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學開始之前,一定要將教學設計寫好,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生動,一定要將教學設計寫好,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6篇,供大家參考。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的博大氣魄。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
3.在理解的賞析后進行背誦。
二.教學手段
1.老師串講,師生賞析。
2.課堂朗讀。
3.幻燈顯示,電腦課件。
三.教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滿了蒼涼,充滿了感傷,而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在他年青的時候,卻曾為秋天唱過一曲昂揚的贊歌,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充滿動感,充滿力量,充滿濃烈色彩的《沁園春.長沙》。
(二).朗讀全首詞,在朗讀前,先打出幻燈片,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容易讀錯的字。
[沁qin.橘ju.遍pian.舸ge.寥liao.浮fu.遒piu.遏e.]
(二)分析上闕
1.第一層(第一句至第三句)
[老師串講]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1)提問“獨立”,“寒秋”,“橘子洲頭”,分別點明了什么
[同時,老師在電腦上打出這三句,并在旁標出學生回答的“處境”,“季節(jié)”,“地點”]
(2)這里的詞序本來應該是“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
提問:為什么作者卻寫成“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jié)出因為填詞的需要,并說明詞有一定的句數(shù),格律要求。
[賞析]
△ “獨”
(1)提問:為什么作者要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學生結(jié)合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談談。
(2)學生談完,老師總結(jié):明確作者為了逃避軍閥耳目,才獨自一個人登上橘子洲頭。
[同時,以幻燈片打出《沁園春.長沙》創(chuàng)作背景]
2.第二層(第四一第十句)
[老師串講]
深秋時節(jié),作者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問:此時作者還看到了什么?
[同時,老師用電腦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畫]
(2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切換上述畫像,用電腦顯示“湘江秋景圖”一表,在“景物欄上打上景物名稱。
[賞析]
△ “看”
(1)提問:作者以哪一個學將如此多的內(nèi)容統(tǒng)領在一起。
(2)引導學生回想,初中學過《沁園春.雪》也用了領字,并提出下闕,同樣用了領字。
[同時,以幻燈片打出《沁園春。雪》相關(guān)句子]
[老師串講]
作者從眼前的山、楓林、江水等個別之景而聯(lián)想到世上一切萬物。
提問:這種寫法稱
[在電腦打上從點到面,從實到虛]
[賞析]
提問:這幅湘江秋景圖具有怎樣的特征?
學生回答充滿生機。
△ “爭”提出:船會不會自己爭著行駛?
引導學生得出“爭”既寫船,又寫人,寫出了人的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 “翔”提出:能看到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江水清澈,湘江江水水質(zhì)好。并問這句與上文哪一個相呼應?
(“漫江碧透”)
說明作者在這里用“翔”既寫了“魚”又寫“水”。
[同時,在“湘江秋景圖”中打出三個動詞]
△ “競”以一個“競”字說明萬物為生存,為發(fā)展不停競爭,引導學生得出,“競”是
對前面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提出作者不僅僅運用了動詞,還用了數(shù)量詞描繪這幅湘江秋景畫。
引導學生裝找出“萬”、“層”、“百”,讓學生分析作者用這三個詞的妙處。
[在“湘江秋景畫”上打上三個詞]
提問:這幅畫除了充滿生機還具有怎樣特征?
引導學生回答“色彩鮮明”、“色彩繽紛”,讓學生找出這些色彩。
“紅”、“碧”、“白”(船帆)、“黑”(黑鷹)、“藍”(藍天)。
[在“湘江秋景畫”打上這些詞]
△“紅”引導學生得出紅色往往給人朝氣蓬勃,喜慶祥和之感。由此可見,作者當時
內(nèi)心中充滿激情。
△ “碧”引導學生得出秋天葉黃葉時,看到碧綠透明的江水,心情就如朱自清先生看
到梅雨潭的綠,那樣興奮、舒服、愉快。
⒊第三層(第十一至第十三句)
[老師串講]
面對這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作者思緒萬端,他提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問題。
提問:這是一個什么問題?
[顯示“問題”在這三句旁]
提問:這三句與前寫湘江秋景有什么關(guān)系?
