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8篇

時間:2022-10-03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憑借準備好教案,能夠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課堂進度作計劃分析,在認真分析了自己教學任務后,我們就可以動筆制定教案了,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使至塞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使至塞上教案8篇

使至塞上教案篇1

教學依據(jù):背誦和默寫是首要。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這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4、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jié)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的含義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四、說教學設想:

重點: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難點:激發(fā)學生想象。再現(xiàn)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教學思路:通過反復詠誦,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學習中讓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到翅膀,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并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zhí)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教師出示學生繪制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

使至塞上教案篇2

一、教學思路:

本次跟隨初中語文唐炯武名師工作室,到福鼎十中進行教學研討,并且上一節(jié)有關初三詩歌教學的研討課,旨在就授課與中考復習的聯(lián)系進行研討?,F(xiàn)將本人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詩詞一塊重在考查學生背誦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寫,應工作室本節(jié)授課要有效幫助學生新舊知識銜接之要求,因此課堂導入設計時安排學生回憶學過詩句,并要求板書,旨在發(fā)現(xiàn)錯別字加以引導、糾正。

2、詩歌重在誦讀,在讀中學,讀中悟,讀中背。因此運用課堂多樣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因此名句的理解與講授將成為課堂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誦讀并背誦兩首詩。

2、借新詩講授,掌握學過的相關詩句,并整理歸納。

3、介紹詩詞的寫作背景,即作者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4、理解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和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重點:

1、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

3、理解并積累古詩詞中的名句。

四、教學難點:

1、詩詞中有關名句的理解、賞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方法:

誦讀 師生對話

六、教學流程:

1、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以學生回憶學過的詩句中有關“山”“水”等詩句,背誦并板書。

教師引導,糾正。

2、講授《使至塞上》

① 全班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導:讀完全詩,你知道這首詩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 教師范讀課文,品讀詩歌

師導: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③ 學生再讀課文,研讀詩歌

師導:在詩中,從哪些地方體現(xiàn)作者抒發(fā)的情感?

(師生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重點講析名句,引導學生領會“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妙處)

④ 課堂延伸,新舊銜接

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句子是范仲淹《漁家傲》中的“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⑤小結:

詩人雖是奉使慰勞戰(zhàn)勝之軍,卻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頭見胡雁歸飛, 更令詩人觸物傷懷,感覺自己如斷根的飄蓬一般遠離了故國。在“胡天”見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臺燃氣一股濃煙,既孤單又格外醒目。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也杳無盡頭,只有那圓圓的落日讓人親切與溫暖。 如此宏壯之景感召了詩人,使他逐漸擺脫了孤寂的心緒,生出了豪壯之情,引發(fā)了克敵建功、燕然刻石的愛國熱忱。

過渡:我想在唐朝的詩人中決不僅僅只有王維有愛國之情,還有那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晚唐時期的杜牧也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

③ 借學生點評之機,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穿插介紹詩歌寫作背景;

④ 課堂延伸,新舊銜接

學過的詩歌中還有哪些抒發(fā)作者愛國情懷的詩句?

(學生討論后小組作答)

4、課堂總結: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正所謂“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詩歌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讓世人傳唱,吟詠。

使至塞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深人體會古詩詞的韻律。

2、記憶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爭取做到學以致用。

3、領略古詩詞的凝練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仔細品味。

1、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除文字、詞語障礙。

單車,一輛車,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屬國,這里指吐蕃的軍隊;征蓬,飄飛的蓬草,這里指唐朝出征的軍隊;長河,黃河;候騎,騎馬的偵察兵;子規(guī),杜鵑鳥,又稱布谷鳥;抵,值,相當;渾,簡直;簪,古人用來別發(fā)連冠的首飾。

2、教師出示輔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王維《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本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詩的意境、內容。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里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爸薄焙汀皥A”構造出的畫面,有一種無限開闊的空間,一種蒼涼宏大的視野。

