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認真將教學反思寫好,才能讓自己開展教學研究的時候更順利,寫教學反思時,老師都需要有著較為清晰的邏輯思維,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1
?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6個草莓每兩個一盤,7個草莓每兩個一盤,能分幾盤?理解什么是余數(shù)和有余數(shù)的的除法,再體會什么情況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解決;知道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實際操作感悟有余數(shù)的除法,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大小關系。
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操作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整節(jié)課多數(shù)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shù),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把草莓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草莓”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整節(jié)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shù)”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shù)”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沒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導致教學內容過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時間很短,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必須讓孩子們在課堂內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tài)度,塌實地搞好教學工作,從了解學生、研讀教材、教參、入手,多聽聽經(jīng)驗豐富老師的課,讓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2
?北大荒的秋天》是蘇教版三年級上第2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課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令人遐想。全文筆法細膩,色彩絢麗多
首先運用課件,展示北大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行的'契機。因此在我們級部共同討論這堂課時,上過這堂課的戴老師和丁老師都強調了北大荒圖片的重要。是呀說到北大荒,連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更不用提學生了,但是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么美麗富饒,和我想象得太不一樣了,那么如何讓把一個自己一直認為貧窮落后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確實讓學生親眼見一到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學生們在看到后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麗,喜歡上這美麗的北大荒,其實我已經(jīng)看過無數(shù)次這些圖片了,可是當在課上再次看到還是禁不住和學生們一樣為此驚嘆,豐富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進一步超越文本,發(fā)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其次,加強朗讀的在課堂上的時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展示了北大荒的勞動者辛勤耕耘的成果,勾勒了一幅獨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圖,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其實我自己非常想利用這篇文章讓學生練習朗讀,但是總是沒有能夠給學生留充分的朗讀時間,在備課中我也設計了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但連自己也覺得讀得太少,形式太單一。在級部教研中,大家不僅提出了這個問題,也幫我想出許多好辦法。可以自由讀、范讀、指名讀、配樂讀。比如在教學小河時,因此小河的凈靜兩個特點,采用讓學生先靜靜地讀。然后知名再讀,讓學生遭朗讀中進一步體會小河平靜的特點 。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問中所描繪的景色和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還有課文最后的拓展也是課文的一個高潮和主題的深化。我在課的最后,出示“現(xiàn)在的北大荒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可是你知道以前的北大荒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個問題,接著,我展示了幾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 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是學生更能產生對祖國的熱愛,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在這堂課中讓我覺得最受益匪淺的是和級部老師的備課的過程,在備課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丁老師、王老師這樣的老教師的豐厚教學經(jīng)驗。在備課開始時,我對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遙遠,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地方,課文中的北大荒描寫的卻是那么美麗富饒,和我想象得太不不一樣,怎樣把一個自己一直認為貧窮落后的地方,講得讓學生感到美麗富饒呢?在于丁老師的討論中,他向我提到了一點,就是如今的北大荒有一個新名字叫北大倉,倉庫的倉。使我對北大荒產生了不一樣的看法,也對講這節(jié)課有信心,通過回去大量的查閱資料和圖片是自己更加了解北大荒
當然也感受到像戴老師這樣教學骨干老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備課中戴老師提到北大荒生長什么農作物和植物,本以為自己對北大荒的資料已經(jīng)很了解了,可這樣一個小問題卻忽視了,也許在教課中這個小問題不會用,但是對教學的細心、深入研究值得我學習
在教研小河這一段時,不僅僅這是看出小河的清澈,也能從“靜靜”這樣詞語看出小河的平靜,因此在朗讀中避免齊讀,靜靜的朗讀,真的是從讀中悟,在悟中讀。在級部研中,我真正知道了,也看到了什么叫深入鉆研教材,吃透教材。
