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7篇

時間:2023-08-03 作者:Kris 事跡材料

咱們在準備事跡材料的過程中肯定要強調語句通順,大家在寫感謝信的時候,需要將對方的事跡表達清楚,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7篇,供大家參考。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7篇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1

在孩子們的眼里,索桂芝總是在默默地奉獻:為救助患白血病的學生范玉祥同學組織發(fā)起造血干細胞移植;用自己一萬多的稿費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為貧困的學生們購買愛心傘;把自己的伙食費悄悄放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書里;用她的生活費為失去父母的孤兒買衣物、火車票……這樣的索桂芝深受學生愛戴,很多學生都親切地叫她“索媽”。

作為資助工作者,索桂芝在資助工作中有方法、有創(chuàng)新,她帶領教師對北京、河北、青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走訪,深入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情況和個性需求,得到了眾多貧困家庭的贊許。倡導成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大講堂”和“共和國衛(wèi)士班”“大學生文明使者團”;創(chuàng)辦“國學經典誦讀班”“好女子學堂”“雛鷹成長”計劃班和“小鷹起飛班”“愛心公社”互助站、“心向陽光”工作室;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體驗,指導學生參加“互聯(lián)網+大賽”。此外,她還帶領教師共同進行資助工作科研。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2

十年資助情,放飛育人夢。12月13日下午4時,我?!皣倚沦Y助政策實施十周年——‘助學·筑夢·鑄人’學生資助工作表彰大會暨優(yōu)秀學生事跡報告會”在學校體育館隆重舉行。校黨委副書記陳文慧、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輔導員、獲獎師生代表,以及2017級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參加了大會,會議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王春海主持。

學生資助表彰大會以視頻短片的形式回顧了國家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周年來我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剪影。與會領導先后為獲得校2016年度學生資助工作績效考評優(yōu)秀單位、資助工作先進個人及單項獎獲得者頒獎。為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校優(yōu)秀學生特等獎學金、“牽手”獎(勵)學金各類獎勵學金獲獎代表和獲得“東林勵志之星”榮譽稱號及入圍獎,以及在“國家新資助政策體系十周年”和全國“助學·筑夢·鑄人”主題征文比賽中獲獎的同學頒獎。

黨委副書記陳文慧在表彰大會上講話。陳文慧副書記對受表彰的獲獎集體和個人表達了祝賀。使絕大多數城鄉(xiāng)新增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這一戰(zhàn)略部署,總結回顧了新資助政策實施十年來我校學生資助工作取得的成績。她說,10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不斷完善資助體系,在物質幫扶的基礎上始終注重精神扶貧,助學扶志、資助育人,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0%獲得了有效資助,涌現出全國勵志典型葉楠、劉大睿、“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韓晴等一大批優(yōu)秀學生代表,展現了東林學子勵志自強、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

陳文慧副書記分別對全體學生工作干部和廣大同學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她要求全體學生工作干部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精準資助”主旋律,讓學生都能“學得好,出得去,有作為”;希望同學們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志向,不辜負黨的期望,做新時代奮發(fā)有為、敢于擔當的大學生。

獲獎師生代表在會上分別發(fā)言。交通學院團委書記、資助專干高璐璐老師代表資助工作先進個人發(fā)言。她回顧了十四年的資助工作經歷,暢談了見證十年來國家新資助政策在我校資助工作實踐中日益完善的心得體會,并代表所有資助專干發(fā)出在工作、學習、生活方面三個繼續(xù)的倡議和決心。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級本科生田靜同學代表獲獎學生發(fā)言。她說,作為一名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是學校精準、全程化的資助讓她完成了自身的蛻變,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她對國家、學校、校友資助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并向在場同學發(fā)出倡議:心系母校,“牽手”勵學,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加入校友基金會,將這份愛心和責任傳承下去。

表彰會還播放了輔導員龔露老師創(chuàng)作的資助主題歌曲mv《我在你身旁》。“當你踏入東林校園的時候,我就默默出現在你身后”悠揚的旋律配上熟悉的工作場景,讓在場同學深刻感受到了來自學校的關心與愛護,詮釋了圍繞學生、貼近學生、關愛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宗旨。

學生資助工作表彰大會后進行了優(yōu)秀學生事跡報告會。由資助專干宋天宇、鄭憲兩位老師以現場互動的方式與“東林勵志之星”王發(fā)利等四名同學分享了他們各自的勵志故事,為新生開展了一場生動的感恩勵志成長成才的朋輩教育。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3

