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教案寫好,教學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教案是老師為了更有力把握知識點預先撰寫的應用文種,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shù)越多。
3、同伴之間能相互合作,大膽的交流。
【活動準備】
測量工具(各種長棍、尺、繩子、紙盒等)、筆、記錄紙、黑板、摸箱、標記
【活動過程】
1、導入:將幼兒分成五組,進行跑步比賽。
師:你們知道剛才跑了有多遠?有什么辦法知道呢?(量一量)
2、提出測量要求:這里有許多材料,每組商量一下選一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將測量的工具和結果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3、幼兒第一次嘗試測量,教師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并指導幼兒與同伴合作。
4、請測量方法正誤的兩組幼兒分別演示,師生討論哪種方法測出的結果更精確。老師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一次測量的結束處是第二次測量的開始,依次接著量)。
如幼兒測量的都正確,也請一位幼兒示范,教師加以解釋。
5、請幼兒反思剛才本組測量的方法是否正確,進行第二次測量驗證第一次的測量結果。
6、請每組推選一位幼兒介紹本組的測量結果。
7、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為用的量具不同,有的長、有的短,量具越長(或大)測得的次數(shù)越少,量具越短(或小)測得的次數(shù)越多。
8、游戲:找寶藏。第三次嘗試測量。
幼兒從摸箱里摸出一張畫有寶藏地點的標記圖,根據(jù)圖進行測量,找到寶藏。
9、結束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工具進行測量,還知道了測量的結果和量具的大小、長短有關。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測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試一試好嗎?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選擇和使用材料與工具,在探索中積極思考,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喜歡動手操作,萌發(fā)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記錄紙、水彩筆。
2、幼兒用品: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記錄紙、水彩筆、吸管、小木棒、毛線、積木、圖形片、曲別針、礦泉水瓶、軟尺、紙條。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將教室布置成‘寶寶學園’的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幫助小動物測量‘寶寶學園’用具”引題。
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導入:
師:“小動物們想在森林里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可是‘動物學園’里的東西要怎么來設計和建造呢?熊貓校長認為我們教室的用具和玩具都很適合它們,可是它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尺寸。所以想請我們幫助它們來量一量、記一記,然后把這些測量的結果告訴它們,好讓它們照著這些樣子來建造自己的‘動物學園’。”
2、教師讓小朋友們探索學習用吸管測量自己坐的椅子的高度,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1)師:“我們教室里的小椅子高度正好很適合小動物們。所以,我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一根吸管和一張記錄表,請大家用吸管來量一量、記一記,看誰能更準確地測量和記錄自己椅子的高度?!?/p>
(2)教師提問:“你是怎么量的?量了幾次?”
(3)請有不同結果的兩位幼兒示范用吸管測量椅子的高度,師生共同尋找正確的測量方法。師:“他們的方法都不同,那么誰的方法測量起來更準確呢?”
(4)教師示范講解正確的測量方法及記錄方法。
師:“我們測量東西的時候,為了能測量和記錄的更準確,測量的工具要和測量的東西一端對齊;量一次后用自己的方法做個記號;第二次量的時候,要和前一個記號對齊了再量;量一次記一次,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量了幾次,可以用點、豎線來幫助自己來記,也可以心里記住次數(shù)。最后在記錄表上畫上用的工具和量的物體,記上量的次數(shù)?!?/p>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
1、教師指導幼兒在探索活動中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教師介紹自由探索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現(xiàn)在教室里有許多物品都需要小朋友們來測量和記錄?”
“我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小方籃,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籃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你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測量起來比較快?!?/p>
②根據(jù)幼兒的測量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用不同的測量工具。
師:“你量了什么?你用了幾種工具來量?還可以用哪些工具?”
2、引導幼兒通過再次的探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①猜測及討論。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用正確的方法來量了一條直線的長度?,F(xiàn)在,小動物們想知道我們桌椅的圓邊——也就是那圈圈(曲線)到底有多長?請小朋友們動腦筋來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更合適?”
②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共同探索。
師:“大家的想法都不錯!那么,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圓邊的,它們到底有多長呢?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們找一個好伙伴一起合作,選出合適的工具,互相幫忙,完成測量的任務。你們能做到嗎?”
“如果你們在活動中碰到了什么困難,又沒辦法解決。那么,沒關系,呆會兒可以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③了解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并發(fā)現(xiàn)和掌握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
師:“你和誰一起合作?量了什么東西的圓邊?用什么工具量的?為什么你們會選擇用這種工具?你們又是怎么合作的?”
④幼兒演示,教師小結。
三、結束語:
教師:“今天大家學會了怎樣來測量物品;又幫助小動物們測量了教室里的這么多東西;還知道了不同的東西應該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來測量,這樣才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p>
延伸活動:
想一想、記一記:如果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如:用腳步量操場的距離;用帽子測量頭的大小等)
師:“現(xiàn)在又有一個難題了:如果小動物想測量我們的大操場,但又沒有工具來測量,那該怎么辦呢?”
