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莊子讀后感最新5篇

時間:2023-04-05 作者:Anonyme 讀后感

寫讀后感是可以讓我們的收獲更加深刻的,起草一篇讀后感幫助加強我們對書上知識的體會,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看莊子讀后感最新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看莊子讀后感最新5篇

看莊子讀后感篇1

無意中在書攤買了《于丹莊子心得》一書,讀來感到相當有趣,覺得很舒服。那是一個遙遠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種難以理解的豁達。他包容萬千,將一切化為烏有。有人說年輕人讀了《于丹莊子心得》會受到不求上進的影響,但在我認為恰恰相反,其實《莊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人都需要。這是需要你辨證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嘛。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xué)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xué)流派。

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fù)雜些,應(yīng)當是莊子學(xué)派或者后來的學(xué)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xué)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但是我認為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一生的悟結(jié)合起來,你所到達的就是主語看見我的心。這是人生的大覺悟?!?/p>

覺悟是一個佛家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看見我的心”。我曾經(jīng)覺得“覺”很重要,但是看過書之后反而覺得“悟”更為重要?!拔颉辈攀侨松械慕?jīng)歷。當我80歲時,回想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時光流逝,腦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還是一個過程。但是他是我的經(jīng)歷,我的積累。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而“覺”是瞬間,好像一點過程都沒有。有些不勞而獲的意思。

同樣在我的工作中也應(yīng)該多“悟”而不是“覺”。只有在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才能有機會或是有資本“覺”的。古人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蓖瑯?,我認為“覺”是在“悟”的基礎(chǔ)上的。不論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礎(chǔ)上才可以成功的。

看莊子讀后感篇2

大家知道,我們的任督二脈,這是我們生命最關(guān)鍵的兩個部位。我們的五臟六腑都是掛在脊梁骨上的。如果我們的脊梁骨不出問題,我們的五臟六腑都不會出大問題。出問題都是因為我們脊梁骨出問題了,我們前后不通,中間的這條路不通,我們就會生病,就不得長壽。火龍山莊的郭老師,很重要的一個治療步驟就是打通你的脊椎經(jīng)絡(luò),他的“經(jīng)絡(luò)條”就是放在你的脊椎部位,通過“火燒”把藥液侵入你的脊椎,打通脊椎,讓氣血暢通。

下面一段就是發(fā)給你們的“庖丁宰?!?。

這一段很好玩,莊子就不像孟子,孟子是“君子遠庖廚”,就是要遠離這些殺雞、殺魚的廚房,我們很多朋友信佛,就是喊不要殺生,連個蚊子都不滅的,有蚊子,都是轟走,不打死的。這里莊子偏要講殺牛。

殺豬,宰牛,我們一聽,心里都有點咯忌,一想,就是血淋淋的,很瘆人的。但是莊子不是。他卻通過宰牛告訴我們怎么養(yǎng)生?大家可能覺得有點奇怪。實際上不奇怪。莊子講庖丁宰牛,首先是找了一個宰牛的支點。因為牛很大,肯定比人要大。形體比人大,你怎么去宰?斗牛場上的斗牛士制服牛容易嗎?不容易,牛也是使足全身力氣要把斗牛士掀翻的,那是充滿憤怒情緒的。但是莊子筆下庖丁不是這樣的,他宰牛的聲音“砉然響然”像歡快的樂曲,就是上古時期的音樂,而他跳來跳去宰牛的步伐,就像跳桑林舞一樣輕松悠然。牛就安安靜靜,被庖丁宰殺了。地上一堆,皮啊,肉啊,骨頭啊,筋啊,什么的,清清爽爽的被分離了。文惠王一看,莊子這樣跳跳舞,還是“韶樂”的舞蹈,即我們遠古時代自然界跳的舞蹈,可能有點像我們看非洲原始部落敲著鼓跳的舞蹈一樣,充滿了歡樂。怎么就這樣跳一跳就把牛給宰了?,而且這頭牛在被宰的過程中一點痛苦都沒有,很歡樂地離開世間。前段時間,我在書院里面講這段的時候,有朋友就提這個事情。他說,社會上總有人問,學(xué)國學(xué)有沒有經(jīng)濟價值?他就講了一個很俗氣的理由,說,就講這一段就很有經(jīng)濟價值。我當時沒有反映過來,就問,怎么有經(jīng)濟價值?他說,這個庖丁宰牛,就像在樂曲聲中,歡樂地宰牛,這樣牛就沒有憤恨,驚恐,所以就沒有毒素放出來,它的肉味道就很鮮美。大家經(jīng)常聽宣傳,說,屠宰場里面是一片驚恐,嚎叫聲,被宰殺的動物,都是充滿了憤恨的,這些情緒都轉(zhuǎn)化成毒素留在它們的肉里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吃的肉,味道也不好,并且有毒。但是庖丁宰的牛,是在歡樂聲中被宰殺的,牛高高興興死去了,就沒有毒素放出來,這種牛肉的價格肯定比其他牛肉賣的價格高,經(jīng)濟效益明顯。他說,你看,學(xué)了這個賺不賺錢?肯定賺錢。當時我很想笑,我就說,你這樣的發(fā)揮,我是第一次聽說,莊子宰牛的價錢比其他的高。如果真有這樣的肉出賣,肯定高級賓館要先用,自然價錢也出得高了。

