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你們務必要考慮文字表述規(guī)范,寫好教案后,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起著相當大的作用,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七年級語文下教案參考6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1
任務:1.積累雅詞2.讀寫訓練
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單元課文概述。本單元選取的主要是有關文學藝術方面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出作家們對文學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生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從而豐富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
板書社戲魯迅小說江南水鄉(xiāng)文化天真爛漫,童趣盎然
安塞腰鼓劉成章散文詩黃土高原文化豪放火烈,氣勢恢宏
絕唱劉鶚譴責小說齊魯鼓書文化跌宕起伏,千回百折
在聲音的世界里王蒙散文音樂藝術入耳牽心,移神動性
擺渡梁曉聲現(xiàn)代寓言作家的使命不惑不屈,真情實意
二雅詞積累(37)
板書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
肆無忌憚 踱來踱去 大徹大悟 嘆為觀止 抑揚頓挫 鴉雀無聲 屏氣凝神
轟然雷動 五臟六腑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俯拾即是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戛然而止 彼岸作孽 嬌憨雍容 粗獷諧謔 豐贍亢奮 晦暗羈絆 燒灼冗雜
歸省行輩 攛掇鳧水 潺潺宛轉
用造句訓練,用的雅詞越多越好
三誦讀美段《社戲》中11,12段《安塞腰鼓》中7-10段,《絕唱》中5-7段
?在聲音的世界里》3段
第二課時
一雅詞寫用 肆無忌憚 羈絆 三月不知肉味
二美段閱讀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1.這段主要的描寫手法是描寫,從視覺方面寫;從聽覺方面寫;從嗅覺方面寫。
2.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a.描寫了豐收在望的景物,歌頌了農民們的辛勤勞作。
b.描寫了秀麗景色,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c.寫美的景色來陪襯船航行得快,表現(xiàn)了農家子弟劃船技術的高超。
d.寫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戲前急切的心情,表現(xiàn)了對江南美景的熱愛。
4.畫橫線的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是;山是不動的,動的是船,作者采用的寫作手法是,其作用是。
5.“但我還以為船慢”表現(xiàn)出我的心情。
6.“似乎聽到歌吹了”是比喻句嗎?為什么?
7.“我”的心情從“沉靜”到“自失”是因為“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此句的意思是。
8.文中加點的“他”指哪種聲音:
9.在這兩段里,我心情是變化的,請在空格處簡要地寫出變化的過程:→→自失
10.第二段中的“那聲音”指的是第一段的。
11.“朦朧”一詞的原義是,詞性是,在這里當詞用。
12.這段文字中的“我”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我”是。
13.以上這段文字有不少帶“的”字的短語,從下列句子中的加點的短語中,選出不同類的一項。
a.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
b.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
c.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
d.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
三仿寫
1,仿“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寫一句話,用比喻描摹一輛奔馳的車子。
2,仿照畫線句的句式,在空格處寫上兩個與前邊意思連貫的句子。(4分)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可以是一次適時的探望,一句善意的批評,一個親切的微笑,,……能為別人帶來開心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能為別人生活的絢麗而付出的人是不平常的人。
3,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章,介紹家鄉(xiāng)的蓮花落表演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3.聯(lián)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收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一. 整體感知
1.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2. 感知內容
① 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② 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 草報春
春花圖 花爭春
盼春 繪春 春風圖 風唱春 頌春
春雨圖 雨潤春
迎春圖 人迎春
二.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3. 潛心精讀
問題組
① 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②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③ 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fā)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xiàn)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4. 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
三. 體驗與反思
a) 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收集的關于春天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yè)]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shù)不限。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你見到的黃河。
2、欣賞歌曲〈黃河頌〉。
教師: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以雄渾的氣魄、高遠的形象在藝術作品當中廣泛出現(xiàn)。人們歌詠它,因為它古老,它孕育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因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還因為它蒼桑,它與它的人們一起經歷過抗爭與苦難。下面就請同學們欣賞一首和黃河有關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讓學生說說聽之后的感受。
4、這首歌曲的名字是?詞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紹寫作背景:
先讓學生介紹。
1938年,抗戰(zhàn)正在激烈進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踐踏著華北大地。在中華民族到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無畏的華夏兒女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入高潮,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讀到了《黃河頌》這首組詩也是異常激動,觸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和光未然合作,連續(xù)寫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詩性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這組歌隨后唱過大江上下,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戰(zhàn)?!饵S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其中的《黃河頌》、《黃水謠》和《保衛(wèi)黃河》流傳最廣。今天呢,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第二樂章《黃河頌》。
二、讀,感悟。
1、解題:課文的題目為“黃河頌”,其關鍵詞應是?
