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一種對話,是我們與作者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橋梁,讀后感的寫作可以激發(fā)我們對文學(xué)作品的思考和探索,拓寬我們的視野,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笫七天讀后感推薦7篇,感謝您的參閱。
笫七天讀后感篇1
余華的《活著》寫滿了人間的艱辛和無奈,余華的《第七天》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閱讀《第七天》的時候,有一種很好的閱讀感受:就是里面所有的人說的話都是真實的,沒有虛偽,沒有做作。這些人已經(jīng)死了,它們是靈魂,這種沒有做作的對話,讓人閱讀起來不累,不善言辭的我很向往這樣來互相交流。有些話,則給人以想象,更讓人看清虛無和浮夸。
比如李青說的一句話,"我的朋友們在等我,他們給我準(zhǔn)備了盛大的葬禮。",看到這句話時,心靈為之一振:都已經(jīng)死了,盛大的葬禮能用來干什么?對于已經(jīng)死去的李青的靈魂又有何用?
許多現(xiàn)實的畫面:假意的微笑;須臾的奉承;同一桌酒但關(guān)系并不好的各種身軀;火急火燎地趕一個聚會;拿到一張獎狀或一個頭銜時的忘乎所以……
這些都是虛假的,如同李青說的“他們給我準(zhǔn)備了盛大的葬禮”一樣,對于一個靈魂來說,毫無意義。
?第七天》寫的是一個人死去之后,所見所聞。是以一個死去的人看人間事物的角度,來描寫現(xiàn)實生活。人間的人常說,生死事大。是的,生死事大,如果都已經(jīng)死了,也就放下了所有的包袱,說一些真實的話了。
里面一個靈魂說,“他們說的話,我連標(biāo)點符號都不信?!保@么簡單的文字,描述了真實的人間事情。及其豐富的語言,卻在活人之間傳遞不了真實情感。說者有所掩蓋地說,聽者有過濾并猜測地聽。豐富的語言又如何?在活人之間也不能完成真正的信息傳遞。如果彼此信任無我無他,幾個字足矣傳遞。
比如,甲:你有騙我嗎?乙:沒有。很明確地傳遞了信息。但在人間,甲會信你個大頭鬼。
里面有一句:“寬廣的沉默里暗暗涌動著千言萬語,那是很多的卑微人生在自我訴說”。很多時候的沉默,并不是我們很智慧。很智慧的沉默才是真正的徹底的沉默,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沉默,只是人微言輕或是沒機會發(fā)聲的沉默。
活著的時候,有太多的束縛,太多的放不下放不開,把人活的像個奴隸似的?!叭绻愕氖澜鐩]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dān)憂,沒有富貴和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qū)分,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p>
里面的一段:“走過去吧,那里的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他問,那是什么地方,我說,死無葬身之地。”
上面這一段話和釋迦牟尼佛描述的西方極樂世界一樣: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fēng)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wǎng),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所有的鳥,所有的樹都會發(fā)出微妙的法音,連惡的名稱都聽不到,哪還有惡的行動。
古代文人陶淵明描繪了世外桃源,看起來沒心沒肺的李誕說了人間不值得,怎么看都像認真生活的余華講了死無葬身之地。
這些人,有古有今。
只要不死就得活著,好過賴過都是要過,既然都過不好,那就好好過,像《第七天》里的靈魂,放下包袱,真實地過,不猜忌,不做作。
笫七天讀后感篇2
相信很多人都是看過這本書的,而我最近也用三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給讀完了。但是在讀完以后,我的心是久久不能平靜的。
因為里面的故事實在是太讓我壓抑了,甚至現(xiàn)在都沒有緩過來,但是不可否認這本書是一本好書,是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的書。
