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遍讀后感精選5篇

時間:2023-05-06 作者:Anonyme 讀后感

大家平時不要忽視讀后感的寫作哦,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很好地放松身心,為了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體驗感,寫好讀后感是最為關鍵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十五遍讀后感精選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十五遍讀后感精選5篇

十五遍讀后感篇1

早在兩年前,朋友便送了我這本書,但最近我才剛剛開始翻閱,本書一共有七章,我一口氣看完了第一章——萬歷皇帝。

萬歷(1573年-1620年7月),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萬歷10歲就早早登基,是個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在元輔張居正的輔佐之下,迅速成長起來,張居正在職期間,萬歷皇帝對他十分信任,認為張居正“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在萬歷剛登基時,先皇的元老重臣高拱認為他只是小孩兒,不能擔此大任,讓萬歷的處境十分為難,而這時張居正建言獻策,建議直接罷免其官職,解決了登基以來的第一個危機,由此保障了皇室的安全。

此后,張居正又監(jiān)管了萬歷的教育事務,對其非常嚴厲,小萬歷時刻把敬天法祖(作為皇帝最重要的任務)放在心上, 在他登基還不滿4個月的時候,天上出現了類似流星的天文現象,那是被認為這是上天降災的警告,因此小萬歷為了讓消除天心的不快,保證國泰民安,修省(時刻檢討自己的行為、思想)兩年之久。之后物力的節(jié)約也在進行,張居正教導萬歷,為人主者,應該注意天下臣民的衣食,而不是珠寶玉器是否充足等等,萬歷皇帝對張居正已經不僅僅是信任了,到后來已經成為了依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按照慣例,張應該返鄉(xiāng)守孝兩年,但是萬歷認為他自己不能離開張居正的輔佐,不顧群臣的反對,讓張居正留京守孝。

在張居正父親去世后的第五年,張居正也去世了,享年58歲,萬歷皇帝加封他為太師銜,這是文臣中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這個榮譽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張去世之后,百官們紛紛投訴張居正,認為張是個巨貪之人,在其位不謀其職,四處斂財,仿佛張居正是一個窮兇極惡之人,之后,萬歷收繳了張居正的所有財產,并狠狠地懲罰了他的家族。

身前無限光榮,死后凄慘無比。張居正也沒辦法再出口解釋,身為臣,那么必然懂得君心難測。

十五遍讀后感篇2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們都耳熟能詳。從小我就對它百讀不厭,愛不釋手,文章中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讓我百看不厭,每個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腦海里。

?西游記》里面講了師徒四人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經歷了八十一難,之后取得真經,修得正果。每當想起這部作品,我眼前仿佛浮現出了師徒四人取經時的樣子;唐僧坐在白龍馬上,沙和尚拿著包袱,孫悟空和豬八戒在前面“護駕”……其實,我們的學習也像取經。有些同學像豬八戒一樣懶惰:上課時睡覺,不寫作業(yè),交白卷……對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有些同學像沙和尚任勞任怨,每次大掃除都是他做的最多,樂于助人踏踏實實的做人;有些同學像孫悟空機靈聰明,善于思考,一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不得滿意的答案就不肯罷休!有些同學像唐僧一樣善良,樂于助人:同學們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刻就會去教他……師徒四人取經,一步一步的走完十萬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難他們都受盡了煎熬!比起他們,我真是自愧不如!

在我八歲那年,我和媽媽興高采烈的來到了滑冰場,媽媽笑瞇瞇地對我說:“小芳,只要你學會滑冰,熟練操作,媽媽就去買肯德基”一聽到美食,我就毫不猶豫的答應了。起初,我在教練的帶領下操練自如,教練帶了我?guī)状挝揖鸵笞约夯?。我保持好狀態(tài),前腳剛邁出去就開始了打滑,“啪”的一聲摔了個“狗啃冰”“。沒想到輸在了起跑線上?!蔽以俅螄L試兩腳邁進了滑冰場沒摔就得意忘形的朝媽媽看去,沒想到對面一個膘肥體重的小伙子撞了上來,“啪”的一聲又摔了,我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那次面對困難我做了逃兵,現在想起來,自己真內疚。

讀了《西游記》,我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師徒四人都有各自的缺點和優(yōu)點,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你要意識到你自己的缺點,并認真改正,努力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正果!

