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7篇

時間:2022-10-14 作者:Cold-blooded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活躍課堂的最好方法就是寫好相關的教案,這也是教師必備的技能,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guī)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fā)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2

教學建議:

在進行總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進程和收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復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復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總復習中題目的難度和范圍體現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學期知識技能的評價建議:

1、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分鐘能正確計算8道左右,并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用圖畫呈現的簡單問題。

3、會比較多少、大小、高矮、長短、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并能比較大小。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后面的練習做鋪墊。

二、練一練。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說一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說規(guī)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規(guī)律,再填空。

3、第3題是鞏固數的組成。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5、第5題鞏固認識鐘表的四種情況。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并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tǒng)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后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huán)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后說一說,算一算。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6~2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操作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4.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懂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 課件呈現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們嗎?你們想想在哪兒見過我們呢?

2. 小朋友,你帶來了哪些“朋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帶來的物體,能說出名稱的就說出來)

3. 小朋友帶的物體真多呀,看了這些物體,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 看來,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識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揭示課題: 認識物體)

[說明: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設生動的畫面和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 動手探究,體驗領悟

活動一: 看一看、摸一摸。

導語: 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體,你有什么發(fā)現?

1. 學生認真觀察桌面上的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外形。

2. 學生用手觸摸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特性。

3.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物體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說明: 理解數學知識首先要“觀察”數學現象。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為進一步探究物體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礎。]

活動二: 分一分、比一比。

導語: 剛才小朋友觀察了幾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狀把它們分分類呢?

1. 以小組為單位將物體進行分類。

2. 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分了幾類,是怎樣分的。

3. 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教師相機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

4. 各小組分別拿出一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桌面上滾一滾、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說明: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各種物體的形狀后,再通過實際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動,能進一步感知幾種幾何形體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三: 認一認、找一找。

導語: 現在請小朋友看大屏幕,電腦把這四類物體的形狀畫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呈現幾種立體圖形)

1. 學生看大屏幕上的圖形,說圖形的名稱。

2. 請四名學生頭戴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頭飾,其余學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舉起來,以示響應。

3.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朋友仔細看看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學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說明: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四種形狀的物體后及時進行必要的抽象,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在找一找的活動中著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學生引入更為廣闊的現實情境中進行充分的體驗活動,使學生的已有認識更為豐富、生動。]

活動四: 搭一搭、數一數。

導語: 小朋友,你們玩過搭積木嗎?現在我們就用剛剛認識的這些物體作積木,搭一件你最喜歡的東西。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確要求后,學生動手搭積木。

搭好后,學生可以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并進行評價。

展示部分優(yōu)秀作品,并指名說說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狀的物體搭成的。

2. 數數自己的作品中,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用了幾個,把數的結果填在表格里。

[說明: 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設計開放的教學,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滿足。這樣做,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 總結延伸

1.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學到了哪些知識?

2.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朋友,課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說明: 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方法和學到的知識,體會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數學樂園”的一系列活動中,復習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和基數;鞏固10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2.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 的興趣和信心;

3.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數據,提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形成簡單的統(tǒng)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闖迷宮

1.激趣。

師:同學們,認識他們嗎?(cai播放1~9九個數字娃娃的小動畫)

數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請我們班同學到數學樂園參加游戲比賽。有沒有興趣?

生:有!

師:數字娃娃說,只要闖過他們擺的迷宮,大家就可以進數學樂園。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生:敢!

2.觀察迷宮,明確規(guī)則。

師:數學娃娃擺了一個什么樣的迷宮呢?

生:有1到9個數字,有兩個出口。

師:按照什么順序才能走出迷宮呢?誰知道?

學生發(fā)言(按照從1到9的順序)。

師:指給大家看看吧。

(一個學生上臺劃出路線圖,展示給學生。)

師:對。只有按照從1到9的順序,才能走出迷宮見到數字娃娃。如果不按順序,就會被困在迷宮里,也到不了數學樂園了。

3.獨立闖迷宮,展示成果。

師:誰有不同方法路線走出迷宮?把它劃在自己的課本上??纯醋约鹤疃嗄苷页鰩讞l路。

(學生在自己課本上用筆劃出路線,教師觀察學生操作情況。)

師:走出迷宮的同學請舉手。到這里來指給大家看看吧。

(學生到黑板上劃一劃,說一說。)

師: 誰和他不一樣?來。

(學生劃出不同路線圖。)

4.肯定方法的多樣,闖出迷宮。

師: 大家找到了這么多條路,都能順利走出迷宮。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按照從1到9的順序。數字娃娃要帶大家去數字樂園了。走吧。

二、說組成,得門票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從1數到9……到了。(cai出示“數學樂園”畫面)

進數學樂園還要有門票的。怎么辦呢?

