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寫的書面文體,教學反思是幫助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文件,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學棋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學棋教學反思篇1
?學棋》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課文,源于《孟子?告子(上)》。故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jié)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啟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了我極為深刻的印象。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這個道理,教學中,在學生研讀了第二段的基礎(chǔ)上,設計以下練習:你能分別說一說為什么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卻一直沒有長進呢?學生熱烈討論、踴躍發(fā)言,有的引用了課文中現(xiàn)成的語言,有的運用了自己平時積累的詞匯。隨著學生對成功者成功原因的描述,老師邊板書邊總結(jié):正是因為他耳朵認真聽(板書“耳”),兩眼認真看(板書“ソ”),用嘴問不明白的地方(板書“口”),那么的專心致志(板書“心”),所以能成為出色的棋手。當一個完整的“聰”字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就會明白,聰明需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隨著對平庸者失敗原因的描述,“耳、ソ、口、心”被逐一擦去。當“聰”字消失于黑板時,學生也就明白了專心致志的外在表現(xiàn)和內(nèi)在含義。
在教學中,要盡力去打破學生頭腦的“平靜”,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動“波瀾”。也就是激發(fā)學生的疑問,引發(fā)他們在生疑——置疑——釋疑的循環(huán)往復中探求新知,發(fā)展智能。設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一開始就請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兩個人同拜秋為師,卻有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學生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讀書時特別的投入。學生在尋疑中產(chǎn)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的動力,使學生學習具有自覺探索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解決之前的疑問后,用一個“聰”字將兩個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串聯(lián)起來,進行正反對比,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在比較對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礎(chǔ)上加深記憶。
同時“聰”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來越聰明。更深切地體會到良好學習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從而反思自己上課的現(xiàn)狀,不斷改進。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苯處熢诮虒W中時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興趣高漲,積極性大為提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率較高。這主要應該得益于新穎的教學手段及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理解所教的內(nèi)容需要一個過程,知識就像掛在樹上的蘋果,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學習鋪設臺階,使他們摘到蘋果,享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在處理時想的不夠周到。
作為課堂教學的結(jié)尾,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口頭填空的練習:“一個學生因為,所以后來成了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所以棋藝??磥?,學習、讀書時都要,不能。
安排該口頭練習的意圖是使學生在研讀課文、了解了故事的情節(jié)后,通過自己的表達,進步掌握課文字詞的使用,并能明白“專心致志”對于學習成敗的重要性,從而深化課文的教學和教育意義。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情緒、課堂的氣氛卻顯得有些沉悶,無論是知識的掌握還是課文哲理的洞悉似乎均沒有達到預期的深度,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課后反思,該環(huán)節(jié)表面上學生通過口頭填空而主動參與了課堂的教與學,但由于練習設計上廣度和深度的局限性,本質(zhì)上學生仍然是在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yè),是前面課堂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并沒有包含自己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沉悶和乏味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也就無法得到有效提高。《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币虝W生熟練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chǔ)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一個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是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怎樣去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
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上課時有的班級學生躍躍欲試、爭相發(fā)言,有的班級卻星星點點、“千呼萬喚難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們老師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機會,沒有給予適當?shù)囊龑?。作為教師要根?jù)低年級學生對圖片、故事、動物、游戲感興趣的特點,為學生運用課堂所學,提高表達和交流能力搭建寬廣的舞臺,從而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
就比如上面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詞匯,也具備了初步的表達能力,我完全可以利用教材的特點,在教完課文后,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介紹一下文中的三個人物,甚至還可以加入自己對他的評價。
這種具有一定深度的人物介紹、故事復述、事物描述,往往帶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這就需要他們不僅了解課文的表面敘述,還要了解課文所蘊涵的更深層的哲理或教育意義。通過這種表達和交流,學生也將其中的道理吸收和內(nèi)化,使得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
學棋教學反思篇2
師:板書:“棋”字,說說怎樣識記這個生字?
生:可以用加一加的辦法記住這個“棋”字,木字旁加上其它的“其”字,就是這個下棋的“棋”字。
生:棋是形聲字,棋子是木頭做的,所以用木字旁。
師:(在“棋”字的前面加上“學”字)這是完整的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誰跟誰學棋?學的是什么棋?