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最后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三)小結。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寫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課后習題

①《使至塞上》寫的是什么情景?(抓住“邊塞風光”即可)

②詩中的“單”、“孤”、“征蓬”等字詞透露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學生說出類似“孤寂”、“荒涼”、“消沉”等即可。)

③體味詩的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重在體味詩句的畫面感。課后練習三的內容學生可以參看,但不必照搬,不強求惟一,鼓勵發(fā)散思維。)

使至塞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品味詩歌的語言;

2、理解并結合詩人的寫詩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重點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所描繪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所描繪的意境美。

教學模式:

1+3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為了開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斷與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發(fā)生戰(zhàn)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懷著建功立業(yè)的目的來到邊塞,用他們的筆記錄下了邊塞奇異的風光和戰(zhàn)爭的場景。他們寫的這一類詩,文學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使至塞上》,作者王維。

活動2【講授】自主學習

師:了解作者;通讀詩歌注意字音字形

要求讀得抑揚頓挫(要注意停頓,要分出輕重,讀出語氣)。

生:介紹作者王維的生平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曾任尚書右丞等官職,世稱王右丞,素有“詩佛”之稱。他能詩能畫,精通音樂。他的詩歌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尤其是創(chuàng)作的山水田園詩對后世影響深遠。宋代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兩人一組相互抽背注釋中的字詞意思,并結合注釋相互翻譯全詩;

2、抽點四名同學逐聯(lián)翻譯詩句,對不正確的加以糾正。

3、學生基本能概括出詩人“出使邊塞”這一點,由此詢問“詩人出使邊塞是否自愿?”引出詩人寫作背景的介紹。

生:(我)輕車簡從,將去慰問將士護疆守邊,奉命出使啊,車輪轆轆輾過居延。恰似路邊的蓬草,隨風飄轉出了漢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際的大雁,翱翔北飛進入胡人的穹天。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沙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孤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壯麗、渾圓。行程迢迢,終于到達蕭關,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問才知都護竟在(離此還很遠的)燕然!了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讓我們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活動3【講授】合作探究

1、結合寫作背景找出首聯(lián)中哪個字寫出了詩人出塞時的心情?

2、頷聯(lián)中詩人借“征蓬”、“歸雁”比作什么?透露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

3、你能不能用幾個詞語描述一下頸聯(lián)中這幅邊塞風光圖?此時詩人的心境與前兩聯(lián)一樣嗎?

4、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美

5、請同學們把頸聯(lián)的美畫出來

每個小組派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剛才幻燈片中的問題

活動4【講授】展示提升

作者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由排擠的抑郁到慷慨悲壯之情體現(xiàn)英雄本色

“大”寫詩人開闊的胸襟。沙漠浩瀚無邊。

“孤”邊塞荒涼,烽火臺燃起的濃煙格外醒目而單調。

“長”寫出了詩人對橫貫沙漠的黃河的真實感覺。

“圓”大漠觀落日的特殊感受,親切溫曖,微帶蒼茫。

美在何處

(大屏展示)

構圖美近處烽煙、遠處夕陽、大漠無邊、長河奔流-------空間擴大

線條美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層次豐富

色彩美黃沙漫漫、夕輝橘紅、白煙一縷、河水閃閃-------鮮明優(yōu)美

使至塞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鳴。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有關難點的資料,有關本詩的資料。

教學方法:

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常常用最精煉語言來展示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來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體會一下如何透過精煉,含蓄的語言來準確把握詩歌的內含。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播放配樂詩朗誦《使至塞上》。

2、點評:節(jié)奏、情感

3、指導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全詩

4、師板書重要字詞。

(屬國、征蓬、漢空、關、單車和候騎)

5、了解作者——王維

(以學生為主,教師結合本詩的寫作背影補充。)

(顯示幻燈片2)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引導學生質疑

2、點拔、指導、解答、點拔要點

①體會詩歌意境《使至塞上》指導了什么意境?