引導學生得出自然界中之景物尚且不畏寒秋,互相競爭,況且,我們有生命有靈
魂的人。
[賞析]
聯(lián)系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經(jīng)歷,體會這一問顯示了作者青年時代以天下為己任的壯
志凌云。這里是體現(xiàn)了作者借景來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
[總結(jié)上闕]
作者描寫了眼前的秋景,借景抒了自己的豪情,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四)分析下闕
上闕是老師串講,師生賞析為主。下闕的教學采取老師點出關(guān)鍵,學生賞析為主。
[賞析]
△ “憶”要求學生聯(lián)系作者的經(jīng)歷,尋找作者到底“憶”些什么,以及提出作者為何
要“憶往昔”?(意在寫“今朝”,回答“誰主沉浮”)
△ “恰”(1)讓學生談談“恰”這個領字的妙處,讓其描繪作者及其革命戰(zhàn)友的當年
意氣風發(fā)的畫面。
(2)老師重點指出作者青春年少,革命熱情奔放。
[顯示一些1925年前作者的經(jīng)歷的圖片]
△ “曾記否”三句
(1)讓學生分析“擊”、“遏”,領略人物的激昂豪邁。
(2)老師重點明確作者在這三句中把整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推向高潮。
(3)讓學生體會作者“主沉浮”,“到中流擊水”的寓意。
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派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
附: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處境季節(jié)]獨立寒秋
湘北北去
[地點]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梁
漫江碧透點實
呼應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面虛
悵寥廊
問蒼茫大地
[問題]誰問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類討當年萬戶候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湘江秋景圖
景物多山、楓樹林、江水、大船、鷹、魚
動作勁爭(船、人)、擊、翔(魚、水)
-------竟
范圍廣
數(shù)量多萬、層、百
色彩繽紛紅、碧、白、黑、藍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標準試驗教科書第一冊地單元的第一首詩歌。本單元主要學習現(xiàn)代新詩。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運用資料、圖片、聲音等形式,讓學生很好融入詩歌意境,品味詩歌語言,努力使學生接受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教育。
學情分析
高一是由初中到高中的過度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初中就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和審美欣賞能力,在本詞學習中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其次此時的學生愛國意識不是特別強烈,應注意引導和培養(yǎng)。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2.熟讀全詩,把握詞的情感脈絡,品味其音樂美。
3、品味關(guān)健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背誦全詩,再現(xiàn)詩歌意境,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提升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愛國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品味詞中意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2、領會毛澤東同志寬廣的胸襟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精神。
教學難點
1、全詞的意象特征和品味個別字詞的作用。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學們知道那些關(guān)于秋天的詩歌?
學生自主發(fā)言。
2、我們仔細體會一下同學們總結(jié)的這些詩詞,發(fā)現(xiàn)大都是詩人抒發(fā)悲傷情緒的,再看我們所處的秋天是不是也很容易引發(fā)感傷情懷??!所以我們知道“悲”是秋天的一個鮮明特征,然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卻為我們描寫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的秋景圖。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看看他筆下的秋天是怎樣的另一番風景。
二、播放詞的朗誦,通過視聽初步感受課文內(nèi)容及詞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要求注意生字生詞的讀音)
三、背景及作者簡介。(播放多媒體課件之一:“時代背景”和“作者介紹”)
四、介紹關(guān)于詞和詞牌名的常識。(播放多媒體課件之二:關(guān)于詞的文體知識)
五、整體感知,疏清思路。
1、全班學生誦讀→教師點評→教師范讀
2、提問:請同學們結(jié)合全詞展開想象說說這首詞描繪了幾幅圖?