生:怎樣學棋的?
生:學棋的結(jié)果怎樣?
師:現(xiàn)在請同學聽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到的問題。
師:范讀課文。
生:聽了老師的朗讀,我知道了自己的提出的問題,那就是兩個同學跟一個叫秋的`老師學下圍棋。
生:我也知道了他們學的是圍棋。
師:你如果自己讀了課文,可能會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了解的更清楚,甚至能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或者句子來概括呢?我們讀一讀,試試看。
生:自讀課文。
師:再來讀一遍,把不認識的字在課文中圈畫出來,這時你對課文的理解可能會更深。
生:繼續(xù)讀課文,圈畫生字。
師:讀了兩遍課文,你可能有話要說,如果再讀一遍,你可能說的會更完整,更具體。你可以站起來,大聲的朗讀課文,把你剛才的體會讀進去。
生:起立朗讀課文。
師:讀了三遍課文,我們對課文的理解就更深了,能不能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一下秋和他的兩個學生。
生:課文里寫秋的詞語有“能手”“遠近聞名”。
生:課文里寫其中的一個學生的詞語是“專心致志”。
生:寫另一個學生的詞語是“不由得、走了神兒”
師:能不能用上兩個成語概括一下這個學生的表現(xiàn)。
生:還可以用上“三心二意”這個成語來概括。
生:“漫不經(jīng)心”
生:“東張西望”
生:……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整理板書)
學棋
秋——下棋能手(遠近聞名)
學生甲:專心致志
學生乙:三心二意、漫不經(jīng)心、東張西望
師:你能根據(jù)同學們的回答,結(jié)合老師的板書,再來概括一下課文內(nèi)容嗎?
生:……
思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要達到“感”并且“”悟“的境界,必須通過整體的感知、感受、把握、體會,進而“感”并且“悟”。要真正的達到感和悟的程度,必須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以便于他們從文本中獲取和整理信息,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準確概括,為進一步的閱讀品味奠定基礎(chǔ)。
學棋教學反思篇3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jié)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啟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關(guān)鍵詞的方法來教學,清晰地展現(xiàn)了文章的主旨,讓學生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圖導入新授內(nèi)容。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圖,先讓學生給圖中人物命名,然后問為什么他們要跟秋學棋,這樣很自然的導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抓住了“遠近聞名”和“能手”兩個詞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贊嘆,有感情朗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由果找因。
教學中我打破了常規(guī)的順序教學,將課文第三自然段提放到第二自然段前學習。這樣將結(jié)果擺在前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為什么兩個學生同時向秋學習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呢?在得知結(jié)果后,探求原因是這一課的重難點。課文中的插圖和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xiàn),對比鮮明。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示文中的句子,再采用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自己去總結(jié)。
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由此學生們自悟出了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將來受益無窮。
3、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去。
例如:通過理解“能手”、“遠近聞名”,然后提問“秋的棋藝這么高超,你能讀出他的名氣嗎?”又如:理解“專心致志”一詞時,沒有單獨解釋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而是聯(lián)系課文,讓學生先通過朗讀感悟,再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專心致志”的三個動詞 “聽”、“看”、“問”,進而拓展“他上課還會做些什么呢?”學生由此想到了“記”、“練”、“說”、“想”這些詞,最后點撥:像這樣邊學邊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專心致志。學生不僅掌握了“專心致志”的意思,更了解了如何才能專心致志。這樣的朗讀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學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讀出來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自己首先做回學生,做文章的第一讀者,用心研讀,吃透教材,與文本對話,體會作者的本意,然后細心地設想學生在各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閱教參、花心思設計縝密的教學過程、尋找豐富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語文課上出特色來,激發(fā)起孩子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學棋教學反思篇4
