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舞教案5篇

時間:2024-05-01 作者:betray 備課教案

制定有挑戰(zhàn)性的教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準備好教案,我們能夠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學的專業(yè)性和魅力,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采桑舞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采桑舞教案5篇

采桑舞教案篇1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一】

一、學習目標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穎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體會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領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

二、 學習方法

1.熟讀全詞,結合課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感情。

3.結合預習題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此詞的特點。

三、 預習內容

1.解釋下列詞語。

群芳: 狼藉: 殘紅: 飛絮: 闌干: 始覺春空:

2.將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畫出來。

3.反復閱讀全詞,回答問題:哪些詞句具體體現(xiàn)了“西湖好”?

4.詞中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具體說說這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

四、課堂重點內容

1.有感情的背誦全文。

2.翻譯詩歌全文,重點字句:垂柳闌干盡日風。

3.分析上下闋的主要內容及關系。

4.分析“游人去”與“燕歸來”兩句在全詞中的關系,進一步把握此詞的特點。5.課堂討論:很多文人面對晚春都不由得產(chǎn)生憂傷之情,此詞也是如此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鞏固練習

1.歐陽修,字 ,號 ,又號 ,宋朝文學家、史學家。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濛濛( ) 笙歌( ) 狼jí( ) 簾lóng( )

3、 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

a.狼籍殘紅 狼籍

b.飛絮濛濛 濛濛

c. 垂柳闌干盡日風 闌干

(2)全詞以“ ”句統(tǒng)領全篇,贊美了西湖兩種不同狀態(tài)的美,即 和 。從結構上說,上片寫_________,通過 、 、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圖景;下片寫人事,詞作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六、聯(lián)系拓展:

見《同步課課練》。

歐陽修采桑子教案【二】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jié)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此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xiàn)得優(yōu)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xiàn)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tǒng)題材和表現(xiàn)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罚挥址Q《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蒙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此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tài)。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绑细枭⒈M”,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chǎn)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笆加X”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chǎn)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tài)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一秘○.1mi.net(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半p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此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①狼籍殘紅 ( )( )

②飛絮蒙蒙 (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

④垂下簾櫳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xiàn)“群芳過后”時節(jié)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此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fā)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xiàn)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舞教案篇2

【自學指導】

1、感受詞中所描繪的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領略其暮春時節(jié)靜謐清疏的風姿。

2、了解這首詞結構上的特點,及其作用:使清空幽寂的春天景象表現(xiàn)得優(yōu)美可愛。

3、理解詩歌蘊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和現(xiàn)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課文提示】

1、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

2、歐陽修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運動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3、歐陽修的愛情詞與晏殊并稱為“歐晏”;抒懷詞突破詞的傳統(tǒng)題材和表現(xiàn)手法,為蘇軾豪放詞開先路。

4、《采桑子》詞牌名,取自唐教坊曲《楊下采桑》;又稱《丑奴兒》《伴登臨》《羅敷媚》《忍淚吟》《羅敷艷歌》等。前、后片各四句,共44字;前、后片均于第2、3、4句押平韻。

【正音正字】寫出下列漢字的拼音,記住每個字的書寫要點:

中學語文在線()

籍jí 濛méng 笙shēng 櫳lóng

【朗讀課文】

【課文簡析】

這首詞是作者西湖組詞《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

群芳過后西湖好:

狼籍殘紅,

飛絮濛濛,

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

始覺春空。

垂下簾櫳,

雙燕歸來細雨中。

上片寫景物。主要描寫鮮花凋謝后西湖的恬靜清幽之美,這是寫色。首句是全詞的綱領,由此引出“群芳過后”的西湖景象、春風物態(tài)。這幾句,通過落花、飛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遠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人事。先寫郊外景?!绑细枭⒈M”,虛寫過去湖上游樂的盛況;“游人去,始覺春空”,點明上面三句描寫的景象所產(chǎn)生的感覺,道出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笆加X”是頓悟之辭,這兩句是寫繁華喧鬧消失后清醒過來的感覺,喧鬧消失,既覺有所失的空虛,又覺獲得寧靜的暢適。首句說的“好”就是從這后一種感覺產(chǎn)生,只有基于這種心理感覺才能理解“狼籍殘紅”是“好”。最后兩句,再寫室內景,以人物動態(tài)描寫與自然景物映襯相結合,表達出作者恬適淡泊的胸襟。從句式上看,這是倒裝,本是開簾待燕,“雙燕歸來”才“垂下簾櫳”。 結句“雙燕歸來細雨中”,意蘊含蓄委婉,以雨中襯托清寂氣氛,又以雙燕歸來制造輕靈、歡娛的意境。“雙燕歸來”與前面“游人去” 互為映對。

這首詞上片寫自然,下片詠人事。作者寫西湖美景,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連,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字里行間婉曲地顯露出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恬淡心境。群芳凋零,殘紅狼籍,常人對此,覺得索然無味,而作者不但不傷感,反而有安寧靜謐的美趣。這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的獨到之處。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

①狼籍殘紅 ( )( )

②飛絮濛濛 ( )

③垂柳闌干盡日風 ( )

④垂下簾櫳 ( )

2、詞以“好”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什么感受?