2007年9月,衣著樸素、靠辦理貸款入學的邵琳琳就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后經了解,得知她來自山東菏澤的偏遠山區(qū),父母以務農為生,家中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在上學,父親因患腦溢血,造成了后遺癥,勞動能力低下,吃藥打針是家常便飯,父母微薄的收入難以支付家中巨大的支出。邵琳琳為了節(jié)省家用,經常每頓都是一個饅頭加一點咸菜充饑,自卑情緒嚴重,數度產生退學的念頭。細心的班主任老師通過與她多次的談心,認為她符合貧困生的認定條件,后來經過班級同學的民主評議,順利的被認定為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在隨后進行的國家助學金的評選過程中,邵琳琳經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獲得了國家一等助學金,這對家境貧寒的邵琳琳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的一件事。

自強懂事的邵琳琳信奉一句話:“自己可以改變以自己”。她堅信無論身處何時、何地、何態(tài),只要想改變自己,那就從現在開始,永遠都不晚。節(jié)假日、寒暑假,當別的同學回家與父母團聚或外出旅游的時候,校內勤工儉學基地、超市、電子廠里都有邵琳琳埋頭苦干的身影,大專三年的時間,她沒有向家里要過一分錢,還常常把打工所得的節(jié)余寄回家中。

無論課余時間打工的時間多么緊張,邵琳琳在學業(yè)上卻沒有絲毫的放松,每天天天剛亮她就起床了,借著清晨的陽光開始了晨讀。晚上10點,在教室樓管大爺的催促下她才回到宿舍。付出終究會有收獲,在校期間她的學習成績一直位列班級第一,先后獲得學院“秀學生標兵”、“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并在大二大三期間因成績突出、表現優(yōu)異,先后兩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

2010年3月,專升本考試成績公布,邵琳琳被棗莊學院錄取,她深知這只是開始真正人生的第二步,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要再接再厲。克服了從高職院校到本科院校學習、課程等方面的種種落差,她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刻苦學習,第一學期末的考試中,她的成績就從倒數一躍成為班級第二,但她并沒有因為一次的成績而驕傲自滿,反而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了。在打工的間隙都要拿出課本學習,并從此將第一名的成績保持到畢業(yè)。她認為命運是公平的,雖然自己的出身和家境無法選擇,但努力卻可以改變今后的人生軌跡。在棗莊學院期間,她先后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并多次獲得學習優(yōu)秀獎學金。2012年6月,邵琳琳如愿接到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通知書。

回顧幾年來的求學歷程,家境貧寒的邵琳琳感觸頗深,是老師的愛心和國家對于貧困的學生的資助政策,讓她從瀕臨退學的境地中逆流而上,最終成為了某一領域的優(yōu)秀成才,她的成才成長凝聚了太多奮斗的汗水和滿滿的關愛。一路走來,她始終堅信:生命因搏擊而精彩,奮斗就有希望!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4

李維正,男,漢族,1929年7月生,中共黨員,江西省上栗縣長平鄉(xiāng)太塘村村民。

他扎根山區(qū)學校,奉獻鄉(xiāng)村教育30余載;他不計回報,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資助貧寒學子成就人生;他退而不休,創(chuàng)辦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獎學獎教助學,讓省級貧困鄉(xiāng)連續(xù)20多年無一人因貧輟學。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系教育、情系孩子、熱心公益。他就是上栗縣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終身名譽理事長李維正。

對自己“摳門”,助學卻“一擲千金”

1929年,李維正出生在上栗縣長平鄉(xiāng)太塘村一個貧困家庭。20歲時,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4年后,他復員回到萍鄉(xiāng),在張家坊鄉(xiāng)、麻山鄉(xiāng)等中小學校任教;1962年起任長平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長平中學副校長、長平鄉(xiāng)教育組組長。

自身的成長經歷,讓李維正深知教育是山區(qū)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每每看到學生因家庭困難而輟學時,李維正十分痛心惋惜。

