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和廣度,讀后感是我們對一本書的思考和感悟的總結,是思想的延伸和表達,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文明》讀后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文明》讀后感篇1
最近,我們一家人經(jīng)常漫步在公園的綠蔭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恬美,一邊還討論一個話題——文明與和諧。春天的傍晚,山邊的斜陽,泛起了點點紅暈,與天際互相映襯,讓我體會到了自然的和諧。
我曾經(jīng)很努力地尋找和諧的腳印,可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它處處存在——清晨,從朦朧的睡意中醒過來,推開窗戶,傳來悅耳的“嘰喳”聲,那是小鳥在享受清晨的愉悅。背上書包踏上上學的路途,看見同學們騎著自行車開心地上學,時常聽到甜甜的一句“早上好!”;看見道旁的清潔工揮動掃帚的身影,伴隨著是清脆的“沙沙”聲……在這些每天重復上演的情景中,我體會到平凡的和諧。
而和諧的社會中,有著“文明”一詞存在?!坝袝r候文明是多一些耐心的等待,有時候文明……”這段公益廣告使我懂得:文明,它與我們的距離很近。通過課堂學習、宣傳展覽等學習文明伴我行的活動后,我知道文明它有很多形式,有時它會是一句“對不起,請原諒!”犯了錯誤,或許多一句“對不起,請原諒!”會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有時它是一種無聲的尊重,不取笑和歧視有缺陷的人,給予他們幫助,會使雙方多一份親近和理解;有時它是一個手勢,一個簡單有禮的指路手勢,會讓自己多一份文明……
還記得那天,在森林公園里散步,看見了這樣的一幕——一個穿著時尚端莊的中年婦女隨手把喝完的礦泉水瓶扔在碧綠的草坪上,顯得格外“耀眼”。一位穿著隨便、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吃力地俯下身子撿起了瓶子。她們的行為發(fā)生時間只隔了短短10來秒,但她們的心靈距離卻如此遙遠。年邁老人的微妙行為,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如今社會大力號召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而其中,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內(nèi)在美。
參加了這次的創(chuàng)建活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愛我們和諧、文明的城市!爸爸媽媽,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活動。讓我們用心去關注社會的變化,用激情去播撒文明的種子,用切實的行動肩負創(chuàng)造和諧文明城市的任務!這樣我們的生活會被演奏成優(yōu)美動聽的和諧、文明旋律,我們會共同擁有更美好、燦爛的明天!
祝: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文明》讀后感篇2
說起文明美德,你會想到什么?想到孔孟圣賢?想到四大發(fā)明?想到忠勇愛國的將士們?還是想到樂于助人的故事?
從我記事起,奶奶就是病著的,而且常常臥床不起。她和大伯住在鄉(xiāng)下,日常生活都由大伯照料。雖然我和爸爸常去看望奶奶。但每一次時間都很短暫。
有一次我問大伯:“讓奶奶去我們家住吧?!贝蟛f:“我習慣了,離不開你奶奶,你爸媽太忙了?!?/p>
年復一年,每一次和大伯說話,他笑得都那么爽朗。好像千斤擔子也壓不彎他的脊梁。一樣種地,一樣照料奶奶,只是他的頭發(fā)白得很快,人也消瘦。我總想給他打個比方,顯示他高尚的人格,總也找不到最合適的。因為他有太陽的熱烈、山峰的堅毅、海洋的廣闊、駱駝的忍耐……
或許我打小就勤奮好學,跟我的大伯有關。每每累了煩了不想學了,想起他我頓覺羞愧,則又認真起來。
在我看來,人類提倡文明美德,是要讓人人都有幸福感,而孝敬長輩則是最重要的,你想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敬了,你敢和他共事嗎?