3、“群芳過后”的意思是什么?表現(xiàn)“群芳過后”時節(jié)的詞語有哪些?

4、“西湖好”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不要用詞中的原句回答)

5、“始覺春空”中的“春空”指什么?

6、怎樣理解“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描寫的景象?

7、從整首詞看,哪一句是本詞的綱領?

8、最后一句寫出了什么心情?以此結尾,有什么作用?

9、作者晚年退職閑居時寫的這首詞,上片刻畫了 ,渲染了 ;下片描寫了 ,抒發(fā)了 。

10、作者從贊美的角度寫殘春,角度新穎。整首詞表達了作者 ,而且體現(xiàn)了 。

【朗讀課文】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預習《蘇軾詞三首》。

采桑舞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步驟;

2、理解詩中表達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和樂觀精神;

3、能聯(lián)系已學過的秋景詩,體會毛澤東詞二首的高遠境界,并背誦兩首詩。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意象把握詩歌境界;

2、聯(lián)系其他秋景詩了解毛澤東的開闊胸襟和豪邁氣概,把握毛澤東詩詞的意境高遠、詞風豪邁等特點,并做好詩詞積累。

教學難點:

“人生易老天難老”句的情感分析及對整首詞詞風的作用

教學方法:

常規(guī)教學,師生互動交流

教學過程:

課前詩詞推薦:辛棄疾《采桑子 少年不識愁滋味》

導入:

( 引導學生回憶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泵虾迫灰灿兄娋洌骸按街仃柸?,還來就菊花?!睆闹形覀兛梢灾乐仃柟?jié)有登高、插茱萸、賞菊的特點。1929年革命形勢大好,可由于左傾思想的錯誤領導,毛澤東暫時離開了紅四軍的領導崗位,跌入了人生的低谷。這時的毛澤東,面對重陽的秋景又該是怎樣的感慨呢?

范讀、跟讀:(要求:掌握節(jié)奏和感情)

1、學生自讀,自己體會詞中感情和節(jié)奏;(將自己放入文本,才能從中汲取靈感和精髓)

2、學生范讀,互相點評,從語速與語調、輕重與緩急兩方面來判斷學生的掌握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容易在“人生易老天難老”句形成分歧。故意存疑,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3、誦讀指導:讀出遼遠的秋景,讀出勝利的喜悅,讀出戰(zhàn)斗的豪情和自信。

4、詞格介紹:聯(lián)系辛詞

鑒賞意象:

1、意象的概念,找出詩中意象:戰(zhàn)地黃花、強勁秋風、寥廓江天(這是初中訓練的能力,學生能夠完成,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2、探討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戰(zhàn)地黃花——革命的熱情和豪情,分外嬌艷;

強勁秋風——更似革命者堅韌不拔的戰(zhàn)斗毅力和無堅不摧的戰(zhàn)斗實力。毛澤東曾說:“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更無窮!”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革命的熱情和無畏;

寥廓江天——秋色無垠,革命家胸懷也無垠。“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竟折腰?!弊鎳胶尤绱藟衙?,叫我如何不愛她?!

3、領悟意境(聯(lián)系詩詞中秋景的名句,如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狈吨傺汀短K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比較意境的不同。)

燦爛金秋,借贊美壯闊山河抒發(fā)出詩人對祖國江山的無限熱愛之情,他置個人榮辱于不顧,一心為國,充滿革命樂觀主義豪情。整首詞詞格高遠,詞風豪邁,有著領袖的豪氣。

難點探討:

1、“人生易老”句似乎有些悲嘆年華老去,光陰難在之意,對此作何理解?(學生自由討論,允許發(fā)表不同意見。)

明確:“易老”是客觀事實,對此毛澤東有著清醒的認識,與蘇軾“一樽還酹將月”不同,毛澤東從“天難老”中獲得啟發(fā),意識到應在有限光陰中無限奮斗,所以貌似消極,實則暗含了毛澤東不屈的斗志!

