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推薦7篇

時間:2022-12-06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通過寫教案我們可以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教案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推薦7篇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1

一、 說教材

?沉下去浮上來》是大班科學領域的一次探索活動。大班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逐漸增強,對身邊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并且樂意親自動手去探索。本次活動利用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挖掘一些事物表象下的原因。沉與浮的現象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科學現象,本次課程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等,多種方式,如操作、想象、討論等進沉與浮的行探索活動,并通過比較得出結果。

二、 說活動目標

(一)、根據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總目標,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態(tài)度、能力、技能三個方面預設以下幾個目標。

1、觀察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對這一現象感興趣。這是從幼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角度考慮預設的目標。大班幼兒好奇心比較重,所以要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科學現象感興趣,要讓幼兒親身去觀察,從而感受到科學的奇妙。

2、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里的沉浮現象并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秘的過程和結果。

這是從幼兒能力培養(yǎng)角度考慮預設的。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邏輯能力和表現能力。

3、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這是從幼兒技能培養(yǎng)角度考慮預設的。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逐漸增強,因此,這一目標主要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動手操作去體驗各種物體在水里的沉浮現象并用正確的方式記錄和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探索沉與浮的科學奧秘的過程和結果。

大班幼兒雖然詞匯量逐漸豐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逐漸增強,但相對來說語言表達缺少邏輯性,而對科學現象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對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把本目標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難點:嘗試運用已有的經驗和同伴的幫助,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沉與浮的科學現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并且會經常用到,所以,在幼兒初步了解沉與浮的原因之后,把尋求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三、 說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的要求,我多本次活動做如下準備:

1、 課件制作及電腦、投影、音響的準備。課件準備就是影像資料:海上漂浮的船和一些其他的物體。

2、 透明的水槽或水盆每組一個,木塊,木片,鑰匙,啤酒瓶蓋,飲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每組一套。記錄卡每組一張,分類筐每組三個(筐子側面分別貼著沉、浮和懸浮的標志)。

3、 大字卡“沉”與“浮”

四、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被顒又袘η髱熡谆?,設計開放性的活動過程,所以采用如下教法:

1、 多媒體展示法:利用電腦和投影向幼兒展示海上漂浮的船和其他各種浮在海上的物體,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

2、 提問法:提問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將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 說學法:

整個活動過程提倡幼兒主動體驗,探索,讓幼兒主動學習。所以,本次活動采用以下幾種學法。

1、 操作法:準備充足的材料,讓幼兒去體驗各種物體的沉、浮,總結沉與浮的基本規(guī)律。

2、 觀察法:讓幼兒觀察物體的特征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3、 記錄法:教師提前做好記錄表,讓幼兒養(yǎng)成總結記錄總結的好習慣。

4、 討論法:引導幼兒經過討論、合作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正確的結果。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特征。

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河蚌

2.實物“珍珠項鏈”一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珍珠項鏈,教師把珍珠項鏈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師戴上這條項鏈漂亮嗎?

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做成的項鏈嗎?

(讓幼兒互相議論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項鏈。)

2.你們知道珍珠生長在什么地方嗎?

(引導語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二、展??

1.課件演示:圖片3

(1)教師:你們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過圖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yǎng)育珍珠。

2.課件演示:圖片2

請幼兒觀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

(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

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

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為中心的同心環(huán)紋,

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

(3)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

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

3.河蚌是什么樣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靜狀態(tài)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有什么不同嗎?

在安靜狀態(tài)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

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

教師給幼兒介紹,河蚌以實藻類為生。

5.河蚌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

(1)課件演示:

河蚌可以燒、烹、燉,制作成美味佳肴。

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yǎng)動物。

三、結束

師幼共同探討,要愛護環(huán)境,減少環(huán)境污染,讓海水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3

目標:

1.知道水果類食物要洗干凈后再吃。

2.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洗水果。

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水果(蘋果、梨、桃子、香蕉等)。

2.布袋、人手一只小盆。

過程:

1.游戲:摸摸是什么

將水果放在神秘布袋內,幼兒蒙著眼睛,伸手在袋中摸水果。

提問:你摸到的是什么

2.討論:吃水果的好處。

知道水果水分多,維生素豐富,多吃可以讓我們幼兒長得又白又健康,漂漂亮亮。

3.給水果寶寶洗個澡。

幼兒觀察水果表面。

了解水果表面很臟,知道水果洗干凈才能吃。

教師和幼兒共同洗水果。

洗的時候要把水果的每個地方都洗到,不要把水濺出來。

建議:

1.可以讓幼兒品嘗洗干凈的水果。

2.與家長聯系,鼓勵幼兒在家也要講衛(wèi)生,洗水果。

評價:

對洗水果感興趣,愿意動手洗水果。

幼兒園小班體育游戲――小汽車運水果

幼兒園小班體育游戲――小汽車運水果

目標:

練習在高1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

準備:

場地上用木板架起最高點離地15―20厘米的梯形斜坡。各種塑料水果若干。

過程:

1.幼兒扮小司機,成一路縱隊面向斜坡站立。

2.游戲開始,教師說:“今天我們的汽車要爬山坡運水果,現在先要檢查車?!苯處煆呐蓬^開始摸一下每個幼兒的手心(表示檢查車),被摸的幼兒發(fā)出“嘀嘀――”的聲音。都檢查完以后,教師說:“開始爬坡!”幼兒模仿司機開汽車扶方向盤的動作,必須一個跟著一個在斜坡上走上走下,來回運送水果,嘴里發(fā)出“嘀嘀――”的聲音。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使幼兒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大象有個長鼻子。

2、ppt課件:動物之最。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觀看動畫片,引起興趣。

小朋友最喜歡看動畫片了,現在呢,老師請小朋友看一個很有趣的動畫片,看完以后呢,給老師和小伙伴講講動畫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動畫片里看到了什么動物?

