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與書籍對話的方式,讓我們可以與作者進行精神上的交流,我的讀后感中,我會探討主人公的性格轉變和故事中的沖突,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路上的魂》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1
這是一本關于親子旅行的書。作者一位韓國媽媽,辭掉了從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帶著7歲的女兒:純陽,進行了一次長達80天的旅行。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歷英國、土耳其、希臘、埃及和德國這五個國家的30多個城市。將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女兒的成長、自己的變化記錄了下來。80天,5個國家,30個城市,一邊行走,一邊長大,讓孩子用雙腳,用心靈,和這個世界聊了聊。
這是一本簡單的書,寫的并不那么美,甚至有點像記流水賬。但是書里有很多溫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的故事。當你打開這本書就不會想合上它,你會期待下一秒純陽又會有不一樣的成長。
母親帶女兒旅行在路上,每一次際遇就是一次歷練,每一次歷練都讓心靈起航,讀完這本《最好的教養(yǎng)在路上》之后我的心靈也在起航。
書里面有一些孩子的見解和媽媽的感悟,其實對讀者來說也是一種啟迪~
雖然只有7歲,但是純陽在旅行中有了一雙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她記得旅行中看到過的英國姐姐們都是濃妝示人,而德國的時候那些姐姐們沒有畫濃妝。除了學會觀察還知道對比,自學能力在增長。
“媽媽,德國的姐姐們不跟英國的姐姐們似的,她們不化濃妝卻還是那么美。個子也高。那是為什么呢?”
“誰知道呢,理由是什么呢?那些姐姐在地鐵里不是一直在看書嘛,也許看書多了就變得那么漂亮了吧?!?/p>
但面對純陽的反駁,我差點兒暈倒。
“奇怪啊?媽媽也看過很多書,可是怎么長成那樣呢?”
面對媽媽的解釋,她簡直是古靈精怪,讓人哭笑不得。
在路上旅行的好處之一,就是你可能隨時根據(jù)所在情景對孩子進行有實物的心靈教育。效果是平時你說一萬遍她可能也不會明白的道理,只有通過閱歷才會有感悟。
“國家貧窮的話,那個國家的人也會變得貧窮嗎?”純陽問。
“大部分情況下是這樣。如果國家想變富,國民就得更加努力地工作,就應該讀很多書。要是所有的人都像我們家的純陽一樣擴展自己的思想的話,國家也會變富的?!?/p>
這個道理我想純陽已經(jīng)明白了,少年強則國強。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還有需要擔負的責任。
旅行中還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在埃及,她們備受欺騙,也看到了埃及的貧窮和落后,可是她們學會了用心去接近別人的方法,她們學會了寬容和理解。在德國,她們看到了親情的溫馨與關愛,由此及彼,她們有了更多熱情擁抱世界,努力生活的動力。在英國,她們領略著來自陌生人的濃濃溫暖和情意,讓她們學會要充滿一種感恩之心……
更重要的是,一路辛苦旅途的歷練,小純陽的心智迅速成長也慢慢變的成熟,我想這是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獲。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笨赐赀@本書的最后一句話,合上書,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了那條綿延曲折,一眼望不到盡頭,卻又布滿鳥語花香的追夢之路,我也成為了那個滿懷希望的尋夢人,正執(zhí)著在路上……
郎朗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一位藝術家,他夢幻般的鋼琴演奏令我如癡如醉,他傳奇的個人經(jīng)歷也深深吸引著我。所以這本題為《千里之行》的郎朗自傳剛一面世,我就迫不及待地買了一本。雖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一有閑暇,我就會捧起書本細細研讀,走進郎朗的世界。隨著閱讀的漸漸深入,我的腦海中也出現(xiàn)了一條有挫折更有成功,歡笑與淚水、夢想與激情交織的真正屬于郎朗的成長之路。對于眼前這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郎朗的真實形象我更加充滿喜愛與欽佩之情,而更加令我感喟不已的,是郎朗的父母為他的成功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一切。
出生在一個父母都酷愛音樂的家庭,小郎朗從小就表現(xiàn)出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和極高的音樂天賦。他的音樂啟蒙教育就是由他的父親完成的。雖然當時家境貧寒,但郎朗的父母還是毅然用幾千元的“巨款”買來了一架鋼琴。這架鋼琴也成了小郎朗的玩伴,陪伴他不分晝夜沉醉于自己的音樂王國,度過了整個童年時代。郎朗的父親自豪地宣稱:“我的兒子是個音樂天才!”于是他決定盡己所能、付出一切培養(yǎng)郎朗。剛五歲,“音樂神童”郎朗就已經(jīng)在整個沈陽享有盛譽,而沈陽的鋼琴教授已經(jīng)不能滿足郎朗和他父親的期望。于是他的父親毅然決定,放棄自己體面而待遇優(yōu)厚的公安工作,獨自帶著朗朗北上,為郎朗尋找的音樂教授,為他提供最完美的教育和成長環(huán)境,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成為一流鋼琴家的夢想。