前幾天,我在年級組里上了一節(jié)研究課——《學棋》。《學棋》是個淺顯易懂的故事,課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導致所學結(jié)果截然不同,一個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卻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從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課文極其簡單,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何運用語文的方式將這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鐫刻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學有所得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然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抓住“能手”“遠近聞名”等詞語來理解,從而感受到秋棋藝的高超,明白這兩個學生都是向這樣一個高手學習的。再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則抓住“出色的棋手”和“沒有多大長進”,從而知道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結(jié)果。在探究為什么會有這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時,則抓住“專心致志”和“走神兒”,了解兩個學生學習時態(tài)度的不同。
為什么兩個學生向同一位高手學習,而學的結(jié)果卻截然不同呢?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兩位學生學棋時的不同表現(xiàn),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明理的關(guān)鍵。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看圖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默讀課文,分別用直線和曲線劃出描寫兩個學生學棋的句子,再讓他們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第一個學生時,讓學生找找表示動作的三個詞,從而認識到聽、看、問的重要性,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專心致志”。在交流另一個學生時,則抓住“走了神兒”和“不由得”,感受他學習時的心不在焉。再讓學生對比朗讀兩段話,進一步知道兩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從而以讀帶講,以讀促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正是因為兩人的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才導致了這樣不同的學習結(jié)果。
最后是訓練孩子們的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在介紹完兩個學生是怎么學棋的以后,我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在研讀課文、了解了故事的情節(jié)后,通過自己的表達,進一步掌握課文字詞的使用,理解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結(jié)果之間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并能明白“專心致志”對于學習成敗的重要性,從而深化課文的教學和教育意義,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文中蘊含的道理淺顯易懂,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接受了教育并把專心致志的學習態(tài)度落實到實踐中去。因此在學完整篇課文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對話表演,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暢談感想,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理,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實踐。
學棋教學反思篇5
在這次王老師的輔導活動中,我選擇了《學棋》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一年來,王老師對我們青年老師進行了細致的輔導,我根據(jù)王老師對第一課時提出的要點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備好了課。
第一次上課后,學生總體反映不錯,自我感覺在課的整體把握上比較流暢,但同時也感受到自己對細節(jié)方面的處理不夠精巧以及在“鞏固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的欠缺。課后,王老師給我提出了許多建議,幫助我備好了第二次課:
1、揭題環(huán)節(jié)的改動:
原版本:圍棋是我國的傳統(tǒng)棋種,誰來讀讀它的名字。圍棋的圍,什么旁?棋,怎么記?修改后:圍棋是我國的傳統(tǒng)棋種,現(xiàn)在已被列為競賽項目,想要獲得競賽冠軍,那可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得下苦功學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怎樣學會并掌握圍棋的課文。
通過這樣的改動,更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即“學習怎樣學會并掌握圍棋的課文”,在課前就和學生說清楚本課要學的內(nèi)容。
在出示課題環(huán)節(jié),原來的設計是在三部曲后,采用老辦法,讓學生用兩個字概括課文講了什么事?修改后的設計打破了傳統(tǒng),比較巧妙,通過看圖交流,引出第二小節(jié)第一句話,著重“拜秋為師”這個詞,再問“兩個學生拜秋為師學什么?”自然而然引出了課題。
2、教學中的失誤:
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在學生初讀后就請他們找一找總領(lǐng)這一小節(jié)的句子,雖然學生找出來了。但當時學生的反應也讓我感覺這個問題似乎不大符合學生實際,大部分人顯出了很茫然的樣子。王老師告訴我這是要到三年級才教學的內(nèi)容,我這是在搞“大躍進”,如果真要教,可以等到第二課時時再講。這件事讓我知道備課不能光備本年級的課,要也備高年級的課,這樣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3、結(jié)尾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原版本我只是簡單地講了講“另一位學生怎么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當時的感覺有點像一刀切,一下結(jié)束,讓人明白不過來。王老師建議我可以引入第三小節(jié),看一看這兩個學生的表現(xiàn),知道另一個學生沒多大長進,請他們回家后讀課文找原因。這樣一來,整堂課就連貫起來,既有局部,又有整體,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于是我做了如下處理:用一個“聰”字回顧了全文,讓小朋友明白了想要成為聰明的人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再問另一位學生的情況,就比較自然了。
