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物理教案最新8篇

時間:2022-12-24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想要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和教學進度,我們就要提前準備好詳細的教案,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需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一的物理教案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一的物理教案最新8篇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1

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后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復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系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為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xiàn)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yǎng)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于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于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鐘,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筑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3、錄像:三環(huán)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為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表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征;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并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布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為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體現(xiàn)“建?!?、“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為主,涉及的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huán)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表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培養(yǎng)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么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fā)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后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上,并對這些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fā)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么應該調節(jié)指針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

1、什么是彈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3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么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qū)別是,空氣中存在著空氣阻力.對于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1)有空氣阻力時,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盡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guī)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guī)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gt2

3.位移速度關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論: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么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么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根據相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并熟練操作.

2.會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3.會用表格法處理數(shù)據,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圖象處理數(shù)據,觀察規(guī)律.

5.掌握畫圖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簡潔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根據實驗要求設計實驗,完成某種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2.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

3.初步學會根據實驗數(shù)據進行猜測、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探究方法.

4.認識數(shù)學化繁為簡的工具作用,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展現(xiàn)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

5.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練打點計時器的應用,體驗瞬時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小車運動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并鍛煉其思考的全面性、準確性與邏輯性.

2.通過對紙帶的處理、實驗數(shù)據的圖象展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3.在對實驗數(shù)據的猜測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對現(xiàn)象規(guī)律的語言闡述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體現(xiàn)了各學科之間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間的關聯(lián)性,使自己融入社會.

5.通過經歷實驗探索過程,體驗運動規(guī)律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圖象法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

2.對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探究

教學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計算.

2.對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規(guī)律的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實驗目的

1.進一步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2.利用v-t圖象處理數(shù)據,并據此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3.能根據實驗數(shù)據求加速度

二、實驗器材

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繩、鉤碼、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

三、實驗原理

1.利用打點計時器所打紙帶的信息,代入計算式

即用以n點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點的瞬時速度.

2.用描點法作出小車的v-t圖象,根據圖象的形狀判斷小車的運動性質.若所得圖象為一條傾斜直線則表明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3.利用v-t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四、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鉤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讓小車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

4.換上新的紙帶,重復實驗兩次.

5.增減所掛鉤碼,按以上步驟再做兩次實驗.

五、數(shù)據處理

1.表格法

(1)從幾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始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后面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點,作為計數(shù)始點,以后依次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并標明0、1、2、3、4…測量各計數(shù)點到0點的距離x,并記錄填入表中,如圖所示.

(2)分別計算出與所求點相鄰的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Δx1、Δx2、Δx3…

(3)計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關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4)根據表格中的數(shù)據,分析速度隨時間怎么變化.

2.圖象法

(1)在坐標紙上建立直角坐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并根據表格中的數(shù)據在坐標系中描點.

(2)畫一條直線,讓這條直線通過盡可能多的點,不在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偏差比較大的點忽略不計,如圖所示

((3)觀察所得到的直線,分析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4)據所畫v-t圖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六、誤差分析

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勻.

2.根據紙帶測量的位移有誤差,從而計算出的瞬時速度有誤差.

3.作v-t圖象時單位選擇不合適或人為作圖不準確帶來誤差.

七、注意事項

1.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

2.先接通電源,等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小車.

3.打點完畢,立即斷開電源.

4.選取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適當舍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shù)點(注意計數(shù)點與計時點的區(qū)別),弄清楚所選的時間間隔t等于多少秒.

5.要防止鉤碼落地,避免小車跟滑輪相碰,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

6.要區(qū)分打點計時器打出的計時點和人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一般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即時間間隔為t=0.02×5s=0.1s.

7.在坐標紙上畫v-t圖象時,注意坐標軸單位長度的選取,應使圖象盡量分布在較大的坐標平面內.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樣確定的;

3、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重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下邊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直線運動?

2、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fā)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曲線運動

(1)幾種物體所做的運動

a:導彈所做的運動;汽車轉彎時所做的運動;人造衛(wèi)星繞地球的運動;

b:歸納總結得到: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

(2)提問:上述運動和曲線運動除了軌跡不同外,還有什么區(qū)別呢?

(3)對比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和彎道上行駛的情況。

學生總結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

過渡: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輪上磨__時,__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方向飛出;

b:撐開的帶著水的傘繞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

(2)分析總結得到: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個或兩個同時變化,就表示速度矢量發(fā)生了變化。

b:由于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時刻改變,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過渡:那么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做曲線運動呢?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一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鋼珠,如果從旁給它施加一個側向力,它的運動方向就會改變,不斷給鋼珠施加側向力,或者在鋼珠運動的路線旁放一塊磁鐵,鋼珠就偏離原來的方向而做曲線運動。

(2)觀察完模擬實驗后,學生做實驗。

(3)分析歸納得到: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4)學生舉例說明:物體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5)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也在這條直線上,物體就做直線運動。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夾角,這時,合力就不但可以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速度的方向,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1、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上。