牛被宰殺后,文惠王就說:善哉,你這么輕松把牛宰了,這是怎么回事?

庖丁很自豪地講:吾有道也。大家注意了,“有道”,這個是莊子思想的根本所在。一個人立志就要立在道心上,要“志于道”,要見道,就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說的:明心見性。這個是最根本的目的。

我宰牛是有道的,不是什么技藝上就完成的。我立了道心,在這條路上認真走下去,最后是從必然王國到達了自由王國境界。庖丁宰牛一開始,牛在他眼中也就是牛,但是三年下來,牛在他眼里就不是牛了,已經(jīng)沒有牛的感覺了。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只不過自己沒有留意而已。楊芬,你現(xiàn)在打字,與你剛開始學(xué)打字有什么不一樣?現(xiàn)在還需要看鍵盤嗎?還需要去想,哪個字母在什么位置嗎?你還把鍵盤當成就是“鍵盤”嗎?你已經(jīng)不看鍵盤,一看文件的字,自然手指就知道敲那個鍵盤,就知道敲哪個字母,誰告訴這樣做的?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前幾天,我到一個制版公司,特別注意那個小伙子,他的鍵盤是在桌子下面的,從上面根本就看不見他的鍵盤,我們一邊說著要打的文件,只看見,他的手動一動的,文字就全部“跳”到屏幕上去了,他的眼睛只看屏幕,耳朵聽我說話,他的手指就是“神欲行”,有個神在指揮他的手指。我們這里很多人會開車,當你剛學(xué)會開車的時候,上車肯定方向盤,前進擋,剎車,后視鏡,儀表盤等等,面面俱到,有時難免手忙腳亂的,但是幾年下來,還是這樣嗎?不是了,有時一邊打電話,一邊開車,還要禮讓后面來的車,就有點像“千手觀音”還有千只眼一樣了,這個時候你開始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我曾經(jīng)遇見一位“微雕”大師,當時他見我的時候,還是一位工人,不知道現(xiàn)在怎么樣了。當時朋友推薦他來的時候,就告訴我,他想把他的作品展示給世人,需要印刷一些資料。我當時不知道什么叫微雕?我只是看他帶來的照片,覺得很好。我就問他,原件是多大的東西?因為圖片下面要注明尺寸大小。他說,不大,就是小手指甲那么大。我很吃驚,有點不信。他給我的一張照片就是“虢國夫人游春圖”。他可能也看見我不太相信,第二次來的時候,就把原作品帶來了。象牙雕刻的,我用車間的網(wǎng)點鏡一看,清清楚楚的一幅虢國夫人游春圖。我就問他怎么雕刻的,是不是先畫上去,然后像手表行里的師傅修手表一樣,眼睛上夾個放大鏡,雕刻的。他說,畫什么?我腦袋中有這幅圖了,我的手拿這刻刀就在象牙上動動動就行了。你說,這不是“神欲行”是什么?技藝已經(jīng)超過了“必然”達到“自由”了,就是神欲。

看莊子讀后感篇3

在這個生命之中,每個人都可以以不同形態(tài)活下去?!诘?/p>

合上《于丹心得》這本書,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北京師范大學(xué)教授于丹用她獨特的講述,使我對莊子思想以至于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天地大道,法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著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著些許狡黠?!鼻f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人。他追求豁達的境界,主張面對外在的世界要學(xué)會通達和順應(yīng),他可以毫不畏懼地站在生命的長河上笑談生死,用一個又一個尖酸卻又深刻的故事揭示“大道合乎自然”,借一個個外表丑陋近乎猙獰但卻活得坦然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