我的生活很平淡,沒有什么感天動地的故事可談。而我的大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用他的生活告訴我:文明美德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只是你愿不愿意擁有罷了。
今天是母親節(jié),大伙不要抱個作文題目苦思冥想了。給媽媽倒杯水,幫媽媽干點家務活。文明美德,你也有。
《文明》讀后感篇3
這個寒假,我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其中,深有感觸的就是第8課,《尊重每一個人》。
對人不尊重,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這是惠特曼寫的一個名言,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只有人人互相尊重,才能成為和諧的一家人。
下面是一個感人的故事:《29分錢的捐款》德蘭修女獨自一人行色匆匆地走在印度加爾各答貧民區(qū)臟亂的街道,她創(chuàng)建了仁愛傳教修女會,還獲得了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突然一個乞丐不好意思地攔住了德蘭修女,給了她一日的心血和汗水——29分錢。這29分錢對于有4億多美元善款的仁愛傳教修女會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但這29分錢里充滿愛心。德蘭修女給了他面包和水,并恭恭敬敬地收下了那29分錢。當收下錢時,乞丐笑了,笑的那么開心,那么滿足,那么燦爛。這就是有愛心的乞丐,和捍衛(wèi)人的尊嚴,尤其是弱者的尊嚴,被譽為“窮人的圣母” ——德蘭修女。
窮人沒有錢,沒有地位,但不缺少互相幫助和體諒的愛心。這正是窮人的偉大之所在。只有愿意的話,我們每一個人,即使是一個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對他人獻出愛心,對他人有所幫助。
如果我們中國人,每人出一元錢就會有13多億元,這是一個多大的數(shù)目呀!讓我們行動起來,獻出自己的愛心,讓愛傳遞下去。
《文明》讀后感篇4
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多。中國,向來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曾被列入“古代四大文明發(fā)源地”之一。并且至今只有中華文明是被繼續(xù)流傳下去的。
中華文明中包含著“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歷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從“三皇五帝”那個年代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香火就開始源遠流傳。人們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制造出了一件又一件偉大的發(fā)明。如編織術、漢字。名氣最大的要數(shù)那“四大發(fā)明”了: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造紙術。當然發(fā)明可不是古代的“專利”,現(xiàn)代也有,而且更多。如火箭升空、機器人等高科技發(fā)明??蔁o論發(fā)明的再多,也無法抑制死神的到來。可卻有一樣東西,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情感,卻可以讓死神望而卻步,那就是——愛。
從古到今,愛都沒有改變過。無論是哪個時代,愛都是一樣的。愛有很多種類,如父愛、母愛等??蓞s都有一個特點:都是無私的、純潔的。為什么當火災發(fā)生時,父母會不顧一切先去救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地震發(fā)生時,已經(jīng)出來的老師還要冒著死的危險去救學生?那都是因為愛。愛,能改變世界。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愛,永遠不變。愛也是一種美德,讓我們?nèi)蹌e人,那樣,別人也會來愛我們。就不會有戰(zhàn)爭、殺戮了。也許這才是這本書真正告訴我們的吧。
《文明》讀后感篇5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是關于道德品質的一系列書,這當中,都是一些關于成功背后的艱辛或人與人間道德品質的故事。在這之中,有《勤奮·堅強》、《感恩·愛心》與《誠信·謙虛》等10本書。其中,我對《感恩·愛心》中的《小偷》一文深有感觸。
你見過把錢塞到其他人衣袋里的人嗎?文中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人,一位囊中羞澀的大學青年,他要去外地大學,找出一張5盧比的鈔票坐車。他站到了一位年輕作家的跟前,突然,一個年輕人發(fā)現(xiàn)這位作家把手伸進那位大學青年的衣袋里,因此發(fā)生了爭論。后來,這位青年發(fā)現(xiàn)自己的衣袋里多一張50盧布的鈔票,原來,作家把這張50盧布的鈔票塞到青年的衣袋里。
愛心在人與人之間,這種愛心不需要歌頌,不需要贊賞。因為這是發(fā)自他內(nèi)心的幫助,做好事不留名一直是被人們傳揚的美德,其實善良本身不需要宣傳,當時,那位作家把錢塞給青年時,他一定認為,自己只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其實,幫助一個人不需要種種回報。但是,在奉獻點點愛心時,一定會得到平時得不到的敬仰與贊嘆。
《文明》讀后感篇6
合上書頁,合上瑪雅高度文明的記載,那些失落的文明,不僅僅是瑪雅,還有巴比倫、古樓蘭、古埃及、邁錫尼卻如同邈遠的舊夢,迢遙又絕倫,紛至杳來,于我腦海,久不褪去。
在科潘,在那個瑪雅古國的首都。飲譽世界的瑪雅文明誕生于此。智慧的瑪雅人分明了一種獨特的書寫語言,到今天必須破譯后才能理解。他們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他們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jīng)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guī)律;他們的雕刻、彩陶、壁畫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畫表現(xiàn)貴族儀仗、戰(zhàn)爭與凱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畫藝術中的寶藏?,斞湃说臍v法可以維持到4億年以后,他們計算的太陽年與金星年間的差數(shù)可以精確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4位數(shù)字。不知聰慧如斯的瑪雅人可曾料想繁華褪盡的蒼涼,可曾預見千年之后的光景?
在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巴比倫綻放光華。那里發(fā)展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頒布了第一步法典,流傳著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孕育著西方文明。巴比倫以它的壯麗豪華名噪一時,它憑借著尼布甲尼撒王宮、被喻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以及那座據(jù)說讓上帝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著稱于世。那座令無數(shù)英雄為之傾倒的巴別通天塔,《舊約》中的猶太人把他看作人類驕傲的標志。那開人類社會法典領域先河的《漢謨拉比法典》,用美麗的楔形文字規(guī)定了國王、奴隸主、自由民和奴隸之間的階級關系,具有進步性的歷史意義。當然,巴比倫文明還向人類貢獻了天文字、數(shù)學方面的輝煌成果,無法一一細述。但可以確證的是,法典老了,國王去了,花園坍了。此后兩千多年,波斯人來了,馬其頓人來了,阿拉伯人來了,蒙古人來了……誰都想在哪里重新開創(chuàng)自己的歷史,誰又會珍視原來的巴比倫文明?