“呆會兒小朋友們可以用你的辦法去試一試,然后告訴小動物們,幫助它們建造一個和我們幼兒園一樣美麗又好玩的‘動物學園’。好嗎?”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fā)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范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范講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guī)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和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后,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nèi)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xù)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既要根據(jù)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jié)的處理。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正確使用測量工具,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2、嘗試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體驗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jīng)驗。
物質(zhì)準備:測量工具、記錄卡、彩色紙皮等。
環(huán)境準備:布置獨木橋的情景。
三、活動過程:
(一)、引題: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幼兒自主探索測量的方法。
引導語:我們一起來走獨木橋吧!獨木橋有些壞了你們要慢點哦?。ㄒ妶D片1、2)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師:剛才我們走過的獨木橋有些壞了走著可真危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修一修吧!要知道每塊獨木橋有多 長, 我 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測量呢?(見圖3)
老師帶來了一些小棒,請小朋友用這些小棒來量一量每塊獨木橋有多長,把你用的工具和測量的結果記在
記錄卡上。
1、幼兒用小棒自主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師觀察。(見圖片4、5)
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2、個別幼兒演示,梳理測量經(jīng)驗。
(1)剛才你量了幾次?你是怎么量的?(提問個別孩子,并演示測量過程。)
(2)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中的問題:為什么用一樣長的工具測量同樣長度的獨木橋結果會不一樣?
師:測量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不正確,量出來的結果就不一樣了,不準確了。(見圖片6)
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3)我們應該怎么測量呢?
3、師幼共同梳理正確的測量方法。
我們要先找到起點,工具從起點開始量,量一次要用筆幫忙做一次記號,第二次要從記號后面開始接著往后量,不要量歪了,量的時候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量到最后要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記號,把結果記下來。(見圖片7)
(二)、探索:測量并記錄。
引導語:第一次的任務我們完成了,你們會測量了嗎?現(xiàn)在我們一起用學到的測量方法再來量一量獨木橋到底有多長呢?量好了把結果記在記錄卡第2行的后面。
(1)幼兒再次用小棒測量獨木橋的長度,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見圖片8)
2)師觀察指導、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師生交流測量結果。
師:你們剛才又用小棒量了獨木橋,這次你們量完的結果是多少?
剛才你們都從什么位置開始量,量好一次做了什么?一次一次要怎么接?量完還要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個記號。
(三)、二次探索,購買材料。
1、引導語:現(xiàn)在我們就去材料鋪買長度一樣的材料來修鋪獨木橋好嗎?記得哦!我們買的材料既不要浪費也不能太短了。要買和我們剛才量的一樣長的才可以,出發(fā)吧!??!
2、幼兒購買材料修鋪獨木橋。(見圖片9、10)
大班數(shù)學活動《學習自然測量》
(四)結束:
師:我們的獨木橋修好了,我們一起來走過修好的獨木橋去外面找找別的東西,去量一量它們有多長。老師這里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測量工具,你們也可以自己去找一樣喜歡的東西來當測量的工具,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測量本領來量一量,把結果也記下來。(見圖片11、12)
活動延伸:
幼兒自主選擇周圍的物體測量,師重點觀察幼兒的測量方法和記錄。
你還量了什么?是怎么量的?它有多長?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來測量周圍物體,在探索比較中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2、了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幼兒參與測量的興趣。
3、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初步的測量經(jīng)驗。
2、尺子、繩子、軟尺、吸管、小棒、短積木、鉛筆、筷子、紙卡段、盒子、書等物品。
3、記錄表、水彩筆、磁性板。
活動過程:
一、引題:提出任務
今天小朋友來當“小小測量員”,用三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相同的一條邊,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二、探索:分組測量并記錄
1、幼兒兩人自由結伴協(xié)商、自主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來測量物體同一條邊。
2、教師巡回觀察、傾聽、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三、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1、將各組幼兒的測量記錄表張貼在磁性板上,幼兒邊看邊交流,討論測量的過程和結果。
2、引導幼兒分析記錄結果,說說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并在分析比較中獲得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邊測量結果不同的經(jīng)驗。
四、游戲:問答競賽小游戲,啟發(fā)幼兒再次測量。
1、測量黑板的長邊,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數(shù)最少(或最多)?為什么?試一試。
2、測量活動室長度有三種長短不同的工具,選取什么工具測量速度最快?為什么?試一試。
3、如果沒有這些工具,我們還能用什么辦法來測量活動室的長度?試一試。
五、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各種不同的工具來測量物體的高度、遠近等。
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xiàn)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jù)自己的測量經(jīng)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shù)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問題:
1、如何選擇幼兒的探索對象、教師應發(fā)出怎樣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欠缺充分的考慮。
2、教師是否必須選擇和幼兒同等的測量對象進行示范講解呢?怎樣選擇才能更好地考慮到每個孩子的視線呢?
