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是社會上的良好現(xiàn)象,很多人都會反復斟酌書籍中的內(nèi)容,用讀后感記錄下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你還在惆悵相關(guān)的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相關(guān)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1
文學做了上百上千年,做的不過一件事,愛恨別離。錢鐘書一家人在古棧道上相遇,也在古棧道上相失。三個人或緊緊蜷在船上,或孱弱躺在病床,或蹣跚走在路上,靈魂卻倚靠在一起。南柯一夢,如同星河般縹緲,但也似山峰般堅定。詩書,庖廚,分離,相聚...生活是這個家庭做了一生的夢,落在層巒聳翠中。一種堅韌把他們纏繞在一起,所以即使面對時光的流逝,疾病的侵擾,仍然“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這堅韌似金絲銀縷,把他們郁郁青青的歲月編成了一場盛世。
錢鐘書和楊絳可謂是偉人了,他們的一生稱之為盛世,原因卻并不在于此。因為縱然聲名遠揚,但面對生死,人還是人,還是滄海一粟。漫說人生一百年,生命有限,而愛不朽。楊絳先生曾說“因有兩人陪伴,可相依為命”,他們進入彼此的生命,相互依靠,奮力前行。愛情的熱烈與沖動,已經(jīng)交織成溫柔綿長的親情。錢鐘書在前面慢慢地走,楊絳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這樣的小夢被拉成萬里長夢,才是他們的盛世。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們煢煢孑立,一邊看著這樣那樣的夢,一邊不自知地墜入自己的夢中。我們贊頌他人的盛世,殊不知自己也早已踏上了征程。
年少春衫薄,青云之志不墜,不是我們的堅韌嗎?風雪滿道,盼故人早晚上高臺,是我們相互的扶持啊。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感情卻是可以延續(xù)的。其實我們和身邊的人早已被那樣堅韌的絲線纏繞在一起了,所以才敢有移山填海,志氣如斯的堅定,而且也會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私情,還有所恃知己,肝膽相照的友誼。一步步探索而來的,這些是我們自己的盛世啊。
“縱使文章驚海內(nèi),紙上蒼生而已”,《我們仨》是楊絳晚年的一個盛世回首,而腳下的路才是我們現(xiàn)在要去奔赴的。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2
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永恒的擁有就是珍惜。——題記
花園里有三朵花,最可愛的先謝了,后來是高大的,最后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朵,花開尋香,為我們譜下了人世間最美的愛——《我們仨》。
初識“我們仨”
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我們仨》。
這是一本小小的書,簡單的色調(diào),讓人覺得這本書好像已經(jīng)放置多年了,有種懷舊的感覺。書的正面只有簡簡單單的書名和若隱若現(xiàn)的“Mom Pop 圓O”的字樣,背面是四行小字,其中,“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最為醒目。
“我們仨”是三個人的故事,但在楊絳筆下,卻不止三個人。因為每個人搖身一變,就可以變成好幾個人……
我們仨中的爸爸——鐘書,是女兒的“哥們”,還是媽媽和女兒的老師,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飯,都需要他們母女把他當孩子般照顧,他又很弱小。
我們仨中的媽媽——楊絳,是兩個頑童的媽媽,還是爸爸的好學生。她照顧爸爸和阿媛很是辛苦,但閑暇時也不忘讀書學習,寫了部四幕劇《稱心如意》,不料一鳴驚人,她所署的筆名“楊絳”也就此叫開。此后,又創(chuàng)作了喜劇《弄真成假》《游戲人間》和悲劇《風絮》,后來完成了譯著巔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訶德》。
我們仨中的女兒——阿媛,是爸爸媽媽幸福的結(jié)晶,她會照顧媽媽,像姐姐;會陪媽媽,像妹妹;會管媽媽,像媽媽,她是全家的開心果!