參加工作后,李維正把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作為“良心事業(yè)”。面對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的孩子,李維正自己掏錢給學生代交學費;見到有些孩子冬天赤腳上學,李維正拿錢為學生買鞋子防寒;得知有孩子吃不上午飯,李維正就買飯菜票送到學生手中。李維正對貧困學生有著特殊的感情,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讓長平鄉(xiāng)這個省級貧困鄉(xiāng)實現“孩子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從教30余年,李維正的心始終放在學生身上,生活中對自己“摳門至極”的他,對助學卻“一擲千金”。在兒子李明利的記憶中,父親在家里就是“甩手掌柜”,工資都是父親自己支配,全家就靠著母親的工資生活,小時候家里經常四個人吃一份菜。家里人知道父親的錢是用于資助貧困學生,也都支持他。

通過讀書走出山村的瞿剛,一直把李維正視為自己的恩人。5歲失去雙親的瞿剛,寄居姑父家。生活上雖有著落,但姑父家經濟并不寬裕,上學讀書成為瞿剛渴望而不可求的事。了解情況后,李維正找到瞿剛的姑父,允諾資助瞿剛小學到高中的學費。當瞿剛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理工大學,正為學費發(fā)愁時,李維正又四處奔波,幫助籌集了1.4萬元學雜費。瞿剛參加工作,就從第一個月工資中拿出500元錢,托姑父給基金會捐款,成為愛心助學的“接力者”。

瞿剛僅僅是李維正資助的貧困學生之一。長平鄉(xiāng)太塘村曾思瑤和曾金祿的父親在意外事故中死亡,母親重傷生活不能自理,姐弟倆跟著70多歲的爺爺奶奶過日子,生活極為艱辛。為讓姐弟倆能讀好書、改變命運,當時已經資助了5個孩子的李維正,還是找到姐弟倆的爺爺,送去800元錢助學金,并連續(xù)8年每年都給姐弟倆送去400至800元錢,直到姐弟倆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大學。

除自己資助貧困學子外,李維正還影響帶動愛人、兒女參與其中。2011年,讀高三的彭華奇,因為家庭困難,打算輟學外出務工,減輕家里負擔。彭華奇的父親在趕集時碰到李維正夫婦,訴說家里的困難。李維正了解情況后對老彭說:“讀書能改變人生,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讀好書。”并當場與老伴商量,每年拿1000元支持彭華奇讀書。一周以后,李維正和老伴就給老彭送去1000元助學金。

一個個生動的助學實例,不勝枚舉。30多年來,李維正用微薄的工資,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寒門學子。對于自己資助了多少學生,李維正把它當成隱私,從不外露。每當有人問起時,李維正總是很謙虛地說:“資助別人,幫助別人,我不會去惦記,沒有必要記有多少人,更不圖回報,只希望他們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

只講奉獻、不講俸祿;唯有付出、不求回報

一個人幫扶,能力有限;眾人出力,才能讓更多貧困學子改變人生。李維正萌發(fā)了成立一個社會慈善組織募集資金助學的想法。

1985年,李維正光榮退休。在教育戰(zhàn)線忙碌30多年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但為了幫助家鄉(xiāng)孩子讀好書,1991年3月,李維正與幾位退休教師牽頭創(chuàng)立了長平教育獎勵促進會(后更名為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李維正被選舉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從此,他與老同事走上一條只講奉獻、不講俸祿,唯有付出、不求回報的愛心奉獻之路。

基金會創(chuàng)辦之初,沒有工作人員,李維正就一個一個地邀約;沒有辦公地點,他就借來一張辦公桌開始辦公;沒有資金,李維正和幾位牽頭創(chuàng)辦人,帶頭捐款籌集第一筆基金,并提出“三不”原則,即:不要一分錢報酬,不報一分錢餐飲發(fā)票,不圖任何回報。

為爭取更多愛心人士的支持,李維正白天徒步走村串戶募集捐款,晚上起草章程、傳書海內外,至今基金會的檔案中還保存著100余封李維正寫給海內外愛心人士信件的底稿。

“父親退休后也不著家,每天很早出門募集愛心捐款,晚上披星戴月回家。”李明利說,“很多時候還被村民誤會為騙錢的‘騙子’。”

多少個冬日,凜冽寒風擋不住李維正募集捐款的腳步;多少個夏日,烈日炎炎映照著李維正忙碌奔波的身影。李維正的愛心善舉,得到了長平鄉(xiāng)干部群眾及長平籍鄉(xiāng)賢的積極響應,1元、5元、10元……基金會成立第一年就募集到捐款5萬元,為44名優(yōu)秀學生教師發(fā)放獎助金。