(1)大象。

(2)長頸鹿。

(3)鴕鳥。

(4)河馬。

二、展開。

1、這些動物有些什么特點呢?(讓幼兒互相說一說)

2、引導幼兒討論動物身上最明顯的特點。

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和特點,那么,它們身上最明顯的特點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吧。

3、ppt課件:動物之??

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幼兒說出的動物之最,進行歸納:

(1)脖子最長的動物是:長頸鹿;

(2)鼻子最長的動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長的動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動物是:獵豹;

(5)最兇猛的動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動物是:河馬;

(7)唱歌最好聽的動物是:百靈鳥。

4、請幼兒同桌兩人互相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動物,它有什么本領?還有哪些動物之最?

5、請幼兒表演動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長鼻子的樣子,并說:“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長?!?/p>

【活動延伸】

學唱英語歌:大象有個長鼻子。

師幼一起邊看動畫片,邊唱英語歌,根據幼兒的興趣,反復跟唱。

【教學反思】

幼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認知不全,記錄自己認知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教師現場用簡筆畫記錄的方式感興趣??傮w說來,教學內容對幼兒有吸引力,但是幼兒交流分享的習慣和方法需要培養(yǎng)。

小百科:動物是生物的一個種類。它們一般以有機物為食,能感覺,可運動,能夠自主運動。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5

大班科學活動:紙的力量大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究紙的力量,體驗發(fā)現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的樂趣。

2、能對問題做出假設,并通過“紙能支撐物體”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3、探索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增加紙的支撐力,明白只有嘗試才能有新發(fā)現的科學道理。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廢舊的a4紙、同樣大小的書本、廢報紙做的高蹺。

2、記錄紙、筆若干,磁條。

活動過程:

1、出示紙張,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1)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不用手扶、不用任何輔助材料,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紙張站起來?

(2)幼兒操作,自由探索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小結:原來,用折、卷等方法都可讓紙張站起來。

2、挑戰(zhàn)行動1:分組嘗試用紙支撐書本。

教師出示紙和書本,提出問題:用一張站起來的紙支撐書本,你覺得有可能嗎?

(1)自由猜測,教師記錄猜測結果。

(2)分組參與實驗并交流發(fā)現。

提問:你的挑戰(zhàn)成功了嗎?你是用的什么方法?

小結:折、卷的方法都可以支撐起書,但是先要讓紙自己能站穩(wěn),再小心地輕放書本。

3、挑戰(zhàn)行動2:分組嘗試用一張紙支撐更多的書本。

(1)操作嘗試并記錄,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讓這張薄薄的廢紙支撐起更多的書本嗎?

(2)分組參與挑戰(zhàn)活動,并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小結:卷起來的方法放的書本最多。

4、看廢報紙做的高蹺,知道紙的支撐力還可以服務生活。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玩玩講講等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了解掛鎖,鑰匙的外形特點和開關方法及多種多樣的鎖及其用途。

2、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探索能力。

3、通過小游戲,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意識。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把掛鎖(配匙),老師一把大掛鎖,各種各樣的鎖若干。

2、鑰匙一串。金鑰匙(紙質)7-8把。

活動過程:

一、參觀各種各樣的鎖的展覽會,幼兒自由認認講講這叫什么鎖,在哪里見過的。

二、學習開關掛鎖。

(1)幼兒自由玩掛鎖。

(2)以老師不會玩掛鎖,幼兒來教老師的方法學習開關掛鎖。

a、開鎖、找到鑰匙孔――把鑰匙正插――插到底----旋轉

b、關鎖、掛鎖對準小孔――往下按。

c、再練一次開、關掛鎖。

三、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鑰匙去開別人的鎖,并得出結論、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

四;觀察鑰匙,了解鑰匙的結構。

齒、觀察齒像什么?把手、觀察把手的形狀

小孔、出示一串鑰匙,了解小孔的作用。

五、介紹一些現代的高科技的鎖、指紋鎖,密碼鎖,聲控鎖。

六、游戲“金鎖、銀鎖”

1、集體學兒歌?!敖疰i、銀鎖,咔嚓一鎖,看看誰先打開鎖?!?/p>

2、講解游戲規(guī)則、

一組中請一個幼兒把五把鑰匙抓在手中,大家一起念兒歌,當念到最后一個字時,這個幼兒把鑰匙灑在桌上,每個幼兒趕快找自己的鑰匙來開鎖,一組五個最快開出者為勝,得獎品金鑰匙一個。

3、幼兒商量輪流分工。

4、游戲3-4遍。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科學水的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同伴。

3、通過玩玩、講講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激發(fā)求知欲。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今天老師帶了很多東西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

二、 觀察實驗:

1 教師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讓幼兒觀察白糖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看不見了)

2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大豆,讓幼兒觀察大豆放進水里怎么樣了?

(還能看見 )

3得出結論:

(1)一些物質放進水中會不見了的,這種現象叫溶解。

(2)有些物質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于水。

三、 幼兒猜測并操作實驗

1、請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什么東西放進水里也能溶化?(鹽、果珍、奶粉等)

教師介紹今天帶來的各種材料,請幼兒猜猜誰會溶解,誰有不會溶解?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幼兒操作實驗

讓每個幼兒到自己的桌子前試一試,選擇一種材料放進水里,觀察結果如何。

(注意:每次實驗時只能放進去一種材料,在選擇第二種材料時一定要換一杯干凈的水。)

四、 交流實驗結果: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里看不見了,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1、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么東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樣了?

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五、活動延伸:

教師繼續(x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象,鼓勵幼兒多做小實驗,通過實驗掌握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