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8篇

時間:2023-01-14 作者:loser 備課教案

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肯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墨守成規(guī),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8篇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1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了解波蘭巨變、兩德統(tǒng)一的過程;掌握蘇聯(lián)解體的過程,探討東歐巨變、蘇聯(lián)解體的實質和原因;理解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具體內容,探討在此趨勢下過國際關系的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歷史資料、歷史圖片,加強學生對抽象歷史知識的理解;通過合作探究,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通過思路引領,使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價值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運動雖然遭受挫折,但并不意味著失敗,它是前進道路上的曲折,社會主義建設必須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兩極格局的結束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xiàn)。

難點:兩級格局解體的原因,以及多極化趨勢下和平與動蕩的國際關系出現(xiàn)的原因。

三.教學設計:

導入:

一、 東歐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

1、東歐劇變:

?設問】東歐劇變(1)什么變了? ——社會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實質:社會制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設問】(2)這種變化,我們?yōu)楹斡谩皠∽儭眮硇稳?我們可以通過了解東歐劇變的表現(xiàn)來回答這個問題?

(2)表現(xiàn):波蘭劇變、德國統(tǒng)一等

結合圖片講解波蘭劇變、德國統(tǒng)??

東歐劇變的方式各有不同,大都是通過選舉和平方式演變的。例如波蘭。1989年西方國家支持的波蘭團結工會在大選中獲勝,組織政府。波蘭開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另一種和平方式是通過國家的統(tǒng)一來完成的。例如德國。二戰(zhàn)后德國一分為二,即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德國,我們稱其為東德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聯(lián)邦德國,我們稱其為西德。兩者之間以柏林墻間隔。然而在1989年,這道柏林墻已經不能阻隔東德公民大量外逃。1990年,兩德統(tǒng)一,統(tǒng)一后的德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1989年至1990年,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政權紛紛易手,執(zhí)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均喪失統(tǒng)治地位,完全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方向。

由此可見,東歐劇變一是時間短,二是變化大。因此我們用東歐劇變來形容。

?設問】(3)東歐劇變的原因?

為什么東歐各國會發(fā)生劇變?

(3)原因:a內部:長期受制于蘇聯(lián),照般蘇聯(lián)模式;

經濟發(fā)展緩慢,導致經濟危機;

各國黨和政府忽視民主和法制。

b外部: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

西方和平演變政策

東歐劇變成了兩極格局結束的前奏。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2、蘇聯(lián)解體:

?設問】為何如此一泱泱大國,在1991年轟然倒塌?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我們就先從其解體過程窺探一二。

但他的改革并不成功,相反加劇了民族矛盾,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也最終催生了八一九事件的發(fā)生。

這次事變的實質是黨內一些高級干部為社會主義所做的一次失敗的努力。在八一九事件中,蘇軍被葉利欽所控制,也表明了蘇共失去了其在蘇聯(lián)國內的統(tǒng)治地位,蘇聯(lián)的政權性質發(fā)生了變化。

1991年底,俄羅斯等11個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lián)合體”,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lián)盟”停止存在。兩級格局也隨之瓦解。

?設問】【引導學生討論回答】蘇聯(lián)為何解體?

(2)原因:

內部:1)歷史原因 :蘇聯(lián)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 (根本)

2)現(xiàn)實原因:戈爾巴喬夫上臺后推行的錯誤路線和政策 (直接)

外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lián)實行“和平演變”戰(zhàn)略。

?問題拓展】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么樣的經驗教訓?