1991年至1998年,李維正先后擔任籌備組組長、籌委會主任、理事長。在這期間,他沒有報銷過任何費用、未領取分文報酬。1998年下半年,因身體、年齡等原因,李維正辭去了理事長職務,但他仍四處奔走募集捐款。2008年10月,基金會召開理事會,李維正自告奮勇,負責聯(lián)系住在萍鄉(xiāng)城區(qū)的理事。由于年近80歲,勞累過度,李維正暈倒在萍鄉(xiāng)市區(qū)街上,被人送進醫(yī)院救治。2015年,基金會舉辦首個愛心助學捐款周活動,李維正捐款5000元,個人累計為基金會捐款2.5萬余元。同時,他的愛人、兒女都為基金會捐款,全家累計捐款3萬余元。

僅靠愛心捐款資助,長平教育獎勵促進會將難以維系。李維正與幾位創(chuàng)辦人商議,以愛心捐款作為基金,用基金利息和衍生收入助學獎教獎學,并爭取到長平鄉(xiāng)政府的支持,用基金在臨街置地,建起了一棟6層共2000多平方米、集商住和辦公為一體的基金會大樓,還購置了3個臨街店鋪。歷經30年的發(fā)展,基金會擁有會員4200余人,從起初不到3萬元的總資產,發(fā)展到現在資產總值400余萬元,年固定收入達50萬元。30年來,長平人民教育基金會通過舉辦29場獎勵資助大會,資助、獎勵貧困學生、優(yōu)秀教師、貧困教師5791人次。

如今,雖然已是92歲高齡,但李維正仍十分關心基金會發(fā)展,時常打電話到基金會了解情況,提出建議?!拔椰F在走不動了,不能為基金會做什么事,希望基金會越辦越好,幫助更多學子讀好書。”李維正說。

“節(jié)儉自己,幫助貧困學子成就人生值得!”

走進李維正家里,餐桌是祖輩留下的老式方桌,臥室里是上世紀50年代的花板床,最時髦的物件是上世紀70年代兒子結婚時留下來的一張高低床,最值錢的電器是一臺兒子留下的21寸彩電和1臺空調。這臺空調是李維正80歲大壽時,部分學生趁他不在家,“撬門而入”安裝的。不了解情況的人,都以為李維正是“低保戶”。

日常生活中,李維正一直保持布衣舊衫常相伴、一天兩餐粗茶淡飯的儉樸作風。一次生病住在兒子家里時,李維正的兒子看到父親內衣破舊不堪,心疼地說:“你們對自己太寒酸,老人內衣要好,貼身才保暖,你卻破衣貼身;老人要少吃多餐,你卻只吃兩餐?!?/p>

2007年,村里修路資金有缺口,李維正四處奔波籌得5萬余元。而他的牙齒脫落多年,鄉(xiāng)里領導建議他去配套假牙,可李維正咨詢幾家牙科醫(yī)院,聽說要花七八千元,李維正直接拒絕了。他說:“我已經這個歲數了,就是可以報銷,也沒有必要浪費這些錢?!?/p>

隨著年齡增大,病情復發(fā),需要住院治療,可李維正從來都不住大醫(yī)院,他總是說:“住縣醫(yī)院花錢少,能為國家節(jié)約一分錢也是好的。”當人們問他為什么自己生活這樣節(jié)儉、幫助他人卻那么舍得時,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節(jié)儉自己,幫助貧困學生渡過難關,看到他們不再因貧困上不了學,看到他們成就事業(yè)、改變人生,值得。”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李維正及基金會一批愛心人士的影響帶動下,曾經受到資助的貧困學子加入到基金會愛心助學隊伍中,由曾經的受助者變?yōu)槿缃竦馁Y助人。長平鄉(xiāng)石溪學校老師鐘檢,就讀初三以及師范學校時期,一直得到基金會的資助。回鄉(xiāng)任教后,她對學校的留守兒童格外關心,定期到留守兒童家里家訪,開展“一對一”學習輔導,給孩子們購買學習資料和課外書?!盎饡椭彝瓿闪藢W業(yè),我要向李維正爺爺學習,把對基金會的感恩轉化為對孩子們的關愛,用愛心和行動傳承這份精神。”鐘檢說。任職電信公司部門經理的朱順開曾兩次得到基金會的獎勵,回鄉(xiāng)探親時,他攜妻帶子專程到基金會捐款5000元。