4、鞏固復習階段:
原版本只是設計了一些字謎,比較牽強,有的謎語都是自己編出來的,缺少科學性,游戲也做得比較死。王老師提出對于游戲鞏固的形式可以靈活應用,還可以采用直接對話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生字的音形問題,為識字寫字服務。于是就有了現(xiàn)在的版本:給字找詞、對號入座、直接對話、小靈通有獎競猜等游戲,更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王老師常問我們?yōu)槭裁垂_課總上第二課時,不上第一課時?為什么我們的第一課時總是那樣千篇一律,不能突破傳統(tǒng),還學生一個靈動的課堂。通過這次活動,更加深了我對第一課時的理解。結(jié)合一年來王老師給予我們的幫助,課后,我寫下了自己對第一課時的一些淺薄的想法。
一、目標定位理性化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保障。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課時應達到不同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這些因素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不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而要做到因文而異。如教學《學棋》一課時,我根據(jù)課后習題“說說兩個學生跟同一個老師學下圍棋,為什么學的結(jié)果不一樣?”,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重點學習課文前半部分,理解一個學生下圍棋獲取成功的原因與結(jié)果,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而另一個學生的表現(xiàn)我則留在了第二課時,結(jié)合隨文識字,我還完成了文中五個生字的教學。在教學《水鄉(xiāng)歌》一課時,我大膽舍去第三小節(jié),將“學習詩歌的一、二小節(jié),感受水鄉(xiāng)‘水多’、‘船多’的特點”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第二課時學習“歌多”打下基礎(ch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化
上學期,王老師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上課伊始,就先給學生做了水的浮力這個實驗,一下把學生的興趣提了上來。同時這個實驗也突破了課文的難點——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王老師又讓學生用四個字來說說課文講了誰,什么事,學生自然地把課題講了出來,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我先不揭題,直到課文講完,再要求學生用個成語來概括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原來,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學生一下就說出來了,還明白了成語的意思,這比在課前揭題,學生不明含義地情況下學習,效果好得了!
鞏固復習。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你記住了哪個字?”“誰來做小老師提醒大家?”這樣的老辦法顯然已經(jīng)不夠用了?!缎抡n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以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設計鞏固復習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要尋求突破,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如教學《學棋》一課前5個生字“能、圍、專、致、棋”,我先出示熟字“手”,請學生給“手”找朋友,學生馬上能找出“能手”“棋手”,板書教學“能”“棋”。接著提問:課文中誰是能手?是什么樣的能手?用“能手”簡單介紹課文中的一個人物。板書教學“圍”。看似不經(jīng)意的提問,內(nèi)涵卻非常豐富,第一個練習不僅認字還組了詞,第二個練習涉及到學生對前文的鞏固以及口語表達的練習。剩下兩個字我采用歌訣法及猜謎法,幫助學生識記。在古詩教學中,還可以采用顛倒順序、故意寫錯等方法考驗學生,幫助學生識記生字,識記句子。還可以借助當今媒體,設計出如:“小靈通有獎競猜”、“今天誰會贏”、“智力大沖浪”等新游戲,其實游戲的內(nèi)容大致都是相似的,但這樣的名字就足夠吊起學生的胃口,還怕他們不跟著老師走嗎?
三、教學內(nèi)容多元化
在實踐過程中,我也曾為第一課時上到一半嘎然而止,這樣的做法是否割裂了文章的整體性這樣的問題矛盾過,在多次反復比較后,我發(fā)現(xiàn)在第一課時結(jié)尾時,簡要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然后設置疑問,拋出話題,留下懸念,似乎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我上到狐貍兩次說好話討好烏鴉,都沒有騙到肉之后,拋出了這兩個問題:那第三次它又會說些什么呢?最終狐貍有沒有吃到烏鴉嘴里的肉呢?請學生課后在書本中找答案。這時學生都發(fā)出“唉”的嘆氣聲,而這一聲“唉”正是我所要追求的效果。就好像評書聽到最高潮處,突然驚堂木一拍,請聽下回分解,是同樣的道理。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起學生細讀的欲望,達到課雖下,味還在的效果。
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的關(guān)鍵點,是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起始點。正確處理好第一課時能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能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打下語文知識的堅實基礎(chǔ),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所以我想,年輕的我們,更應轉(zhuǎn)變觀念,努力學習新理念,積極實踐,讓第一課時也煥以出不一樣的光彩!
同時我也要深深的感謝王老師,這一年來,不僅在教學上,更是在生活上、為人上,對我言傳身教,讓我在收獲教學方法的同時,更收獲了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職業(yè)態(tài)度。課上過了,不等于一切事情都結(jié)束了,王老師所教給我們的許多東西都還值得我去細細體味,并運用于將來的教育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