亂了,全亂了,到底這是怎樣的一家人呢?讓我們走近一些去看清他們……
走進“我們仨”
走進我們仨,沒有了開始的疑惑,有的只是感動。
楊絳注重細節(jié),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段:媽媽早晨一遍又一遍的叫我起床,早上出門前一遍又一遍的囑咐,吃飯時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夾菜……一家人的相視而笑……正是這些平凡小事,她卻可以把他們串在一起,似一串珍珠項鏈。
她的文字輕聲細語,似泉水叮咚?!拔覀冐怼保m似蜻蜓點水般淡淡的一筆,卻又力有千鈞……
家是什么?她告訴我:三個人在一起就是家。一家人只要在一起,不管在哪兒都是家,都幸福。隨著鐘書和阿媛的離去,他們仨失散了,只留下了她一個人思念他們仨?!巴虏豢闪?,逝者不可追”,她只能用夢境再把他們在一起的歲月重溫一遍,再和他們聚聚。
是的,他們仨沒有分開,他們仨中的每個人都還生長在每個人的心里。
合上書本,他們生活中的小故事仍舊讓人回味:牛津探險、飯館聽人吵架,動物園研究動物……朵朵美麗之花就在不經(jīng)意間綻放……
真的,現(xiàn)在我覺得每天能徜徉在媽媽溫柔的目光中,爸爸溫暖的懷抱里是多么多么幸福的事情。要知道,“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永恒的擁有就是珍惜。
《我們仨》,在這個炎炎夏日,你似一抹清風,多么的清新,吹散燥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個暑假……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3
初識楊xx先生,是那段時間微信圈頻頻轉(zhuǎn)發(fā)的百歲感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焙脼⒚?,好驕傲,好自信!怎樣的女子一直被世人尊稱為先生?怎樣的女子經(jīng)歷百年,與世無爭,平靜如水?我很好奇。
再次結(jié)緣,是侄女書桌上的《我們仨》。靜靜地躺在那,一襲淺咖色外裝,上方隱隱透出一家三口的名稱,沒有其他任何裝飾,簡單素雅,正如先生其人——樸素親切。我很喜歡。
翻開目錄,“我們倆老了”“我們仨走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將此書分為三個部分,一種淡淡的憂傷從字間緩緩流出。一個不平凡的學者家庭平凡的生活記錄,從兩個人的相守相助,到三個人的相聚相失,再到一個人的孤獨回憶。也許在楊先生看來,并不孤獨,而是充實和溫馨的回憶,那般從容,娓娓道來,平靜訴說。然而,平淡樸實的文字卻讓我?guī)锥染拘模眍^酸澀,怎么也壓不住眼淚的涌出。在連續(xù)三個深夜的捧書間,我更多的是以一個母親、一個女人的身份來感受楊先生內(nèi)心的情感。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從錢鐘書先生生病住進醫(yī)院開始,夢便開始了,并且怎么也夢不完。囫圇初讀時,我還疑惑:古驛道是哪?怎么反反復復出現(xiàn)客棧、船?地點的變換讓我摸不著頭腦。直至老人小孩安睡,整個房子里清靜得只有自由的我時,才嚼出這夢幻與現(xiàn)實的代名詞。船,錢鐘書躺在船中,311號,種種信息表明船就是醫(yī)院的病床。船緩緩而下,正寓意著錢先生的病每況愈下;而“我”在女兒和丈夫先后生病住院至去世的四年半里不停奔走,家只是偶爾停留且缺乏溫度的客棧;古驛道便是來往于家和兩所醫(yī)院之間的路,是送走至愛的女兒和先生的過程吧?柳樹的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花開又花落,不正像丈夫和女兒的生命在數(shù)年間慢慢枯萎,不正像楊絳的心情,低落又抱有希望,那份依戀難舍嗎?我想象不出對于近九旬的老者來說,這樣的境遇是何等的無奈無助無力和殘忍凄愴。多難哪!所以,在楊先生的筆下,在“我們仨走散了”中,多次出現(xiàn)勞累的夢、沉重的夢、疲勞的夢、哀痛的夢、精疲力竭的夢……看似虛幻,實則真實得可怕。這虛實之間,亦幻亦真,是否是她不愿接受現(xiàn)實,期待只是一場夢的心里渴求呢?文字沒有刻意的遣詞鑿句,但字字能鉆入你的心底,滲透到骨髓,讓你體會到無法言喻的切膚之痛。
好在,第三部分能讓你逐漸溫暖起來?!啊矣X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蔽矣终业搅税贇q感言里的感覺:好滿足,好驕傲,好自信!如果說第一部分是一個真實的夢,第二部分是虛實結(jié)合,那么第三部分便是真實的再現(xiàn)了。生活中的悲歡離合,點點滴滴:或奇趣,或溫馨,或逗樂 ,或平淡,或起伏……如涓涓細流匯成長長的回憶和思念,感受得到楊先生對家的珍視,對家人的深愛。在我看來,最后的幸福回憶只是悲慟后的堅強,孤獨的濃縮。然而,楊絳終歸是楊絳,那份豁達和寧靜,那份用百年經(jīng)歷參透世事萬物的境界無人能讀懂。