(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

②“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的含義及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過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延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能說說它的意境嗎?喜歡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④巡視相機指導

四、賞讀全詩,感情朗讀、背誦。

1、齊讀全詩。

2、交流朗讀后的感受。

3、指導有感情朗讀。

(提醒學生注意節(jié)奏,要邊誦邊想,腦中要有畫面感,要融進詩的意境中,充分體味詩的美感)

五、拓展作業(yè)

1、背誦、默寫古詩

2、畫古詩:選喜歡的詩句畫下來。

3、課外摘抄,高適、岑參描繪的邊塞詩。

六、板書

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異曲同工

“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范仲淹《漁家傲》)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顯示生字詞。

2、指導,點拔。

二、復習鞏固

1、指名背誦、古詩。

2、寫出描寫邊塞風光的句子。

使至塞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當中加深對詩的理解,熟讀成誦。

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記憶名句,體會其中內涵。

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導入: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請大家回顧曾學過的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

1、李賀:《雁門太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4、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6.王翰:《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開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臺比賽

教師范讀

自由讀

男女pk讀

全班pk教師讀

四、賞析詩句:

1.請大家先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語言描繪一下詩歌的主要內容

由題目可看出:王維作為使節(jié)出使邊塞。

2.你感受的或是詩人的情感是如何的?從那些詩句看出來的?請讀出情感,并簡要分析。

悲傷憂傷昂揚積極樂觀

a.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單車:說明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微顯失意情緒憂愁苦悶

過居延:目的地之遠特殊的地域

欲問邊:出使目的

b.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葉干枯,跟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詩人自喻寫出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與出塞的詩人此行相照應(正襯)

歸雁—出塞的時間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巢,適得其所,而此刻詩人卻遠離故土被排擠出朝廷(反襯)出作者對仕途的擔憂以及離開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憂傷之情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古名句)

1、詩人選取了哪幾種景物?這句被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談談你對此的認識。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談體會。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邊塞風光奇特壯麗

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

“大”畫面開闊,邊疆沙漠,浩瀚無邊

“孤”寫出了景物單調

“直”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氣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給人一種勁撥堅毅之美

“長”寫黃河橫貫其間氣勢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種河水吞吐明的宏闊氣勢,從而使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圓”落日給人以傷感的印象,而“圓”卻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受。

總體展開想象詩人用了四種景物構圖

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講究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線條簡約,物態(tài)畢現(xiàn)。第三,色彩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寬廣的大漠擁抱著悠悠的長河,渾圓的落日映襯直逼霄漢地一束孤煙,給人一種廣闊豪邁的氣概豪邁豁達之情。

2、在《紅樓夢》中四十八回,香菱讀《王摩詰詩集》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

“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見了這景,若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意再找不出兩個字來?!?/p>

明確:有道理。香菱雖沒能說清楚這兩個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憑直覺感到它們描寫孤煙與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看到狼煙,目的地即將到達,詩人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得知,將官正在前線保家衛(wèi)國愛國熱忱。

4.拓展:你還知道哪些愛國人士?

五、小練筆

請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邊塞的畫面。

明確:地上隨處可見飄飛的蓬草,天空偶爾出現(xiàn)一隊北歸的大雁。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孤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渾圓、壯麗。(發(fā)揮想象,加強寫作訓練)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千里迢迢然一身遠離故國觸物傷懷??煽吹酱竽吶L光,奇特、宏狀,在如此廣闊的天地間,將士們馳騁疆場破敵守邊,其悲壯的英雄氣與日月同輝,與長河共遠,它召了詩人,使地逐漸擺脫了孤寂憂傷之情,生出了豪壯之情,引發(fā)了克敵建功,燕然刻石的愛國熱忱。

請同學們帶著此情此意來背誦一遍。

六、作業(yè):

1運用聯(lián)想想象,把這首詩改編成文章,以第一人稱寫,假如你就是王維,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題目自擬。