對策:
1、可以讓孩子們選擇椅子靠背的邊作為對象進行測量,這樣既能讓幼兒的活動空間不會太窄,又有利于幼兒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線段,通過比較清晰的方法來進行示范講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我充分考慮本班幼兒的實際操作特點,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均能遵守規(guī)則,并且學習效果較好;老師組織也比較輕松。
不足之處:我設計的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兒什么都想試一試,操作時間顯得不夠充分。
問題:
1、各個小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均為了一個目標——繼續(xù)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和第二個小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讓幼兒操作起來時間顯得更充足呢?
2、難度會太大了嗎?因為幼兒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況要幼兒初步感受了測量方法后,馬上就步入第二個目標——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進程是否會太快?
對策:
1、考慮將這個教學內(nèi)容分成三個課時,把此次的目標、重點放在“學習多種自然測量的方法”上。第二個大環(huán)節(jié),就改為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操作,繼續(xù)學習、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當然,我們可以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有圓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學習不同的測量方法。
2、把“嘗試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不同的測量對象適合用不同的測量用具,測量工具的選擇和測量對象是有關系的”這一個目標放在第二個課時來進行。這樣,幼兒學習起來不會那么辛苦,操作的時間也更寬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難點。
整體感受:設計活動環(huán)節(jié),既要根據(jù)幼兒的活動特點來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又要很充分地考慮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性和可行性,還要考慮好各個小細節(jié)的處理。自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的設置、隨機的觀察、引導語的把握均是需要進一步的培養(yǎng)。
小百科:測量是按照某種規(guī)律,用數(shù)據(jù)來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樂意用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體驗測量在生活的應用。
2、在探索比較中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觀察、比較及判斷能力。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用等長的量具一一排列擺放進行測量的經(jīng)驗。
2、長短不一的學具如:尺子、繩子、小棒、積塑 、紙條等;筆、測量記錄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動場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白雪公主》故事場景,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幼兒測量興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難題,你們愿意幫助她嗎?
二、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地磚,探索正確測量的方法。
1、引導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家里鋪上地磚,怎樣清楚的告訴瓷磚廠的工人地磚的大???
2、幼兒嘗試用相同的工具測量。
3、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的結果,探討發(fā)現(xiàn)測量的正確方法。
討論:選擇相同的工具測量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
方法: 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用筆(拇指)畫個記號,首尾相連。
三、幼兒嘗試解決問題——量床,探索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寬度和長度?
2、教師介紹測量記錄表。
3、幼兒自主選擇測量工具測量。
師巡回觀察了解幼兒測量的情況;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記錄。
4、引導幼兒交流測量的結果,并初步認識測量工具和測量結果的關系,積累測量經(jīng)驗。
討論:量相同的位置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小結:測量工具越長,測得的結果越??;測量工具越短,測得的結果越大。
四、活動延伸:引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2—3種測量工具給周圍生活中的物品測量,積累測量經(jīng)驗。
教學反思
學前階段的幼兒,對與數(shù)的概念理解難掌握,測量的意義難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加上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動手來尋求答案,讓幼兒真正了解測量的樂趣。這一活動幼兒比較興趣參與活動,但是測量結果的記錄有所欠佳。對于這一活動我進行了反思:雖然幼兒樂與參與了活動,但是實踐過程操作能力還不夠強。在以后的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多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6
活動內(nèi)容:
學習自然測量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活動學習自然測量,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并學習記錄的方法。
2、探索用不同長度的量具進行測量,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動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知識準備:課前組織幼兒進行自由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筆代替尺子測量教室內(nèi)的桌椅,自由嘗試測量及記錄的方法。
2、教師用記錄紙、記錄筆、小棒、磁帶。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掛飾(兔、貓、雞、狗等)及測量用具。
幼兒分組材料:吸管棒、筆、小木棒、線、積木、鐵絲、抹布、記錄紙等。
3、將教室布置成“小熊樂園”的環(huán)境。(樂園大門、小火車、小熊家等)
設計意圖:
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一項數(shù)學活動內(nèi)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幼兒要在一次活動中較為正確地掌握自然測量的方法,并同時知道測量工具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教師針對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本著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及數(shù)學思維能力,設計了活動的教學流程: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討論學習---分組操作探索---集中討論歸納。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到“小熊樂園”參觀引題,結合自由探索活動小結幼兒嘗試測量活動的結果,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
1、師:小熊請小動物們到“小熊樂園”參觀學習,看看“小熊樂園”是怎么建造的,學會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樂園。你們聽,小熊樂園的火車來了,讓我們坐著火車去吧!