人的一生,是向自然借來一用的東西,它的價值就在于在這一生中我們怎樣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豐富生命的意義。面對生命,我們要有一種豁達的胸襟,面對生死,我們要有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捌鋵嵨覀兪强梢栽谟猩曜龅秸嬲臉飞?,做到順應(yīng),做到當下的快樂,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來臨之時,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對死亡說,我死而無憾?!笨墒巧谒F(xiàn)有的形態(tài)上,怎樣達到它“九萬里”的高度呢?那就把一切缺陷和遺憾都接受下來,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想著怎樣去改良它,能讓自己更好。天下本沒有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物,所以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情況,無論好壞、善惡、恩怨、愛恨、喜怒、成敗、得失,只要堅信自己的夢想,世上總有路可走。

于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始終讓我記憶憂新。有個人要釘一張畫,因為釘不上,就要找木楔子,于是還要找木頭,斧子,鋸,鋸條……等物品齊全后,他已經(jīng)忘記那張畫了。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最初的夢想總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經(jīng)歷了人生百態(tài)后,早已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真正的“逍遙游”并不是荒廢此生的“無所待”精神,而是要求人們不要因為社會中一些名利、錢財、權(quán)勢而放棄自己生命中最本真的愿望。只有認清自己的向往,認清自己的目的,心無旁騖地去追尋生命的高度,才能理解真正的“逍遙游”。

融融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擷生命最重要的——莊子思想。讓莊子思想的清菊伴著你欣賞生命的田園風(fēng)光;讓莊子思想的靈魂帶你踏進生命的康莊之園;讓莊子思想的韻律攜你共享生命的天籟之音!

看莊子讀后感篇4

?養(yǎng)生主》通篇不過600言,是《莊子》內(nèi)篇中篇幅最為短小的,但細細讀來,仍然有頗多尚可深究之處。

在本片開端,有“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句,歷來廣受爭議。“上句尤易明,下句最難解,似有引人為惡之嫌?!苯跏遽合壬慕忉岊H具影響,他說:“所謂善、惡,乃就養(yǎng)生言之?!疄樯啤^‘善養(yǎng)生’。為‘惡’,謂‘不善養(yǎng)生’。‘為善無近名’,謂‘善養(yǎng)生無近乎虛浮’,益生、長壽之類,所謂虛浮也?!疄閻簾o近刑’,謂‘不善養(yǎng)生無近乎傷殘’,勞形、虧精之類,所謂傷殘也?!保ā肚f子校詮》)此句乃就養(yǎng)生而言,這自然沒錯,但莊子講養(yǎng)生,主旨在養(yǎng)心,而非養(yǎng)身。在本篇第三章,寫右?guī)熤槭恰疤熘鞘躬氁?,人之貌有與也”,右?guī)熞蛔?,并不必然是出生時就有的先天性生理缺陷,亦有可能是后天致殘,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天與”,而非“人與”。因為“道與之貌,天與之形”,人的形骸都是受天賦與,人力不能改變。若按王叔岷先生的說法,將“刑”解釋為勞形、虧精一類的傷殘,則與養(yǎng)生的前提——破除形骸殘全的觀念背道而馳了。人之形骸取之于天而人力不可蓄養(yǎng),人只能養(yǎng)其所能養(yǎng),即是心。周縱策說:“至于‘不’傷生的善惡是否該為,本不是他在這里所要討論的范圍。他說的只是:假如你要去為惡,可切不可弄到受刑傷生;至于這假設(shè)的,不致受刑傷生的惡事,你該不該去做,他在這里并未表示意見。這正如‘不近名’的善,不‘已而為知’的知,你該不該去做,他在這里也沒有表示可否。我看莊子一定會要先看看那是什么知,什么善惡了。”(《本義復(fù)原》)與成玄英一樣,將“刑”理解成了“刑戮”,此金木之刑仍然只是傷身而已,且后文曲說強通,未得莊旨。

“為惡無近刑”句,最重要的概念有二,一是“惡”,一是“刑”。“惡”應(yīng)理解為世俗所認為的惡事,這個基本明朗,眾家的問題主要在后者。聯(lián)系《養(yǎng)生主》篇全文,我認為這個“刑”乃是后文秦失吊老聃中的“遁天之刑”。秦失的原話是:“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庇纱耍盁o近刑”即是說“無近乎遁天之刑”,不可鄰近逃避自然地刑法。換言之,做(世俗標準中的)惡事,只要與自然天道相順應(yīng)即可。