明確:
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六、欣賞解析,品味語言。
(一)獨立寒秋圖:
1、讓學生將開頭三句詞的正常語序調(diào)整好,并簡要說說它們的大意
明確:正常順序應為: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大意為:在深秋時節(jié),年輕革命家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深情凝望著湘江水滾流北去。此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特定的環(huán)境。
2、分析“獨立”一詞。
明確:"獨立"一詞不僅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而且讓讀者想象詞人面對湘江滾滾北去時表現(xiàn)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
(二)湘江秋景圖:
1、這一節(jié)的統(tǒng)領字眼是哪個字?(看)
2、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3、作者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
明確: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慢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俯視)
4、作者在描寫這些景物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對比手法
顏色對比: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
動靜對比:層林盡染與百舸爭流
動作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
5、提問:哪些詞用得好?并說明理由。
明確:遍→紅之廣;盡→染之透;透→水之清;爭→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擊→飛之矯健;翔→游之輕快;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6、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自己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來)
7、此時,作者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確:面對生機蓬勃、絢麗壯美的大自然和廣闊宇宙,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國命運和革命未來,提出誰是大地主宰的問題:誰主沉???"悵",寫出詩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這一問也寫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凌云壯志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全班齊讀課文,簡要回顧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并進入詞的下片學習。
(三)崢嶸歲月圖:
1、問:"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起承接過渡作用。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與"同學"一起來游的情景,于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
2、"憶"的是何內(nèi)容?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句子中?由哪個字統(tǒng)領?表現(xiàn)了何思想感情?
明確:憶的是往昔"崢嶸歲月";具體表現(xiàn)在中間七句,由"恰"字統(tǒng)領。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表現(xiàn)了毛及戰(zhàn)友們以天下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zhàn)斗精神。
(四)中流擊水圖:
1、學生品讀最后三句,然后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2、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設問結(jié)尾,采用了象征手法,運用了大膽的夸張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在新時代的浪潮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乘風破浪,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表達了立誓振興中華氣概豪情,表現(xiàn)了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二、下片小結(jié):
下片,作者采用了總分結(jié)構(gòu)來描寫。作者先總寫"崢嶸歲月稠",再具體描繪往昔的"崢嶸歲月",最后再選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畫面來描寫,抒發(fā)了豪情壯志。
三、總結(jié)全文
現(xiàn)在我們完成了全詞的學習。詞的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詞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層推進,步步深入,詩情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達。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jīng),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shù)的天地,再次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詞,并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秋景作文。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3
【設計依據(jù)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币霸陂喿x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沁園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抒發(fā)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云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計著力于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 、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及有關(guān)知識。 2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及其節(jié)奏。 3 、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秋是一個豐富的季節(jié),秋是一個多愁的季節(jié),秋也是一個充滿想象的季節(jié),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下了許許多多傷秋、感秋或贊秋的詩文,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秋的感悟與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
(營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鑒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2、學生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分別圈出統(tǒng)領上下闋詞句內(nèi)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xiàn)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 、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 、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浚ǔ猩蠁⑾拢?/p>
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引導學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 、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diào)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提示:開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xiàn),詩人卻唱了反調(diào):“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3)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欢饨ㄊ看蠓蚺c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 、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1)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到哪里?(“萬類霜天竟自由”)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guān)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2)引導學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設問
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3)這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課堂討論:毛主席的“手”該怎樣?是倒背好,還是插腰好?“視角”的轉(zhuǎn)換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提示:叉腰好。慢點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zhuǎn)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tài)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4)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皳簟北取帮w”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跋琛睂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5)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黑格爾說:“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shù)本領?!笨凑l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fā)的世界吧!(放音樂)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粒鸺t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第四步“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7)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交流想象體驗。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
3 、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豐富含義。
(“悵”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ji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 、欣賞下闋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凹S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課堂討論為什么這幾句就能回答“誰主沉浮”呢?《沁園春·雪》里的“秦皇漢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為什么詩人用一個“惜”字就將它們?nèi)糠穸四??而發(fā)出“俱往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呼喚呢?這些“現(xiàn)在”的“同學少年”與歷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歷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艾F(xiàn)在”這首詞里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guān)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quán)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shù)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quán)貴。”)
(3)鑒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p>
教師小結(jié):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 、歸納總結(jié),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幌麻犠窇浲?,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而讀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jīng),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shù)的天地,深入領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guān)、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1 、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里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 、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為專題,收集相關(guān)資料,并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著力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為此,在本教學設計中,基于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于相當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guī)律,依據(jù)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肚邎@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計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鑒賞詩詞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范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本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fā)展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jīng)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jīng)驗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jié)論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jīng)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得到發(fā)展。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4
一.教學目標:
①品味關(guān)鍵詞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二.重點及難點:
①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境界。
②從詞中關(guān)于湘江秋景的描寫把握詞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學習時間:一課時
四.導學流程:
1.知識鏈接
古代有才學之士、有抱負之士,一旦登上高處眺望遠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大發(fā)詩興,寫下《觀滄?!??!叭赵轮?,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表現(xiàn)出詩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懷。陳子昂在幽州臺上吟誦“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感嘆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發(fā)了他懷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澤東重游橘子洲時又會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懷呢?