這本書在人去世以后揭示了人的幸福生活和不幸的生活,揭露了這個世界的殘酷,很人與人之間的無情和貪婪。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親人。
但是在這本書中也會讓我感動的時候,比如說父愛的偉大,友誼的美好都是讓我感動的?;蛟S是因為在作者的筆下這個世界是那么的殘酷,所以這些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太注意的東西現(xiàn)在卻那么的立體吧。
這本書給我的感觸真的是太大了,讓我去感動,讓我去流淚,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深刻的就是一個小女孩的故事,她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的事情,她想要用死亡來解決自己的一生。
在這個時候她是有多么的無助,多么希望別人去幫忙。但是并沒有一個人去阻止,甚至有的人給她想出了各種死亡的方式。
而他們的做法讓我想到了鍵盤俠,他們有的時候在網(wǎng)上隨便的打打字就可以讓一個人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做法真的是太可惡了。
笫七天讀后感篇3
又讀完了一本余華的作品,在讀余華的作品的時候總是習(xí)慣性的憋著一口氣,不敢放松。每讀幾頁都要沒有目的地站起來走動一會兒,可能是書里的內(nèi)容顯得壓抑,需要緩一緩才能繼續(xù)。余華的作品體量不大,讀得快一點,一個下午就能讀完一個故事。
讀完了《第七天》,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第二天講了一個愛情。很佩服余華的細膩,將楊飛這樣的人寫得這么真實,文字的力量真是偉大。自卑就像一條看不見的尾巴,明明看不見,卻怎么也擺脫不掉。第三天講了一個親情,楊金彪是個好人,楊飛遇到楊金彪很幸運。我認為這兩天是全書中最精彩的兩天,字字句句都值得反復(fù)體味。
書中還提了一些很敏感的'話題,“市長蹊蹺的死因”、“強拆事件”、“領(lǐng)導(dǎo)檢查不到的柏油馬路”、“公安的、消防的、衛(wèi)生的、工商的、稅務(wù)的”、“醫(yī)療垃圾事件”、“李月珍死亡真相”、“計劃生育是國策”等等中國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每次都很慶幸自己花了幾個小時讀了一個很好的故事,之前看過一句話,“生活這么累,為什么還要讀書,因為我們還有理想。”越到這個年紀,越覺得理想遙遠。學(xué)生時代談過的那些理想,被我們選擇性地遺忘了。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崩硐牒同F(xiàn)實共同組成了一個沙漏,理想占一頭,現(xiàn)實占一頭,中間的細沙是我們。隨著成長,我們慢慢地向著現(xiàn)實靠攏,一點一點。這么比喻似乎又不太貼切,因為在生活中談理想往往意味著夸夸其談,空談?wù)`國;現(xiàn)實才是實踐,實干才能興邦。
夸夸其談的理想讓理想不是理想了,值錢的現(xiàn)實讓現(xiàn)實成為了現(xiàn)實。人人都開始談錢了,還談什么理想,理想又不值錢。
笫七天讀后感篇4
第一次看到余華當(dāng)今時代的書,仍跳不出傷痕文學(xué)的特征,讓人悲痛,憤慨,卻又無能為力。在交通發(fā)達和通訊飛速的21世紀,一個剛剛死去的孤魂野鬼在頭七中四處漂蕩,遇到了許多與他生命有交集的熟人,回憶了他簡短的一生及所在城市里荒唐的時事。記憶里的人有多溫暖,回憶時就有多傷感,這本書里最動人的還是關(guān)于親情的描寫,沒有華麗辭藻或過分拔高的文學(xué)形象,用樸實的文字平鋪直敘每一個生活的細節(jié),卻讓人淚如雨下。有些人批評余華將各種時事熱點集合在同一作品之中,沒有應(yīng)有的文學(xué)素養(yǎng)。我無力反駁作者,因為這些事都曾真真切切在現(xiàn)實中上演,也無力吐槽他們故意找茬,普通人的挫折在熱點的轟炸之下顯得如此驚心動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不斷輪回,是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還是我們習(xí)以為常麻木不仁?不會再寫余華傷痕文學(xué)的書評了,這世間本就如此,哪里還有一塊凈土,哪里還有什么死無葬身之地?