2背誦并默寫

板書設計:

使至塞上

王維

憂傷之情

樂觀豁達

愛國之情

使至塞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誦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

2、品味詩詞凝練、含蓄的語言美。

3、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所描繪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朗讀---鑒賞---感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請大家回顧曾學過的描寫邊塞風光和將士心情的詩句。

1、李賀:《雁門太行》(黑云壓城城欲摧):“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3、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華,開元九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后因事被貶。王維是個多才多藝并有較高藝術修養(yǎng)的詩人,他能詩能畫,精通音律。受音樂、書法、繪畫的影響,他的詩歌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藝術特色,具有詞句秀麗,意境清新,格調高雅,音韻婉轉,情景交融的特點。尤其是避世隱居之時,所作的詩歌大多以山水田園景色寄托孤寂閑適的情懷。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后人稱他“詩佛”。宋朝蘇軾曾稱贊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三、了解寫作背景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發(fā)兵攻打唐屬小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爾北)。737年春,可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在青滌西大破吐番軍。王維奉使出塞犒賞三軍,并留作軍隊判官。本篇即寫出塞時沿途景色,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庭。這首詩作于赴邊途中。

四、反復誦讀,以讀促悟

讀一讀

1、從詩體上來看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共8句,分為四聯(lián),大家回憶一下,是哪四聯(lián)呢?(首、頷、頸、尾)

2、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朗讀:

1、教師范讀

2、學生試讀

3、學生個讀

4、學生齊讀

品一品

把握內容,理解詩意,體會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組探討:

1、本詩中哪個詞語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問邊)

2、“單”、“孤”、“征蓬”等字詞透露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境?(孤寂、激憤、抑郁)賞析: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而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自己過了居延這個地方,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人的天空。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3、詩人在頸聯(lián)中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大漠景色?(蒼茫遼闊、浩瀚無邊)

4、整首詩詩人的情緒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想到自己被排擠出朝庭之外時——激憤抑郁看到將士不畏艱苦守邊衛(wèi)國時——贊嘆敬幕)尾聯(lián):詩了到達目的地以后,從兵士那里得知都護正在邊防前線準備戰(zhàn)事,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邊關將士的敬慕之情。

悟一悟;

評點、欣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所描繪的意境美。

1、蘇軾評價王維詩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頸聯(lián)“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一幅美妙的圖畫。請說說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①這幅圖畫具有美。

②美的具體表現(xiàn):這兩句詩充分體現(xiàn)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的景物雖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有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二句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圓”歷來為人稱道,你能說說這兩個字好在哪里嗎?“直”和“圓”兩字用得逼真、傳神。準確地描寫了沙漠廣闊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無邊,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青煙直上云霄,“直”字荒涼孤獨中透出挺拔雄偉視野所及,黃河杳無盡頭,“長河”之上,是一輪圓圓的落日,“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xiàn)柔和溫暖。

五、小結

這首詩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守邊將士愛國精神的贊美,也側面表露了詩人被排擠出朝廷后內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業(yè)布置

吟誦《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王維。

2.講析詩歌,清楚詩歌中的“征蓬”這個意象,能賞析頸聯(lián)。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1.導入: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影響了后來的文人墨客,特別是唐朝的幾位詩人,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王維的一首邊塞詩。齊讀題目《使至塞上》

2.簡介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詩歌,理解王維的特定心境。

解題:使:出使;(王維)出使到邊塞。

學生讀詩。個讀+集體朗讀

回答王維為什么出使?(用詩句中的詞回答)——問邊

單車欲問邊——出使時隨從很少。一般作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問,隊伍浩浩蕩蕩,而王維只是“單車”,為什么呢?

王維當時的背景資料:開元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二十五年,受張九齡提拔的王維也遭牽連,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隱——《無題》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這一聯(lián)詩句由兩個畫面組成。

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直”:《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鼻迦粟w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