經驗教訓: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2.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會主義國家必須不斷深化改革,以解放生產力。同時,在改革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4.必須重視國內民族問題,正確處理民族關系。

5.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

6.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以保障經濟建設;要搞好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7.必須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以適應國際競爭的形勢。

二、和平與動蕩并存

?設問】那么,導致世界動蕩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1、 北約轟炸南聯(lián)盟

兩極格局結束后,在冷戰(zhàn)陰影掩蓋下的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原南斯拉夫各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宣布聯(lián)合組成“南斯拉夫聯(lián)盟共和國”,簡稱“南聯(lián)盟”。從圖中可以看出在這個聯(lián)盟中,塞爾維亞是主體。然而在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qū)恰恰相反,科索沃地區(qū)90%是阿爾巴尼亞族人。阿爾巴尼亞族人要求脫離塞爾維亞獨立,從而引發(fā)了塞、阿兩族的沖突,并釀成流血事件。從此科索沃地區(qū)一直處于動蕩之中。1999年初,科索沃的塞爾維亞警察與當?shù)胤凑溲b又發(fā)生沖突,這次沖突導致40余人死亡。當時歐洲輿論一邊倒的指責南聯(lián)盟政府蓄意對阿爾巴尼亞族進行屠殺。于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高舉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干涉南聯(lián)盟內政。他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科索沃高度自治,南聯(lián)盟從科索沃撤軍,北約派多國部隊進駐。這一方案顯然很難被接受,于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向南聯(lián)盟發(fā)動了長達78天的狂轟亂炸。

造成世界局勢動蕩的因素有哪些?

a “冷戰(zhàn)”結束后,一些地區(qū)和國家內部長期壓抑的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相繼爆發(fā)。

b 美國試圖獨霸全球,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qū)爭端。

c 國際恐怖主義呈現(xiàn)泛濫趨勢。

三、 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我比較贊同第三種觀點。

經濟決定政治。我們來看一看2000年至2002年世界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依舊處于世界地位,超級大國的地位并沒有動搖。但與此同時,又有一些新的力量在崛起。因此美國極力構筑的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的設想很難實現(xiàn)。相反,各種新崛起的力量正把世界向多極化方向推進。

1、歐盟

1992年歐共體各國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正式簽訂《歐洲聯(lián)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lián)盟正式成立。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一個政治及經濟貨幣聯(lián)盟誕生。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歐盟的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它不再向過去那樣為美國馬首是瞻,而是有了自己的政治和外交要求?!緦W思之窗】

2、日本

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后,極力爭取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3、俄羅斯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聯(lián)邦取代了蘇聯(lián)在聯(lián)合國的地位,并擁有可以和美國匹敵的軍事力量。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好轉,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4、中國

中國作為的發(fā)展中國家,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還處于變化之中,多極化畢竟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還未形成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關系結構。

?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回顧歷史: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我們立足現(xiàn)在:和平與動蕩并存?!耙怀鄰姟本置骘@現(xiàn)。

我們展望未來:“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希望同學們能回顧歷史、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爭取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2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教學重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教學難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新學案第2頁的“知識網(wǎng)絡”,討論回答問題: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不滿足)

小結、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欲望,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zhàn)爭是上一次戰(zhàn)爭的繼續(xù),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火燒圓明園

教師介紹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精美,組織學生看、說、議。

學生閱讀6——7頁的本目課文、插圖、資料和第10頁“自由閱讀卡”內容,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揭發(fā)列強的罪行?(掠奪珍寶,焚燒罪證)

2、哪那兩位同學愿意扮演當年的英國兵和法國兵?(背景是火燒圓明園后,他們在倫敦重逢的某一天)請他們通過對話,表示一種懺悔的心情。

二、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學生閱讀7——8頁的本目課文和表格、地圖,隨堂練習:

1、學生先根據(jù)第8頁表格,在4人小組內“動腦筋”:沙俄通過哪些不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哪些領土?(說出大致位置和面積)

2、學生完成新學案第7頁[自我測評]第二題“知識聯(lián)線”:([數(shù)字]表示相應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答案應選c)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學生閱讀第9頁本目課文和“插圖”以及“說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軍的斗爭,說明中國人民怎樣對待國內的腐敗政府和外國的侵略勢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要想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就必須-國內的腐敗政府,堅決抗擊外來的野蠻侵略。)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jù)[知識網(wǎng)絡]梳理本課線索。

2、布置作業(yè)

3、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收復新疆》。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3

秦始皇功過的辯論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秦始皇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

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jù);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活動目的]

秦始皇是我國歷第一位皇帝,一生中做過很多事情,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小品、討論的形式,進一步認識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授課過程]

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詩稱贊秦始皇: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擊浮云,諸侯盡西來。面對迎面而來的千古一帝,你有什么看法?