十五遍讀后感篇3

?萬歷十五年》很有名,我也已經讀過好幾遍了。近來再重讀一遍,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中國古代政治的最鮮明特點是觀念治國。

早在國人歷史早期,古人便憑借想象將世界和自身進行描述和理解。這倒也不稀奇,幾乎所有文明的早期都有這個特點。但將想象充分賦予到政治中的,中國卻是為數不多的。最好的例子是周公旦分封諸侯國。周公同幾乎所有的古人一樣,不能科學地理解天下的構成;他同時認為周王貴為天子,萬民理應萬世順從,但后來的事實表明,并非如此。周朝人力圖使政治體制順應自然,但由于知識的局限,實際是讓自然順應了他們的意志,這便造成了政府行為自上而下的慣例,而中國人的性格在周朝初年最終形成,后世之人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一觀念,改都改不了。

再到后來,念由對天的感性過渡到對儒家思想的理性。歷朝歷代的首要任務與其說是治國,莫不如說是對儒家思想的推廣和執(zhí)行;皇帝及中央政府的最重要責任與其說是推布政令,莫不如說是身先士卒,踐行儒家禮儀,與萬民做表率。至此,儒家思想也可以稱之為儒教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是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和政治傳統(tǒng)。中國地域太大,自古而然,技術發(fā)展的限制迫使從周公起的統(tǒng)治者以觀念規(guī)劃全國,形成一套獨有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的特點是上端細致入微,下端粗糙肥大。上端的統(tǒng)治者一是看不清下端復雜多變的實情,二是實在沒有能力去處理數以千萬計的分散在各地的小自耕農集團。為了統(tǒng)治的便利,只有靠觀念,即后來的儒家道德。這種道德一來可以統(tǒng)一文官觀念,讓他們即使分散在各地,與中央隔絕,也能力解當地的疑難;二來可以規(guī)范百姓,使他們各自安分守己,少為國家制造麻煩。道德的產生是因技術的無奈,而實戰(zhàn)的結果表明,道德的力量遠遠超過行政和司法,這就是我們反復強調“以德治國”的原因。

這種德治方式在起初是有利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秦漢、隋唐創(chuàng)造的盛世王朝。然而時代在發(fā)展,我們永遠也找不到放諸四海而皆準道理,永遠也找不到一勞永逸的創(chuàng)造。這種制度的優(yōu)越性到了明清時期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中國在歷史的坐標系中開始走下坡路,這也許就是黃仁宇先生創(chuàng)作《萬歷十五年》的緣故。

?萬歷十五年》并非只寫萬歷十五年這一年的故事,也并非只寫萬歷年間的故事,他寫的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優(yōu)越的終結,是對“以德治國”的深刻剖析。取名“萬歷十五年”也許只是個象征,也許只是因為音韻的和諧。

中國古代德治政治的優(yōu)越性結束了,形式也結束了,但它的流毒卻遠未終結。儒教的本本沒有多少人再學習了,儒教的精華沒有多少人再記得了,但儒教的糟粕卻深

深扎根在現代人的心靈深處,因為中國處于封建社會幾千年,而進入現代社會還不到一百年。這種扎根的結果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中國人的劣根性,這就是現代中國人還存在的諸多毛病。即便是年輕人,任你穿的很“哈韓”,吃的很“歐美”,唱的很“港臺”,但骨子仍未脫離中國人的“奴性”以及其他任何“惡劣性”!儒教講究“仁”,二“人”即為“仁”,中國人是研究人的人,最擅長“玩人”、“治人”、“整人”,因而任何朝代的任何一級組織的任何一次改革與反改革、革命與反革命,始終繞不開人事的問題,最終的落腳點都是對人的整肅。