夢里,他們仨,不因散了而散了,三片瓣的花永遠盛開在楊先生的心里……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4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中,以樸實含蓄的文字,記述了一個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感人至深。我利用幾個晚上的時間,半斷半續(xù)地讀完了它,爾后又禁不住多次回頭重溫了某些細節(jié)。掩卷思之,感動之余,略有所悟。
感悟之一:生活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shù)。楊絳說,她與先生鐘書、女兒圓圓,“是不尋常的遇合”。“我們仨”相守在一起,各自做著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一起承擔,“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贰?。楊絳從與錢鐘書結(jié)婚同去牛津求學寫起,以平靜的語調(diào)、諧趣的筆法和脈脈溫情,寫了她和夫女相處的許多細節(jié)。我們不難領(lǐng)會到他們是怎樣相濡以沫,相互支持、鼓勵、包容與諒解,同時我們也領(lǐng)悟到,一個和諧融洽的美好家庭,是需要彼此用心去共同創(chuàng)造的。
感悟之二:讀書和工作,其樂也融融。在牛津,他們把假期的全部時間都投入了讀書。除了大學圖書館,還經(jīng)常到市圖書館去借閱,一回到寓所,就“拉上窗簾,相對讀書”。回國后雖然歷經(jīng)戰(zhàn)火、失業(yè)、疾病和政治運動的煎熬,但“不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圓圓受到家庭熏陶,自小就喜歡讀書,“院子里一群孩子都在吵吵鬧鬧地玩,這女孩子卻在靜靜地看書”,到11歲時已讀過《西游記》、《水滸》等小說了,而且還練就了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讀書工作可以使人變得坦然,還能以此自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并不惶惶然”。
感悟之三:不向困難低頭,是應(yīng)取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他們經(jīng)過了一輩子的風風雨雨,走過了人生坎坷的艱難歷程,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真可謂不少:兩人到牛津求學,只一人是公費;回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事干,蟄居上海,但是他們都能挺得過來。在國外沒有投靠“外國富翁”,在國內(nèi)沒有被政治運動壓倒。記得我以前讀過一句名言:態(tài)度決定一切。在讀《我們仨》中,我找到了對這句名言的最好解釋。
感悟之四:只有淡泊守志,才能心定神清,寵辱不驚。鐘書、楊絳他們一貫保持低調(diào)、調(diào)侃作風,“與世無爭,與人無爭”,生活簡單,抱樸守拙,用他們的話說是“不諳世故”。對于誤解、誣告、人面高低、世態(tài)炎涼以及榮譽利祿等等,一概看得很開很淡,這對比起現(xiàn)今一些人,在利益上斤斤計較和明爭暗斗,在生活上窮奢極欲和紙醉金迷來,不知要高了多少徹悟、深了多少涵養(yǎng)!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5
《我們仨》是楊絳在晚年寫成的一篇記敘性散文,樸實無華,讀起來沒有隔閡,沒有距離,而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
文章用簡短的篇幅敘述了作者六十多年的漫漫人生。書中字句平淡,細細品味,卻是滿滿的美好。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于這本書的附言了。家的意義在楊絳先生的徐徐傾訴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看附言,其后的文字有如一盤散沙。
附言只是講了楊絳和女兒之間對錢鍾書出行的種種看法,為什么如此簡單的語言有如此大的力量呢?我想,這也許就是親情的力量?!斑@個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這句話不錯,我們身邊有許多愛去等著去發(fā)現(xiàn),考試時失利,父母的一句鼓勵的話語,大雨中,堅守在校門口的身影,哪怕只是一頓早餐,這何嘗不是親情的體現(xiàn)呢?不要說我站在制高點評論,我承認我也有所偏頗,因為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最深最濃的親情,不需要任何驚天動地的舉動,只需要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我們最缺少的,正是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沒有一個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那跟俏眉做給瞎子看有什么區(qū)別?