(幼兒做開火車律動入室)
2、請個別幼兒嘗試用小棒測量大門。
3、教師根據(jù)幼兒活動情況小結。示范講解用小棒測量大門的方法及記錄的方法。
4、教師讓小動物學習用筆測量自己坐的積木椅子,教師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5、教師提問:你測量的椅子有幾根筆這么長?為什么用一樣的筆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教師根據(jù)幼兒測量結果進行記錄,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用同樣的測量工具測量積木,積木越長測量的次數(shù)越多,積木越短測量的次數(shù)越少。
二、教師指導幼兒在自由分組活動中繼續(xù)學習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測量用具與測量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1、教師介紹分組活動的材料及活動要求。
a組:讓小動物們用吸管棒測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鋪有多長。然后將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b組:請小動物們分別用長短不同的小棒分別測量一下大門的一塊磚有多長,然后將結果記錄在紙上。
c組:小動物們可以自由選擇盤子里的東西作為測量工具,測量小熊火車的一節(jié)車廂有多長,你們可以選2、3種工具測量,一邊測一邊想用哪種東西作測量工具比較方便測量。
2、教師交待分組活動的要求。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活動,重點幫助幼兒掌握測量的方法,并引導在b組活動的幼兒思考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三、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1、教師展示a組幼兒的測量結果。
2、教師根據(jù)b組幼兒的測量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一塊磚測量的次數(shù)會不同?測量工具與測量次數(shù)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磚塊時使用的工具長,測量的次數(shù)就少,測量的工具短,測量次數(shù)就多。
3、教師提問:你選擇了什么測量工具測量火車的車廂,你喜歡用哪種工具進行測量?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為測量工具?
4、師:小動物們測量了“小熊樂園”里的這么多東西,現(xiàn)在知道怎么建造動物樂園了吧,讓我們回到森林里動起手來,建造我們的動物樂園。
幼兒律動出室
四、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利用各種不同的工具進行測量活動。
2、尋找哪些工具進行測量更方便。
大班蒙氏數(shù)學測量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同的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
2、繼續(xù)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
學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活動難點:
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完整的鉛筆、積木、回形針、橡皮等測量工具(幼兒人手2份)
記錄表格(見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故事的方式引入。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入問題。
師:小朋友,瞧,圖上有誰?它們在干什么?(米老鼠和唐老鴨,它們在比賽跳繩)再看下面一幅圖,想知道它們在說什么嗎?再來看第三幅圖,它們現(xiàn)在在做什么?(在測量跳繩的長度)它們用的測量工具一樣嗎?(不一樣)再看一看最后一幅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它們在爭論誰的跳繩長。)
2、引導幼兒討論測量長度的工具和方法。
師:請你們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可以測量跳繩的長度呢?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二、遷移幼兒已有測量長度的經(jīng)驗。
師:我們中班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過測量長度的方法了,你們還記得嗎?那我請一個小朋友用黑板擦來量一量黑板的長度,你們仔細看他測量的方法對不對。
師:他測量的方法,對嗎?誰愿意來跟大家說一說。并示范一下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呢?(找準起點,沿邊線測量,不要偏離邊線,首尾相連,量一下記錄一下。)
三、幼兒嘗試測量,探索測量單位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主選擇兩種不同工具測量桌子的長度。
師:小朋友真能干,都已經(jīng)掌握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了,現(xiàn)在我想請你們每人自己選擇兩個不同的測量工具,分別量一量課桌的長度,并在表格上記錄用每個工具測量的次數(shù)和結果,(教師可示范記錄方式)
師:你們剛才用兩種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一樣還是不一樣?請你說一說,你剛才是用哪兩個工具測量的?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測量時量了幾次?桌子有幾個xx長,用xx量了幾次?(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我們測量的是同一個物體,為什么每個人兩次測量的結果都不一樣呢?是不是我們搞錯了呢?現(xiàn)在我們都用這種工具(積木和回形針)來量一量我們書本的長度,看看結果有什么變化,好嗎?
2、集體選擇兩種同樣的工具測量書本的長度。
師:現(xiàn)在請你們用回形針和積木量一量你的幼兒用書有多長,并像剛才一樣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好嗎?這次測量結果一樣嗎?幼兒用書有幾個回形針長?用回形針量了幾次?幼兒用書有幾個積木長?用積木量了幾次?
3、引導幼兒討論并小結。
師:我們每次的都是同一個物品,為什么測量的次數(shù)和結果不一樣呢?仔細觀察你們的記錄表,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shù)就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次數(shù)就多的道理。)
師:小結,測量工具長,量的次數(shù)少,測量工具短,量的數(shù)次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