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文學(xué)風(fēng)格和語言特點,分析它們對故事的影響, ,寫讀后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1
整篇文章讀完后,好像幸福地自我釋放了一次。簡單的布景,簡單的情節(jié),簡單的心境——人性就是很簡單的,順其自然,從心所欲,可是比較我們不簡單的現(xiàn)實生活,這份溫暖顯得有些無力。
小說的主人公小明子,從小就注定要出家,出家成為他們故鄉(xiāng)人謀生的手段,而并不是出于對人生的感悟等等?!案锟膫€頭,就跟舅舅走了”;學(xué)名直接變成法名,一切看起來都很隨性。出家受戒,忽然有了種簡便自然的感覺,之后便開始了在“荸薺庵”的生活??雌饋碇饕枋隽藘牲c——小明子和英子的交往與寺廟中的生活。作者筆下的和尚令人瞠目結(jié)舌——每一天只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師父根本沒有吃齋的規(guī)矩,甚至帶著家眷一齊管理荸薺庵,打牌、抽煙、唱酸溜溜的歌,無所謂什么清規(guī),他們只是在做自我愿意做的事,悠閑自在,更談何壓力、郁悶?這些和尚的生活看似會不恥于人世,可是他們活著只是為了那種寧靜,又管世人怎樣想呢?異常值得一提的是,三師父殺豬的場景,眼前出現(xiàn)猩紅的血濺在和尚袍袖上的場景,好是詭異,卻也隱約有一種快意。念著“往生咒”殺豬,帶著家眷出家,這些可愛的和尚讓人眼前一亮。
嘴角不自覺地泛起笑意,我的心境在慢慢沉淀著。小英子聰明靈巧,活潑善良,似乎她的世界永遠不會有悲傷。當(dāng)她為小明子參謀畫什么花,當(dāng)她好奇受戒是什么樣貌,當(dāng)她留下那一串美麗的小腳印,我看到了人性的純潔——哦,是圣潔。那一串腳印,既描繪出小女孩的純潔爛漫,又預(yù)示著小明子和小英子感情的發(fā)展。當(dāng)他們兩人在一齊時,鏡頭總是如此唯美,他們簡單得有些幼稚。小英子看流星雨時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她會許什么愿呢?作者又用省略號引出無盡的遐想。有了他們兩個,布景都活了起來,就像是兩個天使,我不禁莞爾。
其實初讀這篇文章,很難體會到最深層的東西。參閱一些資料,才對主旨有了大概的把握,有兩個字不斷的出現(xiàn)——人性。我不禁思考,什么是人性。如果說是和尚們對自我的心靈、欲望的坦誠,恐怕我還不敢茍同。這當(dāng)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用真善美來形容人性(當(dāng)然這很俗),那么還缺少最重要的美。于是來到文章的高潮部分,兩個人都直面自我的內(nèi)心,把握住最單純的幸福,這才是人性最巔峰的部分,它是這樣的幸福和惟美,一瞬間我像是變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這自然成了作者的升華。小明子英俊多才,小英子溫柔可愛,他們互相傾慕,也明白對方的心思。人性指引著他們勇敢地說出來,勇敢地尋求愛。于是他們便這樣做了,于是他們得到了人性中最美的東西。
離開這篇文章,我還是想問,什么是人性?荸薺庵當(dāng)然不可能存在,那種生活也只是個夢想。而我們的生活呢?是在疲勞時看一看窗外的風(fēng)景,還是在壓力下釋放呢?我們有天性,可這種現(xiàn)實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它。無奈的、遺憾的,我不想呼吁誰重拾天性,因為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只是期望我記住我自我還有天性,有對它的向往。所以,能像明海等人一樣干著自我享受的事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多謝這篇文章,讓我在這段時間內(nèi)找到天性。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2
找來《受戒》這本小說集,挑戰(zhàn)心無旁騖3小時讀完。
汪老散文很出名,第一次系統(tǒng)讀他的小說集。我讀的過程中順著感覺不時寫下一些詞語,它們包括樸實、真誠、沖淡、聲音感(生活)、親近感、風(fēng)俗、地方話(語境),此外還順手寫下“紀錄片旁白”,意思是讀來有種紀錄片旁白的感覺。
這本小說集幾乎都是取材于生活,或者說幾乎是在記錄生活。有些看似客觀陳述,無甚評價,但也會有一些一筆帶過的隱形評價。如《大淖記事》中簡單一句“街里的人說這里“風(fēng)氣不好”。到底是哪里的風(fēng)氣更好一些呢?難說?!?/p>