2.寫作背景
192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從韶山前往廣州,途經(jīng)長沙時,重游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景,回憶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斗爭經(jīng)歷,不禁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這首詞。
3.關(guān)于詞牌
詞牌是“沁園春:,為什么會起這么個名字呢?
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后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
4.課前誦讀,整體感知、自我鑒賞。
1.利用工具書正音。
舸 寥廓 崢嶸 遒 遏
2.在誦讀中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①《沁園春 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同學們課前誦讀,找找塑造“我”的形象的關(guān)鍵動詞有哪些?
②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么,開篇前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么呢?并思考“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③誦讀時再找找“看”字統(tǒng)領了幾句?都包括哪些意象?以及詞人是如何表現(xiàn)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如“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再如“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游”嗎?以及“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競”表現(xiàn)了什么?
④誦讀后想想這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⑤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還會感到“悵”呢?(聯(lián)系時代背景)
⑥試著揣摩詞的下片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情懷?
5.整體讀完這首詞,你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6.試著背誦全詞。
五.課堂展示,合作探究:
六.學習小結(jié)
七.反思提升
八.課外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并背誦全詩。
?沁園春長沙》賞析
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xiàn)于外在方面,體現(xiàn)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shù)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笨鬃右舶选按蟆迸c崇高聯(lián)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边@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xiàn)得最為鮮明?!肚邎@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篇目之一。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5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這首詞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詩歌新聞記者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詞作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
本課以詞的上片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這部分里,作者將生機勃勃,明麗可愛的秋景和昂揚、奮發(fā)的革命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的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這首詞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必要的指導,本篇主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體會意境美而又把它具體描述出來,也即把詩歌的意境從概念變成一種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參照現(xiàn)在高考對學生詩詞閱讀的能力要求,這首寫秋景的詞與以前接觸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對比閱讀。
教學目的:
1、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養(yǎng)詩詞鑒賞能力。
2、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guān)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學法指導:
1、誦讀入境。
2、聯(lián)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具準備:
1、教師:制作課件。
2、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6分鐘)
1、播放《沁園春雪》的吟唱
2、教師的導語:
有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夠引起我們內(nèi)心深處深深的震撼,一個就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人類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綻放著生命華彩的壯美詩篇就使得這種精神能夠穿越歷史的風云,不斷照耀著我們,引領著我們不斷支追尋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學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暫歷史而最終獲得了永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人們總喜歡把詩經(jīng)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xiàn)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他生前同意并公開發(fā)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為詞牌的長調(diào)只有兩首,一首是我們初中學習的《雪》,另一首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長沙》。長沙是毛澤東革命人生的起點,讓我們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的崇高心靈。
二、賞析課文
(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朗讀這首詞,找出顯示思路的關(guān)鍵詞。
(二)賞析上片
1、教師范讀前三句。
2、學生討論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這里交代的情況。
(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點撥到:詞的語句多倒裝)
3、用歷代詠秋的詩句來對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讓學生讀出“看”領屬的詩句。
(2)學生討論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為什么說這些詞語富有表現(xiàn)力?