課文分為兩部分:朗誦詞、歌詞。
2、聽課文配樂朗誦。要求:(1)體會朗誦詞的作用(2)朗誦者是如何朗誦的?在一些關鍵處做標注。
3、思考朗誦詞的作用:朗誦詞在歌詞之前,可以起到一種鋪墊、提示、總起這樣的作用。他提示我們后面的歌詞要贊頌黃河的英雄氣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來把朗誦詞讀一下,體會它所起的作用。同時,老師希望,在能夠對后文起到作用的關鍵詞、句同學們應當在讀的時候加強語氣。
5、快速瀏覽歌詞,思考你認為哪些詩句直接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而哪些詩句又集中地贊頌了黃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從“我站在高山之巔”一直到“劈成南北兩面”,這描寫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6、自讀,體會怎樣通過朗讀表現(xiàn)黃河的英雄氣魄。(提示:注意重要詞語)
(1)望黃河滾滾”的“望應該拖長一點(2)奔向東南”的“奔”讀得快一點,要用力。(3)“掀起萬丈狂瀾”的“掀”聲音也應當隨之高亢起來。(4)“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huán)讀得有一種高低起伏的感覺。(5)劈成南北兩面要用力,干脆。
(2)看來,我們要讀好課文,讀好詩篇,一定要讀好關鍵詞。
7.齊讀這一節(jié)。
8.:很好!這就是黃河的氣魄!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所以見到黃河這樣的一種氣魄,詩人對它的贊頌之情隨之也油然而生,噴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贊頌黃河,對吧!我們可以根據(jù)一個很明顯的標志把這一部分分為三個層次,它是?(瀏覽,回答)。這三個層次的朗誦方法一樣嗎?小組討論,作答。
第一個“啊,黃河!”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贊頌黃河對中國的貢獻,寫到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既然是搖籃,我們就應該讀得深情一點。
第二個“啊,黃河!”它是從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來描寫、抒發(fā)對黃河的情感。所以,讀得要比第一個稍微帶點感情一些。寫到了它像一個巨人。既然是一個巨人,我們就應該讀得更加堅定。
而第三個則是寫的黃河的澤被眾生,它為中華民族做出的貢獻。所以,讀時感情要最濃厚的。寫到了它哺育了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就應該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使感情達到頂峰。
9、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學們的朗誦可以登臺表演了?;貞浺幌拢覀儎偛旁诶收b的時候,我們可以總結出來的經驗:要讀好詩歌,要注意些什么問題?
我們要讀好詩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來讀,還要讀好關鍵詞句。這樣呢,我們就能夠把詩篇讀出情感,讀出韻味。最能夠體現(xiàn)詩句的內容、抒發(fā)我們感情的詞語,就是關鍵詞。
11.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強我們的朗誦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誦時配上音樂、加入動作,表情,增加手勢、分角色來讀,把詩歌的韻味層次都讀出來。
1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進行全文朗誦。
五、很好,我們今后在朗誦詩歌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我們今天這堂課上同學們總結出來的讀詩的方法。這就是《黃河頌》。它只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那同學們想了解更多的《黃河大合唱》的內容嗎?那咱們今天的課呢,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同學們能夠開展廣泛的課外閱讀,去了解《黃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黃河的氣魄。不過,這里我還是給大家準備了它的第七樂章:〈保衛(wèi)黃河〉,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今天學到的朗誦方法來感情朗誦一下這首歌詞?