“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做各自力所能及的事情?!蹦阋瞾碜x一讀吧,讓人世間多一雙發(fā)現(xiàn)愛的眼睛。無論你是什么人,誰都需要這樣的一雙眼睛,因為只有你發(fā)現(xiàn)了愛,你才能感受到愛,才能為這個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的`愛,無論什么形式。
親情,一個簡單的詞,卻有著治愈一切傷痛的力量,沒人知道它為什么有如此力量,但它確實有。所以,去感受親情吧。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6
這是一個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聚相失的經(jīng)歷。在我重新觀看《我們仨》后,你初一的感覺全然不同,一不明白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清晰,從初一的看不懂到初三看到楊絳所表現(xiàn)的對家的眷顧。
這本書介紹了楊絳,錢鐘書,錢媛三個人的故事。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講述了楊絳與錢鐘書在夢境中的談話。第二部分則寫了楊絳他們一家人在人生最后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丈夫。女兒先后去世的過程。第三部分寫的則是楊絳與錢鐘書在牛津大學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
這本書以虛實相生的手法所寫,以實筆寫生,虛筆寫死在內(nèi)容上,夢境與現(xiàn)實交錯,看起來讓人難以了解,需要讀者區(qū)別夢與現(xiàn)實。在文中也有許多象征手法,這些事物往往都象征的每一樣東西或精神,如楊絳在文中所寫的寒流和禿柳,他們在文中象征的是死別與永別,還有文中出現(xiàn)多次古驛道,他所象征的是人生旅途的終結(jié),也代表著黃泉路。要讀懂這本書,需要讀者用心去看在文中古驛道中所提到的規(guī)則,不能說,這代表了楊絳想告訴人們,給家人一點私人空間,他們也有自己的隱私,不要追根求源,家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理解。
這本書原來也并不是這樣,我們仨原來計劃是丈夫錢鐘書寫一部分,楊絳寫一部分,他們的女兒錢瑗寫一部分,可這一家人前后,化為一堆塵土,只留下了楊絳一人,最后他懷著對家人的思念寫下了如今的《我們仨》,這本書也從原來的開心變成了如今孕育無限思念,讀完這本書,楊絳奶奶所想體現(xiàn)的是我們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家,好好愛護自己的父母。
我也明白了,無論發(fā)生什么,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家總是你人生記憶中最美好的。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熱門7
倒一杯清茶,開始讀這本書。楊絳先生從在英國和錢先生開始回憶起,一個家兩個人,慢慢磨合著生活,好在兩個人合得來,有著相同的愛好,后來有了女兒錢媛,三個人互相在塵世里攙扶著過活。
生活不易,那些濃墨重彩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筆下也能晃晃悠悠地過去了,沒有細致入微的寫實,也沒有刻意夸大的艱苦歲月,寥寥幾筆,勾勒事情的大致面貌,少了許多驚心動魄,多了些質(zhì)樸平淡,我沒有那個年代,也沒辦法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從細枝末節(jié)也能體會到當時的生活,只是覺得他們在一起就是件頂幸福的事情。
音樂,書籍,天真總是我們渴求的東西。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動亂,他們?nèi)齻€人總在學習,在讀書,像毛姆說的那樣,把書籍當做避難所,在兵荒馬亂的日子也能讓心守一處安寧。在看到最后附錄錢媛寫給父母親的信時我看到她畫的大頭像,在我看來幼稚的筆跡,像小孩子一樣,在信里和媽媽講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我覺得很是觸動,六十幾歲一如孩童,難能可貴。
物質(zhì)生活發(fā)展的速度早已超過我們的精神財富的積累速度,難免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就像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經(jīng)歷幾件不好的事情就開始懷疑人生,由于幾個評論開始拒絕相信人心,這是我自己的寫照。現(xiàn)在想來,著實可笑,就像我沒有到過遠方,就不相信會有天堂。
這本書文筆說不上多好,更像是偶然碰到的老婦人給你在一個悠閑的午后和你一起飲茶時絮絮叨叨地給你講的家事,里面關(guān)于家的記憶里總是讓人溫情四溢,明明質(zhì)樸平淡,但讀到最后一句“世間好物不堅勞,彩云易逝琉璃脆”就濕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