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一篇讀后感有助于加深我們對名著所寫的理解,好的書籍也有值得我們記錄的地方哦,讓我們一起寫讀后感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我們仨》楊絳讀后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1
前幾天看完了《我們仨》,感受到一個幸福美滿、相親相愛的一家三口。這樣的一生,不管對于丈夫、妻子還是孩子,都是人間最美的。
整本書差不多是從他們快有女兒圓圓開始直至女兒因病去世,多數(shù)描述的是生活中的一些趣事,當(dāng)然也通過字里行間傳遞出了他們生活的態(tài)度及追求:酷愛讀書、熱愛生活、樂觀謹慎、不求名不求利、只求一家平淡安全地團聚在一塊。
現(xiàn)在社會及價值觀多推崇求名求利的成功、先大家而后小家的奉獻精神,貌似脫離了此非主流就人生一無是處了??纯此麄?,很多專注的是自己小家庭的構(gòu)建、重視內(nèi)心精神的安寧,其實這也是一種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對比,我也曾懷疑過,懷疑這種格格不入的追求小家與自我內(nèi)心精神愉悅的人生態(tài)度是錯誤的?,F(xiàn)在懂得了,貌似得到了答案。
聯(lián)想到毛姆的《刀鋒》及其他作品關(guān)于人生意義、如何生活的問題,個人覺得:內(nèi)在精神的追求確實是最重要的,但是具體生活方式需要結(jié)合個人的興趣、優(yōu)勢、天賦才能身心愉悅。心靈的修煉沒有必要一定必須要找到一個地方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當(dāng)然也有人找到世外桃源),所謂“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也是對此的一種概括吧。
精神很重要,身體也要呵護。其實心理、文化、醫(yī)學(xué)、科學(xué)、健身等等都是從各個方面述說著身心的重要性。所謂的開悟可能就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吧——當(dāng)然每個人的理解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保持身心愉悅才是重要的。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2
倒一杯清茶,開始讀這本書
楊絳先生從在英國和錢先生開始回憶起,一個家兩個人,慢慢磨合著生活,好在兩個人合得來,有著相同的愛好,后來有了女兒錢媛,三個人互相在塵世里攙扶著過活。
生活不易,那些濃墨重彩的歲月在楊絳先生筆下也能晃晃悠悠地過去了,沒有細致入微的寫實,也沒有刻意夸大的艱苦歲月,寥寥幾筆,勾勒事情的大致面貌,少了許多驚心動魄,多了些質(zhì)樸平淡,我沒有那個年代,也沒辦法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從細枝末節(jié)也能體會到當(dāng)時的生活,只是覺得他們在一起就是件頂幸福的事情。
音樂,書籍,天真總是我們渴求的東西。無論經(jīng)歷了怎樣的動亂,他們?nèi)齻€人總在學(xué)習(xí),在讀書,像毛姆說的那樣,把書籍當(dāng)做避難所,在兵荒馬亂的日子也能讓心守一處安寧。在看到最后附錄錢媛寫給父母親的信時我看到她畫的大頭像,在我看來幼稚的筆跡,像小孩子一樣,在信里和媽媽講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小事,我覺得很是觸動,六十幾歲一如孩童,難能可貴。
物質(zhì)生活發(fā)展的速度早已超過我們的.精神財富的積累速度,難免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現(xiàn)象,就像狄更斯說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經(jīng)歷幾件不好的事情就開始懷疑人生,由于幾個評論開始拒絕相信人心,這是我自己的寫照?,F(xiàn)在想來,著實可笑,就像我沒有到過遠方,就不相信會有天堂。
這本書文筆說不上多好,更像是偶然碰到的老婦人給你在一個悠閑的午后和你一起飲茶時絮絮叨叨地給你講的家事,里面關(guān)于家的記憶里總是讓人溫情四溢,明明質(zhì)樸平淡,但讀到最后一句“世間好物不堅勞,彩云易逝琉璃脆”就濕了眼眶。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3
文學(xué)做了上百上千年,做的不過一件事,愛恨別離。
錢鐘書一家人在古棧道上相遇,也在古棧道上相失。三個人或緊緊蜷在船上,或孱弱躺在病床,或蹣跚走在路上,靈魂卻倚靠在一起。南柯一夢,如同星河般縹緲,但也似山峰般堅定。詩書,庖廚,分離,相聚...生活是這個家庭做了一生的夢,落在層巒聳翠中。一種堅韌把他們纏繞在一起,所以即使面對時光的流逝,疾病的侵擾,仍然“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這堅韌似金絲銀縷,把他們郁郁青青的歲月編成了一場盛世。
錢鐘書和楊絳可謂是偉人了,他們的一生稱之為盛世,原因卻并不在于此。因為縱然聲名遠揚,但面對生死,人還是人,還是滄海一粟。漫說人生一百年,生命有限,而愛不朽。楊絳先生曾說“因有兩人陪伴,可相依為命”,他們進入彼此的生命,相互依靠,奮力前行。愛情的熱烈與沖動,已經(jīng)交織成溫柔綿長的親情。錢鐘書在前面慢慢地走,楊絳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這樣的小夢被拉成萬里長夢,才是他們的盛世。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們煢煢孑立,一邊看著這樣那樣的夢,一邊不自知地墜入自己的夢中。我們贊頌他人的盛世,殊不知自己也早已踏上了征程。
年少春衫薄,青云之志不墜,不是我們的堅韌嗎?風(fēng)雪滿道,盼故人早晚上高臺,是我們相互的扶持啊。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感情卻是可以延續(xù)的。其實我們和身邊的人早已被那樣堅韌的絲線纏繞在一起了,所以才敢有移山填海,志氣如斯的堅定,而且也會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私情,還有所恃知己,肝膽相照的友誼。一步步探索而來的,這些是我們自己的盛世啊。