1、小組合作,探討朗誦方法,推舉出一位代表。
2、班內朗誦。
3、聽歌曲〈保衛(wèi)黃河〉。
三、寫公益廣告詞。
課上到這,想必同學們心中一定漫溢著對母親河的深情厚意??墒俏覀兪窃鯓訉Υ覀兊哪赣H河的呢?說句實話,我們對不起黃河。據(jù)學者們研究,兩千多年前,黃河并不姓“黃”,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當清澈的。(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黃河)?,F(xiàn)在,我們的母親又變成了什么模樣?讓學生看幾幅觸目驚心的圖片。黃河今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現(xiàn)狀堪憂。請針對這一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設計一則公益廣告或只是廣告詞,呼吁人們保護母親河。
六、我們今天這堂課,既學習了《黃河頌》,我們同時也在學習當中體會到了我們讀詩的方法。我想,我們的語文學習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對黃河的關注也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這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就是保衛(wèi)母親河,《母親河,黃河》。那么,我希望同學們開展廣泛地課外閱讀,真正地走進黃河。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下課,起立!同學們再見!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聽《我們多么幸福》,唱《搖啊搖》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xiàn)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lián)系。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教學內容
聆聽合唱曲《我們多么幸?!?/p>
表演歌曲《搖啊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律動《兩只小象》
感受三拍子
二、聆聽《我們多么幸?!?/p>
教材分析:合唱曲《我們多么幸?!?/p>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yōu)榱俗鎳拿魈於W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tài)躍然于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yōu)美流暢?!肮钡男梢粽{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qū)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xiàn)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
1、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對歌曲《我們多么幸?!返睦斫?,要求學生看課本上的歌詞。
2、教師簡單介紹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3、復聽時,可以要求學生輕輕地隨錄音哼唱、即興舞蹈。
4、請同學們談談對歌曲的感受,教師可適時提示:
(1)流暢的三拍子曲調,你想像當年的同學們在什么場景中?
(2)歌曲的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景?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初步體會小說情節(jié)設計的巧妙。
2、分析小說人物形象,初步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安恩對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態(tài)度。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位小說家,從事創(chuàng)作半個世紀,其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從遠古冰河時代的北歐寫到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具有史詩般的宏大氣魄和優(yōu)美奇特的風格。194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就是丹麥小說家約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說,不但經常在廣播中朗誦,還被選人丹麥語文教材,給無數(shù)心靈以感動、教育和啟迪,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安恩和奶?!?。
二、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一)讀準生字詞字音,
羞怯 干癟 靦腆 褶撂 木屐 锃亮嶙峋 嘈雜 蹭 反芻 翕動 純粹 瑕疵粗糲 躊躇 窘迫
(二)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锃亮 瘦骨嶙峋 熙來攘往 嘈雜 翕動瑕疵 粗糲 躊躇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可范讀一段,然后請學生朗讀。
明確朗讀要求:聲音洪亮,讀音正確,吐字清晰,語速適當。
四、創(chuàng)設情境,梳理故事情節(jié),認識人物形象
同學們,我記得第一課《為你打開一扇門》這篇課文補充的閱讀材料《致文學》中有這么兩句話:“你把時間凝聚在薄薄的書頁之中,讓讀者無拘無束地漫游歲月的長河,盡情地觀賞兩岸變化無窮的風光?!蹦敲矗@一堂課,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百年前的丹麥小鎮(zhèn)希默蘭,一起去探訪一個讓人無比回想的溫馨故事。
安恩的故事很快就由集市傳遍了小鎮(zhèn),“我”當時是丹麥《都市報》記者尼爾,正在此地采風,聽到這個故事后,想寫一篇民情專訪文章。于是去采訪五個經歷了集市奶牛風波的當事人,他們是牛販比爾,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最后一位買牛人漢斯,小鎮(zhèn)居民希瑞,集市巡查員克里斯,分別向他們詢問了五個問題?,F(xiàn)在你們就是他們的化身,請就采訪的問題進行回答。
1 問牛販比爾:作為奶牛事件的旁觀者,您目睹了事情的全過程。請您概括地介紹一下它的全部經過。
(參考思路:關注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從這幾個角度概括介紹。)
2 問第一位買牛人瑞恩:您是一個買牛行家,請談談您中意的那頭奶牛的特點。
(參考思路:關注奶牛的毛色、體格、品種、年紀、乳房等。)
3 問最后的買牛人漢斯:您特別希望能買到那頭出色的奶牛,以至于出到奇高的價格。在遭到一再的拒絕后,您和安恩有一段關于奶牛的對話,請談談您當時間話的想法和心情。
(參考思路:關注買牛人的問話情境。)
“那么,它是已經賣出了不成?”
——揣測:牛或許已經賣出。所以不再理睬別人。
“是嗎?那么干嗎老站在這里?難道是讓這頭奶牛出出風頭嗎?”