哈哈,原來早就給大家準備好了,在這里呢。(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沓類似門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說對一個關于數字的組成,就可以得到門票。有信心嗎?

生:有?。?/p>

師:屏幕上出現哪兩個數字,就說一個關于它們的組成。比如2,6。

生:2和6組成8。

師:還能怎么說?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師:都可以。

師:我們來“開火車”。哪列“火車”順利到站,他們小組就可以拿到門票。“小火車,……”

生(齊接兒歌):“……開起來,一開開到我這來?!?/p>

(cai隨機出現一組組的兩個數字)

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一個接一個說數的組成。

(游戲順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組為單位發(fā)到各個學生手中。)

三、驗門票,進樂園

1.寫算式。

學生用水彩筆在空白卡片上寫一個算式,不寫得數。

2.同桌互換。

把寫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換。

3.驗門票,進樂園。

學生按小組,挨個讀出門票上的算式,說得數,投入寫有對應數字的票箱,其余學生做裁判。計算正確投遞正確的學生進入“數學樂園”。

四、排排坐,選隊員

1.教師發(fā)指令,選拔學生。

師:同學們經過這么多考驗,終于順利來到數學樂園了。等不及要參加游戲比賽了吧?

可是,比賽規(guī)定只要十個男同學,十個女同學。怎么辦呢?還是考考大家,通過考驗了才能參加比賽。

師:請同學們坐整齊了,聽到口令作出反應,又快又對的就能參加比賽。準備好了嗎?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練習能說明和歸納相應的口算過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確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中,初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熟練口算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鞏固

1、算一算,比一比,說一說。(練習七第1題)

認真觀察這幾組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

2、先估算,再計算。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2題,請學生先說出得數是幾十多,再算出得數。讓學生說一說,估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小結;估計時既要看清要加的數是整十數還是一位數,還要看清兩位數的十位、個位上的數各是多少。

3、不計算,比大小。

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3題,

小朋友們,不計算你能比出兩邊的大小嗎?47+2與47+20,怎么比呢?同樣是47,要加上的數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數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幾,47+20得六十幾。

二、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課本練習七的第4題,指名讀題,全班齊讀。怎樣列式呢?要求學生獨立列式填空。交流結果

2、練習七第5題,集體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過程和結果。

三、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在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計算上有了哪些進步?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6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百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托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煉信息: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fā)現什么?(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引導學生發(fā)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發(fā)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2)a:從圖中你能發(fā)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信息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于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guī)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信息的發(fā)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qū)域,分別去數,然后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qū)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或開始為什么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復也不遺漏。

b:你還能發(fā)現哪些數字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二、師生合作,探究學習:

(一)統(tǒng)計信息,提出問題:

1、看來,圖中的信息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信息?(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項目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tǒng)計信息”。然后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項目坐飛天輪的坐龍船的跳蹦蹦床的開電瓶車的

人數2316156

2、根據表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利用表中的數據信息,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后教師總結:利用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后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三)匯報交流,梳理分類:

1、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匯報時,既可以先匯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后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再匯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匯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并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并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匯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后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總結概括,理性升華:

1、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能發(fā)現什么?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2、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說出計算百以內加減法時要注意的問題——

用豎式計算,相同數位要對齊;

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五)鞏固練習,拓展創(chuàng)新: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 …

2、數的大小比較: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數的計算: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第一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fā)現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不僅讓學生發(fā)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么,應該注意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表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tǒng)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空間兩個領域的互相融合。

3、經歷認讀鐘表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表(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表。

教學過程:

一、呈現問題:

(1)玩電瓶車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2)坐飛天輪的同學是4時開始的,結束時是 。

(3)坐龍船的同學是 開始的,結束時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學是3時開始的,結束時是4時。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二、自主探究: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2)讓學生利用鐘表(或模型)進行操作。

(3)指名幾名同學演示。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表),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2、畫出整時: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fā)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c:讓畫錯的同學進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過上面的學習,你能發(fā)現什么?

引導學生能發(fā)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2、在認讀鐘表時應該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表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篇7

教材內容:

本節(jié)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后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并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fā)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lián)想等學習方式,經歷游戲過程,并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捉迷藏游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fā)布的信息,產生聯(lián)想,并由聯(lián)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用數學?

(2)為什么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jié)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jié)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說一說圖上都說了些什么?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說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并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學生自愿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游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梢詮娜N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并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后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伙伴。重點在于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后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臺,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還剩幾只?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里有13條小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zhí)岢鰜怼?/p>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后說一說單位名稱是什么?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后匯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師:本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