一、找一找和議一議

首先,我們要把全班同學按你們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組和暴君組兩大組,各大組再分成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小組,分頭搜集材料。政治家組的同學,要想盡辦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論證他是個杰出政治家;暴君組的同學則要尋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論證秦始皇是暴君。

其次,我們要把找到的材料在組內互相交流,并把它們—一制成小卡片。方便我們在討論課上使用。再推薦膽子大、口才好的三位同學作為組的討論代表。

二、說一說

你準備好了嗎?你想在同學們面前,施展你的口才嗎?來吧,參與我們的討論課,來。

(1)營造環(huán)境氣氛:請書法好的同學在黑板寫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還是暴君,教室四周貼幾張同學們親手畫的秦始皇漫畫像,桌椅擺成兩大組面對面坐的形式,討論代表席擺上政治家暴君字樣。

(2)討論課:選舉小主持人,由小主持人主持討論。大家討論時要互相尊重,每位代表有三分鐘發(fā)言時間,同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補充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3)最后有請老師或同學為討論課做歸納總結,為同學們指明客觀認識歷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表揚敢于創(chuàng)新,能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觀點的論點的同學。

三、寫一寫(課堂小結)

通過對秦始皇的討論,你學到什么?你能正確認識自己嗎?

請你拿起筆來,參照下表,把你對自己生理、心理、社會和理想等方面最感興趣的話題,以我是……為題,寫一篇小文章,向同學介紹自己,好嗎?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4

?兩極世界的形成》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雅爾塔體系的確立;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基本史實,理解美國推行“冷戰(zhàn)”政策的背景及實施步驟;

2、掌握歐亞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各國內部的民主改革;華沙條約組織;經互會等史實,歸納二戰(zhàn)后社會主義力量的基本特征;

3、掌握德國的分裂;朝鮮半島的分裂;古巴導彈危機等史實,正確分析“冷戰(zhàn)”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過程與方法 問題探究 對比分析 史料研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兩極世界的形成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大國的爭霸是兩極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給世界和平帶來威脅。要維護世界和平,必須反對霸權主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蘇兩國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中最重要的兩股力量,團結合作,共同為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戰(zhàn)后,兩國的合作關系逐漸發(fā)生變化。

(多媒體:打出丘吉爾在富爾頓發(fā)表的演說中的一句話)

提問:丘吉爾的演說表明了西方國家對蘇聯(lián)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導入新課。

師:戰(zhàn)后美、蘇兩國的對峙爭霸,使世界進入了“冷戰(zhàn)”時期。

提問:什么叫“冷戰(zhàn)”?

一、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

師:接下來我們首先要了解有關冷戰(zhàn)的背景(多媒體播放雅爾塔會議上三巨頭圖片)

提問:二戰(zhàn)后期,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了哪些問題?

過渡:雅爾塔體系,奠定了戰(zhàn)后兩極世界格局的框架。從此后開始,美蘇兩國開始在各個領域進行爭霸活動。

師:(多媒體打出有關戰(zhàn)后美、蘇兩國經濟、軍事方面的材料,以及在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國家利益不同的材料)

提問:美國發(fā)動對蘇“冷戰(zhàn)”的原因何在?

師:(介紹美國駐蘇代辦喬治·凱南及其8000字電報)

(敘述)1946年,丘吉爾在富爾頓的演講,成為了美國對蘇聯(lián)實行“冷戰(zhàn)”的導火索;

1947年3月,杜魯門發(fā)表演說,標志著“冷戰(zhàn)”的開始。

師:(多媒體打出問題,思考)

美國的冷戰(zhàn)具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有何表現(xiàn)?

(多媒體提供有關戰(zhàn)后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殘破、-的典型事例)

提問:美國對歐洲提供經濟援助的原因?