史鐵生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jié)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更好的活著。
笫七天讀后感篇5
內(nèi)容簡介:“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xiàn)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yù)約在九點半。”《第七天》選擇一個剛剛?cè)ナ赖乃勒摺拔摇保礂铒w)作為第一人稱敘事者,由“我”講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則蟬蛻給與“我”相關(guān)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
主人公楊飛是主環(huán),這一主環(huán)分別連套一些不同的次環(huán),次環(huán)又連套次次環(huán),從而形成多重連環(huán)式結(jié)構(gòu)模式。分別是楊飛——李青——李青的后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yǎng)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均構(gòu)成一個個三連環(huán)結(jié)構(gòu)。三連環(huán)結(jié)構(gòu)涉及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所謂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是指由第一人稱敘事者“我”蟬蛻到下一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敘事者的敘事方式。楊飛到“死無葬生之地”后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鄰居“鼠妹”,她認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鄰居肖慶,肖慶為大家?guī)砹恕笆竺谩钡哪信笥盐槌陉柦绲南?。于是,故事的講述者就由楊飛蟬蛻到“肖慶”,然后“肖慶”以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鼠妹”到“死無葬生之地”后大家所不知道的關(guān)于伍超的故事。
笫七天讀后感篇6
韓寒說過,所謂的正書,乃是過了七月份就沒用的書,所謂閑書,乃是一輩子都受用的書。我雖不能為這句話送去鮮花掌聲,因為我畢竟是學(xué)生,為了吸取正書里的知識而活,但在心里還是頗為贊同。正書是教書育人的,是讓我們在學(xué)?;斓瞄_的;閑書是雜七雜八的,是讓我們在社會混得開的,兩者雖然都是書,作用卻不太相同。
我是個學(xué)生,這是我的職業(yè),我生活在學(xué)校到家往返的途中。我自然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領(lǐng)略我生活圈子外的世界,閑書在這個時候就成為了我步入社會的第一老師。
——這本余華的《第七天》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上的喜與悲。
這本書名氣很大,字數(shù)卻顯得吝嗇,讓人有種讀不過癮的感覺,那些入書的讀者恨不得抓住余華的脖領(lǐng)讓他寫出《第二百天》,而不是區(qū)區(qū)七天。讀罷此書,回看題目,深感不解。為何作者寫了七天題目卻是第七天?按照一貫思維,第七天應(yīng)該是一天,這點想必讓語文老師們深感困惑。
有些學(xué)校會讓學(xué)生每天看半小時新聞,用來彌補走向社會卻被學(xué)校占領(lǐng)的時間,當(dāng)然,僅限于小學(xué)。在初中生活讓我們焦頭爛額的季節(jié),哪里還有人會放下方程、語法而去欣賞兩國爭紛,還是多想想自己和別人家那誰誰誰的爭分吧。這本書卻是填補了些我對生活的迷惘,看完后,我就不再難過了,因為與主人公相比,我的矛盾仿佛是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亦或是餓極時吃的第一個包子,根本沒太大作用。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許多社會悲哀,僅僅是我眼里的社會悲哀。因為每當(dāng)我想反駁“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的至理名言時,爸爸就會告訴我:“你的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對任何事不要輕易地下對與錯?!敝链酥螅揖兔靼琢耸裁唇凶龀聊墙?。我眼里的美好生活是每個人吃得飽,穿得暖,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我所體驗的生活僅限于此,我知道那些乞討的人很可憐,但我從未深入了解過他們的生活,我知道報紙上出現(xiàn)的富豪很有錢,但我亦從未體驗過紙醉金迷、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樂趣。