3、當合外力f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夾角a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五、作業(yè):t;創(chuàng)新設計>曲線運動課后練習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上學期的期未成績分析,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必修1內容掌握比較好的學生不多。學生基本知識點落實不夠好,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學中注重基礎知識回顧。加強基礎教學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對物理的興趣不高,普遍認為物理難學,部分學生開始有排斥感。需引導學生改變思想認識,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本學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塊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內容是必修1模塊的綜合或運用,也是會考要求的教學內容之一。故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不宜太難,要以新課程的理念轉換教學的難度與重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年的教學重點為在鞏固必修1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必修2的教學。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物理規(guī)律,并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在平時的練習,注重以會考和高考的要求來進行教學。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客觀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復習手段;

2.認真?zhèn)湔n,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把握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3.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困惑;

4.認真積極批發(fā)作業(yè)、試卷等,及時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適時調節(jié)教學;

5.盡量多做實驗,多讓學生做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加其感性認識,加深理解;

6.認真做好月考分析和教學分析歸納總結工作,教師間經常互相交流,共同促進。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個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了解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lián)系形成同一的電磁場。

2、了解電磁場在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3、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以及赫茲實驗在物理學發(fā)展中的貢獻。體會兩位科學家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

一、偉大的預??

說明: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那年,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附近誕生,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數(shù)學和物理天賦,他從小熱愛科學,喜歡思考,1854年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精心研讀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關于“場”和“力線”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麥克斯韋,但麥克斯韋也發(fā)現(xiàn)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點,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電場和磁場的關系。因此,這位初出茅廬的科學家決定用他的數(shù)學才能來彌補。1860年初秋,麥克斯韋特意去拜訪法拉第,兩人雖然在年齡上相差四十歲,在性情、愛好、特長方面也迥然各異,可是對物質世界的看法卻產生了共鳴。法拉第鼓勵麥克斯韋:“你不應停留在數(shù)學解釋我的觀點”,而應該突破它。

說明:麥克斯韋學習了庫侖、安培、奧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結合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最終建立了經典電磁場理論。

說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告訴我們:閉合線圈中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就能產生感應電流,我們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為什么會產生感應電流呢?一定是有了感應電場,因此,麥克斯韋認為,這個法拉第電磁感應的實質是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電路中的電荷就在這個電場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動,產生了感應電流。即使變化的磁場周圍沒有閉合電路,同樣要產生電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這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

說明:自然規(guī)律存在著對稱性與和諧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既然變化的磁場能夠產生電場,那么變化的電場能否產生磁場呢?麥克斯韋大膽地假設,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

問:什么現(xiàn)象能夠說明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例如通電螺線管中的電流發(fā)生變化,那么螺線管內部的磁場要發(fā)生變化)

說明:根據這兩個基本論點,麥克斯韋推斷:如果在空間在空間某區(qū)域中有不均勻變化的電場,那么這個變化的電場能夠引起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引起新的變化的電場.........這樣變化的電場引起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引起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由近及遠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

二、電磁波

問:在機械波的橫波中,質點的振動方向和波的傳播方向之間有何關系?(兩者垂直)

說明: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電磁波中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互相垂直,而且兩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電磁波是橫波。

問:電磁波以多大的速度傳播呢?(以光速c傳播)

問:在機械波中是位移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在電磁波中是什么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呢?(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

三、赫茲的電火花

說明:德國科學家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于電磁場的理論

板書設計

一、偉大的預??

1、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2、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由近及遠傳播形成電磁波

二、電磁波

1、電磁波是橫波,e和b互相垂直,而且兩者均與電磁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電磁波以光速c傳播)

3、電磁波中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

三、赫茲的電火花

赫茲證明了麥克斯韋關于電磁場的理論

高一的物理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選修3-5第十六章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的內容為“動量和動量定理”,本節(jié)分兩課時來完成,這節(jié)課為第一課時。也是本章的重點內容,是第一節(jié)“實驗: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繼續(xù),同時又為第三節(jié)“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所以“動量定理”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動量定理”是牛頓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展開。它側重于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類的問題。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動量概念,會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等,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中生思維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認識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參與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xiàn)象,加強學生思維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量的變化和沖量的定義;

2.理解動量定理的含義和表達式,理解其矢量性;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并能掌握動量定理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表達式,培養(yǎng)學生邏輯運算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運用所學知識推導新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2.通過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去,體現(xiàn)物理學在生活中的指導作用。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動量的變化、沖量、動量定理的表達式和矢量性

教學難點: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針對動量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第二問: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

五、教學策略

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學習是學生主體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要創(chuàng)設建構知識的學習環(huán)境,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發(fā)展不斷建構的認知過程。我校開展的“四五四”綠色生命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多元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本節(jié)從“鳥撞飛機”的情景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程學習中通過練習題計算出鳥撞擊飛機的力,兩者相呼應。這種情景導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互相討論,把學生的思維充分地調動起來,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復雜性的內容演變成簡單易懂的內容。并加以多媒體課件,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教師的適當總結,使他們對知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認識。

3.在反饋拓展環(huán)節(jié),針對鳥撞飛機事件進行相關計算,同時拓展到更高空間即太空垃圾問題,結合科技前沿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開闊學生視野。

第三問:我打算多長時間讓學生獲得?

5分鐘創(chuàng)設情境并復習引入新課,10分鐘學生自主探究,25分鐘與學生互動交流,5分鐘總結分享布置作業(yè)。

第四問:我怎么知道教學達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學生達到我的要求?

通過小組合作,生生、師生、生本互動,了解學生的掌握、落實情況;通過問題討論,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