十五遍讀后感篇4

?萬歷十五年》經過記錄在16世紀中國的歷史背景下,萬歷年間朝中上下七零八落的事,折射出以德替法制度的混亂,反映了當時社會,高級官員的悲慘人生。

這本書用傳記的手法敘述了當年張居正他生前得志、揚名立萬,死后失勢、遭掘棺之恥;大英雄戚繼光在張居正生前位至“總理薊州軍務”,在張居正死后罷官家居;名士李贄失勢后,以知府身份掛冠而去;海瑞,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充分重視法律的作用并且執(zhí)法不阿,可是作為一個賢傳培養(yǎng)下成長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指導作用……即便是鄭貴妃、張鯨、馮保、高拱、盧鏜、也統(tǒng)統(tǒng)沒有好結果,或身敗,或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

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無不成為以德替法制度的犧牲品。黃仁宇先生認為:中國兩千年來,以德替法制度,到明代為極限,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本書告訴我們在以德替法的封建專制制度下,為民、為官之人是沒有保障的。因為帝王維護或保護的不是他的子民,而是他的統(tǒng)治地位。為了帝國的傳承,帝王能夠犧牲一切,包括所謂的“德”?!暗隆弊趾谓?,就是執(zhí)法公正不阿,待人謙虛,對朋友不分高低官職。對底下臣民則應當視如兒女,這就是君王所要有的“德”。

沒有保障的為官之人整天就游手好閑,吃喝玩樂,沒有保障的為民之人不屑為朝廷盡忠,在異族的鐵蹄下,明帝國最終灰飛煙滅。我想一個國家的潮起潮落不全在于國主,民眾才是最重要的,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想讓船跑得快,水才是關鍵。順勢的話,朝廷會發(fā)展和快,逆勢則會慢,嚴重的話船也保不了。最終,大臣們的貪福之心也所以破滅,居民們的生活保障就得看下一個君王了。

歷史滄桑,萬歷皇帝萬世傳承的愿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齊消失在我們目光盡頭,漸漸的久遠。

十五遍讀后感篇5

在寒假里,我讀了十幾回《紅樓夢》。里面的人物讓我深深的震撼了。不說別的,就說那才華橫溢、見之忘俗的林黛玉吧。

這林黛玉,生得可謂是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恍若神妃仙女子。她“丹唇未啟笑先聞。”她剛進寧國府,就讓那賈寶玉的眼睛一亮。

我對她,可是有特別的情感呢。

我喜歡她文采出眾。

一首古今堪絕的《葬花辭》,就能讓人驚嘆不已?!耙怀罕M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句,說出的愁苦綿綿之情意,使性格開朗的我也傷心起來。詩里面包含的一字一詞,都講述著悲衰,流淌著淚水,讓人憂愁,讓人沉思,讓人回味,這真是華彩與至情完美結合的佳作。

林黛玉的文才不只這點,就連隨口而出的哼唱之調,也別有情意。不管是即興,還是思釀,林黛玉的文才總是處處顯見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還是個唱歌能手。自她歌喉唱出的歌兒,總是優(yōu)美婉轉,就連黃鶯亮嗓的寶釵也自嘆不如。

我還喜歡林黛玉那慈悲的心懷。就連那落花,她也要為它安葬,為之憐惜。她真是一個善良的人,她不肯傷害園內的一絲一毫,一個微小的生命,她絕沒有探、惜、憐三春去換水鳥那樣的行為。

我更喜歡林黛玉的叛逆精神。

她常常抱怨沒有知音。但當她表哥拿出本小說――《西廂記》,她那份熱情就全表現出來了。說起這點,林黛玉還真是一個思想開放的人。她的丫環(huán)就常說,林姑娘所想的,咱們可都不敢想。這些話語,正反映了林黛玉那種不屈的判逆精神。

林黛玉在《紅樓夢》中可算是個奇跡。她的思想,她的才華,她的行為,都深深地影響著我。雖說如此,林黛玉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她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常讓人心中有所不適。

林黛玉,是文學巨著《紅樓夢》的耀眼的一點星光。

好一部《紅樓夢》,把萬家燈火集于一身,彰顯了人間的奇跡。

好一部《紅樓夢》,說出了世間冷暖,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好一部《紅樓夢》,把人物林黛玉,打造成與日月爭輝與時空并肩的永遠鮮活的美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