兒時讀詩“黃金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就為“樓蘭”這般美麗的名字心折?!俺鱿积埲辞缴練鈹貥翘m”,能被泱泱大國視為勁敵,揮劍而斬的,自然不是弱者。過了玉門關,沿著絲綢之路,穿過茫茫戈壁,還能望見那個水草豐茂,牛羊遍地的樓蘭國嗎?
慘夢,破碎。
公元前16世紀中葉,古巴比倫被赫梯人所滅,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承載了巴比倫榮辱興衰的土地,現(xiàn)在叫作伊拉克,而那部赫赫有名的法典現(xiàn)在卻遙居法國的盧浮宮,其中原委,不言而喻。
公元15世紀,最后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如今,我怎么也不敢將它與洪都拉斯聯(lián)系起來,太凄涼,太悲愴。
公元5世紀,樓蘭覆滅,原因至今不詳,那名噪一時的`國家從繁華之顛隕落,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羅布泊這個冰冷的名字,兀自靜立在荒漠中。
公元前四十七年,凱撒攻占埃及時,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七十萬卷圖書付之一炬;四百多年后,羅馬皇帝禁異教,驅散了唯一能讀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階層。嗟乎!古埃及文明的斷殘已不只是城郭的廢弛,而是蒼茫的文字不知其意。
如今的人們只能從荷馬史詩中了解邁錫尼,了解那久遠的希臘文明,了解美女海倫與特洛伊城的故事。由此想到蘇曼殊,翻譯拜倫《唐璜》中的一節(jié),取名《哀希臘》,由此想到拜倫,在《唐璜》中寫一位希臘行吟詩人的自彈自唱,悲嘆祖國擁有如此燦爛的文明卻終究敗落。他說:祖國啊,此刻你在哪里?你美妙的詩情,怎么全然歸于無聲?你高貴的琴弦,怎么落到了我這樣平庸的流浪者手中?
發(fā)達的科技,瑰麗的文化,高度的文明,最終歸于無聲。
這,就是歷史。
突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今晨,我坐在窗前,世界如同一個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我點點頭,又走過去了。
其實,人生如同兩個統(tǒng)一的永恒間留下的罅隙,是兩塊黑暗中發(fā)光的瞬間。
歷史亦然。
《文明》讀后感篇7
這本書中有個故事我很喜歡。題目是《29分錢的捐款》你們聽了一定會想29分錢怎么捐款?你們聽我說。一個乞丐把在炎熱的太陽底下,乞討了整整一天,才討來的29分錢,捐給了獲得了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窮人的圣母”德蘭修女。
修女把自己的晚飯,一塊面包和一瓶水送給了那個乞丐,同時伸出雙手,恭恭敬敬地收下那29分錢,當她收下錢時,她驚喜的看到,拘謹?shù)钠蜇ぞ谷恍α?,而且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燦爛,那么滿足。窮人沒有錢,沒有地位,但他們很善良。即使是一個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對他人獻出愛心,對他人有所幫助。
我以后一定要多多捐款讓乞丐也吃上一頓飽飯。
《文明》讀后感篇8
我讀完《文明美德伴我成長》之后,我懂得了許多知識,讓我來講一講吧!讀完之后,我知道了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fā)源之一,中華文明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大量的考古資料證實,距今幾萬年前,我國境內(nèi)有古人類在生活。黃河、長江哺育了華廈民族,勤勞勇敢的華廈民族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而又獨特的文化。我還知道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地區(qū)是什么,有:動脈伯七十多座金字塔和巨大的獅面人像,至今還巍峨雄偉地矗立在尼羅河較畔、蘇美爾人、亞述人、阿卡德人和巴倫比人,在低格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流域創(chuàng)造出高度發(fā)達的城市文明、代表古印度文明的哈拉巴文明,卻被人們徹底遺忘了。
在我國河南發(fā)現(xiàn)的二里頭遺填,有大型宮殿,還有很多的墓葬,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上該著文字符號。古代世界有四大文明,可是其他三大文明都斷裂了,只有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綿延至今。我知道我國最早的文字是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陶器上的文字刻符。我也知道長城是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的象征,是中華民族抵御外患,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又是中華民族團結融合、共同發(fā)展的象征。我還知道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是楊利偉。讀完《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后,我知道了很多知識,我想你們也應該學到了很多知識吧!讓我們把我國的著名文化發(fā)揚光大,把那些偉大的人物永遠記在心里吧!還有那些歷史也要銘記在心哦!