李維正大愛無疆的事跡在長平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中廣為傳頌。在他80歲過生日時,長平中心小學贈送牌匾贊揚他“為人師表、仁愛永恒”;90歲生日時,基金會贈匾“厚愛壽長”。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5

自分管朝陽區(qū)學生資助工作以來,趙勇親自負責成立區(qū)教委財務科、朝陽區(qū)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相關業(yè)務科室協(xié)同配合的區(qū)級組織機構;引導建立以校級德育主管校長牽頭的基層組織領導機構;指導推進學前、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學校資助機構建設。

同時,他倡導借力市級平臺,搭建區(qū)級展示平臺,挖掘筑夢圓夢價值合力與立德樹人核心價值內核。2015年,在市級資助典型經驗宣傳片中,他全力推廣朝陽區(qū)麗景幼兒園、北京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和求實職業(yè)學校,精準定位審核溝通機制、民族融合特色和職高統(tǒng)籌管理經驗。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6

擔任學校資助工作總負責人5年來,張淑敏協(xié)調四校區(qū)資助老師在工作程序規(guī)范、檔案完整、賬目清晰等方面,獲得了上級部門的高度認可和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工作中,她為了讓同事少走彎路不出現錯誤,總是把問題排除在實施之前。同時,完成《北京國際職業(yè)教育學校獎助資金實施方案》,該《方案》是對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免學費項目的一種有益補充,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國家政策的實施者,張淑敏深知這項惠民政策關系到學生學業(yè)的完成和學生家庭的利益,因此她認為學生資助工作不只是把錢發(fā)下去,還要做到對受助學生給予一定的關注,把扶困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在資助過程中,張淑敏通過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注重學生思想品德、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服務意識、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資助政策下的先進事跡篇7

華菁,女,堯口初中七年級(4)班學生。黃三河資助對象,自受資助以來,她成了一名積極進取,不斷追求更大進步;學習上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工作上積極負責,注重團隊合作;生活上作風簡樸,嚴于律己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其主要事跡如下:

一、品德上:開朗善良,尊師愛友,孝順長輩

華菁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家庭以務農為生。從小她就隨著父母一起參加務農勞動,一家人生活很是拮據,從小的經歷讓她體會到生活的艱辛,艱苦的生活也鍛煉了她的意志。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身影,讓她永遠銘記在心。她也發(fā)自內心地尊重與敬愛老師。她知道是老師們給予了她知識,幫助她成長,沒有老師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她的健康成長和進步。她還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樂,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以一顆真誠的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

二、思想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不斷進步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始終貫徹黨的先進思想,努力學習的黨的知識。作為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她始終不忘要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持用一個共青團員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求知,不斷進步,不斷學習,處處發(fā)揮著先鋒模范的作用。

三、學習上:樂于探究,勤奮刻苦,成績優(yōu)秀

知識改變命運,自受資助以來,她深知一個生在偏僻農村的孩子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學習上,她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勤于鉆研的學習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不懂就問的學習作風,加上謹慎謙虛的良好習慣,使她成績一直名列第一。多次獲得表彰,每學期都榮獲學?!皟?yōu)秀班干部”、“三好學生”的稱號。她深深的知道: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必須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的標準。她始終堅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四、能力上:扎實肯干,以身作則,工作出色

入學以來,華菁一直擔任班長,職務意味著責任。自從擔任此職以來,她盡心盡力,以身作則,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主動和同學們一同分享她的學習經驗,共同探討新的學習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進步并配合班主任老師一起搞好同學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工作。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忙碌的服務工作,她都盡量協(xié)調好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團結同學,樂于助人,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和同學們的好朋友。一直以來,在工作上她認真負責,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和同學們的信任。

五、生活上:勤儉節(jié)約,互幫互助

自受資助以來,華菁同學日常生活節(jié)儉,樂于助人,努力發(fā)揮一個優(yōu)秀學生干部應有的素質,與同學加強溝通與交流,融洽同學間的關系,促進同學間的學習和合作,使同學間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友愛圈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初三的中考,她將帶著自己的夢想,持之以恒,以更高的要求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追夢的路上充滿艱辛、布滿荊棘,追夢的路上有苦有累,但她相信自己,會用汗水和努力為自己鋪出一條通往夢想的五彩路。帶著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將再接再厲,為做好一個名副其實的“優(yōu)秀學生”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