(這里不擬定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3)進行想象力的訓練。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qū)⒃娙怂枥L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分為四步:
①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②染上顏色:把黑白屏變成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③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爭發(f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④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4)讓學生討論,通過想象,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詩人在對大自然萬物的激情關(guān)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國家命運的由衷關(guān)懷。
(學生的表達要求基本準確)
(4)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體會毛澤東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較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②比較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③與教師自己與毛澤東用同樣的景物寫的詠秋詩相比較
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到作品風格與人格的關(guān)系,由衷地贊嘆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再一次齊讀全詞。
(三)賞析下片
1、討論幾個重點詞的用法:
(1)“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guān)系親密團結(jié)。
(2)“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fā)有為。
(3)“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zhì)稟賦、精神狀態(tài)和戰(zhàn)斗行動。
(4)“糞土”形象不美,表現(xiàn)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5)“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lián)想到“中流砥柱”。
2、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lián)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
三、整合小結(jié)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依據(jù)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四、比較拓展:
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五、帶領學生學習《沁園春長沙》的吟唱
沁園沙長沙教學設計篇6
多媒體教學《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的博大氣魄,多媒體教學《沁園春·長沙》。
2.理解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
3.在理解的賞析后進行背誦。
二.教學手段
1.老師串講,師生賞析。
2.課堂朗讀。
3.幻燈顯示,電腦課件。
三.教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滿了蒼涼,充滿了感傷,而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在他年青的時候,卻曾為秋天唱過一曲昂揚的贊歌,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充滿動感,充滿力量,充滿濃烈色彩的《沁園春.長沙》。
(二).朗讀全首詞,在朗讀前,先打出幻燈片,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容易讀錯的字。
[沁qin.橘ju.遍pian.舸ge.寥liao.浮fu.遒piu.遏e.]
(二)分析上闕
1.第一層(第一句至第三句)
[老師串講]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1)提問“獨立”,“寒秋”,“橘子洲頭”,分別點明了什么
[同時,老師在電腦上打出這三句,并在旁標出學生回答的“處境”,“季節(jié)”,“地點”]
(2)這里的詞序本來應該是“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
提問:為什么作者卻寫成“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jié)出因為填詞的需要,并說明詞有一定的句數(shù),格律要求。
[賞析]
△“獨”
(1)提問:為什么作者要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而不是三五成群,要求學生結(jié)合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詞的背景談談。
(2)學生談完,老師總結(jié):明確作者為了逃避軍閥耳目,才獨自一個人登上橘子洲頭。
[同時,以幻燈片打出《沁園春.長沙》創(chuàng)作背景]
2.第二層(第四一第十句)
[老師串講]
深秋時節(jié),作者獨自一個人,站在橘子洲頭,看到湘江向北流去。
(1)提問:此時作者還看到了什么?
[同時,老師用電腦打出一幅湘江秋景畫]
(2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切換上述畫像,用電腦顯示“湘江秋景圖”一表,在“景物欄上打上景物名稱。
[賞析]
△“看”
(1)提問:作者以哪一個學將如此多的內(nèi)容統(tǒng)領在一起。
(2)引導學生回想,初中學過《沁園春.雪》也用了領字,并提出下闕,同樣用了領字。
[同時,以幻燈片打出《沁園春。雪》相關(guān)句子]
[老師串講]
作者從眼前的山、楓林、江水等個別之景而聯(lián)想到世上一切萬物。
提問:這種寫法稱
[在電腦打上從點到面,從實到虛]
[賞析]
提問:這幅湘江秋景圖具有怎樣的特征?
學生回答充滿生機。
△“爭”提出:船會不會自己爭著行駛?
引導學生得出“爭”既寫船,又寫人,寫出了人的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翔”提出:能看到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江水清澈,湘江江水水質(zhì)好。并問這句與上文哪一個相呼應?
(“漫江碧透”)說明作者在這里用“翔”既寫了“魚”又寫“水”。[同時,在“湘江秋景圖”中打出三個動詞]
△“競”以一個“競”字說明萬物為生存,為發(fā)展不停競爭,引導學生得出,“競”是對前面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提出作者不僅僅運用了動詞,還用了數(shù)量詞描繪這幅湘江秋景畫。引導學生裝找出“萬”、“層”、“百”,讓學生分析作者用這三個詞的妙處。
[在“湘江秋景畫”上打上三個詞]
提問:這幅畫除了充滿生機還具有怎樣特征?
引導學生回答“色彩鮮明”、“色彩繽紛”,讓學生找出這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