最令我驚喜和感動的是汪老的語言風(fēng)格,好幾處我忍不住寫下“妙?。?!”或者“妙絕!”《大淖記事》里對巧云和十一子的描寫,我讀到的時候心里一酥,怎么會有這么恬淡又沁脾的文字。
如:都到歲數(shù)了,心里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p>
如十一子被保安隊一通毒打只剩下一絲悠悠的氣時,要按著土方子要喝尿堿湯救命,奈何十一子牙關(guān)咬得緊,巧云喚他。
此處寫到:“十一子微微聽見一點聲音,他睜了睜眼。巧云把一碗尿堿湯灌進了十一子的喉嚨。不知道為什么,她自己也嘗了一口?!?/p>
讀到這里時幾乎立刻落淚的感動和驚喜,為著干凈的感情,為這純粹的語言。
再如《受戒》里的小英子與明海,小英子真是一個活潑、天真、善良的女孩子,璞玉一般。作者:感官退潮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3
7歲,一個多么完美的年齡,也正是一個對于人生、感情有了慒懂的認識和向往的年齡,難怪,只在看到一個小女孩的小腳印后,便會心亂了。但他的天生的羞澀卻使他不敢表白,這份朦朧的愛只好在他的心里孕育、成熟,他的心還是純真和完美的。他雖始終只是在被動地等待和理解初戀的到來,但他堅定地相信自我對小英子的愛的小英子對自我的愛。于是,在他等到了愛狂風(fēng)暴雨般來襲時,他大聲說出了心里話,雖然,這還是小英子的鼓動下,而這一次,他的勇敢已戰(zhàn)勝了怯懦。復(fù)蘇的人性讓他把幸福緊緊攥在了自我手中。
相比之下,小英子更直白,更大膽。她毫無顧忌地坦露心跡,但她并不魯莽。她是在確定了明海的心后才以身相許的。她很直白,但很真誠;她很大膽,但很謹慎。她深信自我的可愛靈巧必須能夠打動明海,她也清楚自我早已對那個漂亮溫順的少年暗暗傾心,于是她把這種愛表達出來,釋放出來。正是這種主動的交流和呼喚,才讓她和明海走到了一齊。有時候,人與人心靈的交匯就在那么一剎那,錯過了那一剎那,恐怕兩個人的手永遠也不會牽在一齊。聰明的小英子用她的果敢贏得了屬于自我的那份真愛,她身上蘊含著的那份至真至純的人性之善讓她獲得了生命中最珍貴、最完美的幸福。
小說雖是描述一派純美寧靜和諧舒淡的鄉(xiāng)野風(fēng)情,但其中也隱藏著淡淡的憂傷,如明海為什么出家,明海與小英子之間似愛非愛的純美情感能持續(xù)多久。這些都隱含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汪曾祺的作品恬淡閑適,自由靈暢,可見作者自然通脫的生活追求,平淡的結(jié)尾往往蘊含著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讓人有一種隱隱的悸動。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4
文章開篇就用緩慢的文筆描述了一個獨特的世外桃源,與其說獨特更不如說荒誕。庵趙莊的人們太寬容了,在他們心中,和尚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yè),像是郎中,書生,當(dāng)鋪,商人之類的職業(yè),沒有區(qū)別。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還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賭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規(guī)還是和尚嗎?——這樣光怪陸離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澀全然無關(guān),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
再說小英子一家,趙大伯是田場上樣樣精通的好把式,不僅脾氣好,身體也結(jié)實的像一顆榆樹;趙大媽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僅家鄉(xiāng)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樣子也是眾家嫁閨女的稀罕物;兩個寶貝女兒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靜,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潑,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鵲。由此村莊獨特的幸福生活可見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筆描述了這樣一個地方,沒有苦澀,沒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薺庵里,二師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還把他老婆接來避暑納涼;三師父更是人不僅漂亮,有一手“飛鐃”的絕活,甚至每場法事之后,村里就會有大姑娘或小媳婦驀然失蹤。然而卻沒有人指責(zé),這一切的荒誕在村莊里是如此和諧。