這節(jié)課我的問題有很多,但是能從中有所收獲也是值得的。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3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yōu)美散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艄公駕馭羊皮筏子上的沉著冷靜,贊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的黃河,被譽為“黃河的主人”。
課前我就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課堂上學生展示后我覺得學生對黃河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就播放了一段黃河波濤浪涌的視頻,學生觀看后,對黃河的洶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導入課文時,我通過質疑課題“誰是黃河的主人”直接切入,引導學生在文中最后一小節(jié)找出“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緊接著就是提問:為什么將艄公稱為“黃河的主人”?整篇課文的學習也就是圍繞這個大問題展開。我覺得這樣設計,有利于抓住文章的核心,學生也能有所得。
在教學艄公是“黃河的主人”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一步一步的教學,而是直接出示要求:從文中找出能證明艄公是黃河主人的句子并讀一讀,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章、做批注。后來在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講得非常好,找出了很多句子。還有些句子存在爭議,我就因勢利導帶著學生一塊兒討論,我欣喜的看到有些問題學生回答的比我設想的還要精彩,課堂上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整節(jié)課進行的非常流暢,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就說出了艄公的沉著冷靜、膽大心細和機智勇敢等品質,我只扮演了引導者和總結者的角色,班級很多學生都參與了進來,有的踴躍發(fā)言,有的出謀劃策,有的給伙伴加油鼓勁,整個課堂完全成為了學生的主場,以至于我不得不狠拍桌子才能終止他們激烈的爭論。下課鈴聲傳來,學生們都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這么快就下課啦。
其實課堂上還有一些知識點沒有時間講解,比如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比如羊皮筏子的`簡介,比如列舉中華民族其他和艄公一樣的名人,這些我都放在課外,讓他們回去搜集資料自主學習,學生們能自主歸納出艄公的品質,我覺得就是他們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4
蘇教版第二冊《識字6》是一篇以“詞串”形式識字的韻文。課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們領進了一個神奇的動物世界。文本將12種動物名稱排成4組,每一排都是押韻的詞串,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詩的韻味。并配以相應的圖畫,滲透了動物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今天上午我教學了第一課時,也收到聽課老師的好評。當然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告訴我們,他們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維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內在的學習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的肯定、課堂氣氛、情境創(chuàng)設等外在因素。因此,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他們覺得有趣,就學得積極、主動;反之,就學得消極,被動。為此,一上課,我就以談話導入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帶領孩子們去野生動物園看看。在此,我借助多媒體,疊加圖片、音頻和視頻的效果全面呈現(xiàn)12種動物的形象。觀看過程中,學生們的一聲聲驚嘆和富有變化的面部表情,讓我明白此時孩子們已經(jīng)入情入境。學生的身臨其境,真實的感受到了動物們的個性,為課文的學習埋下了良好的伏筆。這使我的課堂教學變得形象有趣。同時,在具體形象的感受中,孩子們的情感和認知也能協(xié)調地發(fā)展起來。
二、學生主體識字,感受漢字文化
識字、寫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努力提高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本環(huán)節(jié)設計堅持先自學而后教的原則,教學本課生字時,分為兩步:先讓孩子們自學,再人人爭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介紹給大家;對有一定難度的,就由老師帶著學。這樣扶放結合,既有利于學生扎實有效地掌握生字,又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生字的興趣。比如,我將“獅、猴、猩”三個漢字進行歸類識字。在孩子們已經(jīng)擁有形聲字知識的基礎上,我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偏旁(反犬旁,與動物有關,表形)、讀音(表聲)、結構等方面品析這三個漢字,感受中國漢字淵遠博大的文化精髓,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書空、描紅、仿寫、臨寫,扎實掌握生字的學習。
三、說話練習,思想教育
教學中,我安排了兩處說話練習,難度逐層提高,夯實語言文字學習。第一處是在第二行詞串中任選一詞說一句話;第二處是在全部學完韻文后,出示“森林里的動物真多啊!有威武的獅子,有( )的( ),有( )的( ),還有( )的( )”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這樣既能鞏固學生對動物特點的理解,又能強化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此基礎上,我將感情基調一轉,出示了三幅人類殺害動物的圖片,激發(fā)學生濃烈地保護野生動物的欲望和情感,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教育。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5
?青蛙看?!肥翘K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從指導預習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孩子們對故事已經(jīng)熟讀成誦了。第二課時讀完課題,一個孩子敘述了故事大意后,我問孩子們“青蛙看到大海難嗎?”“不難?!薄半y?!薄安浑y?!薄啊半y?!?有的孩子把目光聚焦到“這有什么難的?”這句話。拋出的問題太唐突了吧,讓我們來聽聽蒼鷹和青蛙的對話吧。一個說只要登上前面的那座山,就看到大海了。一個說山太高,沒有翅膀和長腿上不去。在這難與不難的.碰撞中,孩子的思維之花悄悄綻放了。一個認為不難,輕而易舉,充滿鼓惑,一個卻高山仰止,望塵莫及。加上圖畫和語言的渲染,分角色朗讀一下子入情入境了。就這樣讓夢想破滅了嗎?就這樣想見卻不得見嗎?就這樣陷入失望的境地,垂頭喪氣,無可奈何了嗎?