——質問:既然不賣,為什么要來這里?
“是你自己的奶牛嗎?”
——懷疑:你不是奶牛的主人(看看她的衣著),所以不能賣。
“難道你站在這里就為了拿大伙兒開心嗎?”
——氣惱:既然是你的,卻又不肯賣,耍我們嗎?不可思議!
4 問小鎮(zhèn)居民希瑞: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覺得安恩有欺騙大家的嫌疑嗎?
(參考思路:關注小說的情節(jié)設計。)
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沒有賣牛的打算,和買牛人一再發(fā)生沖突是她根本沒想到的,所以從頭到尾她都沒有存心欺騙眾人。她一開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想干擾別人做生意;面對嘈雜喧鬧的集市、熙來攘往的人群,她不過是一個悠閑的旁觀者;對所有的買主,她拒絕的態(tài)度都很鮮明;最后真相大白,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5 問集市巡查員克里斯:事情發(fā)生在你管理的集市上。在你眼中,安恩是一個怎樣的老人?
(參考思路:勾畫出描寫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語句,注意細節(jié),進行分析批注,看看表現(xiàn)了安恩怎樣的內心世界、怎樣的性格特點。)
例如衣著、外貌:
樣式老掉牙卻很干凈的舊衣服,散發(fā)著土味兒的手染藍裙,棕褐色的絨線方披肩,褪得泛白、七皺八褶、有了年頭的頭巾,后跟磨平了的木屐,瘦骨嶙峋的雙手,灰白的白發(fā)。
腳上的木屐連后跟都磨平了,但是皮面,上卻抹了油擦得锃亮。
——安恩年紀老邁,飽經滄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儉樸。但她在意生活細節(jié),是一位勤勞而有做人尊嚴的老人。
動作、神態(tài):
她牽著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
——聯(lián)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邊”不是出于“太靦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擾別人罷了。這一舉動也顯示出她的善良。
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著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時動作嫻熟優(yōu)美,見出她雖已不年輕,但依舊勤勞能干。
周圍一片嘈雜喧鬧……然而她卻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
她站在那里,豎起耳朵凝神傾聽著雜貨攤上飄過來的音樂聲,也不時地抬頭看看身邊熙來攘往的人群和買賣交易的牲口。
——閑適悠然地置身于喧囂中。于嘈雜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自顧自繼續(xù)打著毛線。
——專注于手中的活計,可見沒有賣奶牛之心。
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使她感興趣的東西。
——“愛憐地瞅”表現(xiàn)出對奶牛的愛惜,“不屑地斜視”則明確表現(xiàn)出對屠夫粗魯動作的厭惡??坍嬈渖屏肌⒋葠叟c樸實。
她睜大了眼睛。用懇求的眼神看著那個人。
——真誠地希望別人能理解她對奶牛的情感。
語言:
“它是不賣的。”——認真拒絕真心想買奶牛的第一個買主。
“它不賣的!”——冷冷地拒絕屠夫的興趣。
“這頭奶牛是不賣的?!薄舆B打發(fā)走了許多主顧。
“不!”——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時毫不猶豫。
“這頭牲口是不賣的?!薄俣葓猿帧?/p>
“這頭奶牛太孤單一了,”她終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莊就只有這么一頭奶牛,它又沒法同別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這樣,我們就到這里來了。但是我們不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已經弄成這樣,我們只好回去了。不過,我剛才應該講一句 ‘對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見了,謝謝你。”
——安恩帶奶牛來集市的目的就是讓它到集市上散心,親近同類。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這樸素之極的理由表達了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也盡顯她的淳樸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誠的歉意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樸善良。
小結:研讀課文之后,在感動的同時,我們還真切地感受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1 情節(jié):本文作者巧妙設計了懸念:安恩為什么不賣那頭漂亮的奶牛?她最后道出的原委讓人稱奇卻又合情合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巧妙的構思讓讀者于情節(jié)的波瀾中體會小說特有的魅力,也很好地表現(xiàn)了安恩這一人物形象。
2 人物形象: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中,通過外貌、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描寫,借助于傳神的細節(jié)刻畫。塑造了勤勞樸實、慈愛善良的鄉(xiāng)村老婦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她淳樸的性格和對動物的仁愛之心不只讓人感動。也讓人敬重。
五、探究小說的主題及現(xiàn)實意義
1 一幕集市上引人矚目的奶牛風波結束了。引發(fā)了無數(shù)人好奇心的謎底竟是如此簡單——安恩帶著奶牛來到集市僅僅是為了讓奶牛和同類相聚、散心。透過我們對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讀,請你談談對小說主題的理解。
討論、明確:
安恩和奶牛有著深厚的感情,她對奶牛喜歡、愛護、憐惜、尊重,把它當做生活中的伙伴,甚至當成和自己同類的生命來看待。她對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種形式,也不是一種姿態(tài),而是發(fā)自內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簡單的行動詮釋了人與動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也闡釋了作品的主題: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它們,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現(xiàn)出高貴的人性之美。正如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p>