我并不贊同網(wǎng)絡(luò)上大部分人所說,這是對人性最原始的復(fù)蘇的贊美。更有甚者,說這是對人類原始的愛的贊揚。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5
?受戒》中的桃花源,仿佛一個原始的烏托邦,一個寧靜美妙的世界。這是一篇理想的樂土,在庵趙莊的人們心中,和尚種地、織席、箍桶、畫畫與常人沒什么不一樣,他們都是自由平等的職業(yè)人。而趙大伯一家生活自由歡樂,自給自足,從這家人的生活,就能夠看出庵趙莊蕓蕓眾生的一斑。
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夢境中,小主人公明子和小英子相遇了,漸漸地,他們成了好朋友,明子常到小英子家,就這樣,他們之間朦朧的初戀就這樣悄然萌生了。他們一齊做針織,一個畫花,一個刺繡;一齊栽秧,放牛,割稻子,看打場,個性是他們挖荸薺后的一段描述“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印下一串腳印,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攪亂了?!倍嗝瓷鷦拥拿枋霭?!多么令人向往的美妙初戀啊!作者把少年情竇初開懵懂寫的曲盡其妙,讓人感到溫馨完美?!妒芙洹纷屪x者徒然心羨悵然向往那種原始和自由的恣肆,作為狹隘空間中的禮貌人,或許蒙上了不真實的色彩,猛然停住腳步應(yīng)對這美麗的影射,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很多天賦,已經(jīng)被遺棄,錯失了許多完美。
關(guān)于受戒的讀后感篇6
高中的時候,與別的省不一樣,作為一個理科重點學(xué)校,我們花最多時間的科目除了數(shù)學(xué)就是語文,江蘇的高考卷,時常被戲稱為全是風(fēng)花雪月的浪漫情懷,在一片思辨的考卷里顯得十分特立獨行。我也是在那個時候接觸到汪曾祺。同期也正好在讀一些日本的文學(xué),日本文學(xué)躲不開物哀美學(xué)這個特點,文章讀完時常讓人覺得遺憾而壓抑,但汪曾祺的文字讓人置身于他為你構(gòu)畫的另一個單純質(zhì)樸的世界,仿佛是陶淵明筆下的那片桃花源,那一畝三分地,種著所有的桃李春風(fēng)。
本來理所當(dāng)然地想寫汪曾祺筆下的故鄉(xiāng),畢竟我自己也是那塊水土養(yǎng)育出來的,但想起汪曾祺的《受戒》,又重新去讀了一遍以后,決定要寫《受戒》。汪曾祺寫《受戒》時期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自少年時期跟隨祖父在故鄉(xiāng)高郵的生活經(jīng)歷,當(dāng)時正處在文革后他重新提筆的時期,作為一個六旬老人,在經(jīng)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后,筆下的故鄉(xiāng)和角色仍然帶著溫情和天真爛漫,我私心折服于他的柔軟,決定要寫《受戒》。倘若描寫故鄉(xiāng)風(fēng)土人情的作家排名,沈從文不管哪個方面來說都應(yīng)榜上有名,沈老作為汪曾祺的老師,也深深地影響了汪曾琪。但汪曾祺另辟蹊徑,在同樣伴著愁苦的歲月里,用一腔化不開的柔情,像是清煦和風(fēng)下,朔月也沾染上清華,萬物繾綣蕓蕓眾生都是帶著善意的模樣,在蓮花舟中,水波光搖曳,那些兩小無猜的情愫也緩緩搖曳著。兩者可能無法比較出高下,但我私以為,在這個時代,可能更缺少汪曾琪的這種平靜如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敘述,它看似缺乏雕琢,但卻帶著通透,雖然不夠力量,但又四兩撥千斤。高中的時候我尚且只領(lǐng)悟出兩三分其中的難得,大學(xué)后我重讀這篇文章,像是一份禮物砸在眼前,字句里都是一個人極盡的溫柔,它有自己獨特的文字肌理感,有那種清澈的質(zhì)樸的,與《邊城》有著不同感覺纖維的氣質(zhì)。