生亦何歡死亦何哀。文章充分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在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的,便到幻想中、死亡后去實現(xiàn)。人永遠不會知足,所以多少人最后的結(jié)局都是“抱憾而終”。當(dāng)看到作者描寫那一片和諧、綠色的草地時,連我這個從未吃過苦、受過累的孩子都有些心動,因為在那里,我不會有學(xué)習(xí)的壓力,我不會為了幾個數(shù)字而浪費生命。幸虧現(xiàn)在免費的圖書館太少了,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民群眾也不會想到精神生活,否則若他們看到這本書被書中所描述景象而迷住那自殺率就會大大提高了。
余華說現(xiàn)實荒謬,我們追逐狗血韓劇是因為我們沒有過那樣大起大落的生活,其實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的生活比起他們絲毫不遜色。我們每個人都活得有血有淚,我們都與身邊的三兩個人共同歡笑、哭泣,我們沒有什么不同。曲婉婷的歌曲里有一句臺詞,我覺得很對:“雖然沒有天生一樣的,但在地球上我們是一樣的?!薄兜谄咛臁防镞B焚燒都要分貴賓席,可見當(dāng)前社會的黑暗。不管再苦再難,只要有愛你的人在一起就好,何必追求物質(zhì)。
天黑時我們仰望同一片星空。
只要我們享受生活,學(xué)會知足,我們過得一樣可以很好,一樣可以快樂、幸福。
笫七天讀后感篇7
昨晚我讀《第七天》的時候,長期快餐式的閱讀方式讓我?guī)锥葻o法適應(yīng)讀它。期間我甚至想放下書,等自己靜下來再拿起它,可是我害怕這又變成漫漫無期的浮躁和等待,并且現(xiàn)在的我在這山上,天時地利人和都告訴我我該去履行心中的想法了。于是,我逆風(fēng)一樣讀完了它,《第七天》。
我深知自己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沒有說去解析或者剖析它的資格,所以我只是表達一下我讀過它以后拙劣以致膚淺的感受和看法。
?第七天》以另一種角度來把書中人物的故事娓娓道來,即便他們都是不幸死去和非正常死亡,但這種方式卻讓原本悲哀悲傷的故事似乎不知不覺中變得平淡,最后竟給我溫暖美好的感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畫的是那樣的鮮活飽滿,卻又讓我覺得他們獨立起來,因為他們是那樣的溫柔善良!如同腦海中的海市蜃樓一般,真實美好卻只能遠遠看著不能觸摸,他們影響著你卻不會決定你。一個又個故事,一個又一個人,在同一條路上,慢慢遇見甚至擁抱,他們孤獨的來,來了之后卻不再孤獨。后世對前人的誤解或者美化,在這條路上被平淡的講述,卻不再讓他們產(chǎn)生波動。對現(xiàn)實的黑暗,冷漠,殘酷,以及艱難也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深究。如同蜻蜓點水一樣,輕盈淺淡卻不失深刻的給我希望。
他們所有人,好像都失敗在了現(xiàn)實里,但在這條路上那都不重要,我只要找到他,等到他,遇見她美好就會盛開?,F(xiàn)實讓我們孤獨,我們依舊有對抗孤獨的方式,是把你放在心上,這也是我們打敗現(xiàn)實的唯一方式和最強力量。其實和《活著》一樣,福貴的故事是那樣讓人絕望可是讀完過后,我的心里除了沉重以外還有一種力量,不畏現(xiàn)實的力量,勇往直前直面困難的力量。至于《第七天》,它對現(xiàn)實依然有暗喻和諷刺,甚至每一個人都好像被現(xiàn)實殘忍的碾壓,政局,社會,人生百態(tài),我們往往看不到真相,甚至不敢看也不敢說出真相。他們蒙上我們的眼睛,然后把刀架在我們的脖子前,往前一步靠近真相也接近死亡,往后一步從眾如流麻木異常。然而讀完以后留在我心里的,不是那些早已有準(zhǔn)備的黑暗或者更黑暗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認識。而是不期而遇木椅青石的倚靠,是千山萬水的艱難等待和尋找,是毫不猶豫的在懷里無微不至的哺乳,是27個嬰兒夜鶯一樣的歌聲,是無數(shù)空蕩骨架用樹葉為她凈身的點滴河水,是無休止的悔棋的爭吵和陪伴,是自奠的黑色袖帶,是死無葬身之地……
“走過去吧,那里樹葉會向你招手,石頭會向你微笑,河水會向你問候。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p>
我們也許不是無處可去,是忘了要去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