2、初稿時上下闕相反,為何要改成現(xiàn)在這樣?請討論作答。(學生可能會有多角度理解,盡可能給予鼓勵。但要引導其從上下闕的關系上來思考,否則,討論將偏離軌道。)

明確:上下闕都是寫景抒情。上闕以人生感悟開篇,給全詞定下了一個哲思的`基調。由短暫而生發(fā)出奮發(fā)之意,由豐碩戰(zhàn)果感到由衷鼓舞;下闕以秋風喻革命力量,累累戰(zhàn)果使革命力量不斷壯大,祖國山河如此壯闊遼遠,更讓詩人無比自豪,對革命充滿信心。這樣的構思,讓思路更具邏輯性,并且,尾句將詞的意境擴大得極為壯闊,將毛澤東的革命樂觀精神表現(xiàn)的更加雄健豪邁。

結語:

人生的秋天,往往來得突兀。我們如果只看到飄零的枯葉,散落的黃花,只品味其悲涼與蕭索,那么這樣的人生將布滿灰色的暗云。只要我們換一種心情,換一種眼光,我們可以讓心靈在秋高氣爽中蕩滌污漬,可以讓眼睛在霜染紅林中點燃激情;我們以友愛之心迎接大雁的南歸,我們以欣喜之心豐收果實的累累。劉禹錫不是說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彼裕屛覀儙е珴蓶|的豪情,再一次朗讀《采桑子重陽》。(生朗讀)

愿同學們都能以樂觀豪邁的氣概度過生命中每一個秋天!

采桑舞教案篇4

一、背景:

1929年6月22日在閩(福建)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因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閩西征途中,詩人欣逢重陽佳節(jié),觸景生情,借景抒懷,寫了重陽節(jié)的戰(zhàn)地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勝利后的喜悅和對革命前途的樂觀態(tài)度。文章寫得豪邁,氣度恢弘,使人讀過,備受鼓舞。

二、解題:

采桑子:詞牌名。重陽:題目

重陽:節(jié)令名,陰歷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因9是陽數(shù),故名重陽。是傳統(tǒng)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此詞作于1929年重陽節(jié)(為當年陽歷的10月11日)。

三、學生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把握好節(jié)奏、音調,讀出語氣、感情。

賞析

本詞為雙調。前后兩闋各4句。全詞44個字。韻腳為: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guī)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1、這兩句詞的意思是什么?

這兩句起勢突兀。前句是虛,后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這里化用了李賀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見于《金銅仙人辭漢歌》)。

“天難老”是將宇宙人格化。為什么難老?因為那是無情的。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生生不已,無窮無盡。如寒來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復始。

“人生易老”是說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但詩人不是慨嘆人生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當努力進取,建功立業(yè),莫讓年華付流水。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yè),讓小我化入大我,盡可能發(fā)光發(fā)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這里詩人情緒是昂揚的,體現(xiàn)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2、“人生易老天難老”體現(xiàn)了什么哲理?

“人生易老”與“天難老”構成對比,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既對立又統(tǒng)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諦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閃耀著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這是一句極富哲理的警句。

二)“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為什么“戰(zhàn)地”的“黃花”會“分外香”呢?

勝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詩人異常興奮。戰(zhàn)地有著烈士的鮮血,戰(zhàn)地的“黃花”(滿山遍野的野菊花)經(jīng)過硝煙炮火的洗禮,依然在秋風寒霜中挺立開放、綻黃吐芳,它平凡質樸而生機勃勃,具有現(xiàn)實和象征的雙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麗,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悅?“分外香”寫出了賞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于一爐,形成了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革命戰(zhàn)爭,又顯示了詩人兼戰(zhàn)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古人也有于軍中寫重陽的,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边@是什么情調?厭戰(zhàn)思家。岑參本來是以反映邊塞生活而著稱的詩人,而在戰(zhàn)地重陽,想到的只是長安故園,只是故園的菊花,還未能免俗,了無新意。至于一般的騷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說了。

采桑舞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詞的意境,品味詞的豪放風格。

2、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1、濃郁的詩情畫意。

2、反復誦讀,在吟誦中體味詞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檢查《沁園春長沙》的背誦。

學習毛主席的另一首詞——《采桑子重陽》。

二、寫作背景

教師結合課文后注釋,補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澤東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心情。

本詞是一曲戰(zhàn)地秋景的頌歌。歷代的詩人、作家,一接觸“秋”字,總是要發(fā)一通悲秋的感嘆;在他們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于分開。主席的詩詞一反悲秋的傳統(tǒng)情調,把秋寫得無比可愛,讀了以后給人以很大的鼓舞。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節(jié)戰(zhàn)地風光,詩篇的字里行間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達了詩人與紅軍戰(zhàn)士們在艱苦的戰(zhàn)斗生活中從容不迫、歡快愉悅的心情。

三、誦讀,理解文意

1.請一學生朗讀、評價。

2.集體朗讀。

3.補充注釋:

[采桑子]

44個字。雙調。前闋,后闋各4句。平字押韻,陽、陽、香、光、光、霜。一韻到底。重陽和春光的重復,韻律勻整和諧,但這不是規(guī)則,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陽]