“縱使文章驚海內(nèi),紙上蒼生而已”,《我們仨》是楊絳晚年的一個盛世回首,而腳下的路才是我們現(xiàn)在要去奔赴的。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4
錢鐘書的夫人楊絳是特別喜歡的作家,我讀過她在近百歲的高齡完成對于生命的靈魂的思考的這本書《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然我感悟很深。今天我要談的是讀完《我們仨》這本書的感想,算是個人的總結(jié)。
?我們仨》這本書主要敘述了楊絳以及錢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現(xiàn)出的是親情。楊絳的風(fēng)格就是特別擅長將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麗的“珍珠”。如數(shù)家珍般,從容道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她極少直接抒情,而是通過這些事情,讓讀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會在我們讀完之后有了很清晰的認識。就像這篇書中寫的那樣,從她的那個“夢”開始,講述了一家人的離合聚散,我們跟著這個“夢”讀完了整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夢”代表著一家人一起走過人生旅程的溫馨。所以我說,楊老的作品是一種享受,讀《我們仨》是一種享受,她能很好的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同時領(lǐng)悟人生的真諦。同時,《我們仨》也讓人了解到楊老的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親人的思念,她的堅持是為了讓這段美好記憶得以延續(xù),但思念卻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這本人的一生是多么的短暫,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顯得人生的特別意義。人生中注定會有聚散分離,只是早晚的問題,但是到最后這些美好的記憶都會泯滅在塵埃中。想到這里,我更加覺得親情的彌足珍貴,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齊整整的時候,記錄下美好的瞬間,盡情的釋放到老才會更加珍惜的時光。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5
一本拖了很久才看的書,一本前后看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書。開篇即是三人走散,讀來頓覺悲涼。我一直覺得有趣的人要活的久一點,即便事實并非總是如此,所以當(dāng)看到錢先生和錢媛相繼離世,便跟著楊先生一起心痛。當(dāng)然,我所感知的痛不及楊先生萬分之一。
不帶感情色彩地說,這本書記錄的不過是楊先生一家?guī)资陙戆l(fā)生的大事小事。但是字里行間的濃濃愛意是當(dāng)今愛情小說所難以望其項背的。特別是楊先生說:“阿媛是我生平杰作。”以前聽我媽寶貝我時還覺得肉麻,但看到楊先生特別認真動情地寶貝錢媛,并且例舉出阿媛杰出的事跡,我突然理解了我媽。這么認真的夸女兒的楊先生,真是可愛極了。
其實楊先生一家都非常有趣,從前便知道錢先生調(diào)皮用墨筆給楊先生和錢媛畫花臉的故事。大多數(shù)時候楊先生是比較端莊的,只有爺倆特別沒正經(jīng),從兒時的玩鬧被錢先生的姐姐“大的揍一頓,小的也揍一頓”,到長大后趁著楊先生不注意就不疊被子不收拾屋子,被發(fā)現(xiàn)了只好像個孩子一樣嘀咕一聲“被發(fā)現(xiàn)了”趕緊去整理房間。大約是他們都是鼎鼎有名的學(xué)者,生活中的這些調(diào)皮的點滴,讓他們有一種“反差萌”。這大約是我最近愛讀名人傳記的一個原因吧。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睍凶x得這種痛失所愛的心情,一方面感慨也一方面懂得珍惜眼前。不要等到失去才明白身邊的親人朋友都是“易碎物品”,要“輕拿輕放”。世間有很多“我們仨”,但愿所有的“我們仨”都能像楊先生一家一樣有趣地、和諧地、開心地過完一生。
以上。
《我們仨》楊絳讀后感篇6
這是一個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聚相失的經(jīng)歷。在我重新觀看《我們仨》后,你初一的感覺全然不同,一不明白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清晰,從初一的看不懂到初三看到楊絳所表現(xiàn)的對家的眷顧。
這本書介紹了楊絳,錢鐘書,錢媛三個人的故事。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講述了楊絳與錢鐘書在夢境中的談話。第二部分則寫了楊絳他們一家人在人生最后階段相依為命的深刻情感,回憶了丈夫。女兒先后去世的過程。第三部分寫的則是楊絳與錢鐘書在牛津大學(xué)相遇,相知,相愛的故事。
這本書以虛實相生的手法所寫,以實筆寫生,虛筆寫死在內(nèi)容上,夢境與現(xiàn)實交錯,看起來讓人難以了解,需要讀者區(qū)別夢與現(xiàn)實。在文中也有許多象征手法,這些事物往往都象征的每一樣?xùn)|西或精神,如楊絳在文中所寫的寒流和禿柳,他們在文中象征的是死別與永別,還有文中出現(xiàn)多次古驛道,他所象征的是人生旅途的終結(jié),也代表著黃泉路。要讀懂這本書,需要讀者用心去看在文中古驛道中所提到的規(guī)則,不能說,這代表了楊絳想告訴人們,給家人一點私人空間,他們也有自己的隱私,不要追根求源,家人之間要互相尊重理解。
這本書原來也并不是這樣,我們仨原來計劃是丈夫錢鐘書寫一部分,楊絳寫一部分,他們的女兒錢瑗寫一部分,可這一家人前后,化為一堆塵土,只留下了楊絳一人,最后他懷著對家人的思念寫下了如今的《我們仨》,這本書也從原來的開心變成了如今孕育無限思念,讀完這本書,楊絳奶奶所想體現(xiàn)的是我們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家,好好愛護自己的父母。
我也明白了,無論發(fā)生什么,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家總是你人生記憶中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