?養(yǎng)生主》開篇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個“知”可解釋為知識,但顯然是廣義上的知識,它包含了人們心念中的一切造作,包含了世俗的一切是非善惡標準。又“以有涯隨無涯”,終生惶惶然求善避惡,這些人就好比庖丁解牛篇中的良庖與族庖,在解牛時強行“割”“折”牛骨,而這些一時一世之“標準”即如“歲更”“月更”之“刀”,不斷地在現(xiàn)實中挫敗又在心念中被追逐,儒家有儒家的標準,墨家有墨家的標準,百家相爭,終無所歸,這都是遁天之刑,都是未能“緣督以為經(jīng)”的下場啊。庖丁解牛篇的寓意,有人以為是以龐大的牛比喻“社會”,以解牛比喻“處事”,莊子遂然是在教導(dǎo)世人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處事技巧,實在是視莊子與汲汲然于世者無異了。顯然,要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文惠君那句“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是唯一的鑰匙。養(yǎng)生即養(yǎng)心,此段以牛喻心,以解牛喻剝除心之藩籬,是言解除心之藩籬,當“依乎天理”“順其固然”,而不可“以有涯隨無涯”,徒生出許多是非善惡判斷標準來,這才真正是區(qū)別于道德優(yōu)先的生命優(yōu)先。養(yǎng)心為本,處世為末,以為庖丁解牛篇是在教人處世技巧的,實在是本末倒置,淆亂莊旨。

“為惡無近刑”之意,可舉例來加深理解。莊子喪妻,竟鼓盆而歌,這在世人看來顯然是不近人情的為惡之舉了。但若跟隨世人的善惡判斷“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這才是“不同乎命”的遁天之刑,莊子了解了“人且偶然于巨室”而堪破生死,方才是無近乎遁天之刑了?!盀樯茻o近名”的意思相對明朗,即做(世俗標準中的)善事而不近乎名譽,姑且以此來推測《養(yǎng)生主》中的另一個疑點,即秦失吊老聃中秦失對老聃的一句品評。(秦失)曰:“然。始也吾以為至人也,而今非也?!彪m然莊子一向被認為是老聃后學(xué),但老聃從未自稱至人,莊子也不是阿諛奉承之人,所以以為老聃并非至人,這不足為怪。奇怪的是,在秦失吊老聃一段中,并沒有直接給出老聃非至人的依據(jù),如此單獨一句品評,就顯得尤為突兀。這一段的內(nèi)容主要是寫老聃死后世人言之哭之,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由此怎么能引出老聃非至人的結(jié)論呢?按我們通常的理解,老聃已死,眾人的慟哭并不關(guān)乎老聃對生死的看法,但細細讀來,“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眾人對老聃的感情甚至可與至親之情相比擬,可見老聃生前必是“為善于之”了,而且不是偶爾為之,必是長期堅持了?!爸寥恕钡奶攸c之一是“無待”,鯤鵬萬里,仍有待于海運,而至人的無待乃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式的“獨”。老聃之“為善”,不一定是有求名之心,但在眾人心中已有了善之名,仍然沒做到純粹意義上的“為善無近名”。老聃不一定有待于他物,但顯然已為他無所依待,仍然沒做到至人式的“無待”與“獨”,也由此可見莊子心中的至人,的確是一個最高理想的化身了,除非人如混沌之未鑿七竅,否則誰能不被世俗所染呢?

莊子講善惡,本意并不在于要另生一個善惡標準,如此又墮入細細密密的理思之網(wǎng)了。莊子講善惡,原本就是要取消這一虛妄命題,善惡俱譴,是非兩行,超越一切道德判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如此才能緣督以為經(jīng),獲帝之懸解,得養(yǎng)生之旨。

看莊子讀后感篇5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fēng)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yīng)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dǎo)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dǎo)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xiàn),尋找內(nèi)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lián)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牛,節(jié)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guī)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guī)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jié)合起來,達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yīng)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職業(yè)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xué)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xué)習(xí)中什么時候表現(xiàn)的最有興趣,他們是這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dǎo)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jié)果便是“丟失”了“悟”。

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xué)生喜歡在游戲中學(xué),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chuàng)設(shè)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氛圍,更好的調(diào)動情緒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nèi)心的力量,強調(diào)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xiàn)代物質(zhì)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zhì)的本質(zhì),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成為中國名醫(y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yī)術(shù),你跟我說說,你們?nèi)酥校l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俊北怡o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yī)術(shù)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yī)術(shù)最差。”魏王驚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

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yù)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時,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fā)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xué)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xué)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xiàn),挖掘其內(nèi)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

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guān)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nèi)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jié),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xué)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xiàn)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yīng)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外化而不內(nèi)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nèi)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