我上大學(xué)后深刻地感受到,銳利不是困難的事情,柔和與單純才是,因為人鈍化和被打磨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受到的傷害是難以化解的,所以小英子和明海那種溫潤的甚至在快餐愛情下顯得溫吞的愛情才迷人,周圍那些平平無奇的善良的人才動人。李銳評價說,汪曾祺先生用漢語完美、生動地表達了豐富深刻地文學(xué)命題,他告訴大家,我們不一定非要托爾斯泰化,不一定非要變成卡夫卡。而我想可能汪老本來也不是想討論什么深刻的話題,也許他只是人至知天命的年歲,追憶起年少的那種愜意的生活,莊周夢蝶般,就像他結(jié)尾所寫,“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他只是懷念起那個充滿自由空氣的一切美好宛若夢境的桃花源,他只是慨嘆那時塵世間令人動人的美好,他或許只是懷念起自己年輕時單純戀過的某個姑娘,想起那時天真無邪的朦朧的心動。
有關(guān)和尚的愛情,歷史上最有名的便是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只要這春日未盡,我便永世愛你”的愛情固然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受戒》里描寫的愛情卻打破了愛情題材下亙古不變的外力糾纏和阻隔,既不是“父皇誤我我誤辯機”的求不得,又不是同樣質(zhì)樸民風(fēng)湘西桃花源意境下“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的傷感和迷茫。事實上,《受戒》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沒有起承轉(zhuǎn)合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散文化的敘事大多以第三人稱的客觀敘述為主,但在描寫主要人物的時候,則更多地運用了明海和小英子自身的視角,用主角的'觀感去呈現(xiàn)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通過這種視角的結(jié)合,主角的性格展露無遺,不運用具體人物形象描寫而側(cè)面刻畫出主角的形象特點,和整片文章反而更加渾然天成。與其說它是小說,或許它更像是一種隨意地生活化地,像是我們稀疏平常的那些小記錄,充滿了生活的盎然。盡管這種不拘一格的描寫在表面上看起來有些許的結(jié)構(gòu)松散和無序,但其實遵循了正常生活的內(nèi)在秩序,營造出了一種恬淡詩意的氛圍。汪老筆下,佛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清凈感和生意盎然的世俗生活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人間的煙火彌漫在寺宇內(nèi)外,宗教對人的異化并沒有被著墨,似乎佛教那種孤寂虔誠的膜拜和神秘玄妙的氣氛反而被俗世染上了一點無傷大雅的色彩,也是在這樣理想化的和諧中,超然出世的生活原則和積極入世的精神底蘊也得到了順理成章的平衡,就像是小英子和明海的愛情。煙火世俗與民間生活,淺淺蕩漾著,像是一副鉛筆的素描。
我看這篇文章的時候總會感覺動容,因為汪曾祺寫得太有畫面感了,雖然是理想的美好狀態(tài),但那行云流水的問候清澈與空靈,是真實的。我知道這樣籠罩在煙霧里的景色是真實存在的,我感受過船在水波里蕩漾,我感受過耳邊吹來的風(fēng),我感受過這種存粹的快樂,我在童年時期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我在很小的時候和朋友在蘆葦蕩里度過了一整個夏天和秋天,我也吃過剛從水里撈出的菱角,那個時候我也遇到過天真的純粹的靈動的水鄉(xiāng)姑娘,甚至我自己也是從那種眼睛里滿是精光的笑著奔跑的小英子的年齡和性格過來的,我是江南人,我讀《受戒》的時候,總會回想起我的小時候,我身邊的人善良而真誠,直到現(xiàn)在,我寫小時候的回憶錄,都覺得自己的心被化得軟軟的,所謂愁苦,肯定有不順心的小事,但現(xiàn)今再追問,一問三四五不知。就像汪老先生六旬的時候?qū)懲甑臅r光,雋永的都是那些遙遠的真摯的性靈靈魂。
米蘭昆德拉說,美是編年的廢除。汪曾祺用他的筆觸,跨越了時間,好像永遠他都是那個懵懂的孩童,而他筆下的人,永遠懷有著人性最美好的光輝,平凡但不染熏心的利與欲。他寫得那么坦誠,江南水鄉(xiāng)的柔情被他不動聲色地藏匿進字句里。
于是,就好像一部電影的結(jié)尾,攝影機從描繪著兩個人對話的主觀鏡頭輕輕一搖,轉(zhuǎn)換至船行途中兩個人眼中所見之景的客觀鏡頭——明海更加賣力地劃著槳,船行伴著嘩嘩水聲和耳旁風(fēng)的聲音,他們看到蘆花蕩里蘆花和蘆穗,看到蒲棒和菱角,看到蘆葦蕩里晚秋如醉。水鳥樸落落地飛出了蘆葦蕩,至善至美,讓人想起李叔同,大概就是我認知中的汪曾祺了。我永遠記得在高三我覺得有些山窮水盡的時候讀到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他說“我們有過各種創(chuàng)傷,但我們今天應(yīng)該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