從此,郎朗一家人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兩地分居生活。從中央音樂學院再到美國的柯蒂斯音樂學院,最后成為世界最頂尖的鋼琴大師,郎朗傳奇般的成功之路始終沒有缺少父親的陪伴、支持與鼓勵。雖然望子成龍心切的他有時方式方法不太恰當,但郎朗自己也深情地說,沒有父親,就沒有他的成功。他的父親將自己的音樂夢想也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郎朗就是他所有的希望。無論在哪里,他都無時無刻不站在郎朗身后,保護他,為他料理一切事物,督促他練琴,做他最最忠實的支持者與鼓勵者??梢哉f,郎朗的父親為他付出了自己的一切,郎朗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就,他的父親居功至偉。雖然在書中他的父親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和過于苛刻與嚴厲的態(tài)度我不太贊同,但我從字里行間看到的是他對兒子的無限期望和至為深沉廣博的愛,這也同樣令我感動不已。每一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望與關愛,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像郎朗的父母這樣甚至有些孤注一擲地幫助孩子圓夢,為孩子無私地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在郎朗執(zhí)著的追夢之旅上,他的父母始終相伴左右,最終陪伴他走進了輝煌的音樂圣殿。
雖然我不是像郎朗那樣的天才,但我的心中,也一直有一個美麗的夢想。懷揣著夢想一路走來,沿途有無數(shù)的人出現(xiàn)在我的生命里,為我指明方向,幫助我戰(zhàn)勝困難與挫折,給我繼續(xù)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我最愛的姐姐,給我無微不至地呵護與關愛的家人,還有那么多教育我、指導我、給我無私關懷的老師和朋友,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我要深深地感謝他們。當然,我更要送上自己最真摯的謝意的是你們——我至親至愛的所有暢迷朋友們,你們都是我的天使,謝謝你們陪伴我執(zhí)著走在追夢之旅上,走過風雨,迎接彩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旅程,也才剛剛開始……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3
?走路上學》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為了到對岸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滑索過江的感人故事,真正觸動了靈魂最深處的情感。
走路上學,這在常人看來只是最普通不過的事情,然而對于這對小姐弟卻是個難以企及的夢想。姐姐娜香靠危險的滑索溜過江上學,在弟弟的眼里,這卻是讓人無比的羨慕,但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墒牵屡c愿違,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終于一天,弟弟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偷偷溜索過江,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不曾想,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被家訪的聶老師戳破,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日子像流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淌著。誰也沒想到,因為趕著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
影片最后段娜香的墜江相對觀眾的視覺沖擊尤為強烈,故事也因此達到了高潮。這部“將美撕毀給人看”的影片,自始至終是那么完美地、也是令人心碎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劇中人物無論是主角姐姐娜香,還是弟弟瓦娃,以及聶老師,甚至配角村長等等,都無限深情地投入,決不懈怠其中任何一個細微處,那么感人至深、沒有悲情、濫情的噱頭,《走路上學》通過孩童瓦娃的純凈視角,以樸素而真實的故事藍本、克制收斂的敘述方式、清新自然的影調、真摯動人的`情感和精美簡約的風景,緊緊拽住了我們的心靈。
客觀上講,也許人生來就不是那么的平等,而處于優(yōu)越環(huán)境的我更加應該珍惜目前美好的機會和安逸的生活,做到和聶老師那樣愛護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的希望沒有那么遙遠!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4
“讓孩子用雙腳,用心靈,和這個世界聊一聊”,多么有吸引力的一句話,最初對《最好的教養(yǎng)在路上》感興趣,也是被這句話感染。
開始以為像大多數(shù)家庭一樣,每個假期帶孩子遠游幾天,看看名勝古跡,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讓孩子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長見識。
然而拿到書后,“80天,5個國家,30個城市,一邊行走,一邊長大”這句話就讓我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想想自己帶孩子的旅行,最長的一次旅程是9天,當時還有相識的朋友相伴,前七天我們還在享受旅行的樂趣,欣賞悅目的景色,但到最后兩天,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已經(jīng)疲憊不堪,可以說是數(shù)著時間熬過來的。而書中這位年輕的媽媽,選擇了自助游方式,竟然帶一個七歲的小孩子旅行了80天,太不可思議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位“超人”母女的旅程。
翻開書本,看到母女倆精心制作的足跡地圖,我不禁耳目一新,真是一位有心的媽媽,值得我們學習。
跟隨母女倆的足跡,游覽了英國、土耳其、埃及、希臘、德國,平常語言娓娓道來一路的遭遇、美景、各地風土人情以及總結的經(jīng)驗教訓,我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感動,時而無奈······
