積極參與、主動求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聽了吳燕游老師的《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課,使我收獲不少教學知識。

1、吳老師通過讓學生與學生比一比手掌來引入較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摸身邊物體學的一些面,感受到面的存在,通過摸與看,懂得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并得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然后,通過2組平面封閉和1組不封閉圖形的比較、讓學生體驗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它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充分感知和理解面積并且有大,讓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規(guī)的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體驗上升發(fā)展為科學的結論,從中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增進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2、讓學生動手操作,注重知識的生成的過程。這一教學過程,巧設懸念,層層深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矛盾,把知識和能力溶為一體,鍛煉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主動。

3、吳老師這節(jié)課突出重點,培養(yǎng)學的遷移推理能力。通過平方厘米的教學,引導學生從平方厘米的名稱中創(chuàng)造出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并類推出它們的意義。這樣教學是一個大膽的實踐,運用相關舊知去促進新知的學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從理性到理性的積極遷移的學習能力??傊竟?jié)課的教學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學習過程的探索,很好的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較符新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6

?面積單位》這節(jié)課是認識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在學習這節(jié)課時,要讓學生在觀察 、操作、比較等數(shù)學活動中充分體會,因此,在學習這節(jié)課之前,我讓學生在家里剪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一個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可以用報紙拼接。)

第二天學習這節(jié)課時,對于引入統(tǒng)一測量單位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是認一認面積單位,讓孩子們把自己剪的三個正方形拿出來,向他們講解: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并講解面積單位的字母表示,讓孩子們從視覺上感 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同時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還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讓學生感知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做一做、說一說、找一找、這些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一找自己的身邊誰的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厘米,孩子們很快就能找到如:大拇指甲蓋,1分硬幣,紐扣等 ;1平方分米如:手掌的大小,粉筆盒的面積;1平方米的大?。喝纾阂粔K黑板的大小,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鋪到地上,同學們站在上面,一共站了16名學生。

感受完面積的大小后,我們拿著這些小正方形來測量物體的面積,如:一塊橡皮可以擺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我們的數(shù)學書可以擺幾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們的黑板可以擺幾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

這節(jié)課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做一做、體會面積單位的大小,啟發(fā)學生找到更多的方法,從多個角度來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但是在這節(jié)課里,因為操作活動耽誤了課堂時間,以至課后的練習題沒有完成。

面積單位教學反思篇7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fā)展上的一次飛躍。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思維基礎。本節(jié)課屬于面積概念教學。面積的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從生活入手,讓學生通過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動,感知物體的面有大有小。

我先從和班上小朋友比手掌的大小,比較數(shù)學書和自備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讓他們初步感知了物體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讓他們體會到可以通過重合法和觀察法直觀的比較出誰的面大,誰的面小。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我再過渡到對平面圖形的面的大小比較上,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原來平面圖形的面同樣是有大有小,從而自己總結出關于面積的定義,這種通過活動來認識概念的方法,就把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lián)系起來,加深對面的積的理解。這樣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面積的含義。

在比較之初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觀察法直接看出誰的面積大,當我出示兩個看起來面積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比較的方法。有的同學用直尺量,利用了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去比較;有的同學通過重疊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預設時還想讓學生通過畫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結論。全班同學在交流時,同學們是各抒己見,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學生對于面積的比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練習中,同時通過擇優(yōu),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積比較中的作用(即數(shù)格子的方法),為下幾節(jié)課利用小方格來認識面積,認識面積單位作好了鋪墊,比生硬的灌輸更讓學生容易接受。學生對面積的本質特征又有了更好的鞏固。這樣既把感受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較好,學習氛圍比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