9月9日的節(jié)日。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shù),九是陽數(shù),農(nóng)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jié)又是“老人節(jié)”。

重陽節(jié)習俗:

1.登高:九月重陽,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jié),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jié)的重要習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遠,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希望自己生活順利,步步高升;鍛煉身體。

2.吃重陽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3.重陽節(jié)還有插茱萸辟邪的習俗。 4賞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為菊花節(jié),要喝菊花酒。哪一個都有驅邪的意思。

[黃花]

菊花。重陽節(jié)時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九日龍山仗,黃花笑逐臣”(見子《九日龍山飲詩》)。李白的詩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兒,但毛澤東的一定是盛開的菊花,秋天花香濃郁。盧照鄰的詩里有“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裙?!痹伖鸹ǖ南阄对谝路車{繞的情景。

四、閱讀鑒賞:

毛澤東的這首詞脫盡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它寫了深秋的戰(zhàn)地風光,寫的那么鮮明爽朗;它表現(xiàn)了對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現(xiàn)得那么豪邁樂觀。天空海闊,氣度恢弘。它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無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蓖鹑缫簧斤w峙,起勢突兀。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后句帶出重陽入題?!疤祀y老”三字是綱,籠罩全篇,后句只是進一步申說。首先,“人生易老”只是與“天難老”對比著說,一有盡,一無窮;一短促,一長久;一變化快,一變化慢。既對立又統(tǒng)一。其次,“天難老”是說宇宙間一切事物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嘆人命朝露,絲毫不含有消極感傷的意味。而恰恰相反,著重說的是“天難老”,是說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須把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壯麗的革命事業(yè),讓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積為無涯,盡可能多發(fā)些光和熱,生命才更充實更寶貴。它揭示人生真諦和永恒真理,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具有極強的審美啟示力。

“歲歲重陽”承首句而來,既是“天難老”的進一步引申,又言及時令,點題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敖裼种仃枴笔恰皻q歲重陽”的遞進反復,年年都有重陽節(jié),看似不變,其實也在變,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節(jié),此地別有一番風光。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睔q歲年年,都有重陽,重陽是過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陽,也往往作詩填詞,大約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蕭瑟,滿懷岑寂。只有毛澤東此詞,意趣橫生,戛然獨造。假如說“今又重陽,”猶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那就橫掃千古了。

詞作者是懷著欣悅之情來品味重陽佳景的。黃花裝點了戰(zhàn)地的重陽,,重陽的戰(zhàn)地因此更顯得美麗?!胺滞庀恪比謱懗鲑p菊人此時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勝利可喜,黃花也顯得異常美麗;黃花異常美麗,連她的芳香也遠勝于往常。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詩情、畫意、野趣、哲理于一爐,形成生機盎然的詩境,既歌頌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又顯示了作者詩人兼戰(zhàn)士的豪邁曠放的情懷。

2、分析下片

下片承“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的意脈,寫憑高遠眺,將詩的意、境向更深更闊處開拓。歲歲有重陽,秋去又秋來,“一年一度秋風勁”,這個“勁”字,力度極強,寫出秋風摧枯拉朽、驅陳除腐的凌厲威猛之勢,此情豪邁異于桃紅柳綠、鶯語燕歌、溫柔旖旎的春日風光。但勁烈的西風、肅殺的秋氣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振奮。詩人的感情、戰(zhàn)士的氣質決定了他的`審美選擇:“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為什么“勝似春光”?這里可以使人想起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币驗榇猴L比秋風更強勁,秋景比春景更壯闊。黃庭堅《登快閣》:“木落千山天遠大”,秋天葉落以后山明天遠大,就感“寥廓江天萬里霜”,寫出秋天開闊的景象?!傲壤烊f里霜”七個字活畫出了一幅宏闊的江天萬里的秋景,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

五、強調鑒賞本詞要點:

1、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

這首詞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恢弘開闊的藝術境界。詞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宇宙的、人類的高度抒發(fā)一個革命者的壯志豪情。

“寥廓江天萬里霜”,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畫景,它既指“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霜葉,也指“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霜天。這樣的秋景比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群鶯亂飛”來,實在是別有風致。這秋高氣爽、江凈波平、既鮮明又絢麗的寥廓景象,難道不“勝似春光”么?

2、重疊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兩句,詞家常用疊句,如辛棄疾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庇秩鐓伪局性~:“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用疊句的,則與第二句斷讀;不用疊句的,則通讀下來。這里的“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和“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都似疊非疊,有反復又有遞進,既斷讀卻又連轉,語勢流宕,音節(jié)瀏亮,風調韻致都極雋美,句法則為創(chuàng)格。于此等處,似不著力,卻見出含英咀華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