一路走來,這個善良、勇敢、智慧、有計劃的媽媽令我欽佩不已,而那個古靈精怪、人見人愛、純潔善良的小女孩純陽更深入我心,讓我忍不住一遍遍欣賞書中圖片上她可愛的笑容。純陽用一雙孩子單純的眼睛及簡單直率的個性教會了我們另一種旅行方式,反而來得更加愜意,更能獲得意外收獲。
看完整本書,我大致給兒子講了一下內容,并跟兒子約定:以后跟爸爸媽媽旅行,一定不要光顧著自己跑到最前面,而是要跟爸爸媽媽并肩,一路欣賞,一路交談,通過旅行,讓我們的心貼得更近!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5
也許不到半年前,我聽到了凱魯亞克的名字,在圖書館遇到了他的《在路上》,無意中借了這本書,然后決定翻開第一頁。然而,讀完這本小說后,我發(fā)現(xiàn)我跟隨凱魯亞克走遍了美國,甚至感覺我已經(jīng)度過了大半輩子。如果一部好作品讓人們在看完之后思考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那么毫無疑問,《在路上》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看著《在路上》,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你會覺得你永遠都不愿意離開這本書。讀完上一段后,你會情不自禁地想讀下一段,而且你已經(jīng)等不及了。你永遠不會知道薩爾和迪恩在下一章會去哪里,也永遠不會猜到他們在下一站會發(fā)生什么。你只是在期待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這種感覺就像在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中做英語閱讀理解題一樣。雖然你不知道一些單詞,但你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猜測去讀,這樣你就會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同樣,在凱魯亞克的作品中,有時我們只能理解大致的情況,但你不能包含你內心的渴望,然后一口氣讀完它。這種速度和激情會填滿你的整個大腦,讓你有一種立即上路的沖動。
現(xiàn)在,《在路上》已經(jīng)出版50多年了,如果凱魯亞克還活著,他就快90歲了。然而,他的書影響了幾代年輕人,盡管有人說那是20世紀50年代。垮掉的一代。凱魯亞克本人也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人物的靈魂。對我們來說,這些不是垮掉的一代。對年輕人來說,《在路上》就像一本喚醒他們內心野性的書。讓我們知道,我們渴望的自由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的容易,他們是如此的輕蔑。然而,我們的精神信仰遠未達到他們的高度,也許我們只能成為一個“背包客。由“旅行”路上那條線的名字。
毫無疑問,《在路上》的真正英雄不是薩爾&米德多;天堂,但迪安&米德多特,誰是有些神經(jīng)質的人的眼睛;莫里亞蒂。迪安是一個每個人都不相信的人,但每個人都羨慕他,但不是每個人都羨慕他,而是羨慕他的生活方式,從不擔心,從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總是生活在一個伴隨著他內心沖動的環(huán)境中。這個角色有點像《春風與雨》中基廷的老師。他總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把握今天,享受時光。然而,他不斷追求旅途中的感覺實際上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空空虛。他想追求自己的信仰,去他想去的地方生活。這些人沒有煩惱和擔憂。即使他們有煩惱,對他來說也沒什么。
沒有迪恩,也許薩爾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生活是蒼白的,而是你的生活道路是在既定的軌道上,你沒有權利選擇。就像迪恩半夜在街上的質問和困惑:“人類,你們的道路是什么樣的?除了一個圣子的道路,一個瘋子的道路,空虛的道路,無所事事的談話的道路,任何你喜歡的道路,什么都沒有。”不管是哪條路,都是自己的,自己的決定。院長可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一種蒼白之中,更不會讓自己的生活陷入生活的牢獄之中。這些人,無論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還是在當代社會,可能不會被很多人所認識,但他們還是會受到人們的欽佩。
路上的魂》讀后感篇6
再見杰克!
躁動、瘋癲、荒誕的氛圍貫穿了小說的自始至終,畫面感極強的美國風光和迷惘浪蕩的混沌生活形成了鋒利對比。
三次東西橫穿美國和一次南下直入墨西哥,紐約、丹佛、舊金山像一個個美好的愿望,也是一次次夢想的破滅?,F(xiàn)實的殘酷不斷趨勢著這群年輕人向著心中的應許之地追逐和漂泊。
字里行間的bebopjazz與mambo音樂,hudson、cadillac、ford汽車,酒精、大麻、姑娘,構成了那個時代一個個鮮明的標致。
貧困、流浪、搭車和豪無意義的廝混描寫了一整個群體的青春。作為半個世紀后成長在東方國家的人,雖能感受,但仍然無法真正理解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只是也在幻想,在已經(jīng)逝去的青春中,如若也曾勇敢的`拋開一切教條去追尋內心深處的自己,會否將有不一樣的收獲。
閱讀《在路上》的期間,手邊一直對著美國地圖,隨著每一次旅途進行對照,不得不說這也是了解美國地理的一個意外捷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也可以有機會踏上美帝的國土,對那無數(shù)耳熟能詳?shù)娘L景人文來次深入體驗。
這本書即是特定年代特定人群生活狀態(tài)的重要詮釋,其永遠“在路上”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人不斷向前。這其實也正是我們的生活,幸?;蛲纯?,歡笑與淚水,說聲再見,還需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