過渡:對西方國家進行援助,對于東歐各國不愿與美國合作的國家政治上進行遏制,經濟上的封鎖

(多媒體投出“北約海軍軍事演習”圖片以及美國建立“東南亞軍事條約網(wǎng)”的相關資料)

提問:北約軍事集團的建立對世界局勢產生的影響?

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

過渡:隨著美國開始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的遏制,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加強了相互聯(lián)系,以打破美國的遏制。

提問:社會主義陣營中主要有哪些國家?重點強調:

1、東歐各國中很多國家是在蘇聯(lián)的直接幫助下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的,但南斯拉夫有所不同,對蘇聯(lián)又很強的依賴性。

2、中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對維

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

(2)提問:歐亞國家的社會主義改革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過渡:除此之外,社會主義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在經濟、軍事上的合作。

(3)提問:蘇聯(lián)等國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抗?

三、“冷戰(zhàn)”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師:處于美蘇冷戰(zhàn)下,整個世界處于戰(zhàn)爭的威脅中,雖然從整個世界看,美蘇實力的均衡,對峙保證了世界的相對穩(wěn)定,但從局部地區(qū)來說,美蘇的沖突卻是非常激烈,甚至是武裝沖突。

柏林危機

(多媒體提供相關的柏林墻圖片,文字資料)

朝鮮戰(zhàn)爭

(討論:你認為柏林及朝鮮分裂以及美國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的原因)

師:(點評)

1、朝鮮分裂是由于美蘇在戰(zhàn)后處于政治原因認為的割裂了朝鮮半島,處于美蘇自身的戰(zhàn)略需要,不顧弱小國家的利益。

2、美國發(fā)動戰(zhàn)爭是為了保證其在東亞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利益,維護亞洲地區(qū)的戰(zhàn)略軍事。

過渡:美蘇除了政治對抗外,在軍事上也激烈對抗,尤其是古巴導彈危機,使整個世界處于核戰(zhàn)爭邊緣

(多媒體打出相關的歷史圖片,地圖,數(shù)據(jù)和文字資料)

討論:古巴導彈危機最終解除的內在原因?

(蘇聯(lián)的實力要略遜于美國,同時雙方都保持了克制)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5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簡述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坏闹饕穼崳接懫鋵H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提供的圖表掌握20世紀70年代我國在外交方面打開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中日關系的改善,說明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并積極參與到國際事務中來。

一、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原因

(1)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國喪失了代表中國人民的任何法律與事實的根據(jù)。

(2)20世紀70年代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3)國際: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2.過程

1971年10月,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的代表從聯(lián)合國及其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3.意義

(1)它是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

(2)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 中美關系正?;倪M程

1、中美關系緩和的原因

(1)從美國方面看,是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以及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

(2)從中國方面看,為了解決臺灣問題,解決中美之間的長期爭端,為了遏制蘇聯(lián),必須改善同美國的關系?;诠餐睦妫忻离p方急需改善兩國關系。

2.過程

(1)1971年7月美國總統(tǒng)特使、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為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做準備。

(2)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簽署《中美聯(lián)合公報》

(3)1978年中美簽署《中美建交公報》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5)1979年初,鄧小平副總理訪問美國,這是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第一次訪問。它揭開了中美關系的全面發(fā)展階段。

思考:結合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分析中美關系走上正?;脑?,試析始終左右著兩國關系的兩個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國際形勢:二戰(zhàn)后形成的兩極格局到了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這些變化直接影響到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在:(1)資本主義陣營內的變化,由于西歐和日本的崛起,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強有力的挑戰(zhàn),美國不得不調整其與歐洲和日本的關系。(2)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出現(xiàn)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實力的下滑使其在與蘇聯(lián)的對抗中處于守勢。(3)美國深陷侵-爭的泥潭。(4)社會主義陣營由于蘇聯(lián)推行霸權主義政策而不復存在,中國受到來自蘇聯(lián)的危險日益增大。正是這種世界局勢的變化才使得中美兩國的關系從長期的對抗開始走向正?;?。