2 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深情誦讀課文最后一段,以表達出對安恩情感世界的理解。
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點朗讀指導:
例如把握情感基調——這段話是安恩向誠心要買奶牛的人解釋不賣奶牛的原因,希望買牛人能理解她的苦衷,要讀得緩慢莊重、真摯誠懇又有點惶恐不安,表現(xiàn)出她對奶牛的真情和淳樸仁愛的性情,也表現(xiàn)出她對這種結果的始料不及和真誠的歉意。
例如把握具體語句——“這頭奶牛太孤單了”,整句要讀得輕柔一些,表現(xiàn)安恩對奶牛的理解和愛憐,其中“太”“孤單”重讀,突出奶牛的可憐處境。
例如把握重點詞語——三個“我們”要重讀。安恩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頭孤零零的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要讀出她和奶牛是一體的感覺來。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也可由學生自己談怎樣以聲傳情。
3 100多年前,約翰尼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xiāng)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寫成短篇故事集《希默蘭的故事》,一共34篇。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簡樸卻健康的生活。這部故事集的出現(xiàn)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之氣?!栋捕骱湍膛!肥瞧渲凶畛錾亩唐0捕魃砩纤l(fā)的人性之美,感動著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現(xiàn)時代的我們,除了為這位平凡老人的高貴人性所感動之外,從她身上還能讀出一些別的東西嗎?
引導學生深層思考:安恩并不富有,但對生活有著自己的理解,她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堅持不賣奶牛,是因為她把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她生活儉樸,老牛相伴,閑適安然,表現(xiàn)出一種沉靜安詳、淡泊坦然的生活態(tài)度。她在簡樸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樂,她固執(zhí)的外表下有著一顆澄澈的心靈。她的本色人生引發(fā)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的深入思考,讓人感悟精神的力量。
?安恩和奶牛》這篇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備課時,朗讀了很多遍課文,發(fā)現(xiàn)本文人物語言很有特色——簡短但富于變化。安恩在與第一個買牛人和第二次的買牛人——屠夫的談話中都僅各用一句話:分別是“它是不賣的”與“它不賣的”。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兩次的情感態(tài)度完全不一致。怎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句話,從而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呢?是依靠教師的講解嗎?還是引導學生自悟呢?我選取了后者。在教學中,我引導啟發(fā)學生讀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情感,然后請多個學生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情,在讀出情感的基礎上,再啟發(fā)學生領悟其中包含的人物思想感情,恰當準確地把握,全班形成共識后,再找?guī)捉M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便如身臨其境般進入角色,把握人物當時的情緒、心理,從而提高了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課上讀課文,我總怕浪費時間,把讀的工作和任務都放手的交給了學生,放在課下,有些聽話的學生讀了,可讀時缺乏必要的現(xiàn)場指導,泛泛的讀。不聽話的學生就囫圇吞棗的讀,甚至不讀,語文的課堂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效果當然平平,分析人物形象很困難??杀敬谓虒W,通過讀,本來很難解決的人物形象分析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更讓我深切的意識到:語文課就該書聲瑯瑯,只有讀出情,才能悟出情,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年級語文下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能力培養(yǎng)點:
賞析絢麗多彩的鄉(xiāng)村秋景圖。
學習描繪秋天的手法,背誦詠秋的名句。
情感體驗點: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
一、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jié))。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二、生自由朗讀課文。
出示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xiāng)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分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xiàn)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三、研讀賞析: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fā)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七、布置作業(yè)
1.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2.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九、教學后記:
本課采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拓展延伸部分進行比較閱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并做點評,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摘抄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