小松鼠來了,她的鼓勵成了一盞不滅的燈,照亮了青蛙被失望和無奈浸透的心靈。她的陪伴給了青蛙無窮的力量,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終于到達了山頂,看到了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大海?!拔医K于夢想成真了?!焙靡粋€夢想成真,這一切容易嗎?不容易?。》捶磸蛷偷刈x“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jīng)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看似艱難,筋疲力盡了,可一個“不知不覺”分明流淌著幸福和欣喜,融化了疲憊,只有大海,只有夢,只有那片蔚藍。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海,美麗而寬廣,神秘而充滿誘惑。怎樣才能看到她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那蒼鷹是誰呢?是老師和媽媽。小松鼠是誰呢?是朋友,是老師,是伙伴,是伴侶。是啊,有了指引,有了陪伴,有了鼓勵,我們就離那片還越來越近了。
美妙的課堂,幸福的享受,情感的洗禮,精神的共振,如此美麗,如此難忘。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6
本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圓的概念和探索了點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上繼續(xù)進行圓的有關概念的教學。而數(shù)學概念教學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憶概念,只有讓學生去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才能真正的理解概念。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將著眼點放在了讓學生借助圖形來直觀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每個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再在學生所發(fā)現(xiàn)和體會到的特征的基礎上歸納概念。
先來說說本節(jié)課中我認為較成功的地方:
1.出示平面上的點與圓,讓學生把平面上的點按點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分類,再隱藏圓外和圓內的點,保留圓上的點,連接圓上兩點引入弦的概念和直徑概念,使學生從上一節(jié)課的舊知中很自然的過渡到本節(jié)所要學的知識,不會覺得老師在強加概念給他,這是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成功之處。
2.在講同心圓與等圓的概念時,從樹葉落入湖面和奧運五環(huán)引入,把數(shù)學和生活實際銜接起來,創(chuàng)設了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情境,放飛了學生的想象的翅膀,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時更便于學生理解所學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成功之處。
3.每講完一個概念,設計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的概念加以辨析,對本節(jié)中的重要性質,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通過三個由淺入深的例題來加以鞏固,使學生能及時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既能掌握知識,又能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是本課的又一成功之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積極改正的:
1、教學組織形式改革。
教學過程中,由于概念較多怕完不成教學任務,雖然很多地方都由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概念的特征,但這種體會和發(fā)現(xiàn)僅讓學生從觀察中得到。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引導地過于細致,使得學生的思考、合作、交流其實都是隨著老師的思路在轉。我想如果能夠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去動手畫一畫,比較畫出的圖形之間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圓中的線段和弧,在全班交流的時候,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進行有意識地梳理和提升,從而讓學生能夠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可能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這樣的學習過程才是充分提升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
圓在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學生對圓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如果不上這堂課,多數(shù)學生也能知道圓中最長的弦是直徑,但是讓學生去證明這個結論就有一定的難度了,還涉及到分類討論的思想,因此在這議一議的環(huán)節(jié)中,一是給學生思考時間比較少,仍有不少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個證明的思路,二是這個結論在這里證明可能不如放在后面學圓周角時證明好,因為學生剛剛接觸圓,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3、在例題教學中,注意及時進行方法引導。
本節(jié)中的三個例題是對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這條性質的應用,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完成后面的幾個例題并不是困難的事,但教學并不是讓學生會做這些題,而是應讓學生體會這一類的問題,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在這里沒有及時進行方法的總結是本課的遺憾之處。
總之,我們認為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要充分提供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經(jīng)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已親身去感受數(shù)學,從而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將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蘇教版10的分與合教學反思篇7
本文描寫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的熱愛之情。文章共有六小節(jié)。先寫了秋天來了,再從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寫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麗,第五節(jié)寫了北大荒的物產豐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贊美了北大荒的秋天??偡纸Y構是本文構段的特點。第二課時教學,我安排了一下復習詞語、整體回顧、深入感悟、深化主題拓展思維幾個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北大荒的美麗風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較理想的感悟效果。
復習詞語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借助詞語,旨在讓他們從宏觀上把握課文,通過對詞語的重新建構,勾勒出他們腦海中的北大荒印象。在學生表達之后,再用“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這句作為主線,引導學生去回顧寫了哪些地方的美?。繉W生快速找到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云,清澈見底的小河,熱鬧非凡的原野。再引導學生通過圈畫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美麗景色。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相機出示課件,尤其是五彩斑斕的流云,學生們在看到后個個都張大了嘴巴,還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在具體可感的畫面面前,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美麗,喜歡上了這美麗的北大荒,豐富了學生對北大荒的感性認識,同時能幫助學生進一步超越文本,發(fā)揮想象,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感悟課文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品味幾個比喻句和擬人句,想讓他們知道,想把句子寫生動,打動人,要用一些方法,雖然現(xiàn)在他們一知半解的,但是我相信如此下去,他們會逐漸掌握的。
第四節(jié)教學,我就引導學生,看這一節(jié)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原野熱鬧非凡?寫了幾處景色?學生答出大豆、高粱、榛樹葉子之后,我讀總寫句子,讓三個孩子分別讀三種景色,滲透總分意識。利用板書提示,讓學生當堂背誦。學完課文之后,我總結全文: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天空——,流云——,小河——,原野——。再次總結,先總說,再分寫。最后,利用填空的形式來完成口頭作文聯(lián)系鞏固,“課間真熱鬧啊——”引導分寫可以從幾個方面寫啊?這樣,學生對總分寫法就有了感性的認識了。
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忽然來了一轉折,我問學生:既然北大荒景色優(yōu)美,物產豐富,為什么還要叫“北大荒”呢?接著,我展示了兩幅昔日北大荒的圖片,學生們大吃一驚。然后,告訴他們,當年有十萬大軍奔赴北大荒修水利,開荒地,艱苦奮斗,才有了如今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想通過北大荒今昔的對比反差,孩子們應該能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把握文章的內涵。
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許多不足:
1.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震懾力量,每說一句話都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的注意力。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要具有親和力。如:當一個學生正在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時,作為教師你不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這位學生身上,而忽略了班里其他的同學,這樣會導致這部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思維脫離了課堂(有的學生趴在桌上,有的學生東張西望,還有的學生無所事事的隨意的做著小動作……)當你想重新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時,就顯得微弱了許多,這樣就大大地減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更要虛心學習,不斷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把一個全新的我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