基本因素:一是政治制度,另一個是共同的國家利益,不同的政治制度使兩國疏遠,共同的國家利益使兩國接近。

3中日關系的改善

1.原因

(1)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

(2)日本對華友好政黨和團體的推動,為兩國關系正?;蛳铝嘶A。

2.過程

(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并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

(2)1973年初,中日兩國互派大使,中日兩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3)1978年,中日雙方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成為發(fā)展兩國友好關系,維護亞洲與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3.影響

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三十多年來,始終主張各成員國之間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處理國際事務中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qū)穩(wěn)定的堅定力量。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6

收復新疆

教學重點:左宗棠收復新疆

教學難點:收復伊犁的重要性以及為此付出代價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時間,以及最終的結果和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學生閱讀11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內容,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根據(jù)13頁地圖,標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線。(“浩罕國”→喀什噶爾→天山以南→[北疆]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

2、有人說阿古柏“一仆二主”。請問他的“二主”是哪兩個?(英、俄)其中哪個國家直接出兵占領伊犁?(俄)

設疑過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員,面臨著新疆地區(qū)這么嚴重的危機,你會考慮怎么辦?(先讓學生合上課本,在小組里自由表達,然后要他們打開課本看看當時實際上是怎樣處理這場危機的。)

左宗棠收復新疆

學生閱讀12——14頁本目課文、“自由閱讀卡”等,思考回答:

1、請學生扮演“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語言說明主張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將怎樣打敗阿古柏?怎樣收復新疆?(允許自由發(fā)揮)

3、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后,怎樣處理伊犁問題?(沒有直接與俄國交戰(zhàn),而是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在哈密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斗爭。)

1、他這樣處理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正確。首先,他根據(jù)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對于較弱的浩罕國,取勝的把握比較大,就果斷動武;對于較強的俄國,就盡量避免直接交戰(zhàn),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門,如果不收回來,整個新疆就無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保住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是明智之舉,有所失才會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爭必須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總之,在收復新疆這個問題上,左宗棠能夠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2、聯(lián)系左宗棠和戚繼光等人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什么樣的兩面性?(對外反侵略,值得贊揚;對內鎮(zhèn)壓人民起義,必須批判。)

3、根據(jù)第11頁“動腦筋”: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漢設置西域都護、隋唐對突厥實行有效管轄、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少數(shù)民族反動首領的叛亂、清政府在1884年設置新疆行省等。)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13頁“練一練”:在新疆設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導學生完成第11——12頁的[自我測評?選擇題]:d(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a(新疆戰(zhàn)略地位重要)。

3、指導學生完成“單項選擇”9、10題,“人物春秋”列舉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跡并對他作出評價。(對于較弱的浩罕國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于較強的俄國盡量避免直接交戰(zhàn),有利于維護國家的軍事實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收回價值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在這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值得贊頌。但是,他對于太平天國的鎮(zhèn)壓,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對各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提醒預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7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荷馬史詩》是世界文學寶庫的瑰寶;知道古希臘建筑藝術的基本特點和典型代表;了解這一時期的哲學代表人物;知道法學是羅馬人最偉大成就之??

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jù)課文內容制作表格,歸納希臘古典文化的主要成果;通過學習古希臘史學家和史書,了解歷史、歷史學、史料的基本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欣賞希臘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感受古希臘文明的魅力,體會人類文明的豐富多樣性,繼承古希臘人求知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古希臘史詩、建筑、哲學、成就及其反映的時代背景

教學難點:理解分析希臘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奧運會圣火取火儀式在希臘奧林匹亞舉行。詢問學生對奧運會起源的了解,引出古希臘人對世界文化藝術做出的巨大的貢獻。

關于古奧運會起源流傳最廣的是佩洛普斯娶親的故事。古希臘共和國伊利斯國王為了給自己的女兒挑選一個文武雙全的駙馬,提出應選者必須和自己比賽戰(zhàn)車。比賽中,先后有13個青年喪生于國王的長矛之下,而第14個青年正是宙斯的孫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愛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國王的挑戰(zhàn),終于以智取勝。為了慶賀這一勝利,佩洛普斯與公主在奧林匹亞的宙斯廟前舉行盛大的婚禮,會上安排了戰(zhàn)車、角斗等項比賽,這就是最初的古奧運會,佩洛普斯成了古奧運會傳說中的創(chuàng)始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課: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文學和雕塑

1.展示:盲詩人在唱詩

2.教師講述:到底歷究竟有無荷馬這個人?這兩部史詩真是他寫的嗎?這些問題在西方學術界爭論已久。早在古希臘時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修昔底德,哲學家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都肯定荷馬是兩部史詩的作者,直到18世紀初,歐洲人仍然認為荷馬是歷確實存在過的一位遠古的偉大詩人。

將荷馬其人是否真實存在的爭議先擱置一邊,單從《荷馬史詩》開創(chuàng)了西方文學的先河來說,荷馬堪稱西方文學的始祖,他以詩歌般的記敘手法所展現(xiàn)的戰(zhàn)爭,生活場景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同時,荷馬史詩也是研究古希臘風土人情的寶貴的資料。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是歐洲文學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學作品。

3.材料展示: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lián)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lián)軍統(tǒng)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zhàn)爭結束前幾十天發(fā)生的事件。希臘聯(lián)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喀琉斯憤恨統(tǒng)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zhàn),后因其好友戰(zhàn)死,乃復出戰(zhàn)。特洛耶王子赫克托爾英勇地與阿喀琉斯作戰(zhàn)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尸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敘述伊大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修斯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后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后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目標導學二:建筑藝術

1.教師提問:有一句古諺說:如果一個人到了羅馬而不去看看萬神殿,那么,他來的時候是頭蠢驢,去的時候還是頭蠢驢。這個句話反映了什么?

提示:反映的是古羅馬建筑藝術的輝煌成就。

2.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古希臘羅馬建筑的特點?

提示:古希臘建筑——多使用柱子;古羅馬建筑——用柱子和拱形結構,莊嚴厚重。

3.教師提問:根據(jù)教材相關內容,試分析古羅馬的建筑類型。

提示:古羅馬的建筑類型如下

宗教建筑:神廟,祭壇

公共建筑:劇場,浴場,廣場,斗獸場;

紀念性建筑:記功柱,凱旋門;

道路工程建筑:橋梁,道路、供排水系統(tǒng)

4.教師提問:古希臘、羅馬建筑具有怎樣的特點和影響?

提示:規(guī)模宏大、類型多樣、建筑與藝術緊密結合,公路四通八達等。

影響:古羅馬的建筑結構和建筑風格至今仍被人所采用,尤其是其拱券式及柱廊的建筑結構均得到了現(xiàn)代人的繼承和發(fā)揚。

目標導學三:哲學和法學

1.展示:《雅典學院》

2.教師提問: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是哪幾個人?

提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3.教師講述:蘇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哲學路線的。研究的重點是人的倫理道德問題,對自然哲學不感興趣,正因為他把哲學的重點從自然界轉向人的問題,人們才稱他為第一個把哲學從天上請回人間的哲學家。

公元前427年,柏拉圖(plato)出生于雅典,他自幼受到良好而完備的教育,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多才多藝且體格健壯。除了家庭的熏陶之外,給他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正直善辯的蘇格拉底了,而蘇格拉底以不敬神和蠱惑青年的罪名被處死的悲劇給柏拉圖極大的刺激。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對當時的政客、法典和習俗越來越感到厭惡,從而決心繼承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并從事于締造理想國家的理論研究。約公元前387年,他回到雅典創(chuàng)辦他的學院,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八十歲高齡死于雅典。

3.材料展示:

學生: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欺騙、盜竊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沒說敵人。

蘇格拉底:如果你的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p>

思考:從對話中體現(xiàn)了蘇格拉底怎樣的哲學方法?

提示:蘇格拉底用發(fā)問和反駁的方法進行教育,在言論中滲透著辯證法的觀點,體現(xiàn)了古希臘哲學家善于思辯的品質。

4.教師小結:古希臘哲學主要探討世界萬物的起源及其運動變化規(guī)律。希臘人以理智的思維和科學的態(tài)度看待自然界,并能從萬物的起源解釋世界的生成。希臘的哲學家們追求智慧,善于思考,熱愛真理,并為探索真理而不懈努力。希臘成為西方哲學的故鄉(xiāng)。

5.羅馬法——《十二銅表法》:

?羅馬法》是羅馬人留給后人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泛指羅馬社會的全部法律制度。公元前450年,羅馬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塊銅板上,被稱之為《十二表法》。它主要的法律精神在于保護私有財產和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它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读_馬法》構成歐洲大陸國家、拉丁美洲國家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存法律制度的基礎。

三、課堂總結

勿庸置疑,希臘古典文化是綻放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中的一朵奇葩。社會經濟的繁榮以及城邦制度的充分發(fā)展,使古希臘人有充足的條件從事文化藝術方面的創(chuàng)造。從史詩、雕塑、建筑、哲學、法學等方面,古希臘人不斷將探詢的目光從神的世界轉移到人的世界,既有情感的抒發(fā),也有理性的思索。這是一個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他們的作品不僅為整個西方古典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調,也為后人研究古希臘世界的歷史與社會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板書設計

1.文學和雕塑:《荷馬史詩》《擲餅者》

2.建筑藝術代表:希臘神廟、羅馬大競技場、凱旋門、萬神廟等

3.古希臘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4.羅馬法

人教版初二歷史教案篇8

教學目標

了解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列強侵華的罪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農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等史實

記住

圓明園被燒毀,主權進一步喪失,領土被大量割占的恥辱

綜合理解

探索分析

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聽、看、議,透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理解列強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國運動將清政府作為自己斗爭首要目標的原因

識圖填圖

新學案91頁第三題:沙俄割占我國領土及其條約名稱

愛國情感

民族的強弱同國家的先進或落后是息息相關的,要為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強大而發(fā)憤學習,努力奮斗

思想意識

要繼承并發(fā)揚中華民族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tǒng)

教學重點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以及列強侵華的罪行

教學難點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新學案第2頁的“知識網(wǎng)絡”,討論回答問題: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南京條約》的簽定,給中國帶來什么后果?(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巨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xié)定關稅,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強是否滿足已經得到的利益?(不滿足)

小結、過渡:《南京條約》使侵略者攫取了許多利益、中國遭受到了沉重的災難,列強并沒有滿足貪婪的欲望,想要通過修訂條約來擴大權益。遭到清政府拒絕后,他們便找借口發(fā)動戰(zhàn)爭,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這場戰(zhàn)爭是上一次戰(zhàn)爭的繼續(xù),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火燒圓明園

教師介紹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精美,組織學生看、說、議。

學生閱讀6——7頁的本目課文、插圖、資料和第10頁“自由閱讀卡”內容,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在書上劃出或標注答案。

1、看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結合課文內容揭發(fā)列強的罪行?(掠奪珍寶,焚燒罪證)

2、哪那兩位同學愿意扮演當年的英國兵和法國兵?(背景是火燒圓明園后,他們在倫敦重逢的某一天)請他們通過對話,表示一種懺悔的心情。

二、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

學生閱讀7——8頁的本目課文和表格、地圖,隨堂練習:

1、學生先根據(jù)第8頁表格,在4人小組內“動腦筋”:沙俄通過哪些不等條約割占我國北方哪些領土?(說出大致位置和面積)

2、學生完成新學案第7頁[自我測評]第二題“知識聯(lián)線”:([數(shù)字]表示相應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學生完成課本第9頁“練一練”。(答案應選c)

三、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學生閱讀第9頁本目課文和“插圖”以及“說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軍的斗爭,說明中國人民怎樣對待國內的腐敗政府和外國的侵略勢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所以,要想改變落后挨打的命運,就必須_國內的腐敗政府,堅決抗擊外來的野蠻侵略。)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指導學生根據(jù) [知識網(wǎng)絡]梳理本課線索。

2、布置作業(yè)